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看来,病症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所产生。但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内因,也就是所谓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起的作用相对较小。更多患病的原因在于外,也就是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所以,我们要了解这六种外因的发作机制,并会产生什么样的疾病,以及如何调理这些疾病等。
风◆◆◆
风可分为内风和外风。内风通常是由体内阳气所化,或是肝阳上亢;外风通常是风邪伤于表。内风容易引发气血逆乱,外风则容易引发发热头痛等症状。
寒◆◆◆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寒邪,用八纲之法归类,可分为表寒、里寒两类。寒邪伤表即为表寒证,引发畏寒喜热,头痛且无汗等;寒邪伤里即为里寒证,引发畏寒,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暑◆◆◆
顾名思义,主要发生在夏季,孩子容易在高温下发病。轻者只是头晕发热、身体疲倦、心烦气短、口渴或恶心呕吐等;重者有中暑症状,容易有暑厥、抽搐等。
湿◆◆◆
湿气属重浊阴邪。外湿,湿气伤于表,有发冷或发热证状,自汗,身体疲倦;内湿,脾阳失调,通常有恶心呕吐,腹泻、黄疸病等。上湿,通常孩子面色发黄,气喘且鼻塞;下湿,有下肢浮肿的迹象。
燥◆◆◆
通常是由气候干燥或者是水分、血液不足引发。伤于表,则有身体低热、轻微咳嗽、口鼻干燥、咽喉干痛等;伤于里,口干消渴、嘴唇干裂、尿液较少、大便秘结等。
火◆◆◆
火由热生,也可内生,前五种病因也可能转化为火。实火,多有高烧、面色红赤、口臭、牙痛、咽喉肿痛、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虚火多是气血失调,多见脸部发红、夜间烦躁不能入眠、潮热盗汗、口干、咽喉干痛、舌质发红无舌苔等。
补充◆◆◆
通常饮食不节制,或是食物肥厚、生冷也会引发疾病。往往会有伤脾胃、胃酸上涌、腹痛腹泻等病症。
体内痰饮也应注意,痰在肺,有咳喘多痰;痰在心,心悸,神志不清;痰在胃,有恶心、呕吐。亦可观察孩子吐出的痰液,发白,则是有寒;黏稠,发黄,为有热;黏稠且不易咳出,则是六淫中的燥;清稀发白且易咳出,乃是有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