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优秀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艺术
28896400000001

第1章 倾听,让你与学生更贴近

走到户外,倾听一下大自然的声音会令我们感到心旷神怡;倾听朋友的喜悦让我们身心愉悦;倾听别人的意见让我们获得成长。只要教师善于认真倾听,就能够享受到来自学生的那个色彩斑斓的绚丽世界,就会感受到发自学生内心的精彩的世界。

学生也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它们虽然只是些零碎的、简单的、幼稚的观念和看法,但这些思想却构成了他们未来发展的现实基矗学生们生活和发展在自己的思想之中,也同教育者在自己的思想里进行沟通和交流。

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声音背后某种思想和观念的萌芽,并尽量认可它们的价值和意义。当学生发现自己那些隐藏不露的思想被教师倾听并认可时,他们就与教师建立了更深一步的关系。此时,教师更易走进学生的心灵,更易及时对学生的思想动向进行了解,更易和学生进行沟通。

在一次语文练习课上,老师让学生给词语找家。其中一名学生将自己的爸爸分配到交通工具一栏。立刻引来其他同学的反驳:“爸爸不是交通工具。”

老师也很愕然:“爸爸怎么会是交通工具?”但他并没有立即否定,而是让这位学生解释原因。

“在家里或上街的时候,爸爸经常给我当马骑,他不就是交通工具吗?”当学生发现老师的兴趣很大的时候,不由得胆子也就大了起来,说话的声音也随之大了不少。

“爸爸是交通工具”,多么荒谬的一句话呀!可当我们听了学生的解释后,这句话又变得那么的自然。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心灵!”真正的教育是心与心的对话,这种对话又是以倾听开始的。

倾听是一种相互间的尊重,一种热情的期待,一种无言的爱。多给学生一次解释的机会,多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就等于多给了学生一次展示独特自我的机会。只要教师愿意去倾听来自学生的声音,你就会惊喜地发现,这所有的一切都会变得很有意义。

在英国的学校,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幅画面:师生席地围圈而坐,甚至老师经常在课堂里或跪或坐在地上和学生交流。我们从这个小小的细节中能观察到,英国的教师是多么尊重和关爱自己的学生,从他们单脚跪地的动作中我们看到了他们是多么乐于倾听学生的声音。

倾听会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尊重他的意见,在乎他的见解,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尤其是出错的学生,当他们感受到老师正在认真地聆听自己、猜测到自己内心的想法时,他们就会受到巨大的鼓励和鞭策。

在倾听的过程中,要掌握方式方法:

1.老师必须给予学生必要的尊重

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千万不要以师长自居,也不要把自己摆在一个训导者的位置,教师要对学生的人格表示充分的尊重,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切忌将学生的话题打断,不要担心他们会出格,更不要目空一切地抢先一步发表你自己的高明见解。尤其是与后进生的谈心,要放开偏见,创设平等的环境,让他们自由地说,尽情地说,发现并形成适合于他们发展的教学风格。

2.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把话说完

如果学生担心会占用你的时间而不敢继续往下说的时候,你可以和颜悦色地说“你继续说下去,没关系的”来打消学生的顾虑;如果学生思想紧张,一时语塞,说不出话来,你可以说“不要紧张,慢慢地说吧”,以放松他的紧张情绪;倘若遇到学生有话不敢说,欲说还休的时候,教师可以对他说:放心吧,有老师给你做主,或者说:我会给你保密的,这样他们也就会对老师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

3.在倾听的过程中,老师要集中注意力,用心去听

适当的时候用局部表情或者简短的语言,不断地鼓励、理解、支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注,给学生的心灵带来温暖。学生会在这个时候感受到自己所说的话得到了教师的重视,会令他们之后有更好的表现。

当然,强调老师倾听,并不是要老师放弃自己的立场观点,而是要把对学生教育的过程,转化成教师艺术地倾听的过程。教师切记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和厌恶来选择倾听,而是要将自己的观点暂且放在一边,先来听一听学生们的心声,并且以此为根据,洞悉学生们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这样做就能进一步同学生进行沟通。

优秀的教师一定是海纳百川的,他们能够在倾听的过程中将学生们的见解获取,同时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失误,并且找出有效的工作方法,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作出适当的反应和调整。这种虚怀若谷的精神,能够让自己散发出一种诱人的魅力,更多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得到学生的好感,让他们接受你,真正做到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有这样一句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倾听别人的话,是可以从中受益的。

学会倾听,就能够将一片洁净的灵魂天空还给自己的学生,也就能够让学生们与阳光、花朵和蝴蝶一起翩翩起舞;

学会倾听,在学生们的絮语中,倾听能让他们疲惫的灵魂重新歌唱,能让快乐与幸福再次回到他们生活的中心;

学会倾听,学生们就能够在自己澎湃的心跳当中感受到岁月和季节的脚步声,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老师给自己的爱。

只要学会倾听,就会感受到教学的真谛,就会发现,好学生还有很多很多。去倾听吧,把身边的琐事放下,听听你的学生在说什么,听听你的学生想表达什么,不要简单地就下结论,更不要放过任何沟通交流的机会。

(瑞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