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湖泊
28955000000011

第11章 有问必答

1.湖水为什么有的淡,有的咸?

在地球上分布的大大小小的湖泊当中,大部分是淡水湖,也有部分是咸水湖。我们把含盐量低于0.3%的水称为淡水;含盐量在0.3%~2.47%的称为半咸水;含盐量在2.47%以上的称为咸水。那么,为什么有的湖水淡,有的湖水咸呢?

大多数湖泊的水,都是由河水注入的。在流动的过程中,河水把所经过地区的土壤和岩石里的一些盐分溶解了,当河水流进湖泊时,盐分也就随之流进了湖泊。如果湖水又从另外的出口流出,那么盐分也就会跟着流出去,这样一来,盐分是很难集中在湖泊里的。例如北美的五大湖和我国的鄱阳湖、洞庭湖,最终都流入了大海,这些湖泊都是淡水湖。

如果湖泊排水不畅,再加上气候干燥,蒸发量大,那么很多水分就被蒸发掉了,盐分也就越来越多,湖水也就越来越咸,成为咸水湖。这种湖泊在荒漠和草原地带比较多,因为那些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排水也不畅,所以咸水湖往往分布在这些地区。如我国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湖就属于咸水湖。

咸水湖的水是不可以用来被饮用的,但是它所含的丰富的盐类,是很重要的化工原料。

2.咸海为什么越来越小

位于中亚地区的咸海,旧译“阿拉海”,在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曾是世界第四大内陆湖泊。其北部和东部湖岸曲折,分布有许多小湖湾和沿岸岛屿,南岸为阿姆河口三角洲,西岸为陡岸。湖盆地区属极端大陆性气候,历史上受周期性干旱气候影响,湖水位变比较大。20世纪60年代它的面积是6.65万平方千米。可是现在,它的面积只有3.5万平方千米,平均水位从53米下降到36米,湖岸已经后退了约100千米。咸海为什么缩小得这么快呢?

原来,这是由于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忽视了生态问题,才使咸海经历了这一场空前的危机。

咸海的水源主要靠阿姆河和锡尔河注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两河上游地区的人们开展了大规模开荒造田运动,从两河引水灌溉,使大量的河水被用于农田。而且,为了解决城市用水,人们开挖了上千米横穿卡拉库姆沙漠的运河。滔滔河水在引水途中大部分渗漏、蒸发掉了,而灌溉用水又由于缺乏科学的灌溉系统,水资源浪费现象极为严重,阿姆河和锡尔河已基本不能再为咸海输水,咸海几乎成了没有水源的湖泊,面积因此迅速缩减,最终被分为北部的小咸海和南部的大咸海两个部分。

随着咸海面积不断缩小,沙漠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相继出现,就是这一原因才使得生活在咸海附近的人们感受到了巨大的生存压力。人类破坏了自然生态,大自然反过来惩罚人类。咸海的生态日趋恶化,一些珍稀鱼类正在灭绝;咸海周围地区的盐碱化也很严重;大风卷起上亿吨盐尘抛撒到方圆几十万平方千米的区域,造成人类呼吸器官和其他方面的疾病大规模流行。

目前,治理咸海的生态环境已经引起世界的关注,人们应赶快行动起来!

3.中国有尼斯湖水怪吗?

尼斯湖以水怪而闻名于世,然而水怪到底是什么至今仍是个谜!那么,在中国的湖泊里有水怪吗?据说在新疆的喀纳斯湖有人曾经见过。

喀纳斯湖又名哈拉斯湖,位于新疆阿尔泰地区布尔津县北部。它静静地躺在海拔1400米的阿尔泰山中,系冰川终碛垄潴水成湖。滨湖峰峦叠起,湖岸陡峭,最大水深达188.5米,是我国第二深水湖。湖中盛产鱼类,以冷水性鱼类为主。湖水呈淡绿色,透明度高,它属国家级自然风景保护区。湖面碧波万顷,山坡一片葱绿,湖周群山环抱,峰顶银装素裹,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喀纳斯湖除了美景,还有另一奇观,就是湖中有巨型“湖怪”。据当地图瓦人民间传说,喀纳斯湖中有巨大的怪兽,能喷雾行云,常常吞食岸边的牛羊马匹,这类传说,从古到今,绵延不断,又为美丽的喀纳斯湖增加了几分神秘色彩。

