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午睡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什么?人们常说,需要适当的运动、均衡的营养、充分的休息和睡眠。的确,“睡好、吃好、活动身体”是必要的。最近的孩子在成长期所应有的基本生活习惯已经被打乱。有人指出,这些基本生活习惯被打乱,是造成儿童期学习意欲以及体力、精力下降的原因之一。基于这种状况,日本政府从2006年开始积极开展“早起早睡吃早饭”运动,以期确立孩子们的基本生活习惯,保障生活节奏。因此,在婴幼儿保育设施中,也有必要重新审视“睡、吃、玩”的问题。
近半日节律
吃过午饭后人会感觉困,是因人所固有的生物节律所致,其中包括以24小时为周期的生物节律周期和以12小时为周期的半生物节律周期,以及以2小时为周期的生物节律周期。其中在白天也会感觉困是因为近半日节律和时间生物学节律重叠在午后2点至4点,据说在这个高峰期睡午觉,可消除困乏,提高效率。
在《婴儿学习能力展示Vol。2》杂志中,有一个关于婴幼儿午睡的专辑,介绍了专家们的见解。日本兵库县县立康复中心中央医院儿童睡眠与发育医疗中心所长三池辉久提出警告,“午睡是人类所具备的、被称为‘时间生物学’(半天节奏的一种生理现象)的一种行为,一般是在12点到15点之间午睡。现代孩子在家里睡午觉的时间不确定,午睡的时间比较迟,有些孩子到了快傍晚时才开始睡午觉。即便是生活相对比较规律的保育园里,午睡的时间也发生了变化,有的孩子15点以后才睡,睡午觉的时间都不一样。其原因是孩子的生活方式趋于夜生活,进入睡眠的时间比以前晚了1~2个小时以上。(1)婴儿的时间近半日节律(circasemidian rhythm)错开,变成在14~17点这个时间段午睡;或者(2)早晨起不来床(因为进入睡眠得晚,而起床时间还和以前一样,造成睡眠不足),午睡不是基于近半日节律的一种行为,而是成为睡眠不足的一种补充”。
一般认为,婴儿睡午觉,幼儿不睡午觉。调查结果表明,实际状况是在托儿所里婴儿下午集体午睡;在幼儿园里,有的孩子在傍晚回家午睡。现在,保育园里的孩子要比在自己家的孩子生活更有规律。
◆是否需要午睡
那么,是否真的需要午睡呢?稍大一些的孩子不睡午觉的保育园比较多,是不是稍大一些的孩子就不需要午睡呢?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教授榊原洋一针对婴幼儿的睡眠提出,“睡眠时间以及生活节奏在孩子的发育过程中会发生变化。出生后不久,婴儿的睡眠时间为15~16个小时,而1岁左右则为12个小时,之后到了5岁左右,会逐渐减少,为10个半小时左右。成人之后,会进一步缩短为约7~8个小时。到了老年则会缩短至5~6个小时。从出生到4个月左右,会不分昼夜一次睡上几个小时,而从6个月左右开始则会集中在夜间睡觉……午睡由婴儿期的零散睡眠改为集中夜里睡眠,一部分会留在下午短睡(1个小时左右)。现在,除了欧洲南部国家成人还有午睡习惯之外,许多国家不再有午睡,这是因为学校教育以及工作场所的劳动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生活节奏。有些人对保育园一律睡午觉持批评的态度,然而,完全不睡午觉在生理学上并不一定是好事。”
榊原洋一教授还指出,“现在正在开展以调整孩子睡眠节奏为目标的‘早睡早起吃早饭’运动。其背景是因为有深夜营业的便利店、深夜电视节目等满足大人生活需求的社会环境。将孩子们卷入这样的大人生活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仔细想来,必须早睡是因为‘早晨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比如7点)起床,在上班前将孩子送到托儿所或幼儿园去’,‘必须充分确保孩子的睡眠时间’这两个理由”。榊原洋一教授提出质疑,为什么要让孩子服从家长的时间?他提议,“有关睡眠节奏的问题,是人体睡眠机制和人类人工形成的社会生活节奏之间的夹缝中产生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对睡眠以及对孩子的生活时间这两方面进行社会科学研究”。
婴儿需要什么样的睡眠?需要多长时间的睡眠?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有待于今后的科学研究,至少人们认为是必要的。人们认识到,在必要的睡眠时间上因人而异。包括年长儿童在内,在婴幼儿保育设施中,午睡都是需要的。对于是否要所有的孩子都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起午睡我持怀疑态度。午睡的必要性和必要的午睡时间因人而异,同时,还会因每天的活动内容而异。在我们保育园里,2岁孩子需要同一时间午睡,而在起床的时间上保障了个人差别。不必强制孩子睡到规定的时间。婴儿自己的身体会知道自己所需要的睡眠量。为了不影响睡觉孩子的睡眠,需要为早醒的孩子准备好活动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