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怎样才能不生病
29034300000022

第22章 适时穿衣也防病

服饰养生是指通过合适的衣着以及适时增减着装,从而达到保健防病目的的一种养生方法。服饰是人们每天无法回避的问题,因此服饰养生与每个人都是密切相关。服饰如果运用得当,就能起到防止疾病、强身健体的作用;若不加注意,会引发疾病,甚至影响健康,并且还会影响寿限。

衣着固然要讲究美观和漂亮,但是衣着毕竟不仅仅是单纯的装饰品,而是人类主动适应自然的一种产物。如果你对服饰养生给予足够的认识,那么它在生活起居中的扮演的角色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们在穿衣时,只有主动顺应自然界四时寒暑的变化,穿合适的衣装,来适应人体的生理需要,才能起到防病祛病、强身健体的衣着养生作用。

清代养生家曹庭栋认为“衣食二端,乃养生切要事。”这就要求衣着应以宽舒、适体、御寒、防暑为主。因此生活中,我们只为了赶时髦、求新颖而着紧身衣裤、奇装异服,妨碍气血流行,影响身体的活动,这样就有害健康。

《论衡》中说:“衣以温肤,食以充腹。肤温腹饱,精神名盛。”的确,衣着不仅要遮盖形体,并且御寒保暖,同时也是社会文明的象征,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将衣着列为衣食住行生活起居之首,可见衣着的重要性。唐代名医孙思邈也强调“食寝皆适,能顺时气者,始尽养生之道。”

“身带三分寒”是前人的一句民谚,这就是说,古人认为穿衣不宜过暖,否则耐寒力减退容易得病。因此,我们在衣着养生的时候,可以根据寒暖适时地调整衣着,可以避免感冒或感染其他呼吸道疾病;大小适中合体的衣服,可以保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而避免畸形。同时,适当增减衣着,还有利于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达到保健防病的作用。

综上所述,历代医学家在“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导下,对服饰养生的意义和方式做了精辟的论述,由此可见,衣着对养生的重要作用,正如《孙真人卫生歌》所说:“春寒莫着棉衣薄,夏热汗多须换着,秋令觉冷渐加添,莫待病久才服药。”这显然随时令变化而增减衣着是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