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狼道:生活中的狼性法则
2881100000034

第34章 加强组织纪律性,为事业的成功奠定基础(2)

执行,不找任何借口

每次围猎每匹狼都要严格执行狼王的命令,即使拼死一搏,也不能惧怕。

没有任何借口是招待力表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在记住自己的责任,无论在做什么样的事情,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执行就是不找任何借口地去执行,这就是狼的纪律,狼的执行。

NBA明星基德小的时候,常跟父亲去打保龄球。每一回合的较量,他得分都低于父亲。一次次地输给父亲,让小基德心里很不服气,每次他总是找出这样或那样的理由,去遮掩自己与父亲球技上的差距。

这天打完保龄球,他又是一败涂地,又找借口解释自己为何没打好,这回父亲直捣在害地说:“别再找借口了。你保龄球打行不好,是因为你不够用功。”

一个人无论逃避责任,还是推脱过错,总能找到借口。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借口都无助于成功,反而会拖累前进的步伐。父亲的这一逆耳之言,对基德的震动很大。从这一天开始,他把注意力倾注到用功练习上,而不是事后找借口。

“海信集团之所以能够在海内外市场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激烈竞争中一直保持其电视、空调、冰箱、手机等主导产品的产销规模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递增,达到现在的二百二十一亿元人民币,原因与其说是决策成功,不如说是海信拥有一支高水平执行力的团队。”海信集团领导对记者所提的问题直白作答,“对企业而言,丧失了执行力是致命的。”

这种执行文化强化的是每一位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而想尽办法完成任务的背后,体现的是一种服务态度,一种敬业精神,一种完美的执行力。

举例来说,中国某一大型国有企业因为经营不善导致破产,后来被一外国财团收购。令人惊讶的是,该财团仅将财务、管理、技术等几个要害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换成了本国人,其他人与机器设备一概没变,只是要求员工将原有的制度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不到一年时间,该企业便扭亏为盈了。

“据此可以断言,仅有战略并不能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只有执行力才能使企业创造出实质的价值。失去执行力,就失去了企业长久生存和成功发展的保障。”海信集团董事长语气慨然加重,“海信集团虽未有过面临死而复生的体验,但在某一决策的成败上却感受到了贯彻执行的威力。

海信集团领导认为,执行是一种暴露现实并根据现实采取行动的系统化方式,其流程包括对方法和目标的严密讨论、质疑、坚持不懈地跟进,以及责任的具体落实。

如何强化企业的执行力?海信集团领导说,企业最根本的目的是盈利。因此,海信集团要求自己的每一个员工为了企业的根本利益而坚决贯彻执行好企业的经营方针,决不为讨好上司而盲目地执行其有悖于企业经营方针的任何一项指示。对集团的各级管理人员,则要求其具备灌输思想和贯彻行为两种能力,即向员工灌输企业的经营思想,使之自觉具有坚定不移地执行企业经营思想的行为。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大小在于其执行力的强弱目前已成为海内外企业决策者的共识。将执行力和企业战略、核心竞争力紧密联系在一起,与企业的理念、抱负、责任同等起来,全心全意做你应做之事,没有任何借口而不为,是企业强化员工执行力所要达到的理想境界。”

在海信集团领导决策层眼里,执行力的源泉是文化。企业之间的竞争,事实上都是执行力的竞争,而执行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执行文化的竞争。因此,从海信诞生那一天起,海信电器就不遗余力地在企业理念、精神、文化等方面培育具有扬子江特色的执行文化,使海信的“执行”有了行为的最高准则和终极目标文化的深厚土壤。

对于执行力文化,作为领导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人始终是企业中的决定性因素,所有企业的问题,事实上都是人的问题,而只有文化才能改变人的意识,从而改变人的行为。任何新的战略的模式都会引来众多的模仿者,而文化却是无法复制的。多数企业的失败,是由于没有建立起一种执行文化,使执行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因为“1%的不执行就会遭致100%的失败。”因此,公司执行文化就是“执行”无条件,一声喊到底,差点都不行。为提升企业的执行力文化,扬子江药业从培养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责任感、使命感、归属感入手,积极引导职工爱企业,爱岗位,争奉献,通过潜移默化的厂史教育、理念教育、激发全体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个人服从组织、执行没有借口”的工作热情和拼搏精神。

作为一名企业员工,首先要有服从的态度。

服从是行为的第一步。一个团队,如果下属不能无条件地服从上司的命令,在达成共同目标时,就会产生障碍;反之则能发挥出超强的执行能力,使团队胜人一筹。对于上司做了决定的事情,就要坚决服从,努力执行。为此,要崇尚并养成服从的理念,严格按照上级领导的指示做事,进一步增强贯彻执行上级领导各项决策部署的坚定性,要遵守绝对服从团体规则,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政令畅通其次,要有完美的执行力。接受意味着承诺,承诺了就不应该找任何借口。

