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禅林疏语考证
28886700000011

第11章

橋木之親

世說曰。伯禽與康叔見周公。三見三笞之。乃問商子。商子曰。南山之陽有木名橋。南山之陰有木名梓。何不往觀之。二子往觀。見橋木高而仰。梓木實而俯。還告商子。商子曰。橋者父道。梓者子道也。註為子者見父。不能卑下遜順。如梓木實而俯。是以遭撻也。

易地幽泉

並見上。

逝水之悲

論語。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陟岵蓼莪精魄

並見上。

追攀

杜甫詩。昔在洛陽時。親友相追攀。

玲瓏

揚雄甘泉賦曰。前殿崔巍兮和氏玲瓏。註玲瓏明貌。

縹緲

木玄虗海賦曰。群仙縹緲餐玉清涯。註向曰縹緲高遠貌。又善曰遠視之貌。

薦母首七

悲驚萱背俄經七日之臨。憂鬱草心莫盡三春之報。欲超冥苦。爰叩佛慈。 切念亡母(某)恭處北堂。職謹南澗。未悟空花之幻。遽驚風木之悲。迨想慈容孰化歸來之鶴。靜思厚德慚觀返哺之烏。既欲報德于慈闈。敢後輸誠于覺苑。(入佛事)伏願(同父首七)。

萱背三春北堂南澗

並見上。

空花

見圓覺經。

風木悲

見上。

歸來之鶴

述異傳曰。荀環事母孝。好道術。潛棲却粒。甞東游憩江夏黃鶴樓上。望西南有物飄然降自霄漢。俄頃已至。乃駕鶴之仙也。鶴止戶側。仙者就席。羽衣虹裳。相與欵對已乃辭去。跨鶴騰空妙然烟滅。

返哺之烏

事文後集引禽經云。慈烏曰孝。烏長則返哺其母。山谷詩。看盡林烏反哺兒。

二七

二七日中莫侍慈闈之側。三尊座下願修聖教之科。思報鴻恩。特昭蟻悃。 切念亡母(某)泡影浮生。塵勞幻質。奈井蛇之傷齧。致瓶雀之分飛。淚眼欲枯瞻徒嗟于陟岵。愁腸如割望莫遂于倚門。蹐地奚容。籲天何及。幸有竺天之教。堪為冥地之資。(入佛事)伏願(仝父二七)。

蟻悃井蛇瓶雀陟岵

並見上。

倚門

戰國策曰。王孫賈之母謂賈曰。汝朝出而晚來。吾則倚門而望。暮出而不還。吾則倚閭而望。

蹐地籲天

並見上。

三七

歷觀蓂砌倐經三七之辰。塵鎻萱庭實切百千之恨。追悼欲通于幽壤。莊嚴特建于道場。 切念亡母(某)未悟浮漚之幻。遽興逝水之悲。黑地冥途孰是回光之法炬。漲天苦海誰為出險之慈航。唯依我佛之洪庥。庶拔吾親之滯魄。(入佛事)伏願(同父三七)。

萱砌萱庭逝水之悲

並見上。

四七

三聖移司已定罪功之籍。五官考案復明輕重之權。欲捄慈親于既往。須投皇覺以資生。 切念亡母(某)六陰弱質五濁浮生。意謂百年可盡躍水之養。豈期一旦遽驚墮月之悲。萱庭塵迹之悠悠。槐國夢魂之杳杳。嗟冥關之莫測。幸佛法之可憑。(入佛事)伏願(仝父四七)。

三聖移司

謂十王第一秦廣王。第二初江王。第三宋帝王也。

五官

見上。

躍水之養

後漢姜詩廣。漢人。事母至孝。妻龐氏。奉順尤篤。母性好飲江水。妻出汲而奉之。母嗜魚膾。每召鄰母同食之舍側。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每旦輙出雙鯉魚。常以供二母之膳。

墮月之悲

錦綉萬花谷前集南齊王融豫章王墓誌曰。半嶽摧峯。中河墜月。鯨驂惋慕。葆吹徘徊。

槐國

見上。

五七

三十五日遊冥司莫見封人之母。千萬億生離業網惟依大覺之尊。還以事之。匪以報也。 切念亡母(某)全蘭蕙之夙心。抵桑榆之晚景。不知不覺遽興鶴弔之悲。何往何之實切狐疑之想。欲追悼於冥地。敬致懇于覺天。(入佛事)伏願(仝父五七)。

