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狼道:生活中的狼性法则
2881100000042

第42章 将智慧策略充分运用到任何时候(8)

克罗克实施“瞒天过海”计的成功,就在于他了解麦氏兄弟的脾气性格,仅以让利5%就轻易打入了麦氏快餐馆;随后通过长时间的潜移默化,对老板的刻意奉迎,换取了兄弟俩的信赖,使兄弟俩认为他处处替自己着想,感到双方利益一致,便自动消除了对他的猜忌,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多种建议。经过逐步渗透、架空,老板本已“名存实亡”,最后一场交易,全部吃掉了麦克唐纳快餐馆,双方谈判以克罗克的“瞒天过海”计大功告成而宣告结束。

无独有偶,在日本也发生了一个类似的示假隐真,店老板巧发财的故事。

某年秋天,在日本的神户有家经营煤炭的商会正式挂牌营业了,周围充满了欢庆的气氛。该商会的老板就是少年得志、气宇不凡的久永君。说起来,他成立商会还多亏父亲的老友藤泽先生慷慨解囊和全力相助,对此厚意,久永君刻骨铭心,念念不忘,并随时准备报答,正像中国古话所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开业没几天,来了一位客人,自称是当时神户最有名的饭店——春山饭店的侍者,请求约见商会老板,并恭恭敬敬地递上一份请柬及一份举荐书。久永君接过请柬,只见上书:久永先生亲启,落款:山口三太郎。久永君看了一眼来者,疑惑地打开请柬及举荐书,待阅完后,才知是藤泽先生部下道原举荐来人山口三太郎与其做煤炭生意,为表示谢意,山口三太郎准备在春山饭店略备薄酒一桌,以便席间向久永君请教生财之道,请柬中字里行问都充满了对久永君的无限敬慕之情。既然是自己恩人部下举荐的朋友,焉敢怠慢,不看僧面还得看佛面呢。他向山口三太郎讲了几句客套话后,便欣然应允,表示愿意于今晚前去赴约。

夜幕很快笼罩了大地。久永君换上一身笔挺的西装,帅气十足地来到春山饭店,山口三太郎早已在那里恭候大驾光临了。一进饭店大门,久永君就受到了周到热情的服务,酒席上的美味佳肴令他大饱口福,再加上山口三太郎不时地阿谀奉承,久永君不免有些飘飘然,得意洋洋起来……

酒酣耳热之际,正是谈判的好机会。山口三太郎深谙此道,他认为时机已到,便态度极虔诚地向久永君提议到:“久永先生,我有一个好朋友阿部君,是日本横滨的一个着名的煤炭零售商,信誉好,客户多,生意很兴隆,如果先生您信得过我并愿意给我提供一个为您效劳的机会,我很乐意为你们从中牵线搭桥。对于您,可以由此扩大煤炭销售量,增加销售渠道,从而加速资金周转,取得更多的收益;对于我的好朋友阿部君来说,由此便会拥有可靠而稳定的货源,经营也会更有起色,至于我本人,只想从您那里得到一定量的佣金即可。”

久永君听罢此言,并未立即作答,他在犹豫不决,双方谈判陷入了僵局。

山口三太郎瞥了对方一眼,并没有逼对方马上做出决定,而只是若无其事地招来服务小姐:“小姐,听说你们神户的特产瓦砾烧饼味道不错,能否劳您驾给我买些来?”说着,便从口袋中掏出一大沓子钱来,并随意从中抽出两张大额的作为小姐的小费。

久永君望着那厚厚的一叠票子,再看看山口三太郎付小费时的洒脱样,断定对方肯定是个资金实力雄厚的大老板,与其做生意不会有什么危险的,便主动与山口三太郎就煤炭交易一事做了详尽的洽谈,爽快地答应了其要求。

待酒足饭饱,双方正式达成协议后,两人握手言别。待久永君一离开,山口三太郎就急急忙忙奔向汽车站,以便搭末班车返回横滨,今天在春山饭店这样的高消费对他简直太奢侈了,怎能是他所承受得起的呢?

