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为人处世与安身立命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顺风顺水,其原因不仅仅在于他们的聪明,也不仅仅在于他们的勤奋,更不在于他们运用多少方法与手段,而在于他们对人性的洞察,他们懂得什么叫恰如其分,什么叫不偏不倚,什么叫见好就收。一句话,他们善于把握分寸。
服药治病,剂量必须适当,量小治不了病,量大又会造成中毒。在农业生产中,播种量、施肥量等要适度。在工业生产中,机器的运转速度、运转时间要适度。孔子说:“过犹不及。”意思是说,事情做过了头,就像做得不够一样,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恰到好处。京剧演员表演,总讲究不温不火。优秀的歌手在热情地歌唱时,情真而又能自持。大千世界,古往今来,任何事都离不开“分寸”二字。人生在世,分寸无处不在。人际关系需要把握分寸,成就事业需要把握分寸,推进工作需要把握分寸。为人行事要有分寸,与人交往也要有分寸;说一句话要有分寸,递一个眼神也要有分寸。有人比喻说,分寸是合脚的鞋,不大也不小。分寸是初春的风,不冷也不热。分寸是知时的雨,不迟也不早。分寸是名厨的盐,不咸也不淡。分寸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个实践问题。
漫漫人生,既是目的更是过程。人生之旅中的生命闪光处,不一定是草长莺飞时;人生得意时,不一定是踏花归来处。人生的成败兴衰,浓淡缓急,无不在把握分寸中见分晓。
大仲马在俄国旅行,来到一座城市,决定去参观这个城市最大的书店。老板听到这个消息,便想设法做点让这位法国着名作家高兴的事情。于是,他在所有的书架上摆满了大仲马的着作。
大仲马走进书店,见书架上全是自己的书,很吃惊。“其他作家的书呢?”他迷惑不解地问。“其他作家的书……”书店老板一时不知所措,信口说道:“全……全都卖完了!”话一出口,连他自己也傻眼了。
书店老板本来是想赞美和讨好大仲马,但他的所作所为实在太过,完全不符合实际,缺少真诚的表现,使双方都陷入了尴尬的局面,使事情完全背离了他所希望的结果。
事实上,还有更多的事例不断地在提醒着我们这样一个真理:做人做事不能太倔强、太死板、太刚硬、太自傲、太聪明、太老实、太软弱。说话不可太满,路不能走太绝……可方可圆,能屈能伸,当忍则忍,随机应变,是许多历史人物成功的重要途径。做人做事能够权衡利弊,把握轻重,外表大度圆融,内心见棱见角。如此处事待人,才有回旋之地。
人生当中最难把握的两个字就是分寸,看看我们所处的世界,因为有一个完美的尺度,才显得端庄和谐。看看我们周围的人群,因为有分寸,才使得人生既有失败的懊恼,也有成功的欢欣。做人做到恰如其分,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做事做到恰到好处,是人生的最大学问。总之,做人做事不要太过分了。把握好了人生分寸,就等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偶尔会听人说:“你很会做事,分寸尺度把握得很好。”当然,很多人都想知道这个“分寸尺度”该如何掌控,然而,掌控好这个“分寸尺度”并非一件易事,因为分寸尺度没有具体的标码让你衡量。中国人讲究做人的艺术、做事的法则,这些都需要把握一个分寸尺度,这样才能充分体现自我的价值,才能实现做事的最高境界。如果不懂得把握分寸,那他在与对手的竞争中会输得很惨。
所以我们说,办事掌握分寸,能方能圆,能刚能柔,能进能退,智胜而非力取,不死板也不奸猾。只有达到这种境界,才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地应对一切难题。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做事方法,此一时彼一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办事要注意分寸”,确是一句至理名言。事实上,做任何事都是个“分寸”的把握,拿捏得“恰到好处”,那就是高手。中医讲究“阴阳平衡”,认为“太过和不及都是病态”,就是讲的“做事要有分寸”这个道理。做事刚柔相济,在举手投足间才能左右逢源。这里面的学问深不可测,参透其中玄机的人,在社会上纵横行走,才能成就人生的辉煌。
于细微之处下工夫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想做大事的人有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则很少。而事实上,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
毫不夸张地说,细节能决定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究竟有多大差别。其实,人与人之间在智力和体力上的差异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大。很多小事,一个人能做,另外的人也能做,只是做出来的效果不一样,往往是一些细节上的功夫,决定着完成的质量。
太空第一人加加林就是能从细节中走向成功的人。
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在1961年4月12日,乘坐“东方l号”航天飞船进入太空遨游了89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那么,他为什么能够从20多名宇航员中脱颖而出呢?
