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自知如镜化伟力
28822600000003

第3章 认识自己(2)

有人说,只要人和人之间存在差异,这个世界就永远不会有绝对的公平;但是,这世上根本不可能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再说,个人价值取向的不同,也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但是,人与人之间有差异,是不是这个世界就不公平了呢?不是这样的。其实,有差异才有公平可言,差异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公平。为什么这么说呢?

公平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价值追求,虽然世界上不可能有绝对的公平,但还是有相对的公平,比如道德标准,法律制度,都是相对的在维护一定的公平。而不同的标准也会带来不同的不同的结果。比如道家,就讲究自然,提倡无为,主张人们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达到自己的生活;但家又站出来要讲仁义道德,甚至法律制度,来限制这些小人。于是,道家以天为尺,儒家以仁为尺,各自为道,各据一词,相争不断。于是又站出来佛家,说不要争了,回头是岸。于是他们以和为尺,又在中国的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若讲公平,其实各家有各自的理,所以我们现代社会才要讲求同存异。

青少年要合理地承认个人之间存在的种种差异,因为公平内在地蕴涵着差异性,差异性公平才是现实的和具体的。公平只是一种相对的公平,它的实现往往是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为代价,公平自身内在地蕴涵着不公平,有差异的公平才是真正的公平,才是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所以,青少年不必在意自己与他人不一样,也不要计较别人为什么和自己不一样,更不要觉得这个世界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公平。我们每个人在相对公平的世界里,在限定的制度下,都能够把自己的差异性展现出来,这就算是真正的公平。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自然的必然现象,我们在考虑公平时,如果不把差异考虑进去,那这种公平就是差强人道的。而我们用什么尺度来作为公平的标准,也直接影响到这个社会每一个人的最终结果。在追求公平的同时尊重差异,这也许是最好的态度。

5不要轻易否定自己

青少年在生活中可能都会经历这样那样的苦痛;而当遭遇苦难经历挫折的时候,内心难免凄苦,眼光难免黯淡,视野难免变得狭窄,并且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困惑和想不开,甚至会把自己否定了。其实,在面对残酷的现实时,逃避与追悔都是无济于事的,应该真心接受、勇敢地去面对,不要放弃,更不要轻易否定自己。

不要轻易否定自己,学会肯定自己

很多青少年总是会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不行,“别人都那么优秀,我怎么能竞争得过他们呢……”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尽管他们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但却与那些没有多少能力却很自信的人相差甚远。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们的怯弱,不自信,结果就给了他人更多的机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也许你曾经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也许你曾经的自信被人当作“狂人”;也许你曾经的举动使你遭到他人的嘲讽,不要怕,要始终相信自己的路不是别人一两句就能决定的,不要轻易否定自己的能力,一时的得失并不能否定你的整个人生。

温斯顿·邱吉尔说:“一个人绝对不可在遇到危险的威胁时,背过身去试图逃避。若是这样做,只会使危险加倍。但是如果立刻面对它毫不退缩,危险便会减半。决不要逃避任何事物,决不!”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都如人所愿,尤其是作为一名青少年,在困难面前,千万不要轻易将自己否定。不要一味地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却忽略了自身的优点,如果一味地否定自己,怀疑自己,放弃自己,只能是跟在别人的后面。只有充满自信地活出自我,保持自我本色的人,才能在生命的管弦乐中演奏好优美地乐曲,才能实现生命的价值。反之,否定自己的同时,就等于将成功一并抛弃了,然而机会不是随时为你准备的,你要做的是随时准备好挑战机会,一旦错过这次机会,下次就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何日何时,因为对青少年来说,青春只有一次。

行不行,试过才知道

人世间万千生物,没有什么是十全十美的。人也好,物也好,都有各自的缺点,没有任何人和任何事物可以达到完美的境界。但即便是这样,人们在看待问题时也要从整体出发,既要看到缺点,也要看到优点。眼中只看到优点而看不到缺点只会使人自骄自傲自负,其后果必然是得意下的不思进取所造成的失败。但是过分谦虚也不好,连自己的优点都看不见,整日抱着自己的缺点唉声叹气,那你将永远生活在自卑中。自卑的人永远无法抓住成功的机会,因为自卑心理会时时刻刻告诉你:“我不行”、“我肯定做不了”。这样的你又怎么能与成功画上等号呢?要知道,行,还是不行,不试怎么知道?

