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田径与体操学习手册—教你学标枪·铁饼
28803900000006

第6章 标枪(5)

不明确用力顺序。

投掷步的第四步太短,左腿未做出强有力支撑。由于向前的惯性,迫使上体过早前移。

纠正方法:

多采用徒手和持器械的专门练习,如单手投掷实心球、沙袋等,体会用力顺序。

多做上两步、三步掷枪练习。

成投掷前的预备姿势,右臂后伸拉住橡皮筋,反复做最后用力动作。

慢速短距离助跑,接投掷步重点体会超越器械而后掷出标枪。

最后用力时臀部下坐或收腹

产生原因:

投掷步的第四步过大,在很大的向前惯性和重力作用下两腿承担不了过大的压力,因而迫使两腿弯曲过大蹬不起来。

右腿蹬地无力,髋的转动和前移不够,体重未移向左腿、或左腿膝关节弯曲。

投掷步的第四步左脚落地过于偏左。

纠正方法:

多做第三、四步的练习(或作出各步记号)改正两脚着地的位置。

多做右腿蹬送右髋的动作。

最后用力不能通过标枪纵轴

产生原因:

投掷步中对标枪所处的位置、角度、方向失去控制,或最后用力时标枪与前臂之间夹角太大。

最后用力中挥臂路线不正确,肘下降造成拉枪。

肩关节柔韧性差。

纠正方法:

多做原地引枪和慢跑中引枪练习,持枪臂保持伸直并向上抬起约与肩高。

多做徒手挥臂练习,或做打击前上方目标,保持肘略高于肩。

反复进行“插枪”练习。

注意发展肩关节柔韧性的专门练习。

标枪技术大观

掷标枪的技术特点

助跑和最后用力是掷标枪完整技术的主要部分,助跑和最后用力紧密衔接是掷标枪技术的难点,最后用力是掷标枪的技术重点。

助跑

1助跑速度。目前,世界优秀男子运动员预跑结束时的速度可达到65~8米/秒,女子稍低于男子。由于个体差异,不同运动员掷标枪的助跑距离、加速形式、助跑最大速度及其出现时段等,都有各自的特点。预跑段结束,应在继续加速中进入投掷步阶段。由于投掷步已转为非周期性运动,并且采用身体侧对投掷方向的助跑方法来完成引枪和超越器械等动作,容易造成减速,尤其是交叉步右脚落地时产生的制动会使身体水平运动速度有所下降,紧接着左脚落地支撑再次使身体水平速度减小。我国优秀男子运动员右脚落地瞬间与左脚落地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分别为572米/秒和427米/秒。助跑进人最后用力时身体水平运动速度下降,这是由掷标枪技术特点决定的,尽管不同水平的运动员速度下降幅度各不相同,但力求减少最后用力前助跑速度的损失,保持较高速度进入最后用力是掷标枪技术的共同要求。

选择适宜的助跑速度十分重要,助跑过快会影响最后用力技术的完成质量,甚至出现助跑与最后用力动作的脱节;助跑过慢则不利动量的增加,发挥不了助跑的作用。优秀运动员的助跑速度一般控制在本人平跑最高速度的70%左右。

加快助跑速度是提高掷标枪成绩的一个重要途径。标枪出手速度是一种合成速度,助跑速度为提高标枪出手速度创造了条件。优秀运动员标枪出手速度的20%~30%来自于助跑产生的作用,这种作用可称为助跑贡献率。助跑投掷与原地投掷的成绩差是衡量助跑贡献率的指标。

运动员应在不断熟练基本技术和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助跑速度。提高助跑速度必须与快速准确地完成最后用力技术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效益。助跑是为最后用力服务的,提高助跑速度应以不失去对投掷动作的控制和保证最后用力获得最大速度并有效传递到标枪纵轴上为原则,任何运动员都应科学确定适合本人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特点并能表现最佳成绩的助跑速度。在训练中,加强青少年标枪运动员有控加速助跑意识的培养,对掌握技术和提高成绩极为有利。

