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这么严重吗
29018200000010

第10章 从来没活过

有一个人,他戒了烟、戒了酒。

停止了性生活,也不再吃油腻食品。

他一直很健康——直到他自杀为止。

“我非常怕死。”有一位弟子向大师告解,“自从有位朋友意外身亡之后,死亡的恐惧就不断纠缠我。我死了以后会怎么样?”

师父深思了一会儿说:“你生前怎样,死后也就这样。”

“那为什么我会那么害怕死亡?”

“当你说害怕死亡时,其实你真正害怕的是,你还未真正活过。”

“未真正活过”,是的,如果你真正活过,你将可以没有遗憾地走。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你能好好地吃,你将感到丰足;如果你能好好地喝,你将不再口渴;如果你能好好地活,你就不会恐惧死亡。

印度有句格言:“观看一个人怎么死去,你将知道,他是怎么活的。”我们现在是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态度,死时也就是这个样子。

你是否观察过自己的生命——注意过自己是怎么活的?

从一早起床,你是否跟一般人一样——急着去上班、下班,还要赶着去塞车?忙着上学、放学,还要忙着为考试而补习?忙着洗衣、烧菜,还要忙着管别人家的事?忙着上网、忙着下单,还要忙着赶业绩、赶流行?

从早到晚,都在忙、茫、盲。我们被期望所压制,经常匆匆忙忙从一个紧要关头到另一个紧要关头,努力填塞生命所有的空档,我们以致命的高速在美丽的人生道路上冲刺,如此紧张焦虑,以致没有心情观望周围的风景,也没有在终点站得到什么。

如果你停下脚步,回顾自己的过去,你将会看出一直在做的蠢事。

我们“急汲忙盲”所追求的一切,不过是场白日梦,因为死的时候什么也带不走。不管是财富、名位、钻石、跑车——到头来都是一场空。

成功与失败来来去去,快乐与痛苦也来来去去,我们不断绕着这个同样的循环,那就是人们正在做的事。为了追求快乐而深陷苦海;为了追求成功却过得很失败,我们费尽千辛万苦,只为了终将会失去的东西。但大家都太投入,太置身其中,以致看不出这样的生命有多可悲。

许多人在生命即将结束时,常发现这些“身外之物”的无足轻重,也发现自己把太多的时间都浪费在毫不要紧的事情上,而忘了去享受人生,这实在令人遗憾!

一个朋友送我一篇剪下来的文章——是一位病得很重的赴岁老太太所说的一段话。

有人问老太太说:“如果可以再活一次,您会怎么活呢?”

那老太太说:“如果我能再活一次,下一次我一定敢去犯更多的错误;我不想要太完美,我会轻松一点、更糊涂一点。其实,很多事我都可以不需要太认真、看得太严重,可以疯狂一点。”

“我会抓住更多的机会,到更多地方,爬更多山,游更多的河流,尝试更多我没做过的事。我还要吃更多冰淇淋,少吃一点豆子。”

“或许我还是会遇到一些麻烦,但我一定会认真去面对,而不是在脑子里空想。嗯!我要拥有自己的时间,如果我能从头再来一次,我要经历更多属于我自己的时刻。”

“我曾经是那种没有温度计、热水瓶、手电筒和洋伞就出不了门的人,如果我能重来一次,我要旅行得更轻便一点。”

“如果我能再活一次,我要早一点从初春时就光着脚丫,直到秋末;我要欣赏更多次日升日落,我要摘更多的雏菊,我要和更多的小孩玩在一起,如果真的能再活一次。可是,事实上我无法重新来过,不是吗?”

我们总是太认真、太紧张、太强调,甚至把严肃当成熟。正如农民常说的:“嫩绿的东西会成长,熟透的自然要腐烂。”我们常变得“熟透了”而不自知。

小时候,我们常会向大人要求:“我可以出去玩一下吗?”但转眼间,我们长大了,进入所谓的“成熟”,反而变得很呆滞,对喜悦、美、蓝天及游戏都不再感兴趣,我们把玩乐看作是不该有的孩子气,当作是不务正业且浪费时间的事。父母亲从小就这样教我们,尔后我们长大再这样教孩子,不准孩子去“享受人生”。

有一个小孩子想去玩球,母亲说:“不行,地板很滑,这样很危险。”

小孩想去玩沙,母亲说:“不行,会把衣服弄脏。”

小孩想到附近走走,母亲说:“不行,万一走丢了或被坏人带走怎么办?”

小孩只好留在家里,正准备要打开水龙头,母亲又说:“不要玩水,感冒了还要打针吃药。”

随后,她打通电话给朋友抱怨说:“天啊!我的小孩不知怎么搞的,很神经质。”

这就是我们的大人——总是严格地剥夺了欢乐。神经质地要求这不应该、那不应该,然后再怀疑地问:“为什么日子会那么无趣?”

爱玩有什么不对,这有错吗?生命难道不该是让自己活得快快乐乐?难道要到快离开人世了,再来遗憾错失了生命的乐趣?

史蒂文生提醒我们:“错失欢乐就是错失所有。”

亲爱的朋友,偶尔也该“解放”一下自己,卸下你身上的“束缚”——放下你的职位、年龄、权威、财势,回到最真实纯真的一面,疯狂一下吧!

有一则老笑话说,有个病人既不抽烟又不喝酒,所以医生告诉他,他头痛的原因是他头上神圣的光环太紧了。

我认识一个人,他戒了烟、戒了酒,停止了性生活,也不再吃油腻食品。

他一直很健康——直到他自杀为止。

——强尼·卡森

如果你知道自己会在几天或几个小时内死亡,你还会这样“斤斤计较”地过日子吗?

其实,死亡并不是在最后才会发生,它已经在发生——只是不知是哪一天,用什么方式找上我们。我们应该经常提醒自己,人生无常,趁着机会还在,要尽情地享受生命。

伍迪·艾伦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大多数的时间我没有多少乐趣,剩下的时间则毫无乐趣。”

你呢,你也是这样吗?

人生有些东西真的不必那么死板。

轻松一下:

人生是一场游戏,不要太严肃,否则你将错失所有的乐趣!

郑板桥曾题过一句话:“难得糊涂”,他说:“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入糊涂更难。”

他在闯岁时通过“殿试”,赐进士出身,他的老师军机大臣鄂尔泰对他说:“大事不可糊涂,小事不可不糊涂;若小事不糊涂,则大事必至糊涂矣!”

郑板桥谨记老师的教诲,细心体会,钡年饱经世故之后,写下了这句智慧隽语,在浅白的字句中蕴藏的圆融与通达,实在值得我们深思啊!

记得瑞典有句名言:“我们老得太快,却聪明得太迟。”我想这句话可以改成:“我们聪明得太多,却糊涂得太少。”

如果你总是那么精明、那么会算计,又怎会快乐起来呢?快乐是“超越”理智的,当你没有目的,不计得失,以游戏的心情来面对人生,乐趣自然发生。

你难道没有发现那些糊涂一点的人都比较快乐吗?

许多人拼命努力,无非是为了有朝一日要过“好日子”。其实,如果你懂得玩乐,懂得游戏人生,你会猛然发现,那种“好日子”马上就是你的。

套句英国哲学家兼作家邱斯顿的话:天使之所以能够飞翔是因为他们有着轻盈的人生态度。

可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