1985年7月下旬,新疆大学动物学教授率领的考察队在湖边工作时,突然发现数十条巨型鱼出现在湖面上,两天后考察队又在“一览亭”上观察到了湖中的巨型鱼群,并拍摄到了许多照片和一段录像,自此以后便开始了喀纳斯湖“湖怪”之谜的研究。

一些专家经过考察推断,所谓“湖怪”其实是那些喜欢成群结队活动的大红鱼。这是一种生长在深冷湖水中的“长寿鱼”,其寿命最长可达200岁以上,而且行踪诡秘,没有经验的人是很难捕捉到它的。然而当地的图瓦人并不相信这种说法,在他们的传说中,湖怪能吃掉整头牛,但湖怪到底长什么样,谁也说不清。他们的前辈还有过两次捕捉湖怪的尝试,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所以至今图瓦人都不到湖里打鱼,也不在湖边放牧。由此推断,人们所见的哈纳斯湖水怪,可能是一种红色的鱼,或是一种细鳞鱼群在阳光照射下发出的粼粼波光。由于湖区交通不便,鱼类资源尚未开发利用。

至于“湖怪”与大红鱼到底是不是一回事,至今仍是一个谜。

4.为什么高原和高山上也会有湖泊?

我们知道在平原上分布着许多湖泊,可是在一些高原、高山上也有许多湖泊,例如,我国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海拔为4000~5000米,在这个高原上,有上千个湖泊。据统计,湖泊面积有30974平方千米,大约占我国湖泊总面积的37.2%,是我国湖泊分布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另外,在辽阔的内蒙古高原上,石灰岩广泛分布的云贵高原上,也有湖泊的存在。

这些高原和山区的天然湖泊,在湛蓝的天空下,犹如闪烁的繁星,不仅给高原增添了美丽的景色,而且是当地人民一项重要的经济资源。由于湖泊与当地人民有着密切的经济关系,人们把它看作是美好幸福的象征,流传着许多动人的神话传说。如藏北的纳木错湖,蒙语称“腾格里”海,就是“天湖”的意思。相传天神为了给藏北高原人民幸福,特地赐一“天湖”,“天湖”一出现,荒凉的旷野就这成了肥美的草原。但是,传说毕竟不是现实,高原上的湖,并不是什么“天赐”的。那么,为什么在这些高原和高山上也有湖泊出现呢?它们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在多数情况下,往往一个湖泊既是陷落洼地,又有冰川刨蚀的痕迹。在内蒙古高原,多数湖泊是由于当地气候干燥,风力很强,地表疏松的沙土遭到强劲的风力吹蚀,渐渐低陷以至达到潜水面,这样一来便形成了湖泊。云贵高原的湖泊,除了构造陷落外,还有一些是由于石灰岩在湿热的气候条件下,长期溶蚀而成的。一些大山区的湖泊往往因原来河道被多种原因的堆积物所堵塞,河水不能下泄,汇聚成湖。还有一些火口湖,是由于火山喷发出来的熔岩和其他碎屑物质,散落在火山口周围,堆积起来,越堆越高,形成了像漏斗状的洼地,后来火山口积水,才成为湖泊的。也有一些湖泊,是由于冰川堆积物堵塞了河谷而形成的。

青藏高原上的湖泊,多数是在地壳构造活动陷落的基础上,又加上冰川活动的影响从而造成的。在最近的地质时期中,即200万~300万年前开始的第四纪中,高原上曾有过几次冰川活动。冰川像一把铁犁一样,在地上刨蚀,刻挖成一个个积水的洼地;还有一些湖泊则是由于冰碛物壅塞了河道而形成的。后来气候转暖,冰川逐渐融化、退缩,于是冰雪融水注入洼地,就形成了湖泊。

5.为什么长江中下游湖泊“群英荟萃”?

