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心脏病病人何时上医院
28956600000003

第3章 高血压病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是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的主要原因,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个人、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病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有2人患高血压。

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非常低。目前我国约有1.3亿高血压病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在已知自己患有高血压病的人群中,约有3000万没有治疗。

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有75%患者的血压没有达到控制目标。同时,高血压又是一种“生活方式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血压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了解高血压病的特点、预防及控制方法,积极控制血压,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高血压导致的致残、致死率,有积极的作用。

目前,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没有时间及精力阅读厚重、深奥的医学书籍,医疗资源的匮乏使医生没有过多的时间向每位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的特点及控制方法。因此,本章节将从高血压的疾病特点,控制方法等多方面深入浅出的介绍高血压,帮助快节奏生活的人们了解高血压、控制高血压。

1.高血压的体验

出现何种症状应开始关注血压?高血压没有特异的临床表现,常见症状主要包括头痛、头晕、心慌、后颈部疼痛、后枕部(后脑勺)或颞部(太阳穴)搏动感;其他表现为失眠、健忘、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耳鸣、情绪易波动或发怒以及神经质等。因此,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到医院就诊测量血压或不适发作时自测血压。

2.高血压病正在走近年轻一代

30年前高血压病患者中,老年患者是中青年患者的2倍;现在,中青年患者是老年患者的2倍。在新出现的高血压患者中,35~45岁患者占63%。据报道,年轻人的高血压有明显的职业倾向,长期从事精神紧张度高的职业者发生高血压的可能性大,如白领、领导干部、记者等。这与长期或反复明显的精神紧张,焦虑,烦躁等导致小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上升。儿童高血压与肥胖密切相关,50%以上的儿童高血压伴有肥胖。改变生活方式,降低体重对降低血压特别重要,降低5kg的体重就可以下降2~8个mmHg的血压。

3.高血压患者鼻出血时该怎么办

高血压有一个症状常常被大家所忽略,那就是流鼻血,大家常常会以为流鼻血是上火的表现,都忽略这其实也可能就是高血压的表现。高血压性鼻出血出血量往往比较大,不宜制止,如出现鼻出血不能马上到医院就诊,可自行采用局部止血方法,如指压法:此法只作为临时急救措施,用手指压紧出血侧和鼻翼10~15分钟,然后等待进一步处理。

有条件时可用浸以1~2%麻黄素液或0.1%肾上腺素液的棉片填入鼻腔内止血。经上述处理仍不能止血时常常需要鼻腔填塞止血,用明胶海绵、油纱条等。同时也要控制血压的平稳,也可适量用些中药清热凉血。高血压性鼻出血虽然很常见,但如果预防高血压的措施得当,可有效减少鼻出血的概率。如果出现高血压鼻出血的情况,很可能是病情加重的征兆,一定要及时治疗。

4.发现高血压,是否应立即服药

不是所有高血压患者都应该立即服药,但都应该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发现血压高后应及时就诊,医生会根据血压水平进行高血压分级(1~3级),根据高血压分级及并存的其他危险因素(如性别、年龄、吸烟史、血脂血糖水平、家族史、肥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否伴随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病、肾脏疾病等)对患者10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性进行评估。

5.用药无期还是有期

高血压需要终生用药吗?一旦发现高血压,就需要终身监测。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需要终生服用降压药,将血压维持在标准的范围内,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是,也有一部分高血压患者不需要终生服药:

(1)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的高血压:例如,高中生高考之前心理压力大,学习过累,生活不规律,这时血压常常偏高,经过适当的心理调节和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血压往往能恢复正常。

(2)部分感冒患者:由于体温升高和心率加快,有时会出现血压升高的现象,流感治愈后,血压会恢复正常。

(3)精神因素:短暂的神经精神因素刺激或精神过度紧张,会导致短暂性血压升高,如受到惊吓后血压会升高;连续几天看电视节目过晚,精神紧张,血压也会升高,经过适当的神经调节药物和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后,血压能恢复正常。不需要终生用药。

(4)妊娠期合并高血压:生育后血压未恢复正常,经过适当的抗高血压药物及改善血液循环药物治疗后,多数人血压可以恢复正常。

(5)女性在更年期往往发生高血压:是由于内分泌功能混乱引起的,经过调节更年期药物和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后,随着更年期的结束,多数患者血压可以恢复正常。

(6)生活方式:经常倒夜班、生活不规律的人,神经调节混乱,容易发生高血压,如果能尽快恢复规律生活,高血压可以明显好转。

(7)药物:某些药物可以导致血压升高,如激素类药物、避孕药等,停止应用这些药物后,血压可以恢复正常。

(8)治疗原发病:肾动脉狭窄、肾上腺皮质增生和醛固酮增多症等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如果能针对病因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高血压是可以治愈的。

