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球类运动学习手册——教你踢足球
28819700000009

第9章 运球运动技术(4)

上述道理告诉我们在踢球过程中一定要抓住问题的关键,使踢球动作符合要求,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例如:预想用脚背正面踢出沿平直路线运行到达预定目标的球。击球的刹那,踢球腿的膝盖应处在球的正上方,踢球脚背要绷直与地面垂直。摆腿方向朝着正前方这样能保证击在球的后中部。作用力通过球心,对这个技术动作来讲,击球点和作用力方向是关键,脚背和膝盖的动作是技术要求。

踢球时,支持脚所站立位置也会影响脚背能否垂直于地面。如支持脚踏车球后方,身体重心在支持脚上,踢球脚膝盖就难于处在球的正上方,脚背就不可能击球的后中部,而往往是击在球的后下部,击球偏高。但是支持脚的位置并不是决定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做送髋动作把身体重心前移击球,同样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击球力量减弱,在要求出球有一定高度时,支持脚就应稍后些,以调整脚背与击球点形成的角度。

如预想踢出回旋过顶球,踢球腿的膝盖应在球的后上方,踢球脚的脚背与地面形成的角度要大于直角,以使能接触球的后下部位,踢球的作用力通过球的横轴的下沿,用力方向朝前。

2无论用任何踢球方法直接踢运行中的球时,球是以与踢球力量正比的速度沿新的作用力方向开始运行。直接踢由不同角度运行来球,作用力通过球心时,由于球运行的方向、速度要与踢球时沿作用力的方向所产生的速度之间形成一定的余速,再加风向、风速的作用等就会直接影响出球方向。例如:

(1)球从正前方滚来,用脚内侧朝球滚来的方向将球踢出,球就会根据踢球力量的大小以不同速度按原来的方向返回。

(2)球由侧面滚来,预定将球挡向正前方使球的运行路线改变成90°角。根据力学分析,理想的钢体以某种角度作用于某钢体平面上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道理,踢球脚应按45°角放脚。但由于球的弹性形变,球与脚的摩擦、球与地面的摩擦等因素影响,反射过程中,球的能将会有一定损失,因此实际放脚的角度应稍做调整。

踢球力量

加大踢球力量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取决于踢球腿摆动幅度的大小和摆动速度的快慢以及击球时踢球脚腕的紧张程度。踢球腿的摆幅大,摆速快,击球时脚腕绷得紧,出球力量就大。另外,助跑速度、身体和支持脚的方向和踢球的随前动作对于增大踢球力量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踢球前的助跑是使运动员的身体获得较快前移惯性,使踢球腿绕着前移着的关节轴摆动,为增大击球力量创造了条件。

踢球时,身体正对出现方向,踢球腿以髋关节为轴,大腿带动小腿充分后摆,小腿曲屈,这样髋关节屈肌初长度被拉长,一方面肌肉张力增加,另一方面摆幅增大有利于大腿带动小腿快速前摆和小腿爆发或摆动击球。因此作用于球的力量就增大。相反,如果身体不对着出球方向,踢球脚则向着出球方向摆动,就会影响脚的摆幅和摆速。

支持脚的位置和方向也能直接影响作用力发挥。由于支持脚的稳固支持才能保持身体的平衡,使踢球脚能够自如地摆动。如支持脚的位置和方向不正确,不但难于维持身体平衡,影响踢球腿的摆动,而且影响脚击球接触部位的准确性,作用力就不能通过球心,击球力量就减弱。例如:球由正前方滚来,俗将球射向左侧前方时,可用左脚的脚背内侧踢球,支持脚应自然地指向出现的方向。这样身体就能很自然转向出球的方向,踢球腿的摆动也就能顺身体的前后而摆动,从而发挥最大的速度与力量。相反,如果支持脚不是朝着出球方向,那只能用转动髋关节的办法,带动上体转向出球的方向。支撑脚以髋关节为轴,带动上体转向出球的方向。这时支撑脚的髋关节和肌肉则处于旋扭的状态,它既难维持身体平衡,又影响摆动腿的动作,因而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力,并减弱了踢出球的力量。

在上述诸因素中,加快摆速的现代足球比赛中对争夺时间和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踢球腿的摆动速度是影响踢球力的主要因素,并且经过科学系统的训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踢球技术会不断提高,踢球腿的摆动速度必然发展变化,随着摆速的提高则踢球力量就会增大。

