为打开中国市场,在马嘎尔尼使团之后,英国还曾派阿美士德为首的使团到中国争取在华利益,阿美士德是最早鼓动侵华的殖民者之一。林则徐虎门销烟,为英帝国主义找到了发动战争的借口,英内阁马上组织会议决定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英政府任命乔治·懿律和查理·义律为正副全权代表,懿律为侵华英军总司令,率英军到达中国,正式发动鸦片战争。
虎门销烟后,林则徐料到英国不会善罢甘休,便加强海防。他在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的通力协助下,在虎门海口添置炮台,严阵以待。英军看到广东沿海防守严密,便沿海北上,北犯浙江沿海,攻陷定海,八月闯入天津,向直隶总督琦善递交英给清朝的照会,提出赔款、割地的要求。投降派竟在此时攻击林则徐,说是因为他的禁烟才引起了这场战争。在坚船利炮和谗言的共同攻击下,道光帝态度动摇,派琦善与英侵略者谈判,并将林则徐、邓廷桢等革职查办。琦善一味妥协投降,惩办抗英将士,遣散水兵,讨好英军。在谈判过程中,英又突然攻占了虎门口外的大角、沙角炮台。琦善大为恐慌,擅自与义律签订了《穿鼻草约》,答应割让香港,开放广州,赔偿烟款600万元等。
消息传到北京,道光帝大怒,立即下诏对英宣战,将琦善革职问罪,派奕山为将军率军开赴广东。英军先发制人,猛攻虎门炮台,水师提督关天培率军英勇抵抗,琦善拒绝增援,以致关天培孤军作战,壮烈牺牲。虎门失守,英军进逼广州。奕山不懂军事,夜袭英军不成,全军溃败,广州失陷。1841年5月,奕山与义律签定了《广州和约》,规定清军退离广州,奕山缴纳600万元赎城费,英军退至虎门。广州人民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英斗争,其中以三元里人民最为突出,给了英侵略者坚决的打击。1841年4月,英因不满于已经攫得的利益,召回义律,改派璞鼎查为侵华全权公使,扩大了侵华战争。为挽回败局,道光帝10月派奕经出征。奕经同奕山一样腐败无能,厦门、定海、镇海相继失守。爱国将领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裕谦坚决抵抗,以身殉国。1842年6月,英军进入长江,攻打吴淞炮口,江南提督,年近70的老将陈化成镇守吴淞口,身受7处重伤仍执旗督战,直到壮烈牺牲。攻下上海后,英国自逼南京,宣称将开炮攻城,道光帝派耆英、伊里布公向英求和。耆英与璞鼎查签定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第一次鸡片战争遂告结束。
鸦片战争以武力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古老的中国在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下陷入了半殖民半封建主义深渊,人民长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由于清政府的昏庸无能和妥协投降,尽管广大人民和爱国官兵进行了浴血抵抗,也取得了某些局部的胜利,但最终无法扭转整个战争的败局,中国进入了另一个不同以往的时期,经历着深刻的嬗变。
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中英鸦片战争中,两江总督裕谦殉国。之后,道光调河南巡抚牛鉴为两江总督,奕经为扬威将军,前往浙江与英军作战。奕经率6000多人出发,一个月的路程,竟走了两个多月。一路吃喝玩乐,敲诈勒索,在苏州广搜美女,寻欢作乐,毫无征战之心。到了杭州,正好是过年,又放假数日,逛西湖,游灵隐,恣意玩乐。
玩了数日,也够尽兴的了,才怕起皇上知道怪罪下来。奕经既不考虑天时,也不看地利,更不了解敌军情况,竟武断地兵分三路攻打定海、镇海、宁波三城,奕经坐镇绍兴东关镇,以待佳音。
不料,攻打定海的郑国鸿,船只在海上遭飓风,船毁兵伤,无法前进,只好退回。
攻打宁波的总兵段永福与知府张应云,又误中汉奸之计,损兵折将败了下来。而前去支援的余步云,半路听说段永福战败,吓得四散逃跑。
负责攻打镇海的参赞文蔚,行进到长溪岭后,不敢前进,命副将朱贵与他儿子朱昭南率部分人马攻打镇海。两军在镇海城外大宝山相遇,朱贵、朱昭南父子及全部官兵与英军血战一天一夜,文蔚竟坐视不动,致使手下官兵全部战死。文蔚吓得面无人色,战战兢兢地逃回东关镇,向奕经报告,而奕经早就逃回杭州。
文蔚赶到杭州,夸大其词胡说一气,谎报军情。奕经在奏折上也胡说,英军狡诈,武器精良,又有汉奸中通内外,结果损兵折将,希望议和。这一奏折,又得到穆彰阿等人的赞同。奕经竟擅自命牛鉴带大批贵重礼品去见璞鼎查,要求和谈。璞鼎查此时正趾高气扬,焉能把奕经之类的败将放在眼中,回答得很干脆:礼物收下,议和妄想。
这位送礼的牛鉴是何许人?此人本不学无术,一向靠钻营取巧,一步步爬上河南巡抚之位。这一次不知缘何竟得到道光的欣赏,任命为两江总督,他到任乘机发国难财,这一点与奕经很默契。在吴淞口时,他看到陈化成击沉两艘敌舰,击毁多艘战船,投机的欲望又来了,披挂上阵,冲向海岸。但敌炮一响,又带头撤退,这一撤一直撤到江宁。
英军攻下吴湘口后,乘胜直逼南京大门镇江。
镇江守将海龄,看着自己手下这1000多官兵,实难守住镇江,也不可能得到奕经的支援,因此海龄召集全体将士说:“镇江已成孤城,恐怕难以抗敌。英夷兵立多达7000多人,且武器比我亦强。不过,吾等奉命守城,当全力以赴,与城共存亡。祈各位与海龄齐心协力,拼死御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众将一见海大人誓死守城,都十分感动地说:“吾等愿听大人吩咐,决不后退!”
海龄率这1000多人与英军血战两天两夜,英军未能前进一步,而奕经却未派一兵一卒前来支援。战斗到了第三天,璞鼎查知道城中兵少,使了一个佯攻之计,将城轰开一个缺口,英军蜂拥而进。海龄指挥与敌拼杀,怎奈兵微将寡,武器弹药又不足。不仅全军战死,海龄妻儿老小也都为国捐躯。
镇江失守,英舰直取南京下关,龟缩在江宁的牛鉴大惊失色,不知如何是好。恰在此时,道光派特使耆英、伊里布前来与英谈判。
次日,耆英、伊里布来到英舰拜见璞鼎查,璞鼎查十分傲慢,将事先译好的条约扔给他们看。
1.割让香港给英国;
2.赔偿军费一千二百万两,鸦片费六百万两,商欠三百万两,共计两千一百万两;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关税优惠;
5.英商在各口岸无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6.为英军效劳之华人,不得惩罚他们。
……
他们看完,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做主,要求璞鼎查宽限几日,奏明皇帝再议。
奏折到了北京后,道光很生气,却又无可奈何,召集诸大臣商议。有的说,应该和英夷血战,不应议和;有的说,先签字议和,再图报复。穆彰阿说:“奴才以为可以签。”道光还是同意了穆彰阿的意见。
圣旨传到南京,青英、伊里布、牛鉴等人大喜,于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公元1842年8月29日)正式签署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