久永君做梦都不会想到,山口三太郎其实只不过是横滨的一个小煤炭经理商,眼看着要关门破产,生意做不下去了,他从朋友那里得知久永君与藤泽道原君的特殊关系后,便以自己的煤炭店作抵押向银行贷了一部分款;并以欲与久永君做煤炭生意为借口请道原君为其写了一封举荐信;然后,再借助于春山饭店这一堂而皇之的大舞台,成功地上演了一出“瞒天过海”戏,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山口三太郎高超的谈判本领使他不花分文,将久永君煤炭商会的煤,转手卖给阿部的零售店,一进一出,一来一去,获利颇丰,一度濒临倒闭的小煤炭经理店又如日中天,蓬勃发展起来。

“瞒天过海”——用于经营赚钱,其技巧和方法的基本思想是用“欺骗”的手段暗中行动,将你赚钱的企图隐藏在明显的事物中,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为一般人对司空见惯的事物,往往不会怀疑,此计就是利用人们的这一错觉,来掩盖自己的真正意图。

再就是日本味精商在经销味精销路不景气的情况下,他们将味精瓶上的小孔由直径1毫米扩大到1.5毫米,在消费者没有察觉的情况下,一倒就用多了,这样就大大增多了味精的销售量。

这“瞒天过海”之计,是最常见的,也是用得最多的。正因为如此,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从而使各商家在销售中容易实施,达到其推销产品、占领市场的真实目的。

狼之道四十二:

外圆内方

说到狼的智慧不得不提外圆内方的处世技巧

“外圆内方”者的内心是分裂的,他们最大的困惑和苦痛就是如何将双重的人格自觉地在现实中加以弥合。然而,只圆不方,是一个八面玲珑、滚来滚去的“○”,那就是圆滑了。方,是人格的自立,自我价值的体现,是对人类文明的孜孜以求,是对美好理想的坚定追求。一个成熟的人,无论处在人们可以想象还是无法想象的困境,他都矢志不移、义无反顾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以求对人类对社会的最大贡献。这,便是所谓的“方”。

“外圆内方”,并非老于世故、老谋深算者的处世哲学。圆,是为了减少阻力,是方法;方,是立世之本,是实质。船头,为什么不是方形而总是尖形或圆形的呢?是为了劈波斩浪,更快地驶向彼岸。人生也像大海,处处有风浪,时时有阻力。我们是与所有的阻力较量,拼个你死我活,还是积极地排除万难,去争取最后的胜利?生活是这样告诉我们:事事计较、处处摩擦者,哪怕壮志凌云,即使聪明绝顶,也往往落得壮志未酬泪满襟的结果。为了绚丽的人生,需要许多痛苦的妥协。旧中国,在封建高压下,为了维护人格的独立,许多正直而又有智的知识分子,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逐渐形成了“外圆内方”的性格,不是锋芒毕露,义无反顾,而是有张有弛,掌握分寸。

《史记留侯世家》记载:秦朝末年,张良在博浪沙谋杀秦始皇没有成功,便逃到下邳隐居。一天,他在镇东石桥上遇到位白发苍苍、胡须长长、手持拐杖、身穿褐色衣服的老人。老人的鞋子掉到了桥下,便叫张良去帮他捡起来。张良觉得很惊讶,心想:你算老几呀?敢让我帮你捡鞋子?张良甚至想拔出拳头揍对方,但见他年老体衰,而自己却年轻力壮,便克制住自己的怒气,到桥下帮他捡回了鞋子。

谁知这位老人不仅不道谢,反而大咧咧地伸出脚来说:“替我把鞋穿上!”张良心底大怒:嘿,这糟老头子,我好心帮你把鞋捡回来了,你居然还得寸进尺,要让我帮你把鞋穿上,真是过分!

张良正想脱口大骂,但又转念一想,反正鞋子都捡起来了,干脆好人做到底。于是默不作声地替老人穿上了鞋。张良的恭敬从命,赢得了这位老人孺子可“教”的首肯。又经过几番考验,这位老人终于将自己用毕生心血注释而成的《太公兵法》送予张良。

张良得到这本奇书,日夜诵读研究,使之后来成为满腹韬略、智谋超群的汉代开国名臣。张良克制自己的不快,为老人拾鞋、穿鞋,看上去好像很窝囊,但这并不是软弱的表现。明知自己比老人身强力壮,处处礼让,这既表现为对老人的尊重,也表现为对自身品格的完善。张良正是在不断礼让的过程中,磨砺了意志,增长了智慧,最终成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真正的强者总是善于隐藏自己的锋芒,成熟的管理者应该掌握一种外圆内方,绵里藏针的管理、处事技巧。让别人的攻击因为没有着力点而不能发挥作用,反之自己只需轻轻一击就可以令竞争对手受到重创,这才是真正的经营、管理高手应该做的事情。

假装不知,实际上清楚;假装不行动,实际上因不能行动,或将待机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