足球各种脚法射门技巧

1正脚背射门(冲力射球)。

优点:力度大,球速快,射程远。

弱点:对手较易捉摸射球去向,另外准确度较难掌握。

要点:起跑点、皮球和目标应成一直线,自然向后提起小腿,眼望皮球顶部,锁紧脚眼挥动小腿抽向皮球中央点,击球后身体顺势完成整个射门动作。

2脚外侧弯射(外弯香蕉球)。

适用范围:绕过对手封堵的中至较远距离的射门。

要点:斜线碎步跑向皮球,当立足脚站在皮球侧近的时候,提腿扭摆身体锁紧脚眼,利用脚外侧抽击皮球偏外三分一处,射球后顺势收膝完成射门动作。

脚内侧弯射(内弯香蕉球)

适用范围:绕过对手封堵的中距离射门。

要点:斜线跑向皮球,立足脚站在皮球侧近,提腿锁紧脚眼,利用脚内侧抽击皮球偏外三分之一处,击球过程顺势扭动身体,射球自然弯出。

3脚内侧撞射(扫把脚射门)

优点:射门准绳易掌握,起脚后较易改变方向。

弱点:射球力度偏弱,对手较易捉摸皮球去向。

要点:轻松跑向皮球,射球前平衡身体,膝向皮球顺势提腿,当立足脚站在皮球侧的时候,轻扭身体膝转向外,锁紧脚眼撞击皮球中央将球射出。

接球的动作结构

无论采用哪一种接球方法,动作结构都是由以下四个环节组成。

1观察和移动:为了更好地完成接球动作,事先要注意观察来球的情况。从球的运行路线、球的旋转与速度等情况中,迅速判断落点,及时移动,使自己能处于做接球动作时所需要的最佳位置。

2选择接球的部位和接球方法:接球的不同部位和采用不同的方法,各有其不同的作用,因此,必须根据临场情况及下一步动作的需要,恰当地选择接球的部位与接球方法。

3、改变来球的力量:根据来球力量大小和接球实际需要,可分别采取加力或减力(缓冲)方法。根据来球力量的方向和接球实际需要,还可按照反射定律调整入射角,获取理想的反射角。

4随球移动:接球动作一做完立即随球移动,紧密衔接下一个动作,在接球与处理球的动作之间不能有停顿。

接球动作方法

接球按触球部位可分为脚部、腿部、胸部、腹部和头部。

1脚部接球。

(1)脚内侧接球。

特点:接球平稳,可靠性强,动作灵活多变,用途广泛。

动作方法:接地滚球时,身体正对来球,判断来球的速度和方向,选好支撑脚位置,膝关节微屈。接球的脚根据来球的状态相应提起,膝、踝关节旋外,脚趾稍翘,用脚内侧对准来球,触球刹那,接球部位做相应的引撤或变向接球动作,将球控在所需要的位置上。

接反弹球时,接球腿小腿应与地面形成一定的夹角,向下做压推动作时,膝要领先,小腿留在后面。

接空中球时,接球腿要屈膝抬起,可根据需要采用引撤或切挡动作,接球落地后应随即将球在地面控制住。

(2)脚背正面接球。

特点:迎撤动作自如,关节自由度大,接球稳定,但变化较少,适用于接下落球。

动作方法:身体正对来球,判断来球路线和速度、支撑脚稳固支撑,接球腿屈膝提起,以脚背正面对球迎出,触球刹那,接球脚引撤下放,膝、踝关节相应放松、以增强缓冲效果。

欲将球接于体前或体侧前时,接球脚脚跟稍提,触球刹那踝关节适度紧张,通过触球面角度的调整,控制出球方向。

欲将球接至身后时,接球脚脚尖要勾翘,踝关节适度紧张,接球刹那引撤速度要快,身体随之转动,用脚背顺势将球引至身后。

易犯错误:

1接球腿膝、踝关节紧张,动作僵硬,缓冲效果差;

2引撤时机和速度掌握不好,控球不稳;

