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田野上的教室
29042500000019

第19章 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策略(3)

第三是收集资料的能力。我们同学到了地方觉得茫茫然,怎样把材料弄到自己的手里,装到脑子里来?人类学田野有自己规范的要求,要深入访谈,要参与观察,还有许多其他的资料,如地方文献。如有一次笔者带中山大是的博士去江西考察世行贷款项目,除了按世行要求做评估调查之外,凡是与这个县相关的资料,能收集的都收集了。要培养研究生随时收集资料的习惯,这些资料不一定马上会用,但也许回去写报告时会用到,或以后会用到。笔者养成了这个习惯,脑中就有几个兴奋点。以前不上网,就复印报纸杂志。家里有许多盒子装资料,养成习惯,你就有这个能力了,动不动就有大量的资料来说明问题。研究生做硕士论文,一定要有兴趣收集你所需要的资料,有心地去收集,也许别人的资料也会对你有启发。收集资料的能力,通过挖井的过程,就能逐渐培养。

第四是观察能力。进入一个点怎样看这些东西,怎样把人家鸡毛蒜皮的东西都变成有用的资料?象王铭铭与一位哲学家一起去瑞士作田野,也是执行“西游记计划”。西方希望中国学者去西方作田野。王铭铭东走走,西看看,与人聊天,都是小事,妇女、老人、教堂等生活琐事。而哲学家则觉得没有什么好谈的,呆了几天就想回家了。王铭铭的感觉就不一样,通过人类学家的眼光观察,满眼都是与中国文化不同的东西;与中国人价值取向不同的东西;与中国人生活方式不同的东西。后来哲学家对王铭铭服了,对人类学服了。人类学家的观察能力就是独道。在很表象的东西上看到背后的东西。这也是格尔茨所说的“深描”。这种观察能力也是在挖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你看那么多的书不会不起作用吧?下田野会对你起作用;那么多的交流、学术讨论也会起作用。事实上观察能力正是人类学洞察性的文化表达。

第五语言能力。语言能力的两个方面,一个是你会讲普通话不行你还要会讲本地的方言,要学。第二个是外语能力,英语很重要,我们的研究生还要进一步深造,如果英语不过关,你考什么博士啊。侯井榕之所以能够到香港中文大学去,首先她的英语就过了,她考雅思6.5分,考托福610分,而香港刚好雅思是6.5分,她刚到标准。考托福550分就到达香港的标准,她有了这个基础就有办法去竞争。所以今年考六级我们去年进来的六个同学四个就过了六级,还有一个很可惜考了59分,差一分,还有一个50分,因为他本来是学泰国语,他泰语是很不错的。所以语言能力很重要。我们上海来的同学,他本地语言不懂,他整个的寒假都在我们郊区的平话人那里泡着,他现在已能略通他们的平话了,所以要有语言能力。

第五是观察能力。你到了一个地方去,都是很平常的生活你从中能看到什么吗?要培养他的观察能力。所以我们这次二月二土地诞到平西村去做田野调查,他们搞了很多的活动我就让同学们观察这里面有汉族文化的东西,还有没有壮族的文化的东西?如平话人受到了很多壮族文化的影响,花婆就是一例,那里花婆不是一个菩萨像,它是一个花钵子放在那里,里面放着花生一些东西,代表她是花婆,所以要培养观察能力。

第六就是概括能力。你搞了很多的田野调查,但一盘散沙,不能概括,写出来的东西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能不能把看到的概括出来,归已所用,这不仅是看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学术感悟力的问题,如笔者到武义先有四点震撼,与县领导谈了后,增加了两点,再与其他干部谈,就把这个县的经验概括为十条,再从两个层面归纳,其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用生态家园、特色农业、工业园区、温泉旅游,城乡统筹这五个方面来概括这个县人与自然关系的平衡。其二人与人关系,如下山脱贫,十三年有四万农民从山上搬到山下,而且没有返潮现象,没有与接纳地发生任何矛盾,是非常了不起的反贫困战略成功的案例。去年上了联合国世界扶贫峰会,肯尼亚政府代表团专门来考察。下山脱贫、教育优先、政府服务。它不是管理型的政府,这个感受也很深。我们许多地方找政府办事太难了,在武义很容易。它有一个行政服务中心,你要办的事交给它,它在规定的时间按规定程序办完。如果要加急,它也给你加急;然后就是文化活力。这五个方面使人与人之间沟通了,整个县显得很和谐。所以概括能力是一种很重要的学术能力。

第七是提炼能力。你的田野调查你所看到的包括文献资料。如果你不能够提炼出一个自己的观点,那你还是低层次的研究。我们发现研究生做论文,让他描述田野他能做到,但让他提炼自己的结论就比较难。研究生的论文好不好有个标准,纯描述性的太一般,描述很到位,同时有自己的理论分析,这就做得比较好;如果有精当的分析,有创新,那就特别好。这种能力的培养与多读书、读懂书、读活书有很大的关系,是把所学的知识与田野调查材料融汇贯通的反映学术水平高低的一种学术能力。