原来,在确定人选的前一个星期,航天飞船的主设计师罗廖夫发现,在进入飞船前,只有加加林一个人脱下鞋子,只穿袜子进入座舱。就是这个细小的举动一下子赢得了罗廖夫的好感,他感到这个27岁的青年既懂规矩,又如此珍爱他为之倾注心血的飞船,于是决定让加加林执行人类首次太空飞行的神圣使命。
加加林通过一个不经意的细节,表现了他珍爱他人劳动成果的修养和素质,也使他成为遨游太空的第一人。要知道,细节总容易为人所忽视,所以往往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状态,因而也最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正因为如此,透过小事看人,才日渐成为衡量、评价一个人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曾经的阿基勃特是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一位小职员。他在出差住旅馆时,总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们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反倒没人叫了。
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品牌,我要见见他。”他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后来,阿基勃特在洛克菲勒卸任之后,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这是一件谁都可以做到的事,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个人去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在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的才华、能力在他之上,可是最后,只有他成了董事长。原因就在于他把这个细节做到了极致。
古语有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是强调,要想成就伟大的事业,就不要忽视微小之处。然而,环顾四周,大而化之、马马虎虎的毛病随处可见,“差不多”先生比比皆是,“好像”、“几乎”、“将近”、“大约”、“应该”、“可能”等,已逐渐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口头禅。实际上,就在这些词汇一再使用的同时,许多重大决策便只停留在纸上,许多重点工作都只落实在表面上,许多宏伟的目标都成了海市蜃楼。所以说,我们只有改变了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注重细节,在细微处把事情做好,才能成功。
万捷是雅昌印刷公司的董事长。雅昌公司于2003年、2005年两次获得美国印刷大奖。这是全球印刷界的最高荣誉,相当于印刷业的奥斯卡。
我们都有过买书的经历,有时,书一打开,我们可能会发现,里面有一页不知被谁踩了个脚印。这对我们来讲,是个遗憾;而对万捷来讲,则是个不容忽视的现象。他会开始研究,这脚印是谁踩的?为什么会踩上去?纸在什么地方?有几张纸可能会被踩到?通常什么时候踩到?以后如何不再被踩到?只是一个脚印,就研究了很久,从纸张的储存、搬运到切割、上机,统统都要进行研究分析。
他说,做印刷品和搞服务是完全一样的,也要强调质量、周期、交货、价格,还有售后服务和品质管理。
万捷搞印刷,会注意很多细节,比如:雅昌不会等到客户反映有几本书印得不好才补送,而是每次直接多送几本;雅昌不会等别人说胶怎么脱落下来,才研究自己的胶有什么毛病;雅昌不会等人家说彩色套印不清楚,才研究自己的纸和印刷机有什么问题……
很多印刷企业有个很不好的习惯:东西印好了以后,用乱七八糟的报纸包起来,随便弄个绑带绑好。而雅昌不是这样,他们的包装纸很整洁,绑带也绑得很均匀,甚至连运输的卡车底板都擦洗得很干净,再把书码上去。
由上述细节,你就看得出来它跟一般印刷厂的区别。所以,他们的货交出来就很完美,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没有破损和短缺。能够做到这么细心,他们怎能不得奖呢?
当今时代,每个人都想做点大事,做出成绩,但细心观察,又觉得不少人心浮气躁,不少事浅尝辄止。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细节的成功看似偶然,实则孕育着成功的必然。细节不是孤立存在的,就像浪花显示了大海的美丽,但必须依托于大海才能存在一样。
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就大事业。”那么,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如何在细微之处下工夫呢?