2引枪。引枪主要有直线引枪和弧形引枪两种,大多数运动员采用直接向后引枪的方法,这种方法动作简单、引枪自然、连贯性好、容易控制标枪。直线引枪时,两腿要积极前迈,减小身体重心的上下起伏,保持投掷步速度;引枪结束,肩轴与投掷方向平行,右臂自然伸直拉于肩轴延长线上,标枪靠近身体,标枪纵轴与前臂的夹角较小(15°~20°),以便更好地控制标枪,为完成投掷步后两步动作和最后用力创造条件。

3投掷步。

(1)投掷步第一步、第二步:为了保持预跑段获得的速度,投掷步第一步、第二步结束时,躯干应与地面接近垂直,躯干后倾角度不宜过大。世界优秀运动员此时躯干后倾角一般不超过10°。如果躯干后倾角过大,会加大身体重心与支撑点之间的距离而产生较大制动,影响投掷步水平速度的发挥和第三步动作的正确完成。

(2)投掷步第三步(交叉步):交叉步是投掷步最关键的一步,对保持人体快速向前运动,形成超越器械姿势,加大掷标枪工作距离,创造良好的发力条件和实现助跑与最后用力衔接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完成交叉步动作过程中,应强调右腿摆动和左腿蹬伸动作协调配合、加大髋轴超越肩轴和躯干扭紧的程度、做好右脚着地后的缓冲动作、形成一定的躯干后倾角等技术要求。

投掷步第三步保持适宜的右腿摆出方向和左腿蹬地角度非常重要。左腿蹬地角是指交叉步离地瞬间身体重心和支撑点连线与地面的夹角。左腿蹬地角直接反映人体运动方向,世界优秀运动员平均约为7289°。左腿蹬地角越大,交叉步离地瞬间身体重心的垂直速度也越大,会因为交叉步腾空过高和交叉步步长过大等错误,而导致身体重心上下起伏,破坏人体向前运动和损失水平速度,并增加了右脚着地时承受的冲力和完成动作的难度。

由于交叉步两腿的积极动作,特别是右腿前摆带髋,使髋轴加速转向投掷方向,左臂摆动帮助左肩内扣和躯干右转;在右脚着地时,世界优秀运动员的髋轴与投掷方向的夹角通常在140°~158°,平均约为146°;肩轴与投掷方向的夹角平均约为181°;躯干形成扭紧状态,充分拉长躯干肌群,为快速收缩用力做好了准备。

由于交叉步右脚着地点在身体重心投影点前,右脚支撑承受的垂直冲力和水平冲力都较大,因此,右脚着地后右膝应及时弯曲,通过有弹性的缓冲,促使身体重心尽快移过支撑点,以减小制动,保持水平速度和人体在高速运动中的平衡,拉长腿部工作肌群,为紧接着的蹬伸动作创造有利条件。世界优秀运动员膝关节弯曲角一般在145°左右,缓冲时间为008~012秒。右膝弯曲角度和缓冲时间与右脚着地时的位置以及运动员训练水平有关。

交叉步右脚落地瞬间的躯干后倾角,是反映运动员最后用力前身体位置合理程度的重要指标。世界优秀运动员此时躯干后倾角约为20°~26°。后倾角过大,虽然可获得较长的最后用力工作距离,但易造成身体后倒,使右脚单支撑时间加长,从而影响动作的连贯性;后倾角过小,会导致上体过早前移,影响最后用力动作幅度和肌肉能量的发挥。

(3)投掷步第四步(助跑与最后用力的衔接):第四步是助跑中惟一没有腾空的一步,其任务是左脚主动快落,做好左侧支撑动作,实现助跑向最后用力的连贯过渡,使助跑获得的速度有效地传递到最后用力中去,提高标枪的出手速度。

因此,这一步动作直接影响着最后用力的效果,是掷标枪较难掌握的技术环节,也是评价掷标枪技术质量的重要指标。

4实现助跑与最后用力衔接应注意以下技术特点:

