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孙子兵法释译
28878800000081

第81章 二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原文”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①,众寡不相恃②,贵贱不相救③,上下不相收④,卒离而不集⑤,兵合而不齐⑥。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⑦。

“注释”

①前后不相及:前军、后军不能相互策应配合。及,策应。

②众寡不相恃:众,指大部队。寡,指小分队。恃,依靠。

③贵贱不相救:贵,军官。贱,士卒。

④上下不相收:收,聚集、联系。

⑤卒离而不集:离,分、散。集,集中。言士卒分散难以集中。

⑥兵合而不齐:虽能使士卒集合在一起,但无法让军队整齐统一。

⑦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合,符合。动,作战。止,不战。

“译文”

从前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能够使敌人前后部队不能相互策应,主力部队和小部队之间无法相互依靠,官兵之间不能相互救援,上下隔断无法聚集。至于我军,则是见对我有利就打,对我无利就停止行动。

“释译”

孙子在这里提出了“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的战争指导原则。他认为高明的将帅应该选取对自己有利的时机采取行动。他们采用各种计谋使敌人力量分散,处于支离破碎的不利状态,并审时度势,根据战争的形势,进退有度,攻守有法,从而符合整体战争有利的原则。

魏青龙二年(公元234年),东吴陆逊率30万大军攻合肥,正值酷暑,人马多生疾病,陆逊打算撤退,但他丝毫不露声色,仍然让军队在营外种豆菽,自己和诸将在辕门外射箭取乐,令诸葛瑾整顿船只,张扬声势,显现出要向襄阳进发的态势。对此,魏军捉摸不透,正在揣测谋动之际,东吴分三路大军已安然撤回。魏主曹睿叹道:“陆逊用兵,不亚孙吴”。“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陆逊可谓深谙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