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医治疗胃肠病
28910100000045

第45章 中草药的禁忌与用法

一、用药禁忌

1.中草药配伍“十八反”:贝母、半夏、白芨、白蔹、瓜篓反乌头;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反甘草;党参、人参、沙参、丹参、苦参、玄参、细辛、芍药反藜芦。

2.中草药配伍“十九畏(反)”: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狠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3.妊娠用药禁忌: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等副作用,所以应该作为妊娠禁忌的药物。根据药物对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禁用与惧用两类。禁用药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大戟、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斑蝥、雄黄、砒霜等。慎用药包括通经去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滑利的药物,如桃仁、红花、牛膝、大黄、枳实、附子、肉桂、干姜、木通、冬葵子、瞿麦等。

4.服药饮食禁忌:一般应忌食生冷、油腻、腥膻及有刺激性的食物、清凉饮料等;如热性疾病,应忌食辛辣、油腻、煎炸性食物;头晕目眩,烦躁易怒,肝阳上亢的患者,应忌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之品;胸痹患者,应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等;消化不良,脾胃虚弱的患者,应忌食油炸黏腻、寒冷固硬、不易消化的食物;黄疸胁痛,应忌食动物脂肪及辛辣烟酒刺激物品,肾病水肿,应忌食盐、碱过多和酸辣太过的刺激性食品;疮疡、皮肤病患者,应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此外,古代文献记载:甘草、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薄荷忌鳖肉,丹参、茯苓、茯神忌醋;鳖甲忌觅菜;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土茯苓、使君子忌茶,以及蜜反生葱,柿反蟹等等。

二、中药的用法

本节所述之中药用法,主要是汤剂的煎煮法及不同剂型中药的服用方法。

(一)汤剂煎煮法

汤剂是中药最常用的一种剂型,自商代伊尹创制汤液以来,延用至今。汤剂的制作对煎具、用水、火候、煮法都有一定的要求。

1.煎药用具:以砂锅、瓦罐为好,也可暂用铝锅、搪瓷罐,但忌铜、铁锅,以免发生化学变化,降低药效。

2.煎药用水:古时曾用长流水、泉水、井华水、米泔水、雨水等煎药。目前多用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但总以水质纯净新鲜为好。

3.煎药火候:火候有文火、武火的区分。文火,是指使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缓慢的火候;武火,又称急火,是指使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迅速的火候。一般煎药是先用武火后用文火。

4.煎煮方法:先将药物浸泡30~60分钟,水量以高出药面为度。一般煎煮2次,第二煎加水量为第一煎的1/3~1/2.两次煎液去渣滤净混合分服。煎煮的火候和时间,要根据药物性能而定。解表药、清热药宜武火煎煮,时间宜短,煮沸后煎3~5分钟即可;补养药需用文火慢煎,时间宜长,煮沸后再续煎30~60分钟。某些药物因质地不同,煎法比较特殊,处方上须加以注明,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炖、另煎、溶化(烊化)、泡服、冲服、煎汤代水等不同煎煮法。

(1)先煎:介壳类和矿物类药物应打碎先煎,煎沸20~30分钟,再下其他药物同煎。如龙骨、牡蛎、生石决、生石膏、龙齿、代赭石、寒水石、磁石、紫石英、海蛤壳、紫贝齿、生铁落等。

(2)后下:气味芳香的药物宜后下,即在其他药物煎沸5~10分钟后放入,以防止有效成分挥发。如薄荷、青蒿、香薷、木香、沉香、砂仁、白豆蔻等。

(3)包煎:粉末状、黏性及伴有绒毛的药物宜包煎,即先入纱布包好,再放入药中同煎,以防止混浊的药汁刺激咽喉引起呛咳。如旋复花、车前子、北秫米、灶心土、滑石等。

(4)另炖或另煎:某些贵重药物还应另炖或另煎2~3小时,可以另服,也可以与其他煎混合服用。如人参、西洋参、犀角、羚羊角、鹿茸、虎骨等。

(5)溶化(烊化):某些胶质、粘性大而易溶的药物,为避免入煎粘锅煮焦,或粘附他药影响煎煮,应先溶化(烊化)后,用煎好的其他药液冲服。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虎骨胶、鸡血藤胶、饴糖等。

