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章帝建初元年(76年),由于朝臣批评郡国贡举之不得其人,乃下诏令,以为前代举人,或起甽畝,不系阀阅,意即务取贤才,不拘门地,而今每年举茂才孝廉以百计,所选出者非尽贤才,却用他们来处理政事,这已经有问题了;何况他们是不是真的有才或是孝悌廉节,刺史守相等地方官也不能察知。只因为身为阀阅而获举,真可以说是大失过去乡举里选的精神。
阀阅两字始见于《史记》卷十八“高祖功臣侯年表序”。太史公曰:“人臣功有五品:明其等曰阀,积日曰阅”。《汉书》卷六十六“车千秋传”:“以千秋无他才能术学,又无伐阅功劳。”师古注曰:“伐,积功也。阅,经历也。”伐阅即阀阅,这是阀阅的本义。可是到了东汉章帝时,意义已经有了转变,阀阅犹言门地。换句话说,即是门第,即是世族。仲长统《昌言》曰:“选士而论族姓阀阅。”王符《沥天论》“交学篇”亦云:“贡举则必阀阅为前。”“论荣篇”里也提到“以族举德,论必以族。”又说:“人之善恶,不必世族。”意思都大致相同。这与过去的宗族,或强宗巨家全然不同。论及强宗巨家,就会牵连到地方政治的良劣与朝廷威信的问题;而谈到阀阅世族,却都是有关于选举的,可见两者在性质上完全不同。
两汉用人,除了武帝从博士弟子员中经考试而选用外,还有两途:地方察举与公府徽辟,均起于西汉。地方察举中,有每年定期的州举秀才、郡国察孝廉。另外,在国家有特殊需要时,由天子下诏特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等外,还有其他的名目。一般说来,地方察举多循资格,辟召则每以高才重名躐等而升。当时自公卿以下2000石长吏皆可以自辟曹据,优者则荐于朝;而辟召本身就是一种荣誉,尤其由朝廷直接辟召,更不在话下。
在这样的多元察举制度中,何以会产生阀阅世族的问题?
从西汉到东汉,由于禄利所系,读经的士人日增。读经须借经书,当时书籍写于竹帛,竹重帛贵,颇不易得。书籍流传不广,一个仕宦家族的子弟,自然有其读经与仕宦的优越条件和环境。而仕宦家族间声息相通,互相提携帮助,亦属理所当然。另一方面,光武帝提倡儒术、表彰气节的结果,使得东汉的社会特别看重品德节操,一个人有了过人的品德节操,即能获致极高的名誉;有了名誉,即有功名利禄之望。一个累世经学的家族,有门生、故吏,始终以他们为念,时思报答;加上声息相通,同属仕宦家族,在选举时,自不免假公济私。选举之所以不公,之所以阀阅为前,皆由此而来。累世经学的家族,成为累世公卿的家族,并非偶然。
汉人讲阀阅,重读经,自是一个事实。汉时出现的世家大族,必然是世族,是阀阅,是以经学儒术传家的士族,也是一个事实。但是,我们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经学儒术的士族都是阀阅,都是世族,两者之间仍是有差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