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你越是想让他听话,越是骂他、警告他,他越是不听,结果与家长的愿望恰好相反。其实,儿童并非故意这样做。例如,独立性强的孩子讨厌父母对他指示、命令、照料,由此很容易产生对家长采取反驳、反抗、拒绝的态度。这种情况多被误解成犟脾气,性情乖僻。再如两周岁以后的反抗期,也是典型的例子,表现上看起来似乎是反抗,其实是内在的独立精神的表现,对于这一点,家长应该充分理解。
此外,有些孩子得不到双亲或小朋友的注意,或大人放任不管,或被小朋友排斥在外。在他们心里,强烈地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因此,尽做些与别人相反的、与众不同的、挨家长和老师斥责的、莫名其妙的举动。这都是为引起别人注意而产生的无意识的心理作用。
想把孩子教育成听话温顺的孩子的家长,要留心经常与孩子一起玩耍,一起做事情,先建立起感情上的交流。孩子对自己所喜欢的人是非常温顺的,如果他的独立心得到满足,他那反感、反抗的情绪就会淡漠下去而变得谐调起来。如果对孩子的行为能够做到不泼冷水,不妨碍其冒险心理,不忽视他的积极想法,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往往就能够改变孩子的乖戾性格。
孩子想引起别人注意而来取的反抗和离奇行动,可以不去管他,相反的,要理解他,要承认他的人格和他的存在。
孩子吃错了药
孩子好奇心很强,又不懂事,有时把各种清洗剂、药水拿来喝了,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吃错了药剂,一定要耐心地镇定地查看孩子到底吃了什么药,吃了多少,而不要打骂、训斥孩子,使他恐惧哭闹,这样反而耽误了急救的时机。
当确定孩子吃错了药,若离医院较远,可在家先做处理,如,药刚吃下不久,可用手指刺激孩子的咽部,引起他恶心,呕吐,把药物吐出来。若是孩子错服了止痒药水、癣药水之类药物,可让孩子多喝浓茶。茶叶水中的鞣酸具有沉淀及解毒作用。若是孩子误服了碘酒,赶快让孩子多喝米汤,以淀粉类流食阻止人体对碘的吸收。经过初步处理后,抓紧时间送孩子去医院观察和抢救。
接种
在2~4岁期间没有疫苗需要加强接种。但是,如果你发现你的小孩某一种或几种疫苗因各种原因未能按规定的时间进行接种,或者未能全程接种,如百白破三联疫苗应在出生后3个月开始,间隔一个月,连续接种三次,而你的小孩只接种了2次,这说明基础免疫未完成,还应从头开始,若有上述情况的小儿,父母应常带他们去接种站,从基础免疫开始,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各种疫苗的接种。
口吃
这个年龄出现口吃的毛病是很多的,其中男孩子居多。开始时,孩子本身并未介意,做母亲的却吓坏了,或者让孩子矫正,或者斥责他,这时孩子才开始注意到了。如果是语汇丰富的孩子,就会巧妙地躲开不好发音的词,用其它词去表达。
当母亲的如果矫正过于严格,孩子就会一点也张不开嘴。孩子由于想说而不能够说出来时,会因烦恼而摔东西,或躺在地上打滚。
口吃的原因,有时也很清楚。有时是由于想把左撇子的孩子改成右手。如让他改用右手拿匙,或者是收起孩子用左手拿着的蜡笔时而引起的;有时是由于过于严厉地斥责孩子尿床而引起的;有时是由于一向和睦的父母突然发生争吵而引起的;有时是由于小朋友和姐姐们非常善辩,孩子自己想说什么都被他们抢先说了而引起的等。
尽管能找出许多原因,但是父母大都忽略了引起孩子“情绪不好”的原因。
这个年龄开始出现的口吃迟早会彻底痊愈的。最重要的问题是父母的乐观态度。孩子已经出现口吃,再给予刺激,就难以矫正。所以,父母的言行应该表现出孩子好像不存在口吃似的。孩子说法时,切忌用担心的目光紧盯着他的口形,看他是否口吃。不管孩子是否口吃。对孩子说的话,都要用在他口吃之前的同样态度去回答他。如果父母和孩子的感情融洽,他就会安心。矫正孩子发音时,如果父母和孩子的感情不融洽,他就立刻意识到。由此,他会感到踌躇不安。
把幼儿带“儿童洽谈所”或是医生那里,让他在众目睽睽下表演口吃,这对他是极大的屈辱。仅此一点就会使孩子在发音前忐忑不安。本来三个月就可矫正过来的,现在则需要半年。
不用吃什么特殊的药。如果带3岁孩子去“口吃矫正学校”只能使他更深地意识到自己有口吃。
婴幼儿易患肺炎
肺炎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多见于婴幼儿,也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肺炎是由多种细菌或病毒引起的炎症,其大部分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多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婴幼儿为什么易患肺炎呢?这与以下特点有关:
1.婴幼儿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粘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所以排出入侵微生物和疾的能力差,经呼吸道较易向下蔓延到肺炎。
2.免疫系统发育不健全。婴儿从母体中获得的免疫物质,即免疫抗体,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自身合成能力尚不足。如免疫球蛋白IgG生后3~4个月的水平仅相当于成人35%,1~3岁才能达到成人的60%,13岁才能达到成人水平。IgA 4~6个月含量相当于成人的9.3%,1岁时仅为20%,3岁时仅为22%。免疫功能差是小儿时期易患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3.婴幼儿生长发育快。各种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特别是蛋白质及各种维生素的缺乏,易发生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等疾病,这些内在因素,不但是婴幼儿易患肺炎,而且病情严重,能够威胁婴幼儿生命。
