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职场哲学
2880000000009

第9章 工作态度——态度决定一切(2)

工作就是生活,事业就是我们价值的体现,这是我们应有的人生价值观念。用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就会有激情,有活力。

有人说:“今天的成就是昨天的积累,明天的成功则有赖于今天的努力。”把工作与自己的职业生涯结合起来,明白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的未来事业负责,这样就能正确看待工作中的单调枯燥,领略到工作的使命感与成就感。如果只把工作当做一件差事,那么就很难倾注热情。而如果把工作当成一项事业、一个能够体现你价值的机会来看待,情况就会完全不同。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小镇上,路人问三个石匠在做什么。第一个石匠说:“我每天都在搬石头砌墙。”第二个石匠说:“我的工作很重要。我要把墙垒好,这样房子才能更结实。”第三个石匠则目光炯炯地说:“我的责任十分重大,这是镇上的第一所教堂,我要将它建成百年的标志。”

若干年后,路人再次回到这个小镇,突然想到了多年前这三个人的回答,于是他想去看看这三个工人现在的生活怎么样。等他找到这三个工人的时候,发现当年的第一个石匠现在还是一个石匠,仍然像从前一样做着敲石头砌墙的体力活;而在施工现场拿着图纸的设计师竟然是当年的第二个石匠;至于第三个石匠,他现在已经是一家建筑公司的老板。

故事中的第一个石匠就事论事,看不到工作有什么乐趣和发展的价值,也自然不会有把事情做好的期望。第二个工人把工作看做是谋生的手段,工作的意义在于换得工作以外的东西。心理学家把这种工作动机叫做“外在动机”。而第三个工人从一点一滴的工作中透视出未来的远景,从平凡的努力中积累未来的成就。在他的手下矗立起来的宏伟教堂是他的作品,是他的成就,更是他的骄傲。对这样的员工而言,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意义。心理学家把这种工作动机叫做“内在动机”。心理学家经研究证明,持内在工作动机的人,对工作更执着,更投入,更会享用工作本身的乐趣,也会更有成就。

一位着名企业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的员工中最可悲也是最可怜的一种人,就是那些只想获得薪水,而对其他一无所知的人。同一件事,对于工作等于事业的人来说,意味着执着追求、力求完美。而对于工作不等于事业的人而言,意味着出于无奈、不得已而为之。”

一个老总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很能让人有所启发。

老总说,他曾经从几百人里挑选出来一个员工,那位员工不可谓不优秀——学历高,形象好,大家对她的印象都还不错。但就有一个致命的毛病——工作态度一般,遇事情总是有诸多理由,比如,她总有一箩筐理由迟到,总有一大堆理由完不成任务。

一次,老板派她去拜访三个公司的人事部经理,结果整整一天,她只见了一个就跑回来了。领导本来就感觉很不是滋味,还没发话,她就在那里解释说:“北京太大了,我跑啊跑才问到一个地方。”

老总彻底火了:“这三家公司都是大公司,你跑了一天,怎么会只找到一个?”

她辩解说:“我问了好多人了,我真的去找了。后来天太晚了,我才回来。不信你去查!”

老总心里更有气了:我去查什么?你自己没有找到公司,还叫老总去核实,这是什么话?

其他员工好心地帮她出主意:你可以先在查询台查到那三家公司的电话,然后分别联系,问好具体怎么走再去……

谁知道她先大发脾气:“我已经尽力了!”

老总虽然没有因此辞退她,但是她在以后的几年内都只是个小职员,一直到离开这家公司。

对于工作,我们不仅要把它当成一项事业,更要把它当成一种体现自己价值的机会。这样去工作,才不会成为工作的奴隶。让工作成为一种兴趣,成为一种生命内在的需要,成为展示智慧和才华的舞台,这样,才能体会到人生的幸福和成长的快乐。正如有位哲学家说过的:“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人生幸福之所在。”所以,当你把工作看做是一种快乐时,生活就会变得很美好;而当你把工作看成一种任务时,生活就变成了一种奴役。

一个年轻人取得博士学位后,便自愿进入一家制造燃油机的企业担任质检员。刚开始时,薪水与普通工人相同。工作半个月后,他发现该公司的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差,于是便不遗余力地说服公司老板推行改革以占领市场。

身边的同事对他说:“老板给你的薪水也不高啊,你为什么要这么卖命啊?”他笑着回答说:“我是在为我自己工作,这是我的价值。”一年后,这个年轻人被晋升为副总经理,薪水也翻了几倍。

为自己工作,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工作对于心中有所抱负的员工来说,永远不是负担,而是一种成功的途径。

