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语言文字写作学习手册—教你学歇后语(下)
28800700000020

第20章 历史篇

故事:一毛不拔——铁公鸡

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孟子在《孟子·尽心》中记载着一件事:墨子反对战争,主张“兼爱”;杨朱反对墨子学说,主张“为我”。有一天,墨子的学生禽滑厘问杨朱:“拔你身上的一根汗毛,使天下的人都得到好处,你肯干吗?”杨朱回答说:“天下的问题,决不是一根汗毛可以救济得了的。”禽滑厘又说:“假如能,你肯干吗?”杨朱听了,一声不吭。

因此,孟子评论杨朱和墨子这两位学者时说:“杨朱这个人,主张一切为自己,连拔(bá)下一根自己的汗毛以利天下,他都不干,这也太过分了。墨子则与杨朱相反,他提倡爱世上所有的人。就算将自身磨成粉末,只要对天下有利,他也是愿意干的。”

“一毛不拔——铁公鸡”,用来比喻此人非常吝啬小气,过份爱惜财物。

孔夫子拜师——不耻下问

【释义】孔夫子:即孔子,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耻:把……当作耻辱。指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感到羞耻。

【例句】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自高自大、自以为是,遇到问题要做到孔夫子拜师,不耻下问。

鲁班门前抡大斧——不知天高地厚

【释义】鲁班:春秋时期的能工巧匠,被木匠、泥瓦匠等人奉为祖师。抡:用力挥动。讽刺人自高自大,竟在行家面前显示本领。

【例句】你跟他比百米赛跑?真是鲁班门前抡大斧,不知天高地厚啊!他创下的记录还没有人打破过。

霸王举鼎——力大无穷

【释义】霸王:项羽,秦末人,力能举鼎,勇猛异常,起兵反秦,自立为西楚霸王。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很重。形容人的力气大,没有穷尽。

【例句】别他看瘦瘦的,比起力气来他可是霸王举鼎,力大无穷啊!

韩信用兵——多多益善

【释义】多多益善:指越多越好。

【例句】扶贫办主任对大家说:“这次捐款捐物支援灾区,是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希望大家尽最大努力,能多捐的就尽量多捐。”

程咬金上阵——三板斧

【释义】程咬金是唐初大将,传说他使板斧作战,头三斧非常厉害,后面就不行了。比喻开始威猛,但后劲不足。也指本领不高,就那么开头几下子。

【例句】别看他阵势摆得挺大的,其实他是程咬金上阵,三板斧,也没啥大本事,往后的局面还得咱兄弟撑着。

朝廷爷吃煎饼——均(君)摊

【释义】朝廷爷:指皇帝。君:皇帝。摊:本指摆开、铺平,转指分担。指平均分担或分配某物。

【例句】(赵庆裕说:)“打日本,这是个爱国的事情,就用不着多费口舌。让我说,咱满打满算起来,朝廷爷吃煎饼,均(君)摊好了。”(刘江《太行风云》)

孔夫子的嘴巴——出口成章

【释义】章:文章。形容有学问的人说话有才能或写文章思路敏捷。

【例句】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才华横溢(yì),他不仅文章写得好,说起话来也是孔夫子的嘴巴,出口成章。

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

【释义】当兵的人不去理会秀才讲的大道理。指在不讲理的人面前,有理也讲不明白。

【例句】你不要跟他费口舌了,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快走吧!今天算咱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