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孙子兵法释译
28878800000047

第47章 九 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原文”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①。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②。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③。

“注释”

①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形兵,指军队部署过程中的伪装佯动。书示形于敌的最高境界是没有形态,使敌人无法捉摸。

②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间,间谍。深间,指隐藏极深的间谍。窥,刺探、窥视。表示佯装达到至高境界,则敌之深间也无从推测底细,聪明的敌人也束手无策。

③应形于无穷:应,适应。形,形状、形态,此处指敌情。

“译文”

所以当佯动示形进入最高的境界,就再也看不出什么迹象和形态了。那么,即使是深藏的间谍也窥察不了底细,老谋深算的敌人也想不出对策。人们只能知道我用来战胜敌人的办法,却无从知道我是怎样运用这些办法出奇制胜的。所以每一次胜利,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根据不同的情况变化无穷。

“释译”

孙子还提出“战胜不复”的军事思想,主张根据不同的形势灵活用兵。需因形制胜,因形取胜,这要求将帅不能墨守成规,拘泥于某一种形势。作战的方法多种多样,这次用此作战方案获得了成功,但在下一次却未必适用。因此,应该根据战场的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作战方案,根据不同的敌人采取不同的措施,灵活机动,“因形”、“应形”来作出正确的判断。

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李愬平定吴元济。事后诸将不解,问他:“起初,你败于朗山为何不忧?在吴房本可以获胜,为什么又放弃?何以顶着大风雪孤军深入敌后(蔡州)?我们都不大明白。”李愬回答说:“朗山失利,可以使敌人骄纵松懈,轻视我们,表面上失败,实则麻痹了敌人;吴房本可以占据,但那样会使敌人逃奔蔡州,联兵固守,所以故意放弃,意在分散敌人兵力;大风雪则有利于我军隐蔽,使敌人难以知道我军形态;而深入敌后,使将士都抱着决一死战的决心,奋勇拼杀。我是看到远处才不看近处,想到了大局才不计小事,如果因小胜而骄,小败而恼,必自挫自败,岂能有大的成功?”言罢,大家都佩服之极。这不是故弄玄虚,而是缜密的测算、高深的谋略、卓越指挥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