为预防婴幼儿肺炎,首先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加强对婴幼儿的护理及营养,增强体质,才能减少肺炎的发生。
上感时腹痛
上感是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鼻咽炎的统称,医学全名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些孩子患上感时除发烧、流涕、咽痛、头痛、咳嗽外,经常伴随着腹痛症状。
上感腹痛多在病初出现,常以脐周为主,呈阵发性发作,疼痛程度以重不一,发作后一切正常,当给这些孩子体检时,腹部平坦,无固定性压痛或仅脐周围有轻度压痛,这是因为上感引起了胃肠功能紊乱,肠蠕动增强所致肠痉挛症,这种腹痛常伴有恶心、呕吐,少数孩子还有轻度腹泻。
腹痛的另一种原因是上感并发肠系膜淋巴结炎,如急性扁桃体炎时肠系膜淋巴也同时发生炎症。典型症状为腹痛、发烧、呕吐,有时会出现腹泻或便秘,腹痛可在任何部位,因主要病变常为回肠末端的淋巴结水肿、充血,故以右下腹痛多见,常易误诊为阑尾炎。与阑尾炎的区别是压痛部位靠近中线偏高,不如患阑尾炎时那么固定,少见腹肌紧张,偶能摸到小结节样肿物。
还有一种腹痛原因是肠道蛔虫症,当上呼吸道感染发烧时,肠道内温度也随着升高,蛔虫不能适应生存的环境,引起蛔虫骚动,发生阵发性腹痛,严重的可引起蛔虫性肠梗阻,胆道蛔虫症,发作时疼痛剧烈,常伴有呕吐,询问病史有排虫史。用解疼药治疗后可使腹痛缓解,腹部检查缺乏阳性体征。
服用退烧药
在日常生活,有很多家长看到孩子一发烧,还未弄清楚什么病,就自行给孩子服退烧药,到医院看急诊的家长走进急诊室,第一句话常常是:“大夫,快给我孩子打个退烧针吧!”家长认为孩子烧一退病好了,正因为这样造成了不少悲剧。曾有的孩子半夜突然发烧39~40℃,家长摸孩子发烧了,拿半片退烧药给孩子服,一小时后孩子大汗淋淋,烧退了,家长放心地睡觉了。第二天清晨醒来,孩子面色苍白,四肢冰冷,昏迷不醒,送到医院检查,为中毒性痢疾晚期。还有的家长孩子连续发烧好几天不到医院看病,而一烧就给退烧药吃,一日3~4次,连续服了好几天以后病情越来越重,到医院查血常规,为粒细胞减少症。这些都是家长未弄懂孩子为什么发烧就乱给吃退烧药造成的。
人类能维持体温恒定,确保机体产热和散热近于相等,靠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器官的“管理调节”机能。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丘脑的前视区,产热和散热靠神经介质。细菌,病毒,感染,组织损伤,烧伤等都可使体温升高。体温高是机体对疾病的自然防御反应,可增强吞噬细胞的杀敌能力。发烧的高低,热型还有利于疹病的诊断。一般情况下,医生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发烧的程度决定是否给孩子使用退烧药。有的疾病需要观察热型,才能做出正确诊断,如结核病,伤寒都有它特殊的热型,大部分疾病发烧都有一定规律,发烧只是一种现象,甚至发烧是疾病给人们的一种信号。孩子发烧到医院就诊,要按医生的吩咐治疗,在疾病未诊断清楚之前,退烧可掩盖症状,延误诊断及治疗,退烧只治标不治本,只能暂时退热4~6小时,而不能阻止炎症的继续发展,并且退烧药有很多副作用,如粒细胞减少,过敏反应,凝血障碍等。
所以给孩子使用退烧前要慎重,必须及时要根据病情,年龄,按公斤体重用药,不要随便使用,如38.5℃以下,最好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冷水袋,冷毛巾敷头部,并多饮温开水,这种方法不仅安全舒适,还可避免出大汗而消耗体液。
另外,对于一些特殊病人要特殊对待,如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的病人,一旦发烧就需要用退烧药,但服药后要马上到医院就诊。
吃饭恶心的原因
有些2岁多的孩子吃饭由于“嘴壮”各种饭菜都吃的香甜,而有孩子只肯吃米糊、饭或牛奶、肉,菜切的稍微大一些就咽不去,直恶心,甚至引起呕吐。其原因在于这些2岁的孩子还没养成咀嚼的习惯。
有的妈妈养育孩子过分细心。每天不辞劳苦地为孩子精烹细作,把肉菜等制成泥状食物喂孩子吃。时间长了会使孩子失去练习咀嚼的机会,孩子长到2、3岁不能接受糊状或小颗状食物。
幼儿的吞咽、咀嚼能力是通过锻炼不断完善的,7个月以后就应由糊状、小颗粒状食物逐渐过渡到学习吃切成小块的食物。如果2岁的孩子还不能接受块状食物,父母可从以下方面训练他:
1.把稀饭,小糊改成厚粥、烂面。把泥状辅食改为碎末辅食。使孩子习惯一段时间后,再过渡到吃饭小块辅食。要从少到多,切忌直接从喂米糊牛奶改成喂于饭。
2.在调整阶段,孩子不爱吃的东西就不要勉强他,以免引起反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让孩子感到吃东西是一种享受。比较老的菜叶、大块的瘦猪肉和牛肉暂时先不喂孩子,这些食物不易嚼烂。
3.有时可给孩子吃一些猪瘦肉、肉枣、鱼柳、鱼干之类的零食。让孩子练习咀嚼,锻炼牙齿,孩子一般都爱吃这些东西,不会恶心,实在嚼不动的残渣可以吐掉。
4.喂饭时父母的态度、语言对孩子也很重要。大人和颜悦色,孩子就会心情愉快,乐于接受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