封人之母

左隱元年。莊公寘姜氏于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潁考叔為潁谷封人。聞之有献於公。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未甞君之羹。請以遺之。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潁考叔曰。敢問何故。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遂為母子如初。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

桑榆

見上秋科之下。

鶴弔

晉書曰。陶侃丁母憂在墓下。忽有二客來弔。儀服鮮異。禮畢遺人尋之。但見雙鶴飛天而去。

狐疑

見上。

六七

變成殿下想深亡母之驚憂。調御座前堪滅眾生之業垢。乃弘大教。用展哀誠。 切念亡母(某)節誓柏舟香浮萱砌。報之罔極。期于供菽之勤。倐爾無常。乃作夢槐之戚。諸子深憂其無恃。黃泉相見以何之。謹依竺乾之風規。用作東震之几杖。(入佛事)伏願(仝父六七)。

變成調御

並見上。

柏舟

毛詩曰。汎彼柏舟。在彼中河。髠彼兩髦。實維我儀之。死矢靡他。母也天只。不諒人只。

萱砌

見上。

供菽之勤

禮記子路曰。傷哉貧也。生無以為養。死無以為葬。子曰。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

夢槐黃泉竺乾東震

並見上。

七七

雲渺泰山痛親容之何在。月懸鷲嶺喜佛力之堪依。罔極之報云何。不孝之罪至矣。 切念亡母(某)質備純坤。志懷幹蠱。奈纔嬰疾疢遽如厚地之傾摧。雖欲報劬勞莫盡昊天之覆燾。日月之徂難駐。霜露之感彌深。爰啟法筵。用資冥福。(入佛事)伏願(仝父七七)。

泰山純坤幹蠱疾疢覆燾

並見上。

霜露之感

漢公孫弘病篤。上書乞骸骨。上報曰。君不幸罹霜露之疾。何恙不已。註罹者遭也。霜露之疾。傷寒小疾也。恙憂也。已止也。言遭小疾何乃憂患不能止也。

六旬

屈指六旬實切蓼莪之恨。投誠諸佛願怜刻木之哀。特設慈航。用超苦海。 切念亡母(某)浮生偶寄。幻疾遽歸。恩斯勤斯感德莫酧于厚地。棄我忘我祈哀徒籲于旻天。茲臨卒哭之期。實切瀝心之悃。(入佛事)伏願(仝父六旬)。

蓼莪之恨

見上。

刻木之哀

孝子傳曰。丁蘭事母孝。母亡。刻木為母事之。

卒哭

檀弓曰。卒哭而諱。生事畢而鬼事始已。註卒哭而諱其名。事生之禮畢。事鬼之事始矣。

小祥

雲鎻萱庭已屆小祥之日。光浮蓮沼願歸大覺之尊。尺疏敷宣。寸誠懇切。 切念亡母(某)命驚逝水魂入重泉。白雲遽失于孤飛。黃壤安從而再見。哺烏懷感豈堪樹木之風聲。駕鶴來歸空誦蓼莪而雨泣。茲適周期之歲。特修梁武之儀。(入佛事)伏願(仝父小祥)。

萱庭逝水重泉

並見上。

白雲孤飛

唐狄仁傑登太行山。反顧見白雲孤飛曰。吾親舍其下。瞻悵久之。

黃壤哺烏駕鶴蓼莪

並見上。

梁武之儀

見前誦經完滿之註。

大祥

萱花萎謝綵衣方嘆于凝塵。桑蔭逡巡素服忽驚于易色。謹修梵典。聊表孝思。 切念先妣(某)婦道克全母儀綽著。深冀椿齡之永。可沾茨祉之榮。奈法昧有為莫出娑婆之網。而災嬰無妄遽翻般若之舟。永言孝思。不遑啟處。靡依靡恃。適值周公報政之時。以禱以祈。載闡梁武修[文/而]之法。(入佛事)伏願(仝父大祥)。