停止抱怨,开始工作

走进办公室,我们几乎每天都能听到这些话:

“我的工作真是无聊透了。”

“每天面对这种工作,我快要发疯了。”

“工作做完就行了,哪还管得了那么多?”……

这些话,就是抱怨。说这些话的人,就是爱抱怨的人。爱抱怨的人,看什么都不顺眼,想什么都不顺心。心情不好时就抱怨天气,交通堵塞时就抱怨社会,上班迟到时就抱怨闹钟,工作太重时就抱怨老板,抱怨工作乏味,抱怨老板苛刻,抱怨工作时间过长,抱怨公司管理制度过严。在他看来,什么事情都和他作对,什么事情他都无法掌控。

如果一个人总是抱怨自己的命运,把自己的不幸归咎于他人,这只会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莉莎是一家大型超市的收银员。从进超市的第一天起,她就开始喋喋不休地抱怨,什么“站得那么久很累啊,活太脏了”“真累呀,我简直讨厌死这份工作了”……每天,莉莎都是在抱怨和不满的情绪中度过。她认为自己在受煎熬,像奴隶一样卖苦力。因此,莉莎每时每刻都在注意同伴和顾客的眼神与行动,稍有空隙,便偷懒耍滑。

转眼几年过去,当时与莉莎一同进厂的三个收银员,各自凭着积极的工作态度,或另谋高就,或被公司送去培训,唯有她仍旧在抱怨声中做着收银员。

其实,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在现实工作中,一个总是抱怨的人,很容易看到生活中的灰暗面,看不到我们身边事情的积极面。而任何一个人在一辈子的生活、工作或学习过程中都不会事事满意,重要的是对待不如意事情的态度。

积极的人总看到光明面,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会信心百倍地面对。相反,喜欢抱怨的人总是低着头在那里抱怨这个,埋怨那个,好像自己就是天下最可怜的人。

英国哲学家巴特勒说:“抱怨是最严重的迫害。”事实上,抱怨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伤害。抱怨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反而会把问题带向更加复杂的一面。抱怨也是一种最软弱的表现,所以,我们要拒绝抱怨。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在建筑工地上,有两个建筑工人在一起吃午餐,其中一个打开便当盒就抱怨:“呃!青椒炒肉……我讨厌青椒炒肉。”他的朋友什么话也没说。

隔天两人又碰面吃午餐。同样的,第一个工人打开便当盒往里面看,这次他的火更大了,说:“怎么又是青椒炒肉?我痛恨青椒炒肉。我讨厌青椒炒肉。”他的同事一如前日,仍然保持沉默。

第三天,两人又要准备吃午餐,第一个工人打开便当盒,又大叫起来:“我受够了!每天都是一样的东西,每天都是青椒炒肉!我要吃别的东西!”

他的朋友想帮点忙,便问他:“你为什么不叫你太太帮你做点别的?”第一个人满脸疑惑,答道:“我每天都是自己做的午餐。”

我们无须抱怨自己日复一日的菜单,因为每天的午餐就是自己做的。当你停止抱怨,开始改变心态时,就能改变自己的人生。因为,当你开始抱怨时,正是你潜意识摆脱不了自己说不喜欢却仍然抵挡不住的东西。你抱怨这些新事物,又引来更多不要的东西。这样就会陷入到“抱怨轮回”——表露抱怨、招致抱怨;表露抱怨、招致抱怨……就这样一直反复轮回,没有休止。

太多的抱怨会让人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并且心理上也容易产生挫折感。抱怨的人没有认识到事情做不好可能是自身能力或是自己的知识不够,很少从自身寻找原因,长此以往,就会习惯性地抱怨。由于抱怨的人没有找到事情产生的根源,不能从事情中吸取足够的教训,所以往往会犯同样的错误。

有一个大学生自认为是个人才,然而分配到单位以后对工作却不是全心的投入其中,只是想着如何晋升,没有干出一点实际成绩,到头来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往高处去,自己也放弃了学习和努力。一天到晚依旧只会埋怨,最后因为不用心工作而被辞退。事实上,他本来也是一个优秀的人才,可是,抱怨的情绪和寻找借口的习惯毁了他。

还有一位小伙子,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非常普通的公司工作。公司安排新员工从基层做起。其他新员工都在抱怨:“为什么让我们做这些无聊的工作?”、“做这种平凡的工作会有什么出息呢?”这位小伙子却什么都没说,他每天都认认真真地去做每一件领导交给他的工作,而且还帮助其他员工去做一些最基础、最累的工作。