(6)泡服:有些用量较少,有效成分易于溶出的药物,可用少量开水或其药物的煎液趁热浸泡(加盖焖润,减少挥发),半小时后去渣后即可服用。如藏红花、肉桂、番泻叶、胖大海等。

(7)冲服:某些药物需要研成细粉,制成散剂冲服。如珍珠、牛黄、朱砂、琥珀、硼砂、玄明粉、三七、猴枣等,犀角、羚羊角最好用水磨研细。此外,一些液体类药物(如竹沥汁、姜汁、鲜地黄汁、生藕汁、荸荠汁)及一些成药(如紫雪散、蛇胆陈皮末等)也需冲服。

(8)煎汤代水:如灶心土、玉米须等,可以先煎去渣,再以此煎液煎煮他药,称煎汤代水。

(二)服药法:

1.服药时间:汤剂一般每日 1剂,煎 2次分服,两次间隔时间4~6小时。临床根据病情适量增减,如热性病、急性病可1日2剂,每2小时服一次。是饭前还是饭后服,多决定于病变部位。正如《神农本草经》所说:“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即病在胸膈以上如头痛、眩晕、目疾、咽痛等宜饭后服;如病在胸膈以下,如胃、肝、肾等疾患,宜饭前服。此外,有些对胃肠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宜饭后服。而补益强壮、滋腻养胃的药物应空腹服;治疟药宜在疟疾发作前2小时服用,安神药宜睡前服;慢性病定时服,急性病、呕吐、小儿惊厥及石淋、咽喉病须煎汤代茶饮者,均可不定时服药。

2.服药方法:

(1)汤剂:一般均以温服为宜。但解表药要偏热服,服后还须温复盖好衣被,或进热稀粥一碗,以助汗出;热证用寒药宜冷服,寒证用热药宜热服,如出现真热假寒,可以寒药温服,真寒假热,热药凉服。这就是《素问·五常考大论》所说“治热以寒,温以行之,治寒以热,凉以行之”的服药方法。

(2)散剂、粉剂:可用蜂蜜加水调和送服,或装入胶囊吞服,避免直接吞服,呛咽作咳。

(3)膏剂:即蜜膏剂,宜用开水冲服,避免直接倒入口中吞咽,以免粘喉作吐。

(4)丸剂:颗粒较小者,可直接用开水送服;大粒蜜丸,可以分成小粒吞服;若水丸质硬者,可用开水溶化吞服。

(5)冲服剂、糖浆剂:冲服剂宜用开水冲服;糖浆剂可以直接吞服。危重病人宜少量多次频服;神志不清,昏迷病人,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口服时,可采用鼻饲给药法;呕吐患者可以浓煎药汁,少量多次频服。