綵衣

見上。

逡巡

杜甫歌云。後來鞍馬何逡巡。說文曰却退貌。

椿齡

見上。

茨祉

詩瞻彼洛矣曰。君子至止福如茨。註君子指天子也。茨積也。

災嬰無妄

見前。

周公報政

史魯世家曰。魯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魯三年而後報政周公。周公曰何遲也。伯禽曰變其俗革其禮。喪三年然後除之。故遲。

梁武修[文/而]之法

見上。

忌日

忌日載臨悵望萱花之秀。釋風播誕聿修蘭竺之緣。特竭孝誠。用嚴生品。 切念先妣(某)自棄蝸廬幾經曦歷。念喪雖有制而哀豈有盡。縱理或可裁而恩詎可忘。臨追遠之辰。愈極時思之感。(入佛事)伏願(仝父忌日)。

萱花蝸廬曦歷

並見上。

安葬

路慘背萱痛音容之莫見。日嚴翣柳幸魂魄之有歸。資象法以莊嚴。藉龍神之擁護。 切念不孝(某)釁積厥躬。禍延先妣。周于衣。周于棺。周于槨。幸真宅之永藏。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冀冥途之可拔。謹啟法筵用展悠思。(入佛事)伏願(仝前安葬)。

背萱

見上。

翣柳

記檀弓曰。人死斯惡之矣。無能也。斯倍之矣。是故制絞衾。設蔞翣。為使人勿惡也。註絞衾以飾其體。蔞翣以飾其棺。則不見死者之可惡矣。又周禮曰。衣翣柳之材。註葬車曰柳車。

周于衣周于棺周于椁

見禮記。

魂魄

淮南子曰。天氣為魂。地氣為魄。禮記註。魂者神也陽也氣也。魄者精也陰也。魂氣歸於天。體魄復于地。

薦母通用

萱堂月冷空餘刻木遺蹤。蘭砌雲愁遽起感鄰別恨。一生一死之抱痛。三薰三沐以輸誠。 切念先妣(某)凡籠廁跡世網纏身。偶忘彩服之歡。遽作黃梁之夢。呱呱而泣念無恃以何依。杳杳之容痛有身而莫贖。恭延緇侶用展丹哀。(入佛事)伏願(仝父通用)。

萱堂刻木

並見上。

感隣

晉王隱之。字處默。濮陽鄄城人。事母孝謹。及其執喪哀毀過禮。與大常韓康伯鄰居。康伯母賢明婦人。每聞其哭。輟餐投筋為之悲泣。

一生一死

史鄭當時傳。翟公乃大署其門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三薰三沐

韓愈答呂醫山人書云。方將坐足下。三薰而三沐之。

彩服之歡

見上。

黃梁之夢

枕中記曰。開元中呂翁經邯鄲。有盧生同邸。主人方蒸黃粱。盧具言處世困厄。翁取囊中枕以授之曰。枕此當榮適如願。盧適枕。未幾登第。出入將相五十年。榮盛無比。忽寤。呂翁在旁。黃梁尚未熟。

呱呱而泣

書益稷曰。啟呱呱而泣。註呱呱泣聲。

無恃莫贖

並見上。

雙薦父母

父云配天既極天摧之苦。母者猶地復深地裂之悲。爰建道場。用資冥路。 切念不孝(某)雙親傾逝。五內分崩。因愆尤銖積於無知。致禍變貫仍之叵測。悲風慘慘悵椿樹之空庭。墮月沉沉慨萱花之殞砌。不假薦修之力。曷酧鞠育之恩。(入佛事)伏願二親俱乘正修之因。各指往生之路。紅蓮臺上不妨步步相隨。碧玉堦前管取頭頭尋著。寧拘曰男曰女。儘教同號同名。

愆尤

杜詩。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

貫仍

語先進。閔子騫曰。仍舊貫如之何。註仍因也。貫事也。

椿樹隨月萱花鞠育

並見上。

薦祖父

祖父云亡實重配天之感。伽婆垂憫敢忘投地之恭。少展微誠。用酧厚德。 切念祖父(某)抱孫愛篤貽嗣謀深。慮切移山方起愚公之志。憂忘負壑遽興莊子之悲。分甘之報謂何。茹苦之哀益甚。爰啟法務。用資冥途。(入佛事)伏願祖父沾白毫光。禮紫金相。九蓮臺畔永蕩百劫之愆。七寶堦前頓受一生之記。