第八是升华能力。概括了提炼了你还要能升华出一个新的观点来,有什么创见没有。我们十分重视培养研究生的升华能力,这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创新能力,是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智慧的能力。这点非常重要,所有的能力都归结到这里,你能不能创新啊,我们2004年6月份在银川开第二届人类学高级论坛,这次论坛中台湾最有名的人类学家李亦园要作主题演讲,他主题讲演的题目就是《生态环境、文化理念与人类永续发展》。主要提文化理念对人类的生态环境有重要的影响,有什么样的文化才会有怎么样的生态。可我们有个同学还是一年级03年进来的叫杨清媚,她从自己宾阳的田野调查当中,通过对田野调查作了非常认真的讨论分析,得出一个结论:文化,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生态,文化需要改造它需要破坏生态,它就得去破坏它。但是现在变迁后,觉得倒过来说文化需要保护这个环境了,所以要去保护。所以她从她自己的田野得出这样一种创新的对人类的生存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她得出她自己的一个好的结论,所以我把这个稿子给李亦园寄去,李亦园先生对她的评价很好。所以我觉得我们对同学的素质上锻炼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能力这十个方面很重要。当然不是讲每个人都能够马上达到这么高的水平,可这是我们的一个方向,我们要去要求。

第九是应用能力。你学到的东西你能不能应用到实践中,能不能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去,这是学习人类学一个重要的目的。因为人类社会生活中非常多的东西跟人类学有密切的联系,如汽车问题、公共交通问题、气候问题、网络问题、彩票问题、吸毒问题等等、都需要注意应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去观察,去解释、去解决,所以近20年来应用人类学发展很快。如果我们学了人类学对人类社会毫不相干、毫无用处,那人类学就会被社会所淘汰,或者被束之高阁。因此,培养、研究生的应用能力也是一种必须的学术能力。

第十是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是上述所有学术能力的最后表达,但许多人怕写,其实不用怕,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写作的能力也是练出来的。因此我们要求研究生下田野时天天写田野日记,这时考虑的不是句法,你把你看到的写下来就是胜利,以后再整理。田野日记也许有点乱,整理一下就好了;要求研究生写读书笔记、写书评、写论文,从多方面针他们加强写作训练。这样久而久之,熟能生巧。你会写了,将来写的硕士论文别人就喜欢看。写作能力是练出来的,没有什么窍门,也没有什么捷径。借用鲁迅说过的一句话:“路本来是没有的,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写作也是之样,本来不会写,写得多了,也就下笔如流水了。

四、结语

人类学讲整体性、整合性,任何东西都是相关联的。本章所讲的学术之井,五个多、十种能力。五个量化要求都是相互影响的,是个整体,少一样都会有缺陷。在导师的指导下,严格地要求自己,训练自己,一定可以把研究生培养成为一个具有相当学术能力的人才。

在此笔者再用一个案例说明只有挖好学术之井,你才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料。以笔者对汉民族的研究为例,笔者对汉民族研究是从一棵小树到有自己的一片树林。我是中南民族学院培养出来的,照说应该研究少数民族,但1965年分配到汉族地区——浙江武义县,到了那里就只有研究汉族了。当时笔者就把汉族的东西收集起来,最早的着作就是《汉民族发展史》。但是笔者写这本书之前,先写了许多笔记、论文,包括写了一本《武义风俗志》。到了广西后出了一本《汉民族的历史文化新探》,这是我所有研究资料的汇编,1985年底出的。后来《汉民族发展史》出版了。再后来笔者进一步研究,再挖学术之井,对汉族民间风俗做了一个研究,当时出了一套丛书,共八本。后来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了一个《汉族民间风俗》。现在研究非物质文化到处的人找这本书。之后我进入人类学领域就写了一本《雪球:汉民族的人类学分析》,现在《雪球》的影响最大。我到台湾,台湾朋友讲我的雪球都滚到台湾了,许多人买。法国也有许多人买。那时用族群理论在现在看来很幼稚,但总是第一个用的,开荒总是第一个。以后的研究就站在我的肩膀上去研究,我愿作人梯。后来又写了《汉族风俗文化史纲》。最近又出了《汉族风俗史》五卷本。做了二十年,我这口学术之井越挖越深,油也越来越多。《汉族风俗史》还得了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研究一等奖,成了广西民族大学破天荒的第一个一等奖。现在开始带博士,与博士一边教学一边写了《汉族社会关键词》。在这个过程中,开始笔者的研究都是按照比较传统的理论,尤其是民族理论在研究汉族社会,后来走向人类学,进入了人类学卵领地,就出现了《雪球》。再如研究平话人,笔者带学生研究了八年。这八年出了一套平话人书系,将近200万字。一本是《平话人印象》、一本是《平话人图像》、一本是《平话人素描》,这三本书都已交出版社。现在看来这口井还得挖下去。外界开始注意到了平话人的重要,客家人的研究已经很火了,而平话人的历史比客家人还要早。所以你挖好一口井之后,可以越挖越深,就会成为规模效应。你们如果坚持这个研究,现在读硕士,将来读博士再坚持这方面的研究,一直做下去,你就能越挖越深,水就会越来越多,油也会越来越多,成果也就会越来越多。这样五年、十年、二十年做下去,你就成熟了,什么东西一来,你就可以迅速地解构它、建构它、提炼它、升华它。社会科学就是这样发展的,自己的学问就是这样发展的,你的学术平台就是这样一个个往上走,突破自己。笔者能突破自己就是坚持当学生,觉得自己在人类学领域就是一个小学生。所以挖好自己的学术之井,你将能逐渐地把自己培养成人类学学者,那么你对社会的贡献就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