我国湖泊众多,无论从东北到西南,从高原到海边,到处都可以看到湖泊。从我国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到,在东部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湖泊特别多。据不完全统计,这里的湖泊洼地总面积达到2万多平方千米,相当于长江中下游平原面积的10%左右。湖北省境内曾有湖泊1500多个,因此有“千湖省”之称,是全国湖泊最多的省份。那么,为什么长江中下游一带湖泊特别多呢?

原来长江中游的平原在地球最近的历史阶段,是一个地壳发生下降运动的地区,曾经形成过巨大的洼地,出现过远比今天的规模大得多的湖泊。像我国古代有个著名的“云梦大泽”,就分布在湖北和湖南的交界处。后来,由于河流带来的泥沙不断淤积,将湖底垫高,有的地方逐渐露出水面,原来的大湖逐渐被分割成许多较小的湖泊了。现在湖南的洞庭湖、湖北的洪湖等,都是以这种方式形成的。

长江下游地区,古代曾是海湾。后来,河流不仅带来泥沙使湖泊淤积,当洪水泛滥时,河流两岸的土地也都淤上了泥沙。由于泥沙在各地淤积厚薄不一,表面凹凸不平,当洪水退去时,有些凹地积水未泄,成了湖泊。在洪水猖獗的古代,有不少湖泊是这样形成的。如果我们采取分洪、排洪等措施,从而达到约束和控制洪水的目的。由于河流泛滥、泥沙淤积而产生湖泊的作用也就不致发生了。

6.为什么湖泊会变臭?

湖泊一坡来都被人们比作是地球上的明珠,我们向来都把湖泊比作是地球上的明珠,可是并不是所有的湖泊都像明珠一样璀璨夺目,因为有些湖泊是黑的,是臭的,这样的湖泊我们当然不能叫它明珠。那么,湖泊为什么会变臭呢?

这是由于有些注入湖泊的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氮、磷等营养元素进入水体后,水体的营养就会“富裕”起来,水中的一些水生生物如微生物、藻类等就会大量繁殖。藻类等水生生物的疯狂生长,占据了大片水域。于是就造成了水体的富营养化。

微生物和藻类在迅速生长的时候,需要消耗水中的氧气。水中溶解的氧气数量是有限的,1立方米的水中溶解9克左右的氧气。微生物和藻类把水里的氧气消耗完了,水里的鱼、虾等其他生物就会因缺氧而死,嫌气性细菌就正好乘机扩展地盘。他们大量分解有机物,释放出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使水体变得腐臭、浑浊,于是整个湖泊就变成了一个“臭湖”,一个“死湖”,由此可见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7.湖泊能死而复生吗?

如果说返老还童是人类的一大奇迹,那么死而复生的湖泊就更是不可思议了。罗布泊却将这件不可思议的事,演绎了不止一次。

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的罗布泊,是一个典型的内流湖。在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受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它曾几度死而复生。

罗布泊最初形成于上新世,当时气候湿热,雨水充沛。但到了上新世晚期,气候转向干热,罗布泊湖第一次干枯消失。等到早更新世,气候转为温凉多水,周围山地也逐渐上升,罗布泊便死而复生,面积达到2万平方千米。从晚更新世晚期到全新世初期,气候又趋干燥,罗布泊第二次干枯消失。全新世中期是一个多水期,罗布泊再度充水成湖。进入人类历史时期,罗布泊仍有“广袤三百里”之说。在汉代,罗布泊周围水草丰盛,农牧业兴旺发达,楼兰古国即位于湖泊的西部。后来,由于气候变化,湖泊逐渐退缩,繁荣昌盛的楼兰古国也因缺水最终成为一片废墟。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塔里木河与孔雀河流域的农牧业不断发展,两河的径流几乎全被拦截耗尽。因此,到了1964年,罗布泊由于水量入不敷出,第三次干枯了。这时,人们肯定会问:“罗布泊还能再一次死而复生吗?”这就要看未来气候的波动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它的影响了。相信通过政府和人民大力开展环境保护活动,相信罗布泊肯定会再次死而复生。

8.海洋动物会移民吗?