目前,在企业管理中存在因执行的薄弱导致很多企业停滞不前甚至倒闭的问题。执行是企业战略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的一个核心元素,是一个企业领导人的主要工作。对于企业员工来说,实现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双赢,就是目标。为了目标,就要奋勇向前,锲而不舍,不抱怨、不畏惧、不退缩、不找任何借口,完美的执行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

近几年来,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而又科学的管理体系,建立了以员工奖罚条例为核心的企业管理制度,建立了对事不对人的执行文化,确保了企业目标的实现。同时,每一位员工还要提高自身的执行能力,把公司的决策很好地贯彻到执行中去。完美的执行能力来源于学习,只有坚持不懈的学习,做到在理论上有造诣、思想上有新意、谋事上有创意,不断寻求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措施方法,总结、探索企业发展的措施办法,才能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才能使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工作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狼之道三十六:

借口是拖延的温床

英国诗人爱德华·杨古曾说过“拖延是时间的强盗”。

有一位老农的农田当中,多年以来横亘着一块大石头。这块石头碰断了老农的好几把犁头,还弄坏了他的中耕机。老农对此无可奈何,巨石成了他种田时挥之不去的心病。

一天,在又一把犁头打坏之后,想起巨石给他带来的无尽麻烦,终于下决心了结这块巨石。于是,他找来撬棍伸进巨石底下,却惊讶地发现,石头埋在地里并没有想象那么深,那么厚,稍使劲道就可以把石头撬起来,再用大锤打碎,清出地里,老农脑海里闪过多年被巨石困扰的情景,再想到可以更早些把这桩头疼事处理掉,禁不住一脸的苦笑。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会领悟出企业管理中的道理:遇到问题应立即弄清根源,有问题更须立即处理,决不可拖延。

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往往会遇到反复出现的问题或不良现象,如若讳疾忌医或拖延了事,积压下来,就必然给企业造成困难,甚至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无法正常进行,严重时还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所以,对企业管理中出现频率较多的问题,不应回避,而是抓住苗头,及时调查,追根溯源,及时找出解决的途径和办法。

但是有人认为,优柔寡断是考虑慎重的表现。可现在的社会充满竞争,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让你去慎重地考虑,凡事都要当机立断作出判断,一旦下定决心,就不要再改变主意。

当然,做了决定后也唯恐失败,但我们要相信,任何一个优胜者也并非每场必胜,只是获胜的情况居多而已。若恐惧失败,连应战的勇气都没有的话,那么致胜的机会是永远不会光顾你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培养自己做事情的果断能力,不要拖拖拉拉,只有这样,才会有机会做好每一件事情。

在军校里,第一个观念就是,没有任何借口,不要拖延,立即行动!如果第一次我因疏忽或别的原因没有及时擦亮我的皮鞋,我以种种借口逃脱了惩罚,第二次、第三次……久而久之,至少在擦皮鞋这件事上,我可能就会养成寻找借口的习惯,而这些借口又会让我对擦皮鞋这件事无故拖延。

想想吧,如果不是擦皮鞋,而是在战场上,在修筑工事,在对敌冲锋……这样的习惯将会造成多么可怕的后果啊!

这不是把问题绝对化,其实,商场就是战场,工作就如同战斗。要想在商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拥有一支高效的、能战斗的团队。任何一个经营者都知道,对那些做事拖延的人,是不可能报以太高的期望的。

今天该做的事拖到明天完成,现在该打的电话等到一两个小时后才打,这个月该完成的报表拖到下一月,这个季度该达到的进度要等到下一个季度……我不知道喜欢拖延的人哪儿来的这么多的借口:工作太无聊、太辛苦,工作环境不好,老板脑筋有问题,完成期限太紧,等等。我只知道,这样的员工肯定是不努力工作的员工;至少,是没有良好工作态度的员工。他们找出种种借口来蒙混公司,来欺骗管理者,他们是不负责任的人。

凡事都留待明天处理的态度就是拖延,这是一种很坏的工作习惯。每当要付出劳动时,或要作出抉择时,总会为自己找出一些借口来安慰自己,总想让自己轻松些、舒服些。奇怪的是,这些经常喊累的拖延者,却可以在健身房、酒吧或购物中心流连数个小时而毫无倦意。但是,看看他们上班的模样!你是否常听他们说:“天啊,真希望明天不用上班。”带着这样的念头从健身房、酒吧、购物中心回来,只会感觉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拖延的背后是人的惰性在作怪,而借口是对惰性的纵容。人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清晨闹钟将你从睡梦中惊醒,想着该起床上班了,同时却感受着被窝的温暖,一边不断地对自己说该起床了,一边又不断地给自己寻找借口“再等一会儿”,于是又躺了5分钟,甚至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