尝试是行动的开始,也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勇敢地迈出这一步,成功将会变为可能。成功来自于对事物的好奇心与征服的欲望,当你对一个事物产生好奇心时,你就会总想着去研究它、钻研它、探索它。但是仅有好奇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足够的自信心和勇气去尝试。在征服一个事物的时候,它不会告诉你它会给你多少考验,为你制造多少困难险阻,这中间会有多少不可料及的事情发生,这个时候最能帮你的就是勇气与自信心。勇气帮你迈出脚步、突破自我,自信心帮你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世界伟大的发明家,人类的功臣爱迪生,他的一生就是在尝试中度过的。当他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产生好奇,并产生一系列想法的时候,他首先选择的是——试着去做。他尝试着去发明电灯,尝试着发明留声机,尝试着发明蓄电池,等等,结果均获成功。他的发明成果有2000多项,是当之无愧的“发明大王”。如果他因小时候人们对他的嘲笑而对自己失去信心和挑战自我的勇气,从而变得自卑,那他永远也不可能去尝试,也不可能不畏困难和挫折创造那么多的伟大发明。谈成功,更不可能。尝试最大的敌人是半途而废。科学界的人们信奉这样一句话:在一万次试验之后的那一次可能就是成功。这一万次,就是一万次的失败。成功就躲藏在无数次失败之后。失败的人,往往是做事半途而废、浅尝辄止的人。除了爱迪生以外,还有很多伟人、名人都在给世界的后人们上课,他们用行动,用成就向你们诉说人生的真谛,成功的秘诀。如莱特兄弟、达尔文、阿基米德、蔡伦、牛顿等等,他们的成功就说明了一个真理: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只要你愿意尝试。

青少年如果轻易地将自己否定,是对人生的失职,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青少年要懂得在把握好这个度的情况下,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只有在各方面全面发展,才能赢得成功的资本,在日后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6接受别人比自己优秀

每一个有自尊心的人都会有争强好胜的心理,都希望自己能比别人强;特别是一个强者,更不能容忍有别人比自己强。其实,这种心理是不健康的,正所谓“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总有比自己还优秀的人。青少年要想更好地认识自己,就要学会接受别人比自己优秀,避免产生嫉妒心理。

接受别人比自己优秀,不要嫉妒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或多或少的都会嫉妒别人比自己优秀;嫉妒别人比自己过的好;嫉妒别人比自己有钱;嫉妒别人比自己的官做得大……对比使人产生了心理不平衡,而这种心理不平衡又驱使着人们去追求一种新的平衡。倘若在追求新的平衡中,一个人能够做到不昧良知、不损害别人,自觉地接受道德的约束和限制,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去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达到一种新的平衡,倒也是值得称道和庆幸的;倘若在追求新的平衡中,不择手段,丧失道义,贪欲之心膨胀,让身心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中,那么就必然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可怕后果。

一个容易嫉妒别人的人不能容忍别人比自己强,他们自我自私的特性决定了他们的世界里只能有他们自己。如果有别人比自己强的话,他们就会感觉自己成了别人的陪衬,这是他们万万不能接受的,于是就烦躁不安、心神不定,简直连日子都过不下去。

周瑜是《三国演义》中家喻户晓的人物,聪明过人,才智超群,但是,心胸狭窄,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强。对于比自己高明的诸葛亮更是耿耿于怀,常常想要置其于死地,可是却常常略逊一筹。诸葛亮针对他气量狭小的性格弱点,巧设“三气周瑜”之计,使他“怒气填胸”,“金疮迸裂”,这位年轻英武,具有文韬武略的东吴大都督“赔了夫人又折兵”,恼羞成怒,吐血短命。他死前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周瑜的这句遗言,实际上是他的嫉妒心理的写照。他不是检讨自己的军事才略的不足,而是嫉妒诸葛亮的才智高于自己,终于使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英年早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