我们要关心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常思考其因果关系;对做不到位的问题,要发掘它们的根本症结。对习以为常的做事方法,要有改进或优化的建议;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养成有条不紊和井然有序的习惯;经常去找几个别人看不出来的毛病或弊端;自己要随时随地对不足的地方“补位”。做到了这些,成功就在不远的前方。
果断做事,当断不断理还乱
机会如风,来无影去无踪,但它却经过每一个人的身旁,就看你是否感觉得到。机会在每个人面前都是平等的,有的人总以为机会来临时还要先打个招呼,这样空等,不知错失了多少机会,所以说机会不是等来的。人一生之中能够果断坚定,把握机会,就可能会品尝到成功的欢乐;优柔寡断,瞻前顾后,就可能会错过很多机会,甚至留下永远的遗憾。如果一个人经常考虑生活中的种种“如果……会如何”,那他就会寸步难行。
在非洲草原上,金合欢树尽情地舒展开树冠,犹如一把硕大的遮阳伞。树下鲜嫩的青草吸引来了一群黑斑羚。不远处的草丛中,就埋伏着一头猎豹。
猎豹心想:“数量这么多,我到底应该盯住哪一只呢?看——那只,单单顾着低头吃草,暂时丧失了警惕,就去抓它吧……哦,不,在它身旁,还有一只雄性的,头上仅剩下一只犄角,另一只角估计是在打斗中被对手折断的,想必这羚羊的反抗能力会大大下降,大概不难捕捉……嘿!还有更好的呢,那只倚在树干上的羊,膘肥体壮,看!它身上的肉多么厚实。捕猎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吃到更多的肉吗,我杀死了它,能饱饱地吃上一顿,两天内都不用再为进食发愁了……再等等,还有更合适的呢……”
这时,树顶的狒狒们居高临下,发现了猎豹的身影,便立即发出警报。黑斑羚顿时集合在一起,朝一个方向撒腿猛跑。猎豹见此情景,只得遗憾地接受眼前的事实,它晓得,追捕已经来不及了,而出其不意的伏击及短距离冲刺才是自己的杀手锏。
猎豹来到树下,它不像花豹那样掌握爬树的本领,而是仰面指责狒狒们多管闲事——破坏了它的计划,使它失去了几乎到手的美餐。其中一只狒狒回答道:“你真活该!谁让你犹犹豫豫的,在草丛里蹲了这么半天,也不发动攻击。假如你能找准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那你此刻早就尝到羚羊肉的滋味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做事的道理,那就是,做事情不要瞻前顾后,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让机会从你的指缝间溜走,到最后再后悔莫及。做人与做事是同样的道理,做人要果断,做事要利索,不要拖泥带水。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正如这首歌里唱的,生命是宝贵的,生命里的时间更是宝贵的,要想利用好这宝贵的时间,就得靠我们去果断把握机会,抓住时机。
在问题面前,或静止不动,或健步行走,或快速跳动,但不要犹豫不定。正如列夫·托尔斯泰说的那样,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会不断滋养恐惧。这时便需要发挥“果断”的力量。果断能够使人得到信心,信心能够给人力量。
果断是一种正面意义的性格,不果断的背后往往隐藏的是多种价值的冲突。在面对困境,需要作出艰难抉择的时候,果断的人绝不会因循守旧、畏首畏尾。
有一个哲学家,在他年轻的时候,他对研究工作非常的努力。有一天,一位漂亮的姑娘对他说:“我想嫁给你”。哲学家说:“我一个人挺好的,要结婚,得让我想想”。于是,他就犹犹豫豫地琢磨,犹豫了10年,还没有想好。
过了10年,他终于开口对姑娘的父亲说:“请把你的女儿嫁给我吧”。姑娘的父亲说:“亲爱的先生,你来得太迟了。我的女儿已是3个孩子的妈妈了。”
他回到家中,非常后悔,结果就抑郁而亡。临死的时候,他焚掉所有的书稿,只留下两句话——前半生不犹豫,后半生不后悔。正因为他做事优柔寡断,使自己一生后悔不已。
这则故事听起来非常可笑,试想一下,结婚的事情竟然犹豫了10年的时间,他能等,但别人能等他吗?最后,他也只能后悔。所以说,一个人在要作决策的时候,一定要当机立断,否则将会受到损失。如果当初他当机立断答应姑娘,那他这一生就找到了幸福,然而他却没有那样做。
果断的人,在需要力排众议时不会瞻前顾后。果断的人,遇到阻碍的时候,不会畏首畏尾;在遭受挫折的时候,不会垂头丧气。果断的人,发现百年难得一遇的机会不会犹豫不决。
2006年,麦当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国石化签订了一个协议,宣布结成战略联盟,双方将在中石化加油站网络中建设“得来速”餐厅。
位于北京北郊的中石化沙河东加油站旁,一座麦当劳“得来速”餐厅于2007年1月19日正式投入运营。对中国石化而言,这是第一家双方合作正式开业的“得来速”餐厅;对于麦当劳而言,则是其在中国的第16家“得来速”餐厅。
在这家餐厅的开业仪式上,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CEO施乐生宣称,在未来12-18个月内,麦当劳与中国石化将联合开25-30家“得来速”餐厅。施乐生表示,中国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选取中石化作为合作伙伴,是麦当劳在中国的一个重要战略。
顾客在“得来速”不用下车,在后面绕一圈点餐付钱后就能把餐点带走。想想看,中石化在中国有三万个网点,如果每个加油站旁边都配个麦当劳的话,这对麦当劳而言是个多么大的商机。
麦当劳在全美快餐行业排名第一,但是在中国这一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该品牌却略逊于肯德基。凭借与中石化的联盟,麦当劳有望扭转这一败局。麦当劳果断地抓住了这次机遇,签了这个合约,在中国的发展也将会得到一个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