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上,许多人都爱抱怨,因为抱怨别人比责怪自己容易,怪上司,怪同事,不然就是怪出身。而且他们的抱怨,往往以怠慢工作为发泄的手段,最终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抱怨、怠工,再抱怨、再怠工,直到自己走人或者被公司解雇。其实,职场如战场,输赢全凭实力。所以说,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我们自身。
要有野心,但也要适度
一位法国的大富翁在弥留之际写了一份遗嘱:“我曾经是穷人,在以一个富人的身份跨入天堂的门槛之前,我把自己成为富人的秘诀留下。谁能猜出‘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他将能得到我留在银行私人保险箱内的100万法郎。这是揭开贫穷之谜的奖金,也是我在天堂给予他的欢呼和掌声。”
遗嘱发布之后,人们纷纷寄来了自己的答案。这些答案五花八门——绝大部分的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金钱;有一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机会;又有一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技能;还有的人说穷人最缺少的是帮助和关爱……在富翁逝世周年的纪念会上,他的律师和代理人在公证部门的监督下,打开了银行内的私人保险箱,公开了他致富的秘诀:穷人最缺少的,是成为富人的“野心”!
在所有答案中,只有一个年仅9岁的女孩猜对了。她在接受颁奖的时候说:“我的姐姐常常警告我说不要有野心!不要有野心!然而我却想,也许正是野心才可以让人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很多人说,性格决定命运,而在职场,欲望决定人生。换句话说,你的野心有多大,你就能走多远。
野心,在传统中国文化里面通常是贬义词,特别是在政坛,说谁有野心就等于说他的不忠不义,至少是暗示他的不安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是从前对有野心的人的最好掩护,但在现代职场,情况却完全不同。野心,是对权力、对名望、对金钱的强烈欲望,没有了欲望,就没有了追逐的动力,也就没有可能得到所追求的结果。可以说,欲望和野心,是一切职场成功的先决条件。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野心有提高自我评价、增强自信心的作用。所以,适度的野心对成功有促进作用。但是,过于强大的野心却可能给成功带来反面影响。同时,野心过大的人在达成目标时,还有强加他人的倾向。所以,我们要有野心,但也要把握好“野心”这个度。
在对待“野心”这个问题上,如何做到既促成事业进步,又不伤害别人的利益和自身健康?那就是保持适度。
美国科学家曾进行过一项有趣的实验,以证实太大的野心会妨碍成绩。实验是依不同的动机将被实验者分为3组,各组按照要求解决相同的问题。
第一组,只要自己解决,完成问题就可以了。这项指标引发不起任何野心。
第二组,答对了就有100元奖金。这项宣布使野心开始蠢蠢欲动。
第三组,为了刷新解决问题所需时间的记录,要求越快解决越好,除此之外还有2000元的奖金。这无疑激发出了强烈的野心。
实验结果表明,野心不大不小者的成绩最好。在日常的工作中,适度的野心,也是对自己的职业设计,是对工作目标的明确。
保持适度的野心,应该注意要有职业进取心。一个人想要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就应该从一开始便制定一个高目标,并且坚定不移地去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极高的进取心。要清楚地知道并发挥自己所长,更好地控制自己,遵循着一个目标,并尽力把一切都做到最好。
保持适度的野心,要有很好的工作表现欲。表现欲是人的基本欲望,是个性突出、有生命力的表现。更大的事业野心和更强烈的工作欲望,容易博得上司或是事业伙伴的认同。
保持适度的野心,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要明白,职场是一个把自己的才智贡献出去,让别人信任和依靠的场所,因此,融合与被融合是最重要的。人不可能永远处在好情绪之中,而一个心理成熟的人,不是没有消极情绪的人,而是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人。
总而言之,“野心”没有止境,所以我们要懂得将它调整在一个合适的限度之内,让它充分发挥对人的激励作用而不伤害人。
强大才能生存,不断挑战自我
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要想保住自己的位置并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周围的形式和自身的实力。当年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校长威廉·摩根博士在接受该校机械管理学院院长一职的时候,一位校董对他讲了这样一段话:“这个学院很需要你。你既然来了,就要马上动手解决问题。你应当随时回顾你的身后,如果大家不跟着你走,你就谈不上领导他们。你应该记住,你并不是一个不可取代的人。如果这不能让你保持进取的话,那么你应该知道,有12个人可以胜任你的工作,其中至少有一两个可以做得比你更好。”
或许有人会问:公司中显耀的职位就那么几个,大部分处在普通岗位的员工要怎样才能让自己成为不可取代的人物呢?秘诀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自己做得比别人更好。当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身边的竞争压力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只有强大才能够生存,这样你才能保持不断自我挑战的激情和动力。
《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胜者谓之强。”所谓的自胜就是突破与战胜自我。人生最大的敌人便是自我,成败在己,沉浮自主,勇者无敌。个人的能力与你能否勇于战胜自我密切相关。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不断挑战自己的员工,才能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查理和科尔斯同时进入一家开发、销售电子产品的公司。查理是毕业于名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科尔斯是学贸易专业的本科生。两年后,科尔斯升为销售部的主管经理,查理却仍然是一名普通员工。
在圣诞节的宴会上,一位老员工小声问身边的总经理:“查理是硕士毕业,所学专业又与我们的产品吻合,你为什么提拔了科尔斯而不提拔他?”