§§第十章 胃肠病常用方

1.一贯煎

组方:沙参 9G,麦冬 9G,当归 9G,生地 15G,枸杞9G,炒川楝子3G。

主治:肝肾阴虚,气滞不运,而致胁肋胀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虚弦等。

2.二冬汤

组方:麦冬9G,天冬9G。

主治:胃阴不足,口干胀满。

3.十全大补汤

组方:当归 10G,川芎 3G,白芍 5G,熟地黄 10G,人参9G,白术 6G,茯苓 10G,甘草 3G,黄芪 12G,肉桂3G。

主治:气血两虚,体倦少食。

4.丁香柿蒂汤

组方:丁香3G,柿蒂6G,党参10G,生姜3G。

主治:久病体虚,胃中虚寒所致的呃逆,呕吐,口淡,食少等证。

5.白术散

组方:人参9G,白茯苓6G,白术6G,木香3G,藿香叶6G,甘草3G。

主治:脾胃虚弱,发热,口渴,纳减,腹泻等。

6.大建中汤

组方:川椒6G,干姜3G,党参10G。

主治:中阳虚衰,阴寒内盛,脘腹剧痛,呕逆,不能食者。

7.大黄牡丹皮汤

组方:大黄3G,牡丹皮 9G,桃仁 6G,冬瓜仁 6G,芒硝2G(冲)。

主治:肠痈初起,右下腹疼痛拒按。

8.大承气汤

组方:大黄3G,厚朴6G,枳实5G,芒硝2G(冲)。

主治:热盛便秘,腹胀满,烦躁谵语,口干,舌苔焦黄起刺,脉沉实有力等症。

9.大七香加减汤

组方:香附9G,麦芽9G,砂仁6G,藿香6G,甘草3G,肉桂3G,陈皮6G,丁香3G,乌药3G。

主治:脾胃虚寒,心腹冷痛。

10.小柴胡汤

组方:柴胡 12G,黄芩 6G,半夏 3G,人参 6G,甘草3G,生姜3G,大枣3G。

主治:寒热往来,头昏目眩,胁痛,口苦。

11.木香槟榔加减汤

组方:木香6G,槟榔3G,青皮3G,陈皮6G,莪术2G,黄连3G,黄柏6G,大黄3G,香附6G,甘草3G。

主治:腹胀便秘,赤白下痢等证。

12.木香调气散

组方:木香6G,砂仁9G,藿香6G,檀香6G,丁香3G,甘草3G。

主治:气滞不舒,胸腹胀痛,呕逆泛哕等证。

13.五仁加减汤

组方:郁李仁 6G,柏子仁 6G,桃仁 3G,杏仁 3G,松子仁3G,紫苏6G,甘草3G。

主治:津枯便秘。

14.丹参饮

组方:丹参9G,砂仁6G,檀香6G。

主治:血瘀气滞,胃脘疼痛。

15.车前子散

组方:车前子 9G(包煎),白茯苓 9G,猪苓 6G,香薷6G,人参6G,灯芯3G。

主治:暑热吐泻,烦闷口渴,小便不利。

16.内消汤

组方:白芨9G,贝母6G,知母6G,金银花9G,甘草3G。

主治:痈肿溃疡。

17.加减玉泉汤

组方:乌梅9G,葛根6G,党参6G,麦冬9G,黄芪9G,甘草3G,生地6G。

主治:虚热性烦渴。

18.玉竹麦冬汤

组方:玉竹6G,麦冬9G,沙参9G,生甘草3G。

主治:秋燥伤阴,舌干少津。

19.甘菊汤

组方:菊花9G,甘草6G。

主治:疔疮肿毒,胃溃疡。

20.左金丸

组方:黄连3G,吴茱萸3G。

主治:肝经火旺,胁肋胀痛,呕吐吞酸。

21.平胃散

组方:苍术9G,厚朴6G,陈皮6G,甘草3G,生姜2G,大枣3G。

主治:脾胃湿滞的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大便溏泄等证。

22.归脾汤

组方:白术 9G,茯神 9G,黄芪 12G,龙眼肉 6G,酸枣仁 6G,人参 6G,木香 3G,甘草 3G,当归 6G,远志3G。

主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神疲食少,心悸失眠等症。

23.四君子汤

组方:人参9G,甘草3G,茯苓9G,白术6G。

主治:脾胃气虚,运化力弱,食少便溏,面色萎黄,语言轻微,四肢无力,脉细软或沉缓。

24.四逆汤

组方:熟附子6G,干姜3G,炙甘草3G。

主治:阳气虚衰,阴寒内盛,四肢厥逆,下痢清谷,腹中冷痛等。

25.加减四神汤

