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怎样才能不生病
29034300000015

第15章 起居有常是健康的保障

起居有常,就是指有良好的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这是养生防病的一个重要内容。《黄帝内经》中说:“饮食有节,不妄作为,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管子·形势解》也讲:“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体利而寿命长益。”这些起居养生的话语,说的都是起居有常对于养生保健的好处。

起居有常,就是说我们每个人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加强自己的生活习惯,按时入睡和起床,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不可过度熬夜;老年人最好要养成午睡的习惯,因为午睡可使人体内的生物钟正常的运转。此外,起居有常需要尽力戒酒除烟,讲究卫生,多喝开水,保持体内良好的新陈代谢。在衣着方面,要天人相应,不可赶时髦而随便增减衣服。

前苏联168岁的长寿老人米斯尼莫大谈到自己的长寿经验时,就提到这么一条,就是每天按时作息。我国新疆维吾尔族119岁的大夫吐地·阿西木阿吉也是这样认为。由此可见起居有常是长寿的良方,并且这已经被无数的“寿星”所证实。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是我国古代就有的养生经验,其中的起居主要指的是作息,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常,是指有一定的规律性。这就是说起居有常就是希望人们逐渐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规律的日常生活作息制度,这是强身健体的一种有效途径。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人的生命活动都遵循着一定的周期或节律,如,人的情绪、体力、智力,都有一定的时间节律。每个周期又分为旺盛和衰退两个阶段。人的体温总是在凌晨4~6时最低,下午2~6时达到最高等。

生活中起居失调,生活习惯很差,经常熬夜的人群大有人在,这样长期下去,势必对身体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危及生命,请看这个名人的例子。

著名作家路遥的中年猝死,主要就是因为他生活中不注意调节身心,一味地拼命写作造成的。据说他在创作《平凡的世界》时,几乎每天晚上都伏案至凌晨2~3点钟,甚至是通宵达旦,手指僵硬了不听使唤,便用热水浸泡一下,直至能够伸开;唯一的夜宵便是热水泡冷馒头,这样长期的体力透支,使他身染重病,并且在42岁的黄金年华就离开了人间。

1997年4月11日凌晨,王小波突然去世,到今天已经10年有余了。当时,正值创作巅峰的王小波,突然猝死于电脑桌前,他和当代作家路遥的英年早逝命运几乎雷同,留给我们世人唯有无尽的惋惜和怀念。

这两大作家的英年早逝,的确叫人深思。由此可见,规律的生活起居,既合乎人体生理活动的内在需要,也有利于维护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使人体的新陈代谢得以正常。人的精神和身体就能循其道而不衰。相反如果一个人生活散漫,暴食暴饮,起居无常,对自己的作息又恣意放纵,这样还想延年长寿是绝对不能实现的。

因为规律的生活起居,会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形成一种良性的刺激,从而形成条件反射,使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能不知疲倦地,长时间运作下去。总结古今中外长寿老人的经验,无不包含着起居有常这一条原则。而那些废寝忘食、兴致一来则喜欢通宵达旦的人群,生活作息毫无规律的人群,健康必然会受到损害。

许多养生学家认为,人们的寿命长短与能否合理安排起居作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素问·生气通天论》说:“起居如惊,神气乃浮”,清代名医张隐庵说:“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作劳,养其精也。夫神气去,形独居,人乃死。能调养其神气,故能与形俱存,而尽终其天年”,这就是说起居有常是调神养气的一项重要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