总经理微微一笑:“虽然科尔斯的学历没有查理高,但他身上有一种拼搏的精神,敢于挑战困难。无论交给他什么任务,他总能尽力完成得十全十美。而查理虽然学历比较高,才能也在科尔斯之上,但他却不敢去挑战困难。碰到问题不是第一时间去解决,而是想办法逃避。这样的员工即便是想提升,也是很困难的。”
正如荷兰壳牌石油公司人事部经理舒曼德所说:“我们所急需的人才,不是那些有着多么高贵的血统或者学历多么高的人,而是那些有着钢铁般的坚定意志,勇于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战的人。”
有位记者曾在高尔夫球场问过麦当劳的创始人莫里斯·麦当劳这样一个问题:“您在每次作出重大决策之前,想没想到过失败呢?”
莫里斯笑着指着脚下的高尔夫球说:“就好比是这只球,在你打出去之前,你总想象着如果把它打到沙坑里怎么办,打到水里又该怎么办。还没等打,你的心里就在一遍遍预演着不成功的后果。试想,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你所打出去的球该往哪里飞呢?”
所以,勇敢地面对一切挫折和困难,不怕失败,你就能够不断地挑战并超越自我。只要冲出旧的思想藩篱的束缚,相信用不了多久,你的老板肯定会对你赏识有加,而你也已经成为一名最优秀的员工了。
瑞德是一个比较优秀的部门主管。公司刚接过一个上百万的项目,这个项目从在众多客户中一一筛选出,到拜访客户,请客户吃饭,建立关系,都是他辛辛苦苦负责的。可最后,公司却把这个项目交给了别人。后来的签合同,品牌推广,丰厚的佣金都给了那个人。
看到这些,瑞德心里感到前所未有的挫折感,内心的沮丧可想而知。他去找老板问明原因,老板说:“你没有主持过这么大的项目,公司对你的实力还没有很深入的了解,怎么可能把它交给你呢?除非你能再谈成一个单子。”不说这话还好,一说这话,瑞德更委屈了,一种不被人信任的感觉油然而生。瑞德感觉压力非常大,但是一种迫切的想要证明自己的意愿也因此产生。
此后,瑞德每天都加班到很晚,孜孜不倦地争取着,努力着。终于,第二笔过百万的单子客户也同意签约。老板告诉瑞德这个项目将完全由他负责,同时到来的好消息还有瑞德将升职为经理。
原来,老板只是想看看瑞德承受压力的能力有多强。如果遇到一点挫折就一蹶不振,那么让他承担大任只能把他压垮。瑞德没有让他失望,而是化压力为动力,做得更加优秀。
我们都在电视中看到过记者采访凯旋归来的竞技英雄的画面。当那些金牌得主被问及赛场上的切身感受时,那些被访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最强的对手就是我自己。只有战胜自我,才能战胜一切,赢得胜利!”事实上,我们每个人的意志里都蕴涵着极大的力量,它能克服一切困难。不论经历的过程有多艰难,付出的代价有多巨大,在无坚不摧的意志里,永不言败的自信和勇气最终会帮助他到达成功的彼岸。
提高对任务完成的期望
有位成功人士曾说,如果你能够尽到自己的本分,尽力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好,那么总有一天,你就能够随心所欲地从事自己想要做的任何事情。反之,如果凡事都是一副得过且过的态度,根本不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那么就永远都无法到达成功的顶峰。而对于这种人,任何上司也都会毫不犹豫地把他排斥在晋升的选择之外。很明显,上司无法信任他,因为他的工作得不到别人的认可。
事实上,上司最欣赏这样的员工:不仅能够把工作做好,而且还会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对于任务的完成期望,把重要的工作尽力做到最好。的确,把工作做好只是一个员工的本分,是成功的第一要素。唯有精益求精,把重要的事情做到位,才能在同事中脱颖而出,得到上司的赏识和认可。
希望集团总裁刘永行曾前往韩国学习,被安排去一家面粉企业参观。就是这样一次普通的参观,却带给他深深的感触。
这家韩国面粉厂每天能够处理小麦1500吨,却只有66名雇员。一个只有几十名员工的小厂,其工作效率之高令刘永行惊叹不已。在中国,相同规模的企业一般日生产效率只有几百吨,但员工人数却高达上百人。而刘永行自己的公司——希望集团的效率相对国内同行业标准来说已经算是高出一筹了,但日生产250吨小麦的工厂也有七八十名员工。这样核算下来,日生产效率仅有韩国这家小工厂的六分之一。
为了弄清楚其中的奥秘,刘永行与这家工厂的管理者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了解到他们也在中国投资办过厂,当时的日生产效率为250吨,员工人数却高达155人。同样的投资人,设在中国的工厂与韩国本土的工厂生产效率居然相差10倍之多,效益自然也不会太理想。磨合了一段时间,觉得没有改善的可能性,最终关闭了工厂。
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刘永行特意请教这位韩国厂长:“为什么同样的设备,同样的管理,设在中国的工厂却需要雇用那么多人呢?”