由于他的态度端正,事情做得往往更快更好。更难能可贵的是,小伙子是个非常有心的人,他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详细的记录,做什么事情出现问题,他都记录下来,然后,他就很虚心地去请教老员工。由于他的态度和人缘都很好,大家也都非常乐于教他。经过一年的磨炼,小伙子掌握了基层的全部工作要领,很快,他就被提拔为车间主任。又过了一年,他就成了部门的经理。而与他一起参加工作的其他员工,却还在基层抱怨着。

抱怨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与其抱怨,不如快乐地工作。只有不抱怨工作的人,才是最快乐的人;只有不抱怨工作的员工,才是最优秀的员工。我们要从工作当中找到乐趣、尊严、成就感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是作为职场人士必须要做的事。即使你的处境再不如意,也不应该时常抱怨。即使环境迫使你不得不做一些令人乏味的工作,你也应该想方设法使之充满乐趣。用这种积极的态度投入工作,无论做什么,都很容易取得好的效果。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一个心理咨询室先后来了两个顾客。他们来自同一家公司,一个是高管,一个是老总。高管情绪激动地嚷嚷说:“我说我不想来这个破公司,这家老板非把我拉来。虽然工资高了点,职位高了点,但这家公司的问题这么多,战略不清晰、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老板经常变化思路等。老板又不听意见,根本就是个一意孤行的暴君……我正在准备跳槽!”

而后来到咨询室的老板也是满腹牢骚:“我这哪里是雇人?我是花钱请个挑毛病的大爷。对企业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想请他走路吧,一笔猎头费血本无归;有心留下吧,又担心他整天抱怨,成为公司的不安定因素。”

职业顾问给这位“空降兵”开的药方是:闭紧嘴巴,少说多做,少点抱怨,埋头实干!谁都喜欢有能力的人,最初的摩擦根源也不是什么“私仇”,而是“公怨”——老板怀疑这个高管只会抱怨,高管怀疑老板不能虚言纳谏。高管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先打一些“小胜仗”,干出样子来,再选择合适的时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给这位老板的建议同样是:忍耐一下,看看往后的情况如何。

老板忍耐了几个月,抱着业绩表就高兴得不得了:这位高管给公司节约了近百万成本。而高管也看到了企业的潜力,看到了自己的施展空间。

比尔·盖茨说过:“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适应它。”停止抱怨,开始工作,这是一种经验,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况且,抱怨没有任何用处。处在职场里,就该闭紧抱怨的嘴,把所有的热情和心思都投入到工作里。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工作,与其抱怨,不如改变心态。命运不会因为抱怨而改变,要想改变命运,首先就要踏实做事,而不是抱怨。只有不抱怨工作的人,才是最快乐的人;只有不抱怨工作的员工,才是最优秀的员工。

专注做事,造就成功

《列子》记载,楚国有位钓鱼高手名叫詹何,他的钓鱼线只是一根单股的蚕丝绳,钓鱼钩是用如芒的细针弯曲而成,而钓鱼竿则是楚地出产的一种细竹。凭着这一套钓具,再用破成两半的小米粒作钓饵,用不了多少时间,詹何从湍急的百丈深渊激流中钓出的鱼便能装满一辆大车。而他的钓鱼线没有断,钓鱼钩也没有直,甚至连钓鱼竿也没有弯。

楚王听后深感好奇,就把他请来询问诀窍。詹何回答:“当臣临河持竿,心无杂虑,唯鱼是念,投纶沉钩,手无轻重,物莫能乱。鱼见臣之物饵,犹沉埃聚沫,吞之不疑。”简陋的工具发挥出超强的威力,其实是专注的力量创造奇迹。

专注的力量是惊人的,集中精神在忘我的境界里工作,做起事来不仅轻松、有效率,而且也更能把事情做好。

所谓专注,就是专心致志、全神贯注,不受任何内心欲望和外界诱惑的干扰,对既定的方向和目标不离不弃,执着如一、不懈努力。美国一家知名杂志的编辑沙克兰斯说:“专注就是在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对工作极其投入的品质。体现在人对工作有一种近乎疯狂的热爱,他们在工作的时候能够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

不管别人的存在,不管身边多么喧闹,静下神来,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地处理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就一定会把事情做好。

不管做什么,都要把焦点放在所做的事情上。当你和人们谈话时,就一心一意地谈话;当你工作的时候,就把心思放在手边的工作上。全神贯注,会帮你做好工作,也会让你离成功更近。

一个懂得集中精力专注做好一件事的人往往没有时间可以像一般人那样浪费。因为他要以有限的生命完成一流的事业,就必须要有所选择,有所坚持,有所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