组方:补骨脂6G,五味子9G,肉豆蔻6G,吴茱萸3G,生姜2G,大枣3G,炙黄芪12G。

主治:脾胃虚寒,五更泄泻。

26.白头翁汤

组方:白头翁6G,黄连3G,黄柏3G,秦皮3G。

主治:热痢下重,大便脓血。

27.白虎汤

组方:石膏12G,知母6G,甘草3G,粳米10G。

主治:阳明病发热、烦渴、脉洪大。

28.瓜篓牛蒡汤

组方:瓜篓6G,牛蒡子6G,连翘3G,栀子6G,黄芩6G,金银花6G,陈皮3G,生甘草3G。

主治:三焦湿热,胃阴虚。

29.半夏泻心汤

组方:半夏3G,黄芩6G,干姜2G,人参6G,甘草3G,黄连3G,大枣3G。

主治:胃气不和,干呕,肠鸣下痢。

30.地榆槐角汤

组方:地榆炭6G,槐角6G,黄芩6G,当归5G,生地黄6G,熟大黄2G。

主治:脏腑实热,大肠火盛,肠风便血,痔疮,滞热便秘,肛门痛痒。

31.三黄芍药汤

组方:炒大黄 2G,炒黄连 5G,黄芩 5G,白芍 5G,当归3G,木香3G,肉桂3G,炙甘草3G。

主治:痢疾属于实症下脓血,腹痛、里急后重等。

32.加减竹皮汤

组方:生竹茹6G,石膏6G,桂枝3G,甘草2G,陈皮6G。

主治:烦热呕逆。

33.导气汤

组方:川楝子 6G,木香 6G,小茴香 6G,吴茱萸3G。

主治:寒疝腹痛。

34.红藤消痈汤

组方:红藤 20G,连翘 6G,大黄 2G,丹皮 6G,甘草3G,金银花6G,桃仁3G。

主治:肠痈。

35.苏合丸

组方:苏合香3G,檀香6G,青木香6G。

功效:芳香开窍,理气止痛。

适应症:胃脘痛。

36.吴茱萸汤

组方:吴茱萸6G,党参10G,大枣3G,生姜2G。

主治:胃寒或肝胃不和的呕吐,或兼有胃痛、胁痛之证。

37.香橼汤

组方:香橼9G,木香6G,黄连3G,甘草3G。

主治:久泻久痢偏寒者,并治久泻脱肛。

38.补中益气汤

组方:黄芪 12G,人参 6G,白术 6G,炙甘草 3G,当归6G,陈皮6G,升麻9G,柴胡6G。

主治:气虚下陷,脱肛。

39.良附丸

组方:高良姜6G,制香附6G。

主治:肝郁气滞,胃寒疼痛,胸闷不舒等症。

40.附子理中汤

组方:熟附子3G,干姜6G,党参9G,白术6G,炙甘草3G。

主治:脾胃虚寒,腹痛,泄泻清稀,呕吐等症。

41.赤豆薏苡汤

组方:赤小豆6G,薏苡仁6G,防已6G,甘草3G。

主治:肠痈。

42.沉香汤

组方:沉香9G,木香6G,乌药3G,槟榔2G。

主治:胸膈痞闷。

43.青皮汤

组方:青皮6G,山楂6G,麦芽9G,六曲6G。

主治:消化不良,胃脘痞闷胀痛。

44.枇杷饮

组方:生杷叶9G,半夏3G,茯苓6G,党参6G,槟榔2G,白茅根6G,生姜2G。

主治:胃气上逆,恶心呕哕。

45.苓桂术甘汤

组方:茯苓9G,桂枝6G,白术6G,炙甘草3G。

主治:痰饮证,胸胁胀满。

46.固肠汤

组方:乌梅6G,党参6G,苍术9G,茯苓6G,木香3G,肉豆蔻6G。

主治:久痢滑泻。

47.参芩白术散

组方:人参9G,白术6G,茯苓6G,甘草3G,山药6G,桔梗6G,扁豆6G,薏苡仁6G。

主治: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或吐或泻,形体虚羸。

48.枳术汤

组方:枳实6G,白术9G。

主治:脾胃运化不及,饮食停滞,腹胀痞满者。

49.枳实导滞汤

组方:枳实6G,白术6G,黄芩6G,黄连3G,泽泻6G,茯苓6G,大黄2G,六曲6G。

主治:治脾胃湿热,胸闷腹痛,积滞泄泻。

50.枳实薤白桂枝汤

组方:枳实 6G,薤白 3G,桂枝 6G,瓜篓 6G,厚朴6G。

主治:胸痹,气结在胸,痞满气逆。

51.香砂枳术汤

组方:砂仁6G,木香6G,枳实3G,白术6G。

主治:能破气滞,消宿食,开胃进食。

52.香砂六君子汤

组方:木香6G,砂仁6G,陈皮6G,法半夏3G,党参9G,白术6G,茯苓6G,甘草3G。

主治:脘腹胀痛,嗳气或吐泻,舌苔白腻等证。

53.香薷饮

组方:香薷6G,扁豆6G,厚朴6G。

