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孙子兵法释译
28878800000012

第12章 三 智将务食于敌

“原文”

故智将务食于敌①,食敌一盅②,当吾二十盅;桤杆一石③,当吾二十石。

“注释”

①智将务食于敌:智将,明智的将领。务,务求、力图。意为明智的将帅总是务求就食于敌国。

②盅:古代的容量单位,每盅为6斛4斗。

③桤杆一石:桤杆,泛指马及其他中等牲畜的饲料。石,古代的容量单位,30斤为钧,4钧为1石。

“译文”

所以,明智的将帅总是务求在敌国解决粮草的供给问题。因为消耗敌国的1盅粮草,等同于从本国运送20盅,耗费敌国的1石草料,相当于从本国运送20石。

“释译”

古代军队的粮草运输,往往耗资巨大,而且还必须派兵保护粮道,这不仅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而且还分散作战精力。因此,历代的军事家都注重从敌国获取粮食。这样的做法,不仅有助于减轻本国沉重的负担,免除运输的压力,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敌国的实力,并有较高的效益保障。“食敌一盅,当吾二十盅;桤杆一石,当吾二十石”表明了孙子认为“取敌之利”,可以达到“胜敌而愈强”的效果。

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为运输问题煞费心机,即使木牛流马,似乎也不能有效地解决运输困难的问题,为此,他不得不采取孙子“食于敌”的以战养战策略。公元231年春2月,诸葛亮五出祁山,他命先头部队出陈仓、过剑阁,狡猾的司马懿料定孔明此举将“割陇西小麦,以资军粮”,于是率军至天水诸郡护粮。司马懿依险坚守要害,蜀军由于缺少军粮,不得不兵退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