6.无症状高血压是否需要药物治疗

约半数高血压病人起病隐匿,无任何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同时患者的不适与血压增高程度未必一致,千万别用高血压的症状作为治疗的准绳,这样容易错失治疗的时机。

虽然患者没有感觉不适,但持续的高血压状态会引起全身小血管的痉挛,日久血管管壁缺氧,会逐渐出现硬化。血管硬化了,靠血管供应血液的脏器便受到损害,其中与人们的生命密切相关的心、脑、肾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患者的健康因此受到损害,甚者危及生命。

因此,高血压是否需要药物治疗与患者有无临床症状无关,取决于血压升高的水平,是否伴有其他危险因素(如男性、年龄、吸烟史、血脂血糖水平、家族史、肥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靶器官损害(左心室肥厚、颈动脉粥样硬化、血清肌酐轻度升高、微量白蛋白尿)及伴随的临床疾患(糖尿病、肾脏疾病、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等)。因此,即使没有临床症状,高血压患者应该遵医嘱服药。

7.血压突然升高该怎么办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血压波动的幅度不会很高。遇到血压突然升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某种继发性高血压,如患急性肾小球肾炎,或是嗜铬细胞瘤突然发作,使血压突然间升高,血压可达200/140毫米汞柱以上,并伴有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大汗淋漓、心跳加快、面色苍白。病情来势非常汹猛。

这种情况的出现,大多数都是年龄比较小的人。另一种情况是,原来就有高血压病史,血压在原来的基础上突然升高,发生这种情况常常有精神过度紧张,情绪过分激动的刺激,或者是停止服用降压药,也有少数原因不明的血压升高情况发生。可伴有头痛、呕吐、视物不清、心慌胸闷,甚至有意识障碍。这种血压骤然升高的现象,也可以反复发作。

遇到这样突然发生的事情,切记不要慌张,在联系医院治疗的同时,可先做临时的处理。首先要稳定情绪,平卧休息,头部略微抬高,立即口服或者舌下含服起效快的降压药,如可乐定、硝苯地平、卡托普利等药物。在紧急的情况下,不必拘泥于药物的选择,找出适当的降压药物就可以服用。

对神志清醒的病人,要询问一下目前的治疗情况,如果从未服用过降压药物的人,可以先给予小剂量降压药,十分钟以后,再测量血压,如果血压没有降低的人,再次加量服用;如果遇到正在服用药物的高血压病人,不必减少药量,直接给予含服1片,再观察血压,此时能够把血压控制在160/100mmHg就属于安全范围了。对突发血压升高的病人,待血压稳定以后,一定要查明原因,积极治疗,防止再次发生。

8.降压药的调整

血压会受到诸如饮食起居、工作环境、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工作忙碌、情绪激动、气候变冷等都可能影响血压。如果血压变化,药物自然要调整,但这并不是说要随时随意调整,一般的“老病人”都在长期的用药过程中,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一套调整的策略,但对于“新病人”或者出现病情变化较大的情况下,还是要及时就医,请医生给您重新制订方案。

但切记不可随意停药,尤其是有些患者在取得较好的降压疗效后,就开始麻痹大意,既不经常监测血压,也常常漏服降压药更有甚者在规律用药后停药数天发现血压依旧正常,就主观地认为自己“痊愈”了,实际上这只是降压药在体内尚未代谢完毕而产生的“后续效应”而已,一旦降压作用消失,血压则又会飙升,故千万不可随意停药。

降压药换药的问题也是大家经常议论的焦点。总的来说,降压药虽然种类繁多,但一般医生会根据不同种类降压药的特性和自己的临床经验为您选择最优的个体优化治疗方案。

但有些患者担心长期服用降压药会像抗生素一样产生“抗药性”,时间久了就开始忧心忡忡,其实完全不必这么想,高血压本身就是一个长期治疗的过程,只要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还是相对安全的。至于是否更换降压药,一般取决于该药物的疗效、是否出现药物的副作用、患者对于不良反应的耐受情况、血压的变化、药品的价格等几个因素。如果这几点都没有问题,就不必随意换药。

9.不容忽视的轻度高血压

“我的血压150/90mmHg,没什么不舒服,还需要吃降压药吗?”很多病人会有这样的疑问。那么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是指非同日测量三次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确诊为高血压,轻度高血压是指血压<160/100mmHg。那么高血压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呢?主要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严重致残致死的并发症。