(1)第四步左腿前摆低平、快速并及时超越右腿,即第三步右脚一着地,左腿已摆至右腿前方,为左脚快落支撑做好准备。

(2)第三步右脚着地屈膝缓冲后尽快转入右腿蹬地动作。右腿以较小的角度蹬地,既可防止身体重心过早上移,加快髋部向投掷方向移动的水平速度,又可为左脚快落支撑创造条件,缩短由单脚支撑过渡到双脚支撑的时间。

(3)在右腿蹬伸动作配合下,左脚沿地面快速下插着地。左腿强有力地制动支撑,不仅保证右腿继续正确用力,而且使动量不失时机地由下肢传递给上体和标枪。

(4)第四步的步长合理。步长过大会增加将身体重心推向左腿的难度,并影响出手动作的完成;步长过小则不能有效地完成最后用力动作。第四步所用时间要短,世界优秀运动员约为016~020秒。在第四步左脚即将落地时,仍要保持一定的躯干后倾角,为加大最后用力工作距离创造条件。

投掷步的形式与节奏

5投掷步形式有3种:跳跃式、跑步式和混合式。

(1)跳跃式:跳跃式投掷步像跑跳步,摆动腿抬得较高,后蹬有力。特点是节奏感较强,腾空时间长有利于完成引枪和超越器械动作,但易造成身体重心起伏而损失助跑速度。

(2)跑步式:跑步式投掷步像平跑一样,特点是步幅较小,动作自然连贯,能较好地保持水平速度,但引枪时间短,交叉步时较难完成充分的超越器械动作。

(3)混合式:混合式投掷步结合上述两种形式的特点,在引枪结束前采用跑步式,交叉步采用跳跃式特点是身体重心运动轨迹较平,节奏性强,动作放松,易发挥较快的助跑速度。

投掷步应表现良好的动作节奏,这种节奏是掷标枪助跑的显着特点。投掷步节奏不仅体现在完成各步动作的时间和技术的准确性以及两腿加速等方面,而且与各步的步长密切相关。在尽量保持预跑段已获得的速度的基础上,投掷步节奏各步有所不同,优秀运动员通常表现出第一步、第二步较快,第三步稍慢,第四步最快的节奏特点。尽管优秀运动员投掷步各步步长分配存在着差异,但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通常是第一步长,便于完成引枪动作;第二步较长,为过渡到交叉步创造条件;第三步最长,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形成超越器械姿势,为最后用力做好准备;第四步最短,有利于实现助跑与最后用力的衔接。

最后用力

最后用力是增大标枪出手速度的主要阶段,器械在这一阶段获得的速度占出手速度的70%~80%在最后用力阶段,运动员应以最短的时间在尽可能长的工作距离内将最大的力作用于标枪纵轴,使标枪在出手瞬间达到最高速度并以适宜的出手角度掷出。

最后用力过程包括“满弓”、“鞭打”和标枪出手3个动作阶段。

1“满弓”动作。“满弓”动作是顺利完成“鞭打”动作的前提和保证。在“满弓”动作形成过程中,两腿协调配合用力十分重要。右腿蹬地推送右髋加速前移,左脚着地制动支撑使下肢运动突停而产生动量转移,加之左脚制动点处于身体的旁侧部位形成了旋转力,从而提高了右髋向投掷方向运动的速度和幅度,不仅使“满弓”动作得以形成,而且为髋轴领先肩轴运动并带动躯干充分转动创造了条件。因此,右腿积极蹬地是实现“满弓”的基础,左腿制动支撑是形成“满弓”的保证。

“满弓”动作结束瞬间,投掷臂在肩上伸直,躯干与上臂之间形成的拉引角是衡量“满弓”动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优秀运动员拉引角通常在90°左右。此时,枪尖稍高于头顶,前臂与标枪保持较小的夹角,为增加“鞭打”用力的工作距离和发挥胸、肩、臂肌肉的收缩力量创造条件;左腿微屈支撑,左膝关节达到最大弯曲角度,优秀运动员约为150°~165°,为紧接着的左腿充分蹬伸用力,提高标枪出手速度做好了准备。

