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水上与冰雪运动学习手册—教你学跳水
28806800000012

第12章 跳水运动健将(7)

对于收入不足千元的家庭来说,供孩子训练的沉重负担一直让她的父母喘不过来气。这情形直到她进入天津队后才有所转变,因为她随后不久就迈进了国家队大门。虽然还是个孩子,但王鑫的不屈不挠、柔中带刚的性格让她总是像个“小大人”。

相同的动作,每天上百次的翻腾,无数次的重复,在这样的过程中,王鑫一点一点长大,在这样的成长过程中,王鑫慢慢地走得越来越高,最终,这个爱笑的姑娘站在了奥运会金牌领奖台上,让世界记住了她的笑容。

2006年多哈亚运会,是王鑫进入国家队后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她一举拿下了10米台的单人和双人两块金牌。2007年,她又在墨尔本世锦赛上赢得双金,向世界发出“我来了”的讯息。

2008年世界杯,王鑫没有在单人比赛中摘金,她输给了小自己4个月的双人搭档陈若琳。

王鑫在奥运会女子单人10米跳台决赛中摘得铜牌后,仍旧笑容灿烂,丝毫没有伤感和遗憾。她笑着说:“我不遗憾,我已经百分之百发挥了自己的水平。”

赛后,通过混合采访区的小将王鑫笑着表示,刚刚结束的决赛,是她本届奥运会发挥最好的一场比赛。她说:“我觉得这场比赛我的水花是压得最好的。”既然是发挥最好,为什么最终仅仅夺得铜牌呢?王鑫自己看得非常开。她说:“我的队友比我发挥得要好,我虽然已经百分之百地发挥了自己的实力,但是她在压水花方面比我做得更好。因此我没有任何遗憾。”

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单人10米跳台决赛进行时,王鑫是在国家跳水队观看的比赛。“当时觉得中国选手没有夺得冠军,感觉挺替她们感到遗憾的。”四年后,她自己也站上了奥运会的跳台。她笑着说,“这一次我站在跳台上,我的爸爸妈妈在家里的电视机前观看我跳水,我夺得了铜牌。虽说这次没有拿到金牌,但是我跳出了自己的水平,我没有任何遗憾,感谢我的爸爸妈妈,养育我这么多年,让我选择跳水这个项目。”

8月11日是王鑫16岁的生日,妈妈亲手为她缝制了蓝色碎花布大枕头,这是王鑫的“好运枕头”。她说:“奥运金牌是得到的最好的礼物!”王鑫的生日礼物,当然还包括“小姐妹”陈若琳送来的友谊。“希望我俩一直是搭档。”

彭勃的成长故事

小时候,彭勃身体不好,换季或天气稍有变化时准得感冒、发高烧,好几次都是屁股上针眼的疤还没掉,又要去打针。5岁时,他身高还不到一米,父母有点急。为了增强他的体质,1986年5月,父母将他送到南昌市少年宫学体操。在这里,他遇到了人生中第一位伯乐——-钱旋老师。正是这位曾经练过跳水的体操老师发现彭勃有很好的爆发力,建议他父母让其学习跳水。就这样,彭勃被少年宫输送到南昌市体校开始了跳水人生。

怕水的他被逼上了跳水台

练跳水先得会游泳。刚到体校的小彭勃别说会游泳,连见到水都怕。但争强好胜的他在教练绳子的牵引下,一周左右就把游泳学会了。跳水之初,6岁的彭勃怎么也不敢跳。陪在身边的爸爸把他逼上了跳水台。通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彭勃开始了基础跳水训练。

1987年12月的一天,爸爸去体校看彭勃,刚一进门,正好看见他背着书包往宿舍走。见到爸爸,彭勃很高兴:“我们刚刚训练完。我回宿舍写作业,再去洗衣服。”来到宿舍,只见其他的孩子不是在看电视,就是在拍洋画,唯有彭勃一人趴到桌上写作业。爸爸看小彭勃那么用功、专心,突然觉得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当时已是深冬,天冷水也冷,写完作业的小彭勃在爸爸的指导下洗自己的衣服。“那双小手冻得像小红萝卜似的。我心疼他,但我故意不帮他洗。”想起这些往事,彭勃的爸爸觉得就像发生在昨天。

体校的训练生活既辛苦又严格。正长身体的小彭勃在大强度训练下,经常是还没到睡觉时间,肚子就咕咕叫上了。那时,彭勃特别喜欢吃肉。一天打饭时,小彭勃打完每人一个的“狮子头”,用米饭盖住又去打了一个。后来他的“小把戏”被人告发了,食堂管理员就对彭勃说:“叫你爸爸来,要罚款的。”小彭勃被唬住了,马上就把爸爸叫了来。彭勃爸爸告诉记者:“那位管理员其实是吓唬彭勃的,但我们还是用这件事教育孩子要守规矩。他是根苗,不能让他长歪了。”

