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水上与冰雪运动学习手册—教你学跳水
28806800000008

第8章 跳水运动健将(3)

小队员们十分喜欢上伏教练的训练课,伏明霞的教学不但以启发式、鼓励式为主,而且尽力挤出时间做游戏。伏明霞的童年没有儿童的欢乐,她不愿这群孩子也失去童趣,她给学生们做动作示范时,与他们一起嬉戏时,感受到了跳水是一种乐趣,是艺术,是享受。学生们的训练水平提高很快,伏明霞从中感悟出跳水训练本来也可以与正常人的生活融为一体!这种感悟萌发了她的复出之意,她为什么不在课余时间恢复训练?美国的奥运选手大都是大学生,他们能学业、训练两不误,伏明霞为什么不能?

伏明霞有意无意地开始多跳多练,她说是“好玩,健身”,亚特兰大奥运会后,伏明霞突然停止训练,身体发胖,到清华一年多来,由于学业紧张和保持了运动锻炼,身材恢复了昔日的苗条。她在玩耍式的练习中,仍能跳出拿双冠王时的两套高难度动作。身体条件和竞技状态的良好保持,使她的复出之意日趋强烈。退役时,悉尼奥运会似乎太遥远,现在,她即感到它越来越近,偶然看到有关悉尼奥运的文章或有人提及悉尼奥运,她都不禁怦然心动。她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奥运梦并没有泯灭。

但是,复出决心久思难下,成熟了的伏明霞学会了多角度思考问题。她认为,复出的有利条件有三点:一是对跳水有了全新的概念与理解,它在自己的生活中是一种乐趣一种艺术;二是停练的时间不算长,身体状况和空中感觉保持良好;三是于芬就在身边,新环境中新的师生关系十分融洽。但她担忧学校跳水队组建不久,训练设施尚未完备;复出的消息传出后会引起社会关注,一旦半途终止或是在悉尼拿不到金牌,人生信念会遭受重挫,在世界上功成身退的完美形象也会受到损害。

促使伏明霞决断的是于芬。于芬建议伏明霞:“先只练不说,试训一下如果水平恢复快、感觉好,再宣布复出。”

1998年暑假,伏明霞在沉默中开始恢复训练。清华校方对伏明霞的复出大为赞赏与支持。伏明霞训练水平的恢复状况比预想中的进展要快得多。伏明霞越练信心越强,毅然宣布为了参赛悉尼奥运会而复出!

时值国内奥运会选拔赛政策出台,伏明霞复出的消息直接涉及奥运名额的敏感问题。国家游管中心立即公开表态,欢迎伏明霞复出,同时强调指出,谁能入选奥运阵容将完全取决于系列选拔赛的成绩。

伏明霞明白上届奥运双冠王的光环不会给她入选悉尼奥运阵容带来任何便利,她早有思想准备:放下两届奥运3枚金牌得主的明星架子,一切从零开始,一切凭现有的实力竞争。

伏明霞没有想到的是,她竟然没有参加国内系列选拔赛的资格!

系列选拔赛全部在国内甲级赛区中进行,而伏明霞停赛两年已失去了甲级资格。要取得甲级资格,必须参加乙级比赛并取得前三名。乙级赛区,大多是10至12岁的儿童。

1999年3月,南宁跳水乙级赛区开赛。伏明霞与众多的儿童选手在三米板上较量,儿童们跳着ARC动作,而伏明霞跳的是亚特兰大奥运夺冠的那套高难动作。她跳得很认真,以高于孩子们近200分的成绩夺得这个她人生旅途上很奇特很无奈的冠军!