轻度高血压虽然血压只是轻度升高,但他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小觑,同样会引起心脑肾的损害,而且由于症状不明显不易被人们发现或重视,一旦出现并发症,基本上难以治愈,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对轻度高血压病人积极降压治疗,能有效预防或延缓上述并发症的出现。

10.老年患者对降压药物的反应特点

“为什么我的脉压很大,波动也很大?”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及血压调节中枢功能减退。临床特点表现为:单纯收缩压增高,舒张压不高,脉压差增大;血压波动大,晨起血压升高明显,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夜间血压不降。结合这些特点,老年高血压应注意选择平稳、有效、安全、不良反应少的降压药物。选择每日1次持续24小时的长效降压药物平稳地控制血压,并且能有效控制夜间和清晨血压,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剂量,避免过快过度降压,如单药控制不佳,则用低剂量多种药物联合治疗,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11.哪些人群容易患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脑卒中和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之一。在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每10个成人中就有2人患高血压,我国目前大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如此庞大的患病人群就要求人人都应该重视高血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下面这些人群属于高血压病的高发人群,应高度警惕:有家族遗传史,父母患有高血压,子女的发病率高达46%;年龄,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长期高盐饮食;超重和肥胖;吸烟;饮酒;长期从事精神紧张的工作;缺乏运动。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睡眠不足的中青年人群加入到了高血压大军里,使高血压发病年龄提前,因此这些人群更应该关注血压。

12.降压药有没有耐药性

“这种降压药我吃了快1年了,该换药了吧?”这是很多高血压患者担心的问题,这是一个误区。实际上,无论哪种降压药都没有耐药性。高血压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用药后如血压控制好,无不良反应,可长时间服用,不必频繁换药,定期高血压门诊复查,每年进行一次常规生化检查,包括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尿酸等。因为在换药过程中可能会引起血压波动,需监测血压调整药物,同时还需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治疗无益。

13.哪些降压药疗效最好

评价一个降压药好不好,不但要考虑药物的疗效,还要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患者的耐受性、依从性,以及药物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好的降压药应该是:疗效好;每天24h平稳降压,防止血压从夜间的较低水平到清晨突然升高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预防靶器官受损;不良反应小,服用方便;同时选择能保护心脑肾器官的降压药。但因每个患者具体病情不同,所以降压药的选择需要个体化。

目前常用的降压药主要有五种:

①钙拮抗剂。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稳定性心绞痛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能明显降低高血压患者脑卒中风险。

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适用于合并慢性心力衰竭、预防房颤、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高血压患者,有良好的靶器官保护作用。

③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ARB)。适用于合并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房颤、蛋白尿及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能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④β受体阻滞药。适用于伴快速心律失常、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及交感神经活性增强的高血压患者,可保护靶器官、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⑤利尿药。主要是噻嗪类利尿药,适用于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或伴心力衰竭患者。这五大类药物均可作为初始和维持用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优先选择某种降压药,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有问题及时和医生勾通。

14.血压降低到多少适合您的身体

很多高血压患者不清楚自己的血压降到什么水平合适。血压降到什么程度是和个人的具体情况相关的。一般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收缩压应控制在150mmHg以下,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伴有糖尿病、肾脏疾病、或病情稳定的高血压患者,一般可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脑卒中后的高血压患者一般血压目标为140/90mmHg以下。服药过程中还要防止血压过低,如使用降压药不当,可使血压过低,出现胸闷、头晕、甚至短暂意识丧失等心脑供血不足的症状。

15.血压降到正常是否还需服药

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原则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终生治疗。要防止停药综合征,有些患者服用降压药后,当血压控制正常后,便认为病已治好,便自行停药,结果数天后血压又升高,并出现出汗、头痛、失眠、易激动等症状。

目前,由于原发性高血压病因不明,不能完全治愈,所以只能终身服用降压药来控制血压,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当服药后血压降到正常水平时,说明降压药基本合适,但并不意味着高血压病已被治愈,因此,应该定时服用降压药,不能自己随便加量、减量或停药,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用药,防止血压波动。

16.何时服用降压药最有效

每个人在一天内的血压都是有波动的,这和人体的生物节律变化有关。无论是正常人群还是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波动的规律大致相同。通常血压在上午6~8时和下午4~6时为高峰,午夜血压最低。多数一日一次的长效降压药在服药后1~2小时左右开始起效。可安排在早晨6~7时服药,一般睡前应避免用药,因为在夜间人的血压会自然下降,血压过低会使大脑缺血,诱发脑卒中。如夜间血压高,可减量服用或晚饭前后服药。经常监测血压,观察药物的有效性。利尿药最好早上服,以免夜间排尿过多影响睡眠。血压波动规律虽然是普遍的,但是有些患者不符合这个规律变化,因此服药时间也应个体化,最好能做24h动态血压监测,或者患者自行监测血压,根据患者血压波动规律指导服药时间。

