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妈妈们从来都不吝于投资。曾经有一本杂志对家长们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70%的家长都赞成“投入越多,孩子的未来就会越好”的说法;不少家长表示,只要经济条件允许,还是非常愿意把孩子送到贵族学校读书。
可是,在我们的身边却存在着一种家长,明明家里的条件很普通,却还是要拼命把孩子送到贵族学校念书,甚至不惜举债把孩子送到国外。追根究底,这不过是妈妈们的虚荣、攀比心理在作祟,妈妈们把这当作一种地位、荣誉的象征,认为这就是孩子出人头地、获得身分的开始。看到别家的孩子上贵族学校,自己也绞尽脑汁、费尽周折,想办法让孩子也去上。其实,孩子的未来更主要取决于他的自身素质,并不是跑到贵族学校去镀金就能够获得的。
把孩子送进贵族学校的妈妈们,不过是期望孩子在这里通过学习礼仪、网球、高尔夫球等学到所谓的贵族精神。好的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成长的确会有帮助,但是如果期望从贵族学校获得贵族精神,那就是大错特错,往往到最后是让孩子失去了应有的管教,别说成才,就连成人恐怕都成了大问题。
所谓的贵族和贵族精神,并不是学到一点贵族礼仪、绅士风度就能够拥有的,就好像外国人以为学会用筷子,就学到了东方文化一样,都是极其荒唐可笑的。
故事
蔡太太夫妇都是公司里的小职员,每月的收入只是中等水平。夫妻俩觉得自己这一辈子没有什么出息,所以立志培育儿子成才,他们省吃俭用地把儿子送到一所寄宿的贵族学校读书,每年都要因此花费一笔不菲的学费。
为了方便接送儿子,他们购买了一辆很便宜的汽车。刚开始,儿子还能集中精力学习,可是仅仅过了一个学期,他发现周围的同学许多都是出生在有钱人家,父母不是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就是家族企业的继承人,而自己却是出身贫寒。虽然每个月自己的零用钱已经不少了,但和那些出手大方的同学相比,还是显得很寒酸。慢慢地,儿子的心里觉得越来越自卑。
每次回家,儿子都向妈妈抱怨,一下嫌衣服质感太低,一下又说给的零用钱太少,还要爸爸下次接他的时候,把车停在远一点的地方,要不然其他同学看到会嘲笑他。蔡太太和丈夫听了孩子的这些话,心里非常难过。当初为了让孩子有出息才送他到贵族学校,结果换来的却是孩子对自己的嫌弃和与同学攀比的心理。
此后,夫妻俩冷静地考虑了几天,一致认为如果再这样下去,儿子在贵族学校学到的不是知识,而是一身的坏习惯。后来,他们给儿子办了转学,让他到附近的一所普通学校上学,儿子不再沉迷于同学间的攀比,学习成绩也渐渐提高许多。
评论
法国著名的文学家巴尔札克(Balzac)曾经说过:“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换血。”所谓贵族,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而是靠几代人努力所换来的。
即使妈妈们心怀贵族情怀,也不能单纯地把送孩子进入贵族学校作为实践的途径,尽管这些学校所拥有的独特教学方式,能够让孩子获得一些不同于一般学校的知识,但是如果缺少必要的生活内涵和物质基础,即使是天天吃西餐、打高尔夫、着盛装,也终究只是“东施效颦”而已。人的素质、气质和格调并不是短期的培养就能够养成,更多的还是要依靠特定环境的熏陶和家族历史的传承。
如果把对孩子的教育当成是一种投资,那么就有必要奉劝妈妈们一句:不论是买股票还是购房地产,投资失败的后果仅仅是金钱的损失,但是抱着“上贵族学校=将来的贵族”这种思想,本身就是一项错误的投资决策,赔上的却是孩子的一生,而且还没有翻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