很多教练员、裁判员都替伏明霞鸣不平,认为伏明霞不仅是上届奥运会的双料冠军,现有的水平仍然是世界一流,让她从乙级赛区跳起是对伏明霞的不公。他们说:“赛制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没必要这样对待这位世界冠军。”

伏明霞坦然笑言:“我第一次拿世界冠军时,就像我现在的这些对手们这么大。美国的克拉克认为与我比赛是对她人格的蔑视。现在我不是世界冠军,与这些小朋友们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她们很可爱,这真的是我所有比赛中最开心的一次比赛。”

伏明霞如何争取奥运资格、是否能获得奥运资格是国内赛制上的事,但她只要参加悉尼奥运,头上就必不可少的有一层“卫冕冠军”的光环。她是接连两届奥运冠军,谁也不能否认这个事实。但是她自己否认了!多少次她反复告诫自己:“你不是那个世界冠军伏明霞,你只是一个新手伏明霞!比赛只认实力不认名气。”复出的决心过程几乎就是对自己已有荣誉的否定过程。她很认真地从乙级赛区跳起本身就说明,她真的从内心将自己的一切荣誉,将个人的患得患失彻底抛到脑后,忍辱负重、义无反顾地从新开始,从零开始!这是一种无视名利的精神,一种对实力自信的境界,有了这种精神步入这种境界,还有什么能阻挡英雄之梦梦想成真?

伏明霞取得了参加两个月后举行的济南冠军赛与温州公开赛的资格,开始了奥运资格的激烈争夺战。

双冠王旧梦难圆

1999年10月25日,成都。全国跳水锦标赛暨悉尼奥运会第二次选拔赛。

伏明霞兼报三米板和十米台。赛前训练中,伏明霞在两个小时内高质量地完成了跳板和跳台的两套高难度动作,让观看训练的同行们大为惊愕。于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伏明霞希望在悉尼奥运会上参加女子三米板单人、双人跳和女子十米台3个项目的比赛,她有再夺双料冠军甚至是3项冠军的实力。”

伏明霞在温州跳水公开赛暨第一次奥运会选拔赛中,一举拿下三米板冠军。随后她开始恢复十米台的训练,在一个月后出征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板台双冠王。十米台比赛的主要对手是国内新秀王容,伏明霞以0.39分险胜而夺冠。

于芬认为,伏明霞在跳板上的动作已经超过了她在亚特兰大奥运会时的难度,跳台虽然减低了一个动作的难度系数,但仍然是世界女选手中难度系数最高的。从综合实力上看,她在奥运会上胜任3个项目的高水平竞争有一定把握,目前的中国跳水女队是支年轻的队伍,伏明霞两届奥运独揽3金的辉煌经历恰恰是这支队伍所欠缺的。从应付困难局面的经验到在裁判心目中的印象分,直至驾驭奥运会这样非常独特而艰难的决战能力,伏明霞的优势是没人可比。但这种优势在国内比赛中难以显现。

于芬的赛前直言似乎让裁判们很不高兴。比赛中,伏明霞在跳板上负给郭晶晶、梁小桥而得第三名;跳台负给李娜、桑雪、蔡玉燕和王睿“四朵小花”而得第五名。双人三米板则是郭、梁组合的表演赛,伏明霞因无人搭档而未报名参加双人板。

圈内外一阵哗然,伏明霞未必能取得奥运资格,谈什么双冠王、三冠王?伏明霞欲哭无泪。她明白裁判们为什么压她的分,她没退役前就是如此。一是国内新人辈出,竞争激烈;二是裁判之间的矛盾与观点分歧。伏明霞几乎是在国际赛中成长起来的,在国内大赛中她始终没能拿到一枚分量很重的金牌。比如全运会,她参加过两届,拿的全是奖牌而不是金牌。1993年六运会,伏明霞在十米台上发挥得很出色,但也仅获银牌。一位裁判公然指着她的鼻尖说:“有什么不服气的?你以为洋人认你的账,我们也会跟着洋人捧你?”