17.血压是否降得越快越好

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时常存在这样的误区,一味追求其降压效果,认为降压药吃得越多,血压降得越快;血压降得越快,病好得越快。其实不然,血压并不是降得越快越好。高血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过程,人们对此有一定的调节能力,可以逐渐适应,除了高血压急症,降压治疗应缓慢进行,不能求之过急。

如果超过调节范围,血压突然降得过低会使重要的脏器供血不足,反而造成头晕、心悸等不适症状。尤其是老年人血压调节能力下降,快速降压会引起器官血流灌注减少,导致重要脏器缺血和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更容易引发脑梗死,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所以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量体裁衣”,不要自作主张的增加剂量和药物的种类。

对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在数周至数月内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年轻、病情较短的高血压患者,可较快达标。但老年人、病程较长或已有靶器官损害或并发症的患者,降压速度宜适度缓慢。

18.高血压患者都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吗

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降低了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糖尿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建议每天服用阿司匹林100mg。服用阿司匹林虽然好处多多,但并不是所有高血压患者都适合服用的。

如果患者血压控制尚不稳定(>150/90mmHg)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否则会增加患者脑出血风险。另外如果患者合并活动性消化性溃疡、严重胃病、出血性疾病需慎用或停用阿司匹林,否则也会增加患者消化道或其他器官出血的风险。

19.擅自停服降压药将会有什么危害

高血压作为“隐形杀手”,可导致心、脑、肾等多种并发症。迄今为止,高血压仍不能被根治。通常,高血压一经确诊,应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同时终生服用降压药维持血压稳定,这样才能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降压治疗的益处也是通过长期控制血压达到的,这是治疗是否成功有效的关键!但在生活中,有不少患者常擅自停用降压药。

停药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种:

①自觉没有明显不适感,误认为没有症状血压就是正常的,事实上,高血压所带来的风险大多是在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下发生的。

②工作繁忙,经常忘记服用降压药。

③因噎废食,自认为“是药三分毒”,所以尽量不吃或少吃降压药,其实比起疾病对身体的损害,药物的副作用要小得多。还有的患者因服药后出现干咳、水肿等明显的不良反应而停药,但如果坚持服药,有些不适感会在服药一段时间后明显缓解,甚至消失。

④有的高血压患者以为高血压经过治疗后血压已经正常,高血压已“痊愈”,不需要再服药。

高血压患者尤其是高危患者擅自停药殊不知这样做是很危险的。如果停止吃药,由于机体的调节作用,会引起血压大幅度波动,增加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埋下隐患。如果血压骤然升高而发生脑出血,轻者造成身体部分功能丧失,重者可造成植物人甚至死亡。正确的做法是在血压平稳控制1~2年后,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需要看可否逐渐减少降压药品种和剂量,最后能否完全停药,还要遵医嘱。

20.中药降压是否比西药的副作用小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的发生主要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因素有关。近年来我国医药工作者在对高血压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过程中,研制和开发出不少具有一定效果的中药制剂,在治疗高血压中起到一定作用。目前,常用的有脑立清、复方罗布麻、牛黄降压丸、愈风宁心片等药。中药以辨证为基础,强调整体治疗,对高血压头晕、头痛、耳鸣等症状的改善比较理想,从而提高生活质量,间接达到降压目的。

西医则十分重视降压作用,对改善症状往往重视不够,两者可取长补短。由于中药纯度不高,起效缓慢,降压作用相对较弱,降压效果不像西药那样明显,可靠,但副作用较小,可作为高血压治疗一种补充和替代疗法。中药、西药治疗高血压各有其特点和优势,应恰当地选择应用,充分发挥中医防治高血压的作用,合理地达到降压治疗的目的。

21.服用四种降压药,为何血压降不下

在高血压患病人群中,有的患者即使服用了四种降压药物,血压仍是居高不下,不能达标。我们通常将这种情况称之为难治性高血压(或顽固性高血压)。

出现这种情况先不要着急,更不要自行随意更换药物或增加药物剂量,应在医生的帮助下,找出血压控制不佳的确切原因。常见的原因有:

①家庭自测方法不当使血压测量不准确。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学会血压的正确测量方法,并结合医院24h动态血压监测使血压测定结果更接近真实。

