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妈妈管孩子就是这样简单
28946300000019

第19章 正确看待孩子的”分离焦虑“哭闹

一天,我的同事宋丽早上上班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当我问她是怎么回事时,她说:”没办法,每年9月份都是这样,每天都要被孩子的哭声吵醒。“原来,她家楼下有一家幼儿园,每当新生入学时,早上总能听到孩子的哭喊声,怎么也得有一个月的时间,对于一个爱在晚上加班的人来说,早上被吵醒确实很苦恼。

但是还有比她更苦恼的人—琪琪的妈妈。

自从孩子上幼儿园后,琪琪的妈妈不但没有轻松些,反而比以前更加不省心,因为孩子变得更加依赖她,爱哭、粘人。每天早上送孩子去幼儿园都要把全家人忙得团团转,妈妈更是累得一身汗。好不容易出了家门,可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门口时,孩子又不肯进去,发脾气、哭闹,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妈妈又要周旋一翻,真是不容易呀!

现在每次妈妈出门时,也要惹孩子哭一场,妈妈又要费一番口舌,觉得孩子怎么越大越胆小,对妈妈越来越依赖了。

的确,对于很多3~6岁孩子的妈妈来说,对孩子总是粘着妈妈的情景并不陌生,特别是9月份刚入园的孩子,跟爸爸妈妈分开时,哭闹、粘人的现象很是普遍。

其实,这是孩子与父母特有的分离焦虑的情绪所致,这种现象往往发生在小孩与照顾他的亲人分离时。分离性焦虑是孩子成长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孩子要从这个过程中学会独立,学会接受外面的世界,而这个接受过程的时间长短则因人而异,与每个人的适应能力、独立能力有关。

当孩子有分离焦虑情绪时,家长不必为此有太多的烦恼,但您一定要善待孩子的分离焦虑,如果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分离焦虑没有进行正确合理地处理,不仅会影响孩子建立自信,还容易造成孩子不善于探索,对新环境不能很快适应。

应对策略

1、设计”再见“场景,降低分离焦虑情绪

孩子不愿去上幼儿园,并不是孩子不喜欢幼儿园的环境,而是害怕和妈妈进行分离,因为孩子的认同感较重,他们不要品尝”没有妈妈“的滋味,针对孩子的这种心理特点,送孩子上幼儿园或者妈妈要出门时,要明确告诉孩子,”妈妈出去一会,等办完事情了就会回来的,并且会把你喜欢的小熊买回来。“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妈妈说的话一定要说到做到,不能欺骗孩子。

这样就会让孩子觉得,妈妈虽然没有和我在一起,但是心是在一起的,妈妈是帮我去办事情了,并且对接下来妈妈回来的情景抱以期待。

2、帮孩子安排一些他喜欢做的事情

妈妈要出门,可以事先征求一下孩子在接下来的时间最想做什么事情,如果孩子的要求合理,妈妈要答应孩子,这样孩子就会觉得,妈妈”不在“的情况下,照样可以玩得高兴快乐。

孩子在没有妈妈的情况下,照样能够有”开心快乐“的体验,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有很大帮助,同时,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忘了对孩子进行鼓励,当孩子有进步时,您要让孩子知道,您为他已有独自玩的能力而感到自豪。比如,妈妈可以跟孩子说:”当我洗碗做饭时,你能自己玩,我感到非常自豪。“这样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3、通过游戏演练

孩子都非常喜欢做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会为了遵守游戏规则,而去克制自己的情绪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所以,家长可以通过做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去体验现实生活,您可以让孩子成为游戏的设计者,或进行角色互换,通过真实生活的模拟,让孩子适应和理解现实。

我比较喜欢和孩子做游戏,比如玩捉迷藏,这个简单的游戏会让孩子知道:东西(包括您)走了以后还会回来的。

经验分享

我女儿在上幼儿园之前,我就给她讲一些幼儿园的故事,尤其是她快要上幼儿园时,我会抽时间带她到附近幼儿园去玩,让她对幼儿园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记得她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当我把她送到幼儿园时,她并没有我想象中的大声哭闹,而是高高兴兴地和我”再见“,跟着幼儿园阿姨走了,看着孩子远去的背影,在暗暗窃喜之余还有些丝丝的失落:孩子长大了,要单飞了。

可是,当我第二天再把她送幼儿园时,情况就不那么幸运了,她在幼儿园门口拼命地哭闹着,不肯进去。原来,第一天上幼儿园时她还不知道”原来妈妈不来上幼儿园,只有我自己来呀“,尽管我前期做了那么多铺垫,但当她真正要一个人”闯世界“时,还是那么不情愿。

令我欣慰的是,女儿在上幼儿园一个星期后就不怎么哭闹了。不过,这种情况也是有反复的。女儿上中班时,有一天,早上赖在家里不肯去幼儿园,我突然想起,她曾经说过”我们班璐璐的妈妈,每次接璐璐时都带着滑冰鞋,璐璐穿滑冰鞋回家,下次接我时,妈妈您也给我带上滑冰鞋吧“。想到这里我灵机一动说:”今天放学时,我给你带上滑冰鞋吧。“听完我这么一说,女儿的眼睛亮了一下,说:”妈妈,那您一定要第一个接我。“”好的“我痛快地答应了,女儿想象着下午的美妙时光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了。

温馨提示

现在,不少家长因为忙于工作,往往将小孩托付给老人或者保姆带,小孩与老人或者保姆相处久了,就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依恋情绪,将对方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如果这个时候,对方突然离开,也会在孩子心中造成重重的失落。

儿童的认同感较重,这种认同感的对象可以是亲近的人,也可以是心爱的玩具。很多孩子晚上睡觉时喜欢抱着一个玩具,对于大人而言,拿走这个玩具可能没什么,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如果玩具不见了,可能睡不着,因为孩子对玩具已经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已经将它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了。

孩子总归有”单飞“的那一天,我们不能成为孩子永远的保护伞,尤其是那些性格较内向、胆小的孩子,妈妈会更加担心他们的未来,那怎样让胆小的孩子变得胆大、健谈、让妈妈爱得不再疲惫?想要解决孩子的这些问题,还是先来看看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