伽婆

見圓覺經。

抱孫

記曲禮曰。君子抱孫不抱子。此言孫可以為王父尸。子不可以為王父尸。

貽嗣

毛詩曰。豐水有芑。武王豈不仕。詒厥孫謀以燕翼子。註仕事詒遺燕安翼敬也。

愚公之志

列子曰。北山愚公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遂率子孫荷擔扣石懇壤。箕畚運於北海之尾。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愚公長息曰。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生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若不平于是。河曲知叟無以應之。

莊子之悲

莊子曰。夫藏舟於壑。藏山於澤。謂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註壑中之舟。澤中之山。可謂藏之固密。而有時乎失之。夜半有力。言造化也。負之而走。失也。言人之為計雖至深密。而時有不得自由者。

分甘

晉王羲之牽諸子抱弱孫。一味之甘割而分之。以娛目前。

遺我以安方致龐公之喜。息我以死遽興莊子之悲。啟竺國之遺規。作幽都之法炬。 切念祖父(某)幸享龜疇之福。方深燕翼之謀。豈期二竪之為妖。遽成永訣。遂使諸孫之失望。徒切深悲。茲集僧倫。聿修善果。(入佛事)伏願祖父(某)摧煩惱山斬愛慾罥。金繩月映光搖八德蓮池。玉樹風鳴聲徹七重寶網。(薦父諸七伏願俱可用)。

遺我以安

漢龐德公輟耕於隴上。妻子耘於前。荊州刺史劉表問曰。先生苦於畎畆而不肯官祿。後世何似遺子孫乎。龐公曰。世人皆遺之以危。我今遺之以安。雖在遺不同。未為無所遺也。表嘆而去。

息我以死

見上薦父四七之註。

幽都

見上。

龜疇之福

書洪範曰。天乃錫禹洪範九疇。[(雪-雨)/粉/大]倫攸敘。註洪大。範法。疇類也。孔氏曰。天與禹神龜負文而出列。於背有數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類。易言。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盖治水功成。洛龜呈瑞。如簫韶奏而鳳儀。春秋作而麟至。亦其理也。

燕翼之謀

見上。

二竪為妖

見上保瘟病之註。

永訣

文選。夏侯常侍誅曰。存亡永訣。註良云。訣永別也。

金繩八德池

並見上。

薦祖母

祖母云亡莫遂陳情之念。婆伽立教庸申哀慕之思。冀破冥關。用登覺地。 切念祖母(某)恩深劉母。行守班姬。意謂壽齡可享龐洪之福。豈期永訣徒懷烏鳥之私。杳然逝魄未審何之。寂若慈容不堪回想。爰請法侶特弘聖規。(入佛事)伏願(已下伏願俱用荐父荐祖父的)。

陳情之念

晉李密。字令伯。犍為武陽人也。父早亡。何氏改醮。密時年數歲。感戀彌至。烝烝之情遂以成疾。祖母劉氏躬自撫養。密奉事以孝謹。聞晉帝。徵為太子洗馬。密以祖母年老無人奉養。遂不應。乃上表陳情。

婆伽

見圓覺經。

劉母

見前。

班姬

漢書。班倢伃。班況之女。成帝朝為婕妤。帝游後庭。甞欲同輦載。辭曰。觀古圖畫。賢聖之君皆有名臣在側。三代末主廼有嬖女。今欲仝輦得無近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太后聞之喜曰。古有樊姬。今有班倢伃。

龐洪之福

漢司馬相如傳曰。湛恩龐洪。註師古曰。龐洪皆大也。龐音龍。

永訣

見上。

烏鳥之私

文選註。善曰。葛龔喪伯父還。傳曰。烏鳥之情誠竊傷痛。毛詩蓼莪。孝子不得終養。翰曰。烏鳥反哺其母。言我有烏鳥之私情。乞畢祖母之養。

鍾情祖母痛皈地府之幽。皈命慈尊願荷覺天之庇。幽苦莫述。佛廕無方。 切念祖母(某)龜木方浮。鼠藤遽斷。有百身而莫贖。無一念之敢忘。覩影自怜曷勝李密之苦。捫心獨痛實切元卿之哀。少報含飴。略申献曝。(入佛事)伏願(仝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