韩国厂长回答:“也许是员工做事不到位吧,总觉得差不多就可以了。”虽然只是这么一句轻描淡写的话,却让刘永行感到深深的刺痛。
的确,在韩国,无论是工人还是管理人员,他们总是会认认真真地把工作做到位,将一切问题都在自己这一环节解决掉,力求做到最好,决不让工作带着问题转入下一环节。而大多数中国员工却不大会这么想,他们认为工作只做到差不多就觉得已经很好了,还有没解决完的问题也不在意,觉得下一个环节的员工会自行处理。这样一来,效率就明显低了。
要知道,并不是完成任务的员工就是优秀的员工。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中,我们不能忘记,我们需要的是精益求精的质量,而不是粗制滥造的结果。当大多数人在滥竽充数、浑水摸鱼的时候,把好自己的关卡,提高自己对于结果的要求期望,并且努力达到这个结果,终会让你有所收获。
一个人永远都在同时做两件工作:一件是他手头上正在做的工作;一件是他心里严格要求自己应该去做的工作。很显然,如果手头上正在做的事情能够按照心里所想的那样去进行,尽一切努力去把它做到最好,那么这件事情才算是圆满成功。
工作中,很多人打着“按要求做事”的旗号,其实是在敷衍了事、得过且过。“要求”是限定给一般能力的员工,想要与众不同,在上司面前脱颖而出,就应该忘掉所谓的“标准”和“要求”,不要被它们蒙蔽了双眼。不要让挑战目标局限于这些条条框框,其实你能做得更好,你对自己的要求可以更高。只要勇敢地告诉自己:我就是不一般,并切实地体现在行动中,那么你就能如愿地与众不同。
树立自己的职业品牌
良好的职业品牌是职业人士迈向成功的工具和伙伴。如同产品一样,没有品牌或者品牌知名度、美誉度较低的产品一般来说都少有人问津,大多只能成为市场中的廉价产品。而优秀的品牌产品则如同黄金一般成为消费群体广为追求的目标,从而获得更高的销售价格和收入。
职业品牌是普通职业人士和优秀职业人士最为核心和本质的区别,而收入、职位都只是表面现象。品牌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最高级工具,优秀品牌的产品和企业拥有更为强大的市场能力,而优秀的职业品牌,也更有利于我们推销自己,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功机遇。
职业品牌同样是职业人士的分水岭。拥有良好职业品牌的职场人士,往往比一般人拥有更高的薪水、更多的提升机会、更好的职位以及获得更多同事和上级的支持,外界的资源也远比一般职业者丰富。一般职业者大多只能获取平均的职业成就,而拥有良好职业品牌的职业人士则可以获得数倍乃至数十倍的职业成就。这就是品牌的力量和价值,也是我们为自己的职业树立品牌的重要性。如果能够树立自己的职业品牌,我们就已经占据了职场的一席之地。
一家公司因为某些部门的失误,给公司造成了重大损失。愤怒的董事长决定裁掉其中责任最严重的一个部门,小欣正是这个部门的一个普通员工。
裁员的消息很早就从“小道”传出来了。不久,这个部门几乎所有员工的心思都散了——活不好好做了,干活的大多数不是利用手中的一点便利能捞便捞,就是在利用工作时间和别的公司联系,准备跳槽。还有的人托朋友帮忙找关系,看看能否转到这个公司的其他部门。只有小欣是个例外。她每天正常上下班,继续认真工作,仿佛裁员不关她的事。
有的同事劝告这个小姑娘不要那样死脑筋,免得在一棵树上吊死,自己吃亏。小欣又是莞尔一笑:“我喜欢这份工作,我是在学习。我感觉自己一点也不会吃亏啊!”
小欣的言行被一位人事主管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深深被小欣这种积极的心态所打动。后来,该部门解散了,其他人四散而去,而小欣则被调到了另一个部门中继续工作。她积极的心态,踏实的作风很快帮她做到了部门经理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