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怎样才能不生病
29034300000025

第25章 五味调和,五脏协调

人与外界息息相通,除了呼吸之外,饮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食入和浊出的工作,人体二十四小时都在不断地进行着,这是生命科学极为重要的一环。

食物有甘(甜)、酸、苦、辛(辣)、咸五味,它对应着人体的五脏。

酸生肝

这就是说,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帮助消灭胃肠道内的病菌,同时酸性食物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以酸味为主的乌梅、山萸肉、石榴、西红柿、山楂、橙子,均富含维生素C,它们可防癌、抗衰。

苦生心

中医认为“苦生心”,“苦味入心”。苦味食物能泄、能燥、能坚阴(泄有通泄、降泄、清泄之意)。同时苦味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苦味食物有:橘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苦味饮食还能治病,如苦瓜,常吃能治疗水肿病。

甜入脾

我们通常讲不要吃甜食,事实上这主要是针对过多吃甜点来说的。因为适量的吃点甜食反而对身体健康有益。食甜可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和缓解痉挛等作用,常见的甜食有:红糖、桂圆肉、蜂蜜、米面食品等。

咸入肾

我们通常说淡盐食物有助于健康,但是一点不吃食盐,对我们的健康的不利。中医认为“咸入肾”,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呕吐、腹泻、大汗之后宜喝适量淡盐水,从而来保持正常代谢。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这类咸味食物有:盐、海带、紫菜、海蜇等。

辣入肺

吃辣食有发汗、理气的功效。通常人们吃的葱、蒜、姜、辣椒、胡椒,都是以辣为主的食物,这些食物中所含的“辣素”既能保护血管,又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经常食用,可有效预防风寒感冒。但是患有痔疮便秘、神经衰弱者不宜食辣。

我国的中医学和传统营养学理论主张“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意思是说,注意饮食的五味调和,就能使骨髓正直,筋脉柔和,气血流通,毛孔固密,这样人体的健康方可得到保证,体格才能强壮,也能活得长寿。

大自然中植物、矿物、动物和人都是一个整体,都相通应,期间的调和就是靠气味,味就是指五味。人的五脏六腑,各有所好;脏腑之气血阴阳,需五味阴阳和合而生。若饮食长期有所偏,则可造成脏腑气血阴阳的偏盛偏衰,而形成有偏倾趋向的体质,进一步可导致脏腑机能失调。《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这是指五味偏嗜而言。在日常饮用的食物中,有人偏爱甜的,有人偏爱辛辣的,有人偏爱咸味重的。但是这样偏食,都容易造成身体的一定缺失,形成一些疾病。因此,我们在食用食物的时候,应注意五味调和,这样五脏才能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