②寻找影响高血压的病因和并存的疾病因素。如应用口服避孕药、肾上腺类固醇类激素、甘草等药物,会拮抗降压药的降压效果;容量负荷过重,如利尿药治疗不充分、摄盐过多或伴有肾脏疾病,肾功能进行性恶化;伴慢性疼痛和长期焦虑、失眠等。

③其他原因。如患者顺从性较差,不能坚持按时规律服药;降压药的选择使用不当,如剂量偏低,联合用药不够合理;未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或改变失败,如体重增加或肥胖、吸烟、重度饮酒等。对大多数患者如找到上述原因并加以纠正,血压多数可以达标。如排除了上述因素造成的顽固性高血压,则应到医院进行继发高血压的筛查,查出并有效去除或控制病因后,高血压可得到明显缓解。

22.常用降压药引起哪些不良反应

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的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很多患者非常担心这些不良反应甚至因此停药,其实大可不必,患者应尽可能坚持服药,有些不适感会在服药过程中逐渐缓解,甚至消失,如实在不能耐受,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那么常用的降压药物会引起哪些不良反应呢?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些常用降压药的不良反应。

(1)钙离子拮抗剂:①二氢吡啶类,如拜新同、络活喜、波依定等,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踝部水肿、头痛、面部潮红等。②非二氢吡啶类,如合心爽会导致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功能受到抑制。

(2)利尿药:①噻嗪类,如双氢克尿噻,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血钾、血钠降低,血尿酸升高。②襻利尿药,如速尿则引起低血钾。③醛固酮拮抗药,如安体舒通会使血钾增高和男性乳房发育。

(3)α受体阻滞药:不良反应以体位性低血压较常见。

(4)β受体阻滞药:如倍他乐克,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支气管痉挛、体位性低血压等。

(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如雅施达、洛丁新、蒙诺等,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咳嗽,血钾升高和血管神经性水肿。

(6)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ARB):如安博维、科素亚、代文等,可导致血钾升高,血管神经性水肿则较罕见。

23.可能引起男性阳痿的降压药物

一些男性高血压患者常会有这样的担心,服用降压药物是否会引起性功能减低。降压药的确会引起阳痿,尤其是在主张长期甚至终生服用降压药的情况下,高血压病人的阳痿发生率更是有明显的增加,让男性朋友感到困扰。

降压药为什么会引起阳痿呢?在阴茎勃起的过程中,有一种叫做去甲肾上腺素的成分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不仅是性冲动传递的“使者”,还参与了勃起、射精等性生活的全部过程。而一些降压药物可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以达到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目的。因此,当高血压患者在服用了影响去甲肾上腺素分泌的降压药后,便可能导致阳痿。

可能导致阳痿的降压药有:

①可乐定类及其复方制剂(如可乐定、珍菊降压片等)。

②利血平类及其复方制剂(如利血平、复方降压片等)。

③交感递质耗竭剂(如胍乙啶、甲基多巴等)。

④β受体阻滞药(如心得安、倍他乐克、柳胺苄心定等)。

⑤利尿药(如速尿、噻嗪类利尿药、保钾类利尿药等)。

服用降压药后,一旦发生了阳痿又该怎么办呢?毋庸置疑,患者既不可心急乱投医,也不能随便停药或更换药物,更不宜由于羞于开口而随意自我治疗。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重视现实,在医生的帮助下,寻找引起阳痿的确切原因,倘若确实与服用降压药物有关,可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停药或换用其他降压药(在不影响降压效果的条件下,也可减量服用降压药),经过上述处理,阳痿现象一般都能得到改善或消失。

24.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应如何治疗

在高血压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接近20%,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会使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的风险显著增加,并加速患者视网膜病变及肾脏病变的发生发展,所以如何控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非常重要。

对于这类患者的降压目标是<130/80mmHg,老年人或伴严重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血压目标是<140/90mmHg。对于收缩压在130~139mmHg或者舒张压在80~89mmHg的糖尿病患者,可进行不超过3个月的非药物治疗,包括控制饮食、减重、限盐、适度运动等。如血压仍不能达标,应开始采用药物治疗。

对于血压≥140/90mmHg的患者,应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立即开始药物治疗。首先考虑ACEI或ARB类降压药,这类降压药对肾脏有保护作用,能有效减轻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改善糖脂代谢,需要联合用药时,也应以ACEI或ARB类降压药为基础。

如患者反复发作低血糖,则应慎用β受体阻滞药,以免掩盖低血糖症状。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应慎用利尿药,防止引起血尿酸增高。

综上所述,高血压也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导致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

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自我管理、按时就医有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医务工作者与高血压患者共同努力,提高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降低高血压导致的致残率、致死率是医生与患者共同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