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巾帼首相:上官婉儿
28935100000012

第12章 新君被废,波澜再起

在高宗去世七天后,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尊武皇后为皇太后,政事暂由皇太后听决。

此时的李显二十八岁,已近而立之年,在武皇后所生的子女中,他的品行和学识最差。曾有史官如此评价他:“廉士可律贪夫,贤臣不能辅孱主。诚以志昏近习,心无远图,不知创业之难,唯取当年之乐。”

在还未晋升为太子之前,他不学无术、不求上进,德才皆无。继任太子后,更是终日游猎戏耍,不悟正道。纵使身边的属官百般劝谏,他却当成耳旁风,仍然我行我素。他不仅行事荒唐,而且性格极其懦弱,根本不是一块当皇帝的料。对此,高宗和武皇后也心知肚明。

然而无奈李贤被废之后,按顺序只有他可以继太子之位了。高宗由于深知李显无法堪当重任,所以才留下遗诏让其母后掌管军国大事。

当时对于武皇后来说,可谓是“受玉几之遭顾,托宝业于穷荒”。其实直到此时,武皇后已经参与朝政长达三十年。对于大唐王朝的政局,武皇后早已了如指掌。为了稳定朝局,她立即进行了一系列的安排。

她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安抚宗室诸王。在她看来,这些人权大势大,是当时最危险的因素之一。只有把这些人稳定下来,才能确保李姓王朝的安宁和稳定。

当时,这些人大多都是重要地方的世袭刺史,食有庞大的封邑。以往在历朝中,每逢新皇登基,这些位高权重的王爷常常会和反对派携手发动变乱。高宗去世后,这些人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辅佐新皇帝的要员。为了拉拢他们,武皇后很快就任命泽州刺史、韩王元嘉为太尉,霍王元轨为司徒,舒王元名为司空,滕王元婴为开府仪同三司,鲁王灵夔为太子太师,这是高祖的五位庶子。同时尊越王贞为太子太傅,纪王慎为太子太保。这些官职都是朝廷中极高的品级,如此一来,他们也就无语可说,不使致乱。

武皇后所做的第二件事就是重新建立新君的朝廷中枢。为此,她重新提拔了一大批文臣武将,授以要职。其中,老臣刘仁轨为左仆射、裴炎为中书令、刘景先为侍中、岑长倩为兵部尚书参知政事、魏玄同以黄门侍郎参知政事、提拔左散骑常侍,韦弘敏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北门学士刘祎之为中书侍郎。

同时为防备发生不测之事,武皇太后还派左威将军王果、左监门将军令孤智通、右金吾将军杨玄俭、右千牛将军郭齐宗分往并州、益州、荆州、扬州四大都督府,与府司相知镇守。

果敢决断的武皇太后通过这些举措,很快就稳定了高宗去世后的内外政局,并进一步强化了中央和地方的统治力量,一时间朝野为之敬服。

大唐王朝此时的形势可以说是一片大好,然而就在这时,中宗李显却出了问题。

公元684年正月初一,中宗改元嗣圣元年,大赦天下。次日,册立太子妃韦氏为后,同时擢升韦后之父韦玄贞为豫州刺史。

豫州是中原要冲,统辖东都洛阳周围各州县,按常理应让朝中位高权重之人担任豫州刺史一职,而韦玄贞只是一个普通的参军而已。然而,中宗李显却仍嫌岳父官职不够高,于是第二天又要将其提为侍中,侍中是当朝宰相,为朝中首辅之一。甚至,他还想把奶妈的儿子也授为五品官。

这样的想法可谓是荒唐至极,自然也招来了朝中大臣的反对。辅政大臣、中书令的裴炎上言劝谏,坚决不同意皇帝这一荒唐的决定。

其实中宗之所以这么做,全受韦后指使。韦后是个心计十足且野心勃勃的女人,自己当上皇后之后,她一心想让自己的亲戚家人也跟着沾光。中宗见裴炎固执己见,大怒喝道:“我以天下与韦玄贞何不可!而惜侍中邪!”裴炎见劝阻无用,只好将此事禀告给了武皇太后。

武皇太后听后顿时火冒三丈,她没想到中宗竟会为了自己的老婆做出如此荒唐之事,日后李家天下定会被他搞得一团糟。于是她当机立断,与裴炎一起商量君主废立之事,在商量定具体措施安排之后,她亲自草拟了废黜皇帝的命令。

嗣圣元年二月六日,武皇太后在乾元殿召集百官大会,裴炎当众宣布:“中宗昏庸无德,不堪为一国之君,立即废为庐陵王!”随后,将中宗软禁,中宗长子、皇太孙李重照也被废为庶人,韦玄贞被流放到钦州(今广西钦州)。没过多久,武皇太后又把庐陵王李显迁往湖北的房州(今湖北房县),几天后又迁到均州。

次日,李旦继位,是为唐睿宗,其长子李成器被立为皇太子。

中宗李显只在皇帝位上坐了短短三十六天就被废掉了,那么他和韦后将来的命运又会如何呢?也许中宗根本不会想到,他和韦后的命运会因为一个人而最终发生逆转,这个人就是武后身边的上官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