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职场哲学
2880000000033

第33章 职场心态——助你走上事业巅峰(2)

所以说,失败了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要大胆尝试。人不可能一生一帆风顺,总有摔跤、跌倒之时,这就是打击。但有一点要记住:不管你是以怎样的形式“跌倒”,不管你跌得怎样,跌倒了,就一定要爬起来!

法国文豪雨果曾经说过:“思想可以使天堂变成地狱,也可以使地狱变成天堂。”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其实是由你自己决定的。当我们有心,当我们愿意开始,我们就在前进的途中。既然面对挫折我们要选择直面,要越挫越勇,但是我们又该怎样及时排解心中因为挫折带来的不快呢?

找人倾诉。将自己的心理痛苦向他人倾诉。适度倾诉,可以将失控力随着语言的倾诉逐步转化出去。倾诉作为一种健康防卫方法,既无副作用,效果也不错。如果倾诉的对象具有较高的学识、修养和实践经验,将会对受挫者自己的心理给以适当抚慰,给其奋进的勇气,可使倾诉者在诉说之后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寻求目标。工作中的挫折可能干扰了自己原有的工作氛围,毁灭了自己原有的目标,因此,重新寻找一个方向,确立一个新的目标,就显得非常重要。目标的确立,需要分析、思考,这是一个将消极心理转向理智思索的过程。目标一旦确立,人就会生出调节和支配自己新行动的信念和意志力,从而排除挫折和干扰,向着目标努力。目标的确立标志着人已经从心理上走出了挫折,开始了下一步争取新的成功的历程。

优势比较。可以去想那些在职场上比自己受挫更大、困难更多、处境更差的人。通过挫折程度比较,将自己的失控情绪逐步转化为平心静气。还可以寻找、分析自己以前没有受挫感的方面,也就是找出自己的优势点,强化优势感,从而增强挫折承受力。在工作过程中,应该学会认识事物相互转化的辩证法,相信挫折同样蕴涵力量,可激发人的潜力。

痛定思痛。受挫是难免的,关键是学会如何处理面对。当自己从挫折中重新站起来之后,应认真审视受挫的过程,多从自身找原因,接受受挫的事实,从挫折中吸取经验教训,在以后的工作中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成功之路逐步积累经验。

总之,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职场中的一切变革,要清醒地意识到“改变”原本就是这个时代的主题。只有这样,才能迅速适应新环境,才能利用更广阔的空间去发挥自己的才华。只有这样,才能直面挫折,越挫越勇。

千万不要有“大材小用”的想法

很多人在进入职场之初,总是习惯于把自己看得很高,自命不凡。当他们面对现实中单调乏味的工作的时候,难免会有大材小用的感觉,甚至自暴自弃,到处发泄自己的不满。这种情绪也往往会影响到工作的效率,甚至让自己对职业生涯失去信心,丧失人生的目标。

然而事实上,我们必须认识到,在我们有机会实践之前,我们无法证实自己的能力,也不一定会得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但只要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眼前的工作,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总有一天会有让我们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

有一个高傲的年轻人,毕业以后屡次碰壁,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觉得没有伯乐来赏识他这匹“千里马”,于是对社会感到非常失望。伤心绝望之下来到大海边,打算就此结束生命。

一位好心的渔夫正好路经此地,救起了他。渔夫问他自杀的原因,他便讲述了自己得不到别人和社会承认的经历。渔夫听了微微一笑,弯下腰,随手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让年轻人看了看,然后就随便地扔在了地上,对年轻人说:“请你把我刚才扔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捡起来。”

“这根本不可能!”年轻人说。

渔夫没有说话,又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又随便地扔在了地上,然后对年轻人说:“你能不能把这颗珍珠捡起来呢?”

“当然可以!”

“捡起一颗珍珠很容易,因为它与众不同。”渔夫说道,“如果你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你又怎么可以苛求别人把你当成是一颗珍珠呢?”

像故事中的年轻人一样,很多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都有眼高手低的通病,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之后,他们才能真正学会面对现实。

大多数年轻人总是天天梦想着做大事,而对眼下事务性的工作不屑一顾,认为自己被“大材小用”,委屈了自己。但是当你真正给他们委以重任的时候,他们又没有实力做好这个工作。

要改善这种现象,就要培养出“愿做小事”的心态,并且踏踏实实将小事做好、做细。这种习惯和心态的养成才是做大事的基本条件,也只有这样,才能做成自己梦想的大事。彼得的故事就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

由于在公司长期不受重用,彼得终于决定离开这个公司。他对朋友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

朋友建议道:“我双手赞成你的决定!一定要给这些家伙一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

彼得不解地问道:“为什么?”

朋友说:“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还在公司的机会,努力地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里独当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这样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

彼得听了,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在报复心理的驱动下,他开始努力踏实地工作,从手上的平凡工作做起,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终于事遂人愿,通过一年的努力,他有了许多的忠实客户。再见面时,朋友说:“现在时机到了,要跳就赶快行动吧。”彼得淡然笑道:“老总跟我长谈过,准备升我做总经理助理,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

只有付出才能有收获,只有让上司看到你的能力,才会给你创造更多的机会,将你放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并给予你丰厚的待遇。彼得的故事告诉我们,与其整天抱怨公司,不如用实际行动展示自己的业绩与能力,让自己的闪光点被发现。浮夸和烦躁的心理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你处于不利的境地。

在你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之前,你和大多数人一样,只不过是一颗普通的沙粒。所以,与其抱怨自己怀才不遇,不如放低身价,将自己作为一颗普通的沙粒,多一份努力。当你做出出色的业绩之时,你的珍珠光芒自然会被发现。