说起海洋动物,大家都会认为,那肯定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动物了。可是在这里我们要告诉大家的是,在湖泊里也会有海洋动物。

在俄罗斯有一个贝加尔湖,这个湖泊里不仅有2000多种特有的淡水湖动物,而且还生活着大量的海豹、鲨鱼、龙虾、海螺等只有在海洋中才能看到的动物。那为什么海洋动物会出现在湖泊中呢?

科学家经过研究,认为贝加尔湖以前曾是“北方的海洋”,后来因为发生地壳运动,周围的高山隆起,而它却下降形成了湖泊。在它形成湖泊之后,周围众多的河流注入湖泊,渐渐地将湖水冲淡了,于是它就变成了一个淡水湖泊。原来生活在海洋里的海洋动物,大多数在湖泊的变迁过程中灭亡了,可是有一部分生存能力特别强的动物,逐渐适应了淡水环境,生存了下来,它们这些幸存者也就成为世界上特有的淡水海洋动物。但是也有科学家持不同看法,他们认为,贝加尔湖的淡水海洋动物,本来是生活在海洋里的,但是后来由于不安于海洋生活,进入叶尼塞河,并不断向河流上游运动,最终到达贝加尔湖,并逐渐习惯了这里的生存环境。

9.什么是“水华”?

“水华”又称“水花”或“藻花”,是淡水水体中某些蓝藻、绿藻过度生长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绝大多数的水华是仅由藻类引起的,如蓝藻(严格意义上应称为蓝细菌)、绿藻、硅藻等;但是也有部分的水华现象是由浮游动物,如腰鞭毛虫。

在河流、湖泊等淡水水体中,如果藻类大量生长,就会在水面形成一层厚厚的绿色藻层,出现一片片的“水华”。如果这种现象发生在海洋上,也就是众所周知的“赤潮”或“红潮”。

导致水华发生的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水体的富营养化。水域沿线居民大量施用化肥、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入江河湖泊,致使江河湖泊中氮、磷、钾等营养物质急剧增加。水体过分肥沃,藻类植物便迅速繁殖,水体便会出现富营养化。淡水中富营养化后,“水华”便会频繁出现。我国的太湖、滇池、巢湖、洪泽湖等都有“水华”,就连流动的河流,也出现了“水华”。

另外,当藻类大量生长时,这些藻类能释放出一种毒素——湖靛,这种毒素对鱼类有毒杀作用。另外,藻类大量死亡后,在腐败、被分解的过程中,也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使水体严重恶臭。所以说水华不仅破坏水产资源,还影响水体的景观。除此之外,“水华”现象还使饮用水源受到威胁,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蓝藻“水华”的次生代谢产物MCRST能损害肝脏,具有促癌效应,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10.湖水会着火吗?

水火不相容,我们都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真理。可是,同样是在我们生活的自然界里却有水上起火的奇观。

在加勒比海北部、佛罗里达半岛以东的海面上,有一个大巴哈马岛,在气候温和、松树遍地的岛上有一个神秘的“火湖”。每当夜幕降临,微风吹过,湖面上便会泛起千万点火花。跃出水面的鱼儿身上也有闪动的火星。如果在夜间泛舟湖上,轻轻摇摆的船桨也会激起点点火花,船尾还会拖出一条条的“火”。

那么,火湖中的“火”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大巴哈马岛的“火湖”会有火花闪闪呢?原来,这是由于湖里生长着大量的含有荧光酵素的甲藻,这种荧光极微弱,白天根本看不到,只有在夜间才能显露出来。

这些甲藻是一种发光细菌,它们生活在热带和温带海洋中。在河口咸、淡水混合之处,在冷、暖水交界的海区,有机物质最为丰富,因而海洋发光细菌在这里能大量生长、繁殖。它们不仅自由地生活在海水中,而且也寄生、共生或腐生在鱼、虾、贝等海洋生物体上,这样一来,生物也就能发光了。

