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小鬼当家,用好压岁钱
28956300000008

第8章 压岁钱在其他地区和国家的习俗

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也蕴藏着天下父母殷殷之心。

中国澳门特区:压岁钱叫“利市”

大年初一发“利市”,大人小孩都有份。澳门人过年是从腊月二十八开始的。腊月二十八日在粤语中谐言“易发”,商家老板大都在这晚请员工吃“团年饭”以示财运亨通,吉祥如意。而到大年初一这天,澳门人讲究“利市”,“利市”即红包。这天老板见到员工,长辈见到晚辈,甚至已婚人见到未婚人都得给“利市”。“利市”纯粹是以示吉利。

中国香港特区:压岁钱叫“压肚腰”

香港的压岁钱早年沿袭了潮汕地区一带的春节习俗,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着,俗称“压肚腰”。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的兜肚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据凤凰卫视说,香港人的压岁钱现在一般在一二十元的“低价位”运行,即使百万富翁给这样的红包,也是天经地义的,跟抠门绝对沾不上边。为此,香港还专门发行20元的面钞。

中国台湾地区:年龄不同,给法各异

台湾地区在年夜饭吃过之后,便是长辈们给子孙赠送“压岁钱”的时候,给法也颇具特色:年龄大的孩子,其“压岁钱”是用红纸预先包好递到他们手里的;而年幼孩子的“压岁钱”,则是大人们事先用红线绳缠好并系成一个小套环,套在他们颈项上。形式不同,寓意一样,都是希望儿孙们在新的一年里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日本:新年的压岁钱叫“年玉”

和中国一样,日本人过新年也有给小孩子送压岁钱的习俗。不过最早的时候,日本的压岁钱“年玉”不是钱,而是年糕(餅);也不是大人给小孩,而是亲朋好友互相赠送。年糕在日语也叫“餅玉”。在中世纪的时候,“年玉”主要是扇子、笔、砚、纸、酒这些东西,因行业不同而有差别。至于现在,年玉也不仅是现金,文具和玩具以及绘本等都可以。

新加坡:最吝啬的压岁钱

在新加坡过年极其轻松,人情往来、贺岁拜年、请客送礼都十分简单。上门拜年,多是两个柑橘象征吉利,也发压岁钱,但是新加坡家长给孩子派发“红包”,数量多而分量轻。他们给的对象是孩子和未婚的男女青年。不论是有亲情关系的孩子和青年男女,还是没有亲情关系的孩子和青年男女,只要在节日里问候、来往都给“红包”。然而,打开“红包”抽出的是一张贰元票面的新币、或两张贰元票面的新币,最多的是拾元。节后,孩子们互问的是你拿了多少个“红包”,而不问你拿了多少压岁钱。新加坡人说:“红包”的作用只在于给孩子节日的气氛,增加家庭的温馨,是区别其他节日的一项内容。

韩国:不发红包发“白包”

韩国把春节叫“旧正”,与新年称“新正”相对应。大年初一,要举行郑重庄严的“祭礼和岁拜”仪式。吃完大年初一的第一顿“岁餐”(韩国把新年期间的任何食物都叫“岁餐”)——“米糕片汤”之后,就要开始举行“岁拜”了。家中晚辈此时要向父母长辈拜年磕头,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祝福父母健康长寿。此时,长辈要把包好的“压岁钱”给晚辈。和许多国家习惯送“红包”不一样,韩国人给压岁钱用的是白纸包,因为古代的韩国人崇尚太阳和纯洁的白色,认为白色象征洁净、清晰。这也正是韩国文化的表现之一。现在韩国人给的压岁钱就他们的收入水平来说,并不算多,通常他们会根据孩子的年龄段而给不同金额的压岁钱。一般来说,给读小学的孩子5000~10000韩元(1美元约合942韩元),给初中生10000~20000韩元,给高中生20000~30000韩元。

