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优秀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艺术
28896400000039

第39章 让师爱成为一种习惯

雅楠很有人气,也颇得我赏识。渐渐地,她看到我就显得亲切,来办公室的次数也多了起来。

有时是借打火机烧垃圾。有时只是来看看,随便一问,便跑开了。

今天早上刚下操,雅楠便来借打火机。十分钟后,她与文钰一起来。雅楠笑,文钰则交上她一笔一画抄写的演讲稿。

我看了看文钰的演讲稿说,抄得好。再来给我一个人演讲一遍。文钰也不推辞,接过讲稿,便字正腔圆地读了起来。

文钰读得认真,高亢。雅楠站在旁边观看。我与雅楠同时做听众。文钰读自己的演讲稿时,我还取出相机,随着咔嚓声,相机里便留下她朗读的影子。出于什么原因?全凭的是一种感觉。我喜欢孩子们忘我投入的那种氛围。也许也是习惯使然吧。

文钰读完后,我问,能背读吗?

能,文钰说。文钰又背着演讲一遍。随着咔嚓声,又留下几张文钰的影像。

我又让雅楠和文钰站在一起合影。完毕,二人观看。相机往前翻,一个个镜头出现,先是文钰的影子,四五张,接着是与雅楠的合影。到后来,文钰惊讶地说,这是我画的。

我一看,原来是前几日去他们班拍的教室布置情况。

竟然有这么巧的事。我自语。

再往前翻。文钰与雅楠一起指着照片说,这是我们班的图书角,这是学习园地,这是德育栏。

看到自己班上熟悉的镜头,两人非常快乐。

后来,文钰与雅楠还看到了自己刚才在校园里留下的视频镜头。两人忽而笑,忽而扭捏。展现出孩子特有的姿态。

两人在校长室,过了把瘾,便跑了。

连我也说不明白,为什么要在乎这些孩子?午后读《人民教育》2011年第7期《师爱的艺术》一文,便有了共鸣与答案。原来,这就是爱。爱孩子,爱教育的体现与习惯。作者张伟说:“师爱需要表达,师爱表达也需要艺术。爱的表达方式应该是孩子们乐于接受的。”让文钰读美文,这是我对文钰的欣赏与关注,给雅楠与文钰照相与看视频,这是孩子们喜欢,也是他们的期盼。做对了的事,孩子们喜欢,我自己也乐意,这难道不是师爱表达的最好方式吗?

原来,师爱的表达,只是一种习惯。

(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