这些发光细菌的体内,有一种荧光素和荧光酶。荧光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在它的催化下,荧光素和氧气结合,生成氧化荧光素,其化学反应所产生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因而就发出了光。这些发光细菌使海水和生物体发光,多半是由机械刺激(如海浪冲激、鱼儿跃出水面等)引起。这就是为什么船桨划水后会荧光闪闪,鱼儿跃出水面会满身带火。

实际上,发光细菌对人类大有用处。因为发光细菌发出的光是冷光源,所以人们将发光细菌用在热光照明可能发生危险的火药库等地方,以减少危险。

11.湖泊会产沥青吗?

在加勒比海的特立尼达岛上,有一个非常奇特的湖,它不像其他的湖泊那样,湖中是湖水,它的湖中蓄着的是沥青,因此人们叫它“沥青湖”。沥青湖的面积只有0.44平方千米,湖深却有90米,湖面漆黑闪亮。

湖中沥青储量达1200万吨,是世界上最大的沥青天然产地。自从1870年起到今,已经在这里开采了130多年了,可是湖面并没有下降。这是因为湖底有一块很软的地方,沥青就是从底下源源不断地冒出来的。

在开采沥青的过程中,人们还发现了许多化石。在已确认的350万件动植物化石中,至少包括231种脊椎动物、234种无脊椎动物和159种植物。至今挖掘出的骨化石总重量已超过了100吨。拉布雷沥青湖因此被称为世界上最丰富的冰河期物种化石研究宝库和天然的历史博物馆。

近年来,人们对沥青湖的发掘和研究还在进行中。沥青湖至今还在活动,在暖和的季节沥青变软,经常有蜥蜴、松鼠、麻雀等难抵诱惑落入“陷阱”。有时,湖面还会不断有气泡像温泉般涌出。

12.南极洲有湖泊吗?

提到南极,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那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仿佛那里是一片宁静,没有流动的河流、涟漪的湖泊和会唱歌的小溪的地方。其实南极也有湖泊,而且还别具一格呢!

南极洲的湖泊很有趣,它们主要分布在沿岸地带的绿洲里,多为出口湖,而且水质较咸。有的湖水的盐分甚至是海水的12倍。南极洲的湖泊大体可以分成三种类型:一是湖面被冰封冻,处在冰层与岩石之间,称之为“冰下湖泊”。1994年,俄罗斯专家利用地震探测和回声探测发现在东南极大陆存在一个冰下湖,并取名为东方湖,这个湖位于俄罗斯东方站冰盖下3800米处,湖面长250千米,宽40千米,湖深700米,其中有200米的疏松沉积层。科学家们说,这个湖水至少有50万年未与大气接触。有关湖水的成分、水中有没有生物存在、湖的成因及演化等相关问题都是人们迫切关注的。二是夏季湖面冰层解冻,露出湖水,称为“季节性湖泊”。三是咸水湖,由于盐分高,尽管在严寒的冬季,湖水仍然不会结冰。较有名的有唐胡安湖,湖水含盐度极高,每升含盐量可达270余克,即使在-70℃,湖水也不会结冰。还有一种咸水湖是南极大陆独有的,最有名的是地处维多利亚地赖特谷中的范达湖和泰勒谷的邦尼湖。湖水上淡下咸,湖表冻结着一层2~3米厚的冰,冰下湖水清澈,湖水含盐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形成分层次现象,底层水的含盐量比表层水高约10倍;湖水温度也随深度的增加而升高,在年平均气温-20℃的环境中,湖底水温仍高达25℃。对这种奇异现象,科学家们至今仍未作出合理的解释。

淡水湖分布于南极大陆的边缘,西南极洲的湖泊多于东南极洲。淡水是生命的源泉,它对人类在南极的活动至关重要,所以人们在选择南极科学考察站地址时非常重视附近的淡水湖泊。中国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附近都有淡水湖,可以满足生活用水和发电机冷却用水,地理位置优越,而且还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