有关方面放出话来:参加悉尼奥运会的选手必须兼跳单、双两项。如果谁再兼板、台项目,会使体力透支,不但会影响夺金,也会减少参赛人数,使年轻选手失去机会。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跳水选手水平相差并不太多,没有人占有绝对的优势,原则上不同意兼项。中国女队“台强板弱”的格局依然存在,跳板上只有郭晶晶、梁小桥水平高出一筹,李娜、桑雪、蔡玉燕和王睿构造了跳台上的“四朵小花”,角逐奥运后顾之忧较少。

伏明霞终于大哭一场,这是她复出后的第一次流泪。她明白了她的双冠王不但旧梦难圆,而且人选奥运阵容的机会都细若游丝。双人跳首次进入奥运会,给赛制带来的变化是每个选手必须兼报单、双人项目。每个队在每个项目上限报两人。伏明霞现在面临的难题是在双人板与谁配对上。

郭晶晶、梁小桥的双人板是最有实力的一对选手,1999年初她们就夺得了世界杯双人跳板金牌和2000年世界杯银牌。两人单兵作战能力也是世界顶尖水平:郭晶晶在1999年获得世界杯三米板冠军,而梁小桥则是1997年的世界杯冠军。

国家队也在思索这个难题,伏明霞另找人配对,实力无以与郭、梁对抗。拆散郭、梁组合,伏、郭搭档的实力会如何?双人跳项目比赛中仅跳5个动作,一个动作有误就没有机会追赶,教练、专家、官员各方意见不一,争论的实质是谁与郭晶晶配对谁就将人选奥运阵容。

1999年年底,国家队为备战悉尼世界杯赛,再次提出请于芬和伏明霞参加国家队在济南为期两个月的封闭式集训。但是由于“学业原因”她俩仍未去国家队报到。

2000年元月下旬,伏明霞随中国队出征悉尼世界杯。这次杯赛,是各国奥运会前的声势交锋,也是中国队内部决定奥运阵容的一场关键大考。

伏明霞由于双人板配对的事还悬着未能解决,她决心在单人板上拼掉所有的对手证实自己。中国队到达驻地的当天,伏明霞就投入适应性训练。她练得太投入,膝关节受伤了还没感觉。直到突然一落脚整条腿疼得钻心时才发现膝盖已严重红肿。于芬当即找来队医治疗,队医的意见是必须停下训练休息。伏明霞痛得眼泪直涌却不肯停下训练,她打针“封闭”,缠上绷带后一走一跛地继续上跳板。

三米板预赛,带伤上阵的伏明霞在规定动作上输给郭晶晶25分。决赛中,伏明霞在自选动作上赢了郭晶晶20分,最终以5分之差输掉了金牌。

人板比赛中,郭晶晶、梁小桥输给了俄罗斯队的帕克莉娜、伊莉娜而获银牌。

这场大考考出的状元是郭晶晶,剩下一个名额只能在伏明霞和梁小桥中择一而定。两人各有优势难分伯仲,游管中心一时举棋不定。

伏明霞复出后,有关矛盾日趋公开化。清华大学与湖北省体育局都不愿伏明霞受其连累而多方斡旋。清华大学有关领导人坦言:“清华大学对伏明霞寄予厚望,她完全有资格代表国家参加奥运会。如果她落选,尽管知识分子平时很能容人,但在这个原则问题上我们会寸步不让,不管有多大阻力,不管阻力来自何方,我们清华会动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维护我们学生的应有权利。”

成熟下的伏明霞请了长假,暂缓学业进入国家队集训,从而避开了有关矛盾的激化并使奥运资格的公平竞争得以正常进行。

微笑中的艰辛

国家队里熟悉伏明霞的教练、队员都感到重归国家队的伏明霞变了,变得热情、乐观、豁达。

2000年6月,国家队奥运阵容确定后,拉到济南基地进行3个月的封闭性集训。训练馆中,沉闷的气氛常因伏明霞的欢声笑语而活跃,食堂中宿舍里,队友的疲惫常因她的欢声笑语而轻松。就连备感压力的蒋克顺教练也常被伏明霞的乐观情绪感染,露出少有的笑容。伏明霞从清华复出后,于芬曾将蒋克顺从长沙请到清华带了几天训练,后因各种原因又回长沙了。伏明霞重归国家队后,蒋克顺又从长沙到国家队在钟少珍教练组负责伏明霞的单人板训练。多年来,这师生俩像父女也像朋友,关系很融洽。