2“鞭打”动作。形成“满弓”后,应刻不容缓地转入“鞭打”动作。“鞭打”动作是掷标枪的重要技术特征,是取得最后用力良好效果的关键技术动作。做“鞭打”动作时,身体各环节用力顺序和速度变化要符合人体运动链的原理。人体参与用力的各环节肌肉群自下而上按严格的顺序依次用力,使人体各环节相继加速运动,然后依次减速,动量从质量较大的躯干依次向胸、肩、上臂、前臂、手腕、手指等环节传递并不断得到积累、补充和合成,最后传到器械上,大大提高了标枪的出手速度。身体各环节的依次加速运动,造成相邻环节肌肉依次快速拉长,引起肌肉的有力收缩。因此,前一环节加速的结束是后一环节加速的开始,不仅体现了身体各环节合理的用力顺序,而且形成了身体各环节的速度变化曲线。

“鞭打”时,左腿支撑十分重要。左腿的支撑与蹬伸是实现动量传递和增加器械出手速度的重要技术,对“鞭打”时上体积极前移,保证身体重心升高,使人体和标枪进一步加速具有很大作用。左腿强有力的支撑还有助于配合完成挺胸动作,弥补因胸部前挺方向偏下而造成的不良影响,使“以胸带臂鞭打”动作能够正确完成。

躯干用力角是运动员从最后用力开始至标枪出手时躯干转动的角度。优秀运动员躯干用力角通常在20°左右。

3标枪的出手与飞行。在最后用力阶段,加大作用于标枪纵轴的力、增加用力工作距离和缩短用力时间是提高标枪出手速度的重要方面。准确沿标枪纵轴用力体现了最后用力的合理性,是加大对标枪作用力的主要方面。最后用力阶段,优秀运动员对标枪的施力距离可达210~230米,而时间仅在012~015秒之间。

标枪出手时,不仅要获得适宜的出手角度,还应考虑倾角和冲击角。倾角是指出手瞬间标枪纵轴与水平面的夹角。在不同的风向投掷时,应适当改变出手角和标枪倾角。研究证明,逆风投掷时应适当减小倾角,顺风投掷时则反之,以便合理地利用空气升力,减小空气阻力,因此,提高运动员出手瞬间的控枪能力十分重要。目前一些研究认为,掷标枪合理的冲击角应为接近零度的负角。

由于运动员在标枪出手时的甩腕拨枪动作,使出手后的标枪沿纵轴旋转向前飞进,这种自转对提高标枪飞行的稳定性有利;在有些情况下还会产生一定的空气升力,起到延缓标枪落地时间的作用。

握法和持枪

握法

常见的有现代式和普通式两种。

现代式握法:标枪斜放于掌心,大拇指和中指握在标枪缠绳把手末端第一圈的上沿,食指自然弯屈斜握在枪杆上,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地握在缠绳把手上。这种握法可加长投掷半径,便于控制标枪出手角度和飞行的稳定性,为多数运动员所采用。普通式握法,手腕紧张,不利于控制出标角度,很少有人采用。

持枪

现在多数人都采用肩上持枪。

持枪于右肩上方,稍高于头,枪尖稍低于枪尾这种持枪法手腕放松,便于向后引枪。目前采用的人多。

持枪于右肩上方右耳旁,枪身与地面几乎平行。这种方法引枪时,能较好地控制标枪的角度,但投掷臂与手腕比较紧张。

持枪于头右侧,枪尖稍向上。这种持枪法臂和手腕紧张,很少有人采用。

助跑

助跑的目的,是为了在最后用力前获得预先速度,并在助跑中做好引枪动作,为最后用力创造条件。助跑的距离一般为25至35米之间。

预跑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