3对球的判断不准,接球部位没对准来球,将球碰跑。

(3)脚掌接球。

特点:动作简单,控球稳定可靠,适用于接迎面地滚球或反弹球。

动作方法:判断来球路线或落点,选好接球位置并稳固支撑,接球腿屈膝提起,脚尖勾翘,使脚掌与地面形成一定的仰角,球临近或落地刹那,接球腿有控制地下放,用脚前掌部位触压球的后中部,将球控在脚下。

采用脚掌接球方法时,为便于完成下一动作,通常在脚掌触压球后连带一个拉引或推送动作,使球处在需要的位置上。欲将球接向身后,多用拉引动作。在体前或体侧则用推送的方法,做动作时重心要随之移动。

易犯错误:

1抬脚的高度和角度控制不好,使球漏掉;

2球的落点判断不准或支撑脚站位不当,影响接球动作的完成;

3接反弹球时,踏压时机掌握不好,触压不到球或使球漏掉。

(4)脚背外侧接球。

特点:动作幅度小、速度快、灵活机动、隐蔽性强。但动作难度较大,接球时常伴随假动作和转体动作,适用于接地滚球和反弹球。

动作方法:接地滚球时,判断来球状况,选好支撑脚位置,接球腿屈膝提起,膝踝关节内翻,以脚背外侧部对准来球,当球临近时,接球脚以脚背外侧推拨球的相应部位,将球控在所需位置上。

接反弹球时,要判断好球的落点,接球腿小腿应与地面形成一定的夹角,以膝关节领先做扣压动作,防止球的反弹。

脚背外侧接球后的动作衔接速度相对较慢,因此,支撑脚与接球腿的蹬摆动作要协调连贯,保证接球后身体重心随球快速跟进,缩短动作衔接时间,加快后继动作速度。

2胸部接球。

(1)挺胸式接球。

特点:触球点高、面积大,适用于接胸部以上的高空球。

动作方法:适用于接有一定弧度的高球。接球时,身体正对来球,两腿自然开立,膝微屈,两臂在体侧自然屈抬,上体稍后仰与来球形成一定的角度。触球刹那,胸部主动挺送,使球触胸后向前上方弹起落于体前。

(2)缩胸式接球。

适用于接齐胸的平直球。缩胸接球与挺胸接球的动作差异在于触球刹那,靠迅速收腹、缩胸,缓冲来球力量,使球直接落于体前。

胸部接球的触球点高,接球后球下落反弹。因此,做完胸部动作后,需及时跟上一个脚部动作将球控在脚下。如要将球接向两侧时,身体在触球的刹那要猛然地向出球方向移动,带动球的变向。

3腿部接球。

特点:接触球部位面积大,且肌肉丰厚有弹性,动作简便易做,适用于接有一定弧度的落降高球。

动作方法:身体正对来球,选好支撑脚位置并稳固支撑,接球腿屈膝上抬,以大腿中前部对准来球。触球刹那,接球腿积极引撤下放,接球部位的肌肉相应放松,以加强缓冲效果,使球触腿后落于体前。

接力量较小的来球,还可采用大腿垫接的方法。即接球腿屈膝上抬迎球接球,触球刹那,大腿相对稳定,接球部位肌肉适度紧张,将球向上垫起。可在空中或球落地后处理球。

4头部接球

高于胸部的来球可用头部接球。根据球的运行路线,面对来球,用前额正面接触球的中下部,下颌微抬,两臂自然张开,提起伸膝,触球瞬间全脚掌着地,屈膝、塌腰、缩颈,全身保持上述姿势下撤将球接在附近。

接球常出现问题

1接地滚球:

(1)球从脚下漏过。主要原因是未掌握好脚的触球部位距离地面的高度。

(2)引接球时将球卡死在接球地点(本想接成活动球),触球的部位过高(接近球的直径)。

(3)接球后,球未能达到理想的位置,缓冲、加力或触球时所形成的反射角不当。

(4)接球后身体不能及时跟上,影响控制球。

2.接反弹球:

(1)球从脚下漏过,未能准确判断球的落点和从地面反弹的路线。

(2)接球时将球卡在触球点,影响下一个动作的衔接。

(3)未能将球接在理想的位置上。

3.接空中球:

(1)对球在空中运行的速度与轨迹判断不准确,或迟或早、或高或低而造成漏接。

(2)未能将球接到理想的位置。

4.接旋转球时:

(1)对运行中旋转球速度轨迹判断不准确,造成接球时间和接球点选择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