队友们都觉得伏明霞似乎永远没有奥运大赛的压力,没有严酷训练的疲劳,其实,欢声笑语中的伏明霞比谁都累。复出后的伏明霞从南宁乙级赛区开始,一年中几乎全是在以赛代练,她参加的国内外各种大赛已有l2场。这些南征北战让她完全恢复了比赛能力,并了解了世界跳水近两年来的技术变化。

但是,伏明霞缺少了系统的基础训练,她要利用在济南的这3个月补上这一课。

伏明霞每跳一个动作,会比别人累一倍。她的特点是,无论身体状态如何疲劳,只要一做动作,生命就会调集所有的能量爆发而出,动作质量因此比别人高,但身体随后而来的疲劳会比别人重。

跳水馆,伏明霞几乎每天都是第一个进去,最后一个出来。一天至少要练七、八个小时,跳上几百次。她常在极度的疲乏中笑语连珠,她是在强迫自己用快乐鼓舞队友、鼓舞自己。由于连续超强度超负荷的训练,她尿血、厌食、内分泌紊乱,食堂的夜宵有人参炖鸡汤,怪味难喝,队员们都不愿碰它,只有伏明霞为了尽快恢复疲劳,每晚都强忍着恶心喝上一大碗。

一天,伏明霞减量做轻微活动,但她突患感冒发高烧。她打完吊针后又进了跳水馆。

蒋克顺说:“今天是小运动量,以放松为主,你回去躺着得了,省得病重了影响以后的训练。”

伏明霞却提出要更改训练计划,跳比赛的成套动作,并请求蒋克顺按高标准给她打分。

蒋克顺说:“你烧糊涂了?感冒发烧本来就很耗体力,再跳那么高强度的连套,你明天还练不练啦?”

但是,伏明霞提出的理由让蒋克顺无法反驳。伏明霞说:“我参加了两次奥运,两次都是在感冒发烧中比赛。现在我要利用感冒的机会,提前适应一下悉尼的比赛。”

蒋克顺瞅着面色苍白、从水池中爬起时冷得颤抖的伏明霞,只感到鼻塞心酸。他明白伏明霞心中的巨大压力,明白她是在用拼命的训练减轻那种压力。

面对悉尼奥运,伏明霞承受的压力之重远非队友们能比。年轻的队友们拿回金牌皆大欢喜,万一失误,也是“积累经验,下次再来”。伏明霞一旦有误就不会再有下一次,她复出之初就把自己逼到只能胜不能败、破釜沉舟的境地中。她说:“世界上还没有哪位女运动员能连续三届在奥运会上夺金牌,我就是要创下这个第一的纪录。”她寄厚望予双人板金牌,这是第一枚奥运双人金牌,也是应有把握拿回的一枚金牌。她相信自己与奥运的“第一”有不解之缘:年龄最小的金牌得主;牌最多的女选手;板台双冠王。女板双人是第一次列人奥运,她与郭晶晶的实力又属世界顶尖水平,没有任何理由夺不下这枚金牌。耐克公司找伏明霞签了项广告赞助合约,其中有一条是如果伏明霞在悉尼奥运会中夺得金牌,她将另外获得数万美金的奖励,“如果”二字是希望,也是不信任。对于伏明霞来说,钱是一回事,尊严又是另外一回事。

伏明霞与郭晶晶配对的时间虽短,但两人彼此十分熟悉,板上配合进步极快。郭晶晶1993年进入国家队时就与伏明霞同在一个组、同住一间房、同以跳台为主项以跳板为副项。1996年伏明霞退役后,郭晶晶就以跳板为主项。两人对板上高难动作的掌握、技术风格和比赛心理素质都大体相同。不同之处是在走板和起跳上。

伏明霞是4步走板,郭晶晶是5步走板,必须有一个人改变走板习惯。郭晶晶改了。

但是两人的起跳很难达到同步。伏明霞走板后直接起跳,郭晶晶走板中要多一个压板动作后才能起跳。起跳的动作定型一旦改变,空中动作就无法完成。教练钟少珍、蒋克顺在无奈中只能让郭晶晶在走板的速度上控制一下节奏,“偷”出一点时间压板,以便在起跳时与伏明霞达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