曾3次悄悄跑回家

1992年,11岁的彭勃进入江西省体工队,正式开始了专业训练。刚到体工队时,彭勃因为受不了大强度的训练,曾经3次悄悄跑回家。每次,他都躺在床上不想走了。他对父母说:“我真是吃不消了。我想回来读书。我天天写字、跑步给你们看,行吗?”他最后一次跑回来的那天晚上,父母和他进行了一次长谈,最后对他说了一句话:“如果因为你练得不好我们可以考虑你今后的发展,但是因为别的原因坚决不行,一个男子汉就要有坚强的意志。”彭勃记住了这句话。他迈过了这道“苦槛”。

1993年,彭勃被送到国家队进行选苗集训。最后,同去的另外一位队员被留在了国家队,彭勃没能留下。然而正是这次集训,彭勃看到伏明霞、熊倪等众多跳水世界冠军的训练后,不禁攥紧拳头,暗暗对自己说:“要跳就跳出最棒!”从北京回到南昌后,他对父母说:“你们放心,我会好好练习,我还会回去的!”

1995年,在全国跳水锦标赛和城市运动会的预选赛上,尽管彭勃还没有取得什么成绩,但着名教练刘恒林却认准了这棵好苗子。于是,他被特招入伍,加入了海军体工队。“9年前,我们送儿子来海军时就住在这个招待所,当时可没想到9年后能到这里等着迎接拿了奥运金牌的儿子。9年了,9个春节彭勃都没回家,有几回是我们来北京和他一起吃的年夜饭。这些年全靠军队培养了,我们都没能在他身边照顾他……”说到这里,彭妈妈哽咽了。

8月25日雅典赛场,夺冠后的彭勃激动地与恩师刘恒林拥抱在一起,那神情让在场的人为之动容。8月31日,彭勃和教练刘恒林从雅典凯旋。面对记者的采访,师徒俩在不同的场合不约而同地说起了对方……

4“当了海军,就会改变你的一生。”9年后彭勃才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当了海军,改变一生。

彭勃至今难忘9年前刘教练跟他说过的话。不过,当时的他只知道当兵是自己童年的梦想,还不能完全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我一到海军体工队,刘教练就严格按照部队的条令培养我的军人作风,让我牢记自己首先是一名军人,然后才是运动员。怎么样?现在我不穿军装,人家也能认出我是军人。这回在雅典,就有记者说我一看就是个军人。大概也正因为是军人吧,我是一个特别喜欢比赛的选手。越是大型比赛越能刺激我,因为我有一种特别想获胜的欲望。”

“我衷心感谢教练。我从小离家,教练既是我的老师,又像我的父母。那时没有专职的队医,每次训练下来,都是教练和师母亲自给我按摩、放松。”

“我原来底子薄。教练专门为我制定了个人训练计划,从空中姿态、转体、翻腾规范动作抓起,每个环节都精雕细琢。最让我佩服的是,教练还是个‘电脑通’,世界跳水的发展趋势、训练手段的最新动态他都能从网上获得,国内外的训练教学技术软件他也能想方设法找来。”

“竞技体育没有人会因为失败同情你。这话教练常说。平时训练,那可真叫严啊,练一堂课就要有一堂课的收获,不行就得加练。练、练、练,就这样一步一步把我的技术动作培养到了非常完美的程度,让我能淋漓尽致地发挥。”

“刘教练可是名副其实的金牌教练。熊倪和肖海亮大哥都是他带出来的。2001年九运会时,我们3人有张合影。我特地带回家给妈妈看。我说:‘妈,你看,熊倪和肖海亮都是刘教练的徒弟,也是我的师兄,他们两个都是奥运冠军。有他们两个抬着我,下次的奥运冠军就是我的了。’”“登上奥运会的冠军领奖台一直是我最大的梦想。我今天实现了,得到了这块梦寐以求的金牌。”彭勃双手捧起胸前的金牌端详了半天,仿佛这块金牌非常沉重,需要用双手来捧。

“真是太高兴了!我自己都没想到能以如此完美的表现拿到我的第一块奥运会金牌。”

“在熊倪大哥退役后,有人说中国男子跳板不行了,退步了。我现在要告诉他们,我接过了熊倪的班!”

说到这里,彭勃笑容绽放。在记者面前,他一点没谈自己这些年来的苦,但我们知道,多少年的辛苦都已融入这一笑。

夺得一枚奥运金牌

说起自己的弟子,曾在雅典赛场一下子蹦了起来的教练刘恒林在记者面前仍掩饰不住自己的激动。

“彭勃拿了金牌,我太高兴了,尽管自己在国家队带的弟子吴敏霞、劳丽诗这回也披金挂银,但最有价值的是为解放军夺得一枚奥运金牌。这是我到海军10年最大的梦想,因为我是一名军人。现在实现了这一梦想,一块石头落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