远离畏惧心理,勇于冒险

经过学校的学习,实习环境的锻炼,当我们走上职场的时候,往往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然而,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如别人。自卑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一旦受到挫折,更缺乏一定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这样的人自然难受上司的赏识。

为什么信任自己的能力如此困难呢?简单地说,那是被自己的畏惧给出卖了。畏惧心理通常会夸大所谓的不足,让人觉得,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具备某些原本不具备的素质。因为有这样的心理,很多人就会对学历、外表、工作经验产生某种依赖。觉得既然执意追求终归会失败,还不如就按他人的期望生活,从而滞留在无法发挥自身能力的职位上,拿着那份固定的薪水。

糟糕的是,如果你屈服于畏惧的压力,它反而会对你产生更大的影响,由此产生的结果往往是你避之不及的。例如,你害怕被人拒绝,就会摆出屈尊俯就的姿态,而这恰恰是为人所反感的。在你害怕失败的时候,你会因为丧失自信而表现得更加差劲。

在很多情况下,人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害怕失败,哪怕事实上他已经具备了成功的条件:运动员害怕发挥失常、推销员害怕遭到拒绝、投资者害怕判断失误……害怕失败、害怕受人嘲笑、害怕没面子,总之,恐惧让我们错失很多要成功的机会。恐惧使我们盲目,使我们拒绝整个未来,而不分是有利面还是不利面。虽然我们的出发点是害怕失败,却使我们也害怕成功。恐惧不但让人怀疑世界,也让人怀疑自己。最终打垮你的并不是事件本身的恐怖性,而是输给自己的怯弱。

所以说,别让畏惧成为你生活的固定成分。畏惧是一种挫败的心态和消极的情绪,要马上识破它,制服它。用解决问题的态度、充满自信和辛勤耕耘取代它。这样,你就可以站在力量的制高点处理问题,不再畏惧,最终你将会赢。

畏惧心理会放大一件事的难度。有句德国古谚大意是,怕狼狼变大。的确是这样。害怕的反面是信心。因此,你应当相信自己志在必得。你要告诉自己,不管今后遇到什么打击、困难,你都经得起考验。

1967年,瑞士手表制造商在其研究中心发明了电子石英表,然而他们却拒绝了生产这种手表的建议——谁会要一块没有发条的手表呢?但十年之后,这一决策却使瑞士手表的市场占有率从65%下降到了不足10%。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日本公司利用瑞士公司的发明,大规模生产、推广了电子表,而瑞士公司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

与其他畏惧心理一样,对捉摸不定的未来的恐惧使人们不愿轻易改变现状。对他们来说,虽说目前状况苦不堪言,但未知的将来却可能更加可怕,于是人们宁愿忍受现在的痛苦也不愿去做什么改变。

其实,聪明地冒险是对付这种畏惧的一剂良药。我们选择了求职,就是选择了在通往未来的路上,为什么要裹足不前呢?乔治·索罗斯能从一名普通的金融业者成为令人羡慕的、有胆寒的金融大鳄,凭的就是他敢于冒险、善于冒险的精神。

20世纪50年代,带着5000美元,索罗斯来到了纽约。在朋友的介绍下,成了一名专事黄金和股票的套利商。虽然在后来套利已成为最火爆的金融赌博形式之一,但在几十年之前,它却是非常萧条的。没有人愿意投入大额的股份,以期从公司的接收股中赢利数百万美元。在生活还很单调的50年代,像索罗斯这样的生意人只能通过小心翼翼的研究,利用同一种股票在不同市场的微小差价,通过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来赢利。不过那时,欧洲人只同欧洲人打交道,美洲人只同美洲人接触。这种地方观念可使索罗斯有利可图,使得他在欧洲证券方面大有作为。

1960年,索罗斯第一次对外国金融市场进行了成功的试验。通过调查,索罗斯发现,由于安联公司的股票和不动产业务上涨,其股票售价与资产价值相比大打折扣,于是他建议人们购买安联公司的股票。摩根担保公司和德雷福斯购买了大量的安联公司的股份,但其他人并不相信。事实证明,索罗斯对了,安联股票的价值翻了三倍。索罗斯名声大振。

什么是冒险的勇气?明知道危险很大,还要去做,那就成了冒险。在职场上,危险越大,战绩也往往越大。所以,当机会来临的时候,那些胆小的,躲避它的人,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美国一位有名的新闻记者琼斯,刚出道时极为羞怯怕生。有一次,上司叫他去访问一个大法官,琼斯极为恐惧,连连说“不行不行,他不认识我,根本不会约见我的!”

在场的另一个记者当即拿起电话拨通了对方的秘书办公室:“你好,我是《明星报》的记者琼斯,奉命采访布兰德斯法官。不知道他今天能否接见我几分钟?”吓坏的琼斯在旁边愤然大叫:“你怎么能报我的名字!”这时电话那头已传出声音:“一点十五分,请准时。”

同事得意地耸耸肩:“琼斯先生,你的约会安排好了。”琼斯一下子愣住了。“那一刻是我二十几年来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成名后的琼斯在回忆这件事的时候总是这么说。

世界上很多事情,没有人能够预料到它的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所以这些事情都是有风险的。有的人就是因为害怕风险而没有勇气去尝试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样的人注定无所作为。而成功者则正好相反,他们喜欢冒险,有勇气去面对可能出现的失败。他们喜欢凭借勇气改变命运。

总之,畏惧是一种心病,所以只能用“心药”。这药的配方就在每个人自己的心里。冷静地剖析自我,选择无畏——未来属于勇敢无畏者。

种植乐观阳光的心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习惯于把工作中的压力全部归结为外界因素,认为都是周围不开心的事物搞得自己的心情很烦闷,却不明白控制心态的主动权是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