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
28974300000067

第67章 文成公主入藏

正当唐朝繁荣发展的时候,在西部边境,一个少数民族的王朝吐蕃日益壮大起来。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上,过着农耕和游牧的生活。吐蕃人勇敢善战,他们认为战死是光荣的,谁要是临阵逃跑,大家就拿一个狐狸尾巴挂在他的帽子上,嘲笑他像狐狸一样胆小。吐蕃人的首领称为“赞普”,意思是雄壮强悍的男子。

大约在公元620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父亲统一了西藏各个部落。不到10年,他就被有野心的大贵族毒死了,吐蕃发生了内乱。松赞干布当时年纪还小,他依靠中小贵族平定了叛乱,维护了吐蕃王朝的统一。做了赞普后,松赞干布把都城迁到逻些(今西藏拉萨),制定了官制和法律,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政权。

这时候,正是唐太宗贞观年间。松赞干布非常羡慕唐朝的文化,要和唐朝建立友好关系。公元634年,他第一次派遣使臣前往长安访问。唐太宗很快就派使臣回访。从此,汉藏两族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不久,松赞干布派使臣带着丰盛的礼物到唐朝向皇室求婚。唐太宗没有同意。使臣回到吐蕃,怕受到惩罚,编了一通假话,说:“刚到唐朝的时候,他们对我的欢迎非常隆重,同意将公主嫁给大王。后来吐谷浑王也来求婚,唐朝天子又不同意了。看来一定是吐谷浑王在中间说了坏话。”松赞干布听了非常生气,马上发兵攻打吐谷浑。

吐谷浑力量很小,根本不是吐蕃的对手。刚一交锋,就被打败了。于是,松赞干布又派使臣带着厚礼去长安,并且扬言:“我们是来接公主的,如果不把公主嫁给我们赞普,我们的军队随后就到!”

唐太宗派吏部尚书侯君集带兵讨伐吐蕃。松赞干布骄傲轻敌,结果被打得大败,收兵退回逻些。

松赞干布看到唐朝这样强大,既害怕又佩服。公元640年,他派大相(相当宰相)禄东赞带着黄金5000两、珍宝数百件,再一次去长安求婚。

传说当时到长安求婚的有5个国家的使臣,他们都带着贵重的礼物,想要娶唐朝的公主。究竟把公主嫁给谁呢?唐太宗决定出几道难题,考一考这些使臣,看谁聪明能干,再做决定。

唐太宗把各位使臣请到宫里,拿出一颗九曲明珠和一束丝线,对他们说:“你们当中谁能把丝线穿过明珠中间的孔,就将公主嫁给谁的国王。”原来,这颗明珠有两个相通的珠孔,一个在旁边,一个在正中。中间的孔道弯弯曲曲,所以叫九曲明珠。要想用一根软软的丝线穿过去,非常困难。几位使臣拿着丝线直发愁。禄东赞很快就想出一个办法,他找到一只蚂蚁,用一条马尾鬃拴在蚂蚁的腰上,把蚂蚁放到九曲明珠的孔内,然后不断向孔里吹气。一会儿,这只蚂蚁便拖着马尾鬃从另一端的孔中钻了出来。禄东赞再把丝线接在马尾鬃上,轻轻一拉,丝线就穿过了九曲明珠。唐太宗见禄东赞这样聪明,十分高兴。

接着,唐太宗又出了第二道难题。他让人把使臣们带到御马场。御马场左右两个大圈,一边是100匹母马,一边是100匹马驹。唐太宗要求使臣把它们的母子关系辨认出来。其他几个使臣束手无策,只有禄东赞想出了办法。他运用吐蕃人民在游牧方面的丰富经验,让人暂时不给马驹吃草和饮水。过了一天,他把母马和马驹同时放了出来。只见母马嘶叫,马驹哀鸣,小马驹个个跑向自己的母亲去吃奶,它们的母子关系就这样被禄东赞辨认出来了。禄东赞说:“马的母子关系已经辨清,请陛下将公主嫁给我们的赞普。”唐太宗说:“还要再考一次,然后决定。”

当天夜里,宫里钟鼓齐鸣,唐太宗传召各国使臣入宫。其他几位使臣急忙穿戴整齐赶到宫里。只有禄东赞想得周到,他因为初来长安,路途不熟,怕回来的时候找不到路,就让随从带着红颜料,在去皇宫途中的十字路口都做了记号。原来唐太宗是请各国使臣到宫里看戏。看完戏,唐太宗说:“你们各寻归路吧,谁能最先回到住处,就把公主许给谁的国王。”禄东赞因有记号指引,很快就回到了住处。其他使臣由于不熟悉路途,摸来摸去,直到天亮后才找到住处。

经过几次考试,禄东赞取得了胜利。唐太宗非常高兴,心想:松赞干布的一个臣子都这样聪明、机智,松赞干布自己就更不用说了。于是,决定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是唐朝皇族的女儿,她聪明、美丽,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唐太宗为她准备了丰厚的嫁妆,其中有各种各样的日用器具、珠宝、绫罗、衣服,还有历史、文学书籍以及谷物种子等。

公元641年,唐太宗派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入藏。

文成公主带着宫女、乐队、工匠、官吏和江夏王的卫队,浩浩荡荡向吐蕃行进。松赞干布亲自带领大队人马迎接。在逻些,吐蕃人民穿着节日的服装,热烈欢迎远道而来的赞蒙(藏语王后的意思)。松赞干布高兴地说:“我的先辈没有和上国通婚的,今天我能娶到大唐公主,实在荣幸。我要为公主建一座城,作为纪念,让子孙万代都知道。”他按照唐朝建筑的风格,在逻些为文成公主修建了城郭和宫室。

文成公主入藏的时候,带去了许多经书、诗书、佛经、佛像和有关医药、生产、工艺等方面的书籍,还带去了大量的粮食、蔬菜种子和生产工具。那时候,吐蕃没有历法,以麦熟为一年,文成公主帮助吐蕃人推行历法。她还教吐蕃妇女纺织、刺绣。她带去的水磨深受吐蕃人民的欢迎,使他们学会了利用水力资源。

文成公主信奉佛教,松赞干布在她的影响下提倡佛教,修建了大昭寺,把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像供奉在寺里。文成公主带去的乐队,大大丰富了藏族的音乐。

当时,松赞干布不断派贵族子弟到长安去求学,唐朝许多有学问的人也被聘请到吐蕃掌管文书。唐朝还给吐蕃送去蚕种,派去养蚕、酿酒、制碾磨和造纸墨的工匠。先进的汉族文化传入吐蕃,对吐蕃的农业生产和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唐太宗去世以后,唐朝和吐蕃继续保持着频繁的来往和密切的关系。

公元680年,文成公主去世,她在吐蕃总共生活了40年。吐蕃人民为了纪念她,特地规定了两个纪念日:一个是10月15日,据说是文成公主的生日。这一天,吐蕃境内男女老少都到寺庙里祈福;另一个是5月7日,女孩子们化妆跳舞,歌唱文成公主的事迹。直到现在,拉萨市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里,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在布达拉宫里还保存着他们结婚洞房的遗迹。

文成公主为汉藏两族的友谊做出了贡献,一直受到藏族人民的怀念和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