据韩国统计厅的一项调查结果,在2007年农历新年里,全国832万名各级学校的学生平均每人收到8万韩元的压岁钱。90%以上的学生表示,一年当中最渴望过的节日是农历新年,因为可以收到压岁钱。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韩国人感到自己每年的薪水在按一定比例上涨,但迫于物价上涨等压力又无法提高给晚辈的压岁钱金额,多少有些颜面无光。一些银行和连锁书店相继推出各种既经济又有新意的“压岁钱”,很受人们推崇。韩国外汇银行去年首次推出“外汇压岁钱”,两天即销售一空。今年该银行再次限量销售10万套3种套装的“外汇压岁钱”。每套“外汇压岁钱”由美元、人民币、欧元、加元和澳元5种货币中的3~5张纸币组成,售价分别定为1.35万韩元、3.45万韩元和4.85万韩元。

意大利:女妖带来压岁钱

意大利人在除夕的夜晚要把家里不需要的物品扔到院子里或干脆扔到野外去,据说这样会在新的一年里给家里带来幸福。此外,人们总在这时给孩子们讲关于女妖的童话故事,称女妖偷偷地从烟囱钻进屋里,给孩子们送来了压岁钱和礼物,放在他们的鞋子里。在这里,女妖行使着圣诞老人的职责。

法国:趁着清醒发压岁钱

法国的新年本来是每年4月1日,直到1564年,国王查理九世才把它改作1月1日。1月1日一大早,父母就会趁着自己还清醒的时候给孩子发“压岁钱”,以表示对子女的关爱。因为到了这天晚上,法国人要合家团聚,围桌痛饮香槟酒。按照传统,这一夜每个家庭都要喝掉所有的藏酒,以避免来年遭厄运;所有的人都应该喝得酩酊大醉,这样新一年才会有新开始。

朝鲜:压岁钱叫“岁拜钱”

在朝鲜,农历新年期间,小辈给长辈拜年被称为“岁拜”。这一自古传承下来的传统至今盛行。接受跪拜大礼的长辈们除了嘱咐孩子们诸如“好好学习”之类的话语外,还会给他们一些“问安费”,亦称“岁拜钱”,也就是中国所称的“压岁钱”。朝鲜还有给稻草人发压岁钱的习俗。朝鲜人在新年时,家家户户贴对联和年画。有的人家在门上贴上寿星或仙女的画像,祈求上天保佑,驱走鬼魅,赐给幸福。元旦黎明,人们把一些钞票塞进了除夕预先扎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恶,迎接吉祥福星。黄昏,人们又将全家人一年中脱落的头发烧掉,祝愿家人四季平安。元旦这天少女们头戴一种麻制的帽子,称为“福巾”,身穿带花纹的五色彩衣,进行荡秋千比赛。她们以一处树花为目标,看谁先踢到或咬到为胜,也有在高处挂上铜铃的,以先碰响者为冠军。

希腊:压岁钱藏在蛋糕里

在每年的1月1日,是希腊民间传统的年节。元旦,家家户户都要做一个大蛋糕来庆祝。做蛋糕时,主人会把压岁钱(通常是一枚银币)放入其中,谁吃到了它,就意味着谁是那一年最幸运的人。

苏格兰:压岁钱丢门口

苏格兰人在元旦前夕,家家户户门前都会放着一些金钱,没人看守,盗贼和乞丐在这天晚上,看见了也不动分毫。因为当地风俗是新年前夕,先把金钱放在门外,翌日新年降临,大清早打开门时,就看见门口有金钱,取其“一见发财”之意。

西班牙:人人携枚压岁钱

西班牙人在新年前夕,所有家庭成员都团聚在一起,以音乐和游戏相庆贺。午夜来临,12点的钟声刚开始敲第一响,大家便争着吃葡萄。如果能按钟声吃下12颗,便象征着新年的每个月都一切如意。元旦这天,最忌孩子们骂人、打架和哭啼,认为这些现象是不祥之兆。所以,元旦节时大人总是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同时,这天不论大人小孩人人身上必携一枚金币或铜币以示吉祥。

文莱:压岁钱不叫“红包”而叫“绿包”

文莱过春节,最有特色的活动要数“开门迎宾”。春节期间,人们会打开门户,欢迎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登门贺年,互致问候。当地马来人还有带小孩外出拜年的习惯,主人一般都要给小孩子压岁钱。但文莱压岁钱外包装是绿色的,所以不叫“红包”而叫“绿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