主治:暑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腹痛,吐泻等。

54.养脏汤

组方:白芍6G,党参9G,当归6G,白术6G,肉豆蔻6G,肉桂3G,炙甘草3G,木香3G。

55.桂附理中汤

组方:熟附子 3G,肉桂花 3G,党参 9G,白术 6G,干姜3G,炙甘草5G。

主治:脾肾虚寒证,面色白,手足不温等症。

56.柴胡疏肝散

组方:柴胡9G,芍药6G,枳壳6G,炙甘草3G,川芎3G,香附6G。

主治:肝郁气滞,胁肋疼痛,往来寒热。

57.逍遥汤

组方:柴胡 12G,当归 6G,白芍 6G,白术 6G,茯苓6G,甘草3G。

主治:肝郁血虚,两胁作痛,胃胀满。

58.润肠汤

组方:肉苁蓉9G,火麻仁6G,沉香6G。

主治:肠燥、津枯、便秘。

59.加味润肠汤

组方:杏仁6G,桃仁6G,火麻仁6G,当归3G,生地6G,枳壳6G。

60.益胃汤

组方:沙参9G,麦冬9G,生地9G,玉竹6G。

主治:口干,咽燥,胃燥热。

61.莪术汤

组方:莪术3G,香附6G,青皮3G,三棱3G,谷芽6G,丁香3G。

主治:理气消食,两胁胀痛。

62.理中汤

组方:党参9G,干姜3G,炙甘草3G,白术6G。

主治:中焦虚寒,呕吐腹痛。

63.黄土汤

组方:灶心土10G,熟附子5G,白术6G,甘草3G,黄芩6G,生地6G。

主治:脾气虚寒,便血。

64.黄芩汤

组方:黄芩9G,白芍6G,甘草3G,大枣3G。

主治:湿热、泄泻、痢疾。

65.黄连汤

组方:黄连3G,黄柏3G,石榴皮3G,当归3G,阿胶3G,甘草3G。

主治:泄泻、痢疾、便血。

66.黄连竹茹汤

组方:黄连3G,橘皮3G,竹茹3G,半夏3G。

主治:热证呕吐。

67.安蛔汤

组方:川椒 5G,乌梅 6G,黄连 3G,黄柏 3G,枳实3G。

主治:胃热吐蛔。

68.清胃散

组方:当归 6G,黄连 3G,生地 12G,牡丹皮 6G,升麻3G。

主治:胃火牙痛,口舌生疮。

69.清肠饮

组方:金银花9G,麦冬9G,地榆6G,黄芩6G,甘草3G,玄参6G,苡仁6G,当归6G。

主治:肠痈。

70.温脾汤

组方:大黄3G,熟附子3G,干姜3G,党参9G,炙甘草3G。

主治:冷积便秘,腹满痛,喜温喜按,手足不温等。

71.痛泻方

组方:白术9G,白芍6G,防风6G,陈皮9G。

主治:肝旺脾虚所致的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

72.葛花汤

组方:木香6G,人参3G,白茯芩6G,白术6G,干生姜3G,神曲6G,白豆蔻仁6G,葛花9G。

主治:嗜酒中虚,湿伤脾胃,眩晕呕吐,胸膈痞闷,食少体倦,小便不利。

73.蒿芩汤

组方:青蒿 6G,竹茹 9G,黄芩 6G,枳壳 6G,陈皮6G。

主治:口苦膈闷,干呕呃逆,胸胁胀痛等。

74.增液汤

组方:玄参9G,麦冬9G,生地12G。

主治:阳明温病,津液不足,大便秘结。

75.橘皮竹茹汤

组方:橘皮9G,竹茹6G,大枣3G,生姜2G,党参9G,甘草3G。

主治:久病体弱或胃虚有热所致的呃逆或呕逆证。

76.黄芪建中汤

组方:黄芪15G,党参10G,白芍6G,乌药6G,鸡内金6G,茯苓10G,焦三仙各9G。

主治:温中补气,散寒止痛。

77.消食化积汤

组方:枳壳 10G,槟榔 5G,神曲 9G,麦芽 9G,山楂9G,炙甘草5G。

主治:消食健脾,化积通里。

78.真武汤

组方:茯苓9G,白芍6G,白术6G,生姜3G,熟附子3G,五味子3G。

主治:脾肾阳虚,行水利湿,腹痛胀满。

79.养胃汤

组方:党参 15G,黄芪 15G,香附 10G,茯苓 12G,元参15G,石斛6G,苍术9G,神曲9G,麦芽9G,山楂9G,炒陈皮6G,厚朴6G,炙甘草6G。

主治:脾胃虚弱,健脾养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