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职场哲学
2880000000016

第16章 表现自我——抓住上司的眼球(3)

每个人在降生之时,就拥有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特质。有的人表现在艺术上,有的人表现在学术上,有的人表现在动手能力上,有的人表现在公共关系上……所以,在没有发现自己特质的时候,千万不可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要相信自己一定是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自己一定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人生价值。

比尔·盖茨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他13岁开始编程,并预言自己将在25岁时成为百万富翁。他还是一个商业奇才,独特的眼光使他总是能准确地看到IT业的未来。独特的管理手段,使得他创办的不断壮大的公司能够保持活力。他的财富更是一个神话,39岁便成为世界首富,并连续13年登上福布斯榜首的位置。

他从小就精力过人,早在婴儿时期,自己就能让摇篮晃动起来。他从小就极爱思考,一迷上某事便能全身心投入。

从外祖母循循善诱的启蒙教育到父母不辞辛苦地为比尔·盖茨寻找适合他天分发展的社团与学校,无不为他天赋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清新的空气。

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中的环境已无法满足比尔·盖茨天赋的进一步发挥。于是,父母把目光投向社会,积极寻找属于他的空间。在一次活动中,比尔·盖茨要给班上准备一份报告,叫《为盖茨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这篇报告几乎成了全家人的事,他的外祖母帮着准备封皮,连父亲也插手帮忙,气氛很是活跃。

小学毕业后,父母在征求意见后,送他进了湖滨中学。在那里,比尔·盖茨痴迷上令他今后倾注毕生精力的计算机。

在湖滨中学读书时,比尔·盖茨常按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安排学习。他在喜欢的课程上下工夫,学得非常棒,如数学和阅读方面。

中学毕业后,比尔·盖茨很想到哈佛大学去读书,于是,父母放弃了让儿子当律师的想法,让比尔·盖茨在大学领域自由发展。但一年后,更大的难题摆在面前:比尔·盖茨要离开哈佛,与别人一起创办计算机公司。

虽然父母并不赞成他的想法,但比尔·盖茨还是毅然离开了令亿万学子向往的哈佛大学,开始在软件领域大展宏图。

成功人士都有其成功的特质,你也同样拥有,只是你还没有找到那片属于你自己的天空。那么从现在开始,请开始寻找并在那里展翅飞翔吧,相信你也会飞得很高。

保持进取心,争取升迁机会

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进取心和想象力是成功的起点,也是最重要的心理资源。目光高远,时刻想着提高和进步,对升迁机会保持敏感和热情,是成功者最重要的习惯。

有了进取心,我们才可以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实现人生的价值。我们才能扼住命运的喉咙,把挫折当做音符,谱写出人生的激情之歌。

进取心是人类智慧的源泉,它就像是从一个人的灵魂里高竖在这个世界上的天线,通过它可以不断地接收和了解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它是威力最强大的引擎,是决定我们成就的标杆,是生命的活力之源。

1781年,斯蒂芬逊出生于英格兰北部的一个村庄。父亲是煤矿工人,母亲是家庭妇女,两人都不识字。

斯蒂芬逊和他的父母一样,从未上过学,八岁时就去给人家放牛,十岁时在煤矿上做些零活,十四岁就跟随父亲到煤矿工作。由于家境贫困、出身低微,斯蒂芬逊的童年是在嘲讽中度过的,可他从不把这当回事。

在煤矿,斯蒂芬逊经历了最艰苦的劳动,于是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发明一种能够不用人力运煤的机器。1801年,英国人特勒维制造出第一台蒸汽机车。这部机车在试车时不是在铁轨上,而是在马路上。很多人嘲笑特勒维说:“你的火车还不如我的马车跑得快呢。”特勒维在打击之下,便不再去研制火车了。

斯蒂芬逊却来了兴趣。他找到特勒维,要跟他学习研制火车。特勒维说:“你如果不怕被人嘲笑,就一个人去研制火车好了,我是再也不会干这样的傻事了。”斯蒂芬逊想,煤矿上的蒸汽机能把深井里的水抽上来,特勒维制造的机车能拉动十几吨重的东西,这力量是从哪里来的呢?他仔细观察,反复思考,悟出了其中的奥妙:火车拉得多、跑得快,全靠蒸汽机。

为了掌握蒸汽机的原理,斯蒂芬逊长途跋涉,步行1000多公里,来到瓦特的故乡苏格兰,在那里学习研究了一年。斯蒂芬逊在总结和掌握了前人制造蒸汽机车的经验教训以后,终于在1814年制造出了他的第一台蒸汽机车——“布鲁海尔”号。

同年七月,斯蒂芬逊进行了第一次试车。这辆火车头运行在平滑的轨道上,载重30吨,牵引着8节车厢,行驶时不会脱轨,但行驶的速度很慢。由于没有装配弹簧,车开起后,震动得很厉害。

有人讥笑斯蒂芬逊:“你的车怎么还不如马车跑得快呀?”有的人说:“这车拉东西不中用,可声音比打雷还响,把牛马都给吓跑啦!”一些原来赞成试验蒸汽机车的官员现在也开始反对了,断言用蒸汽机车做交通工具是不可能的。

斯蒂芬逊并没有因为试车的不理想而气馁,他又对火车头继续进行研究和改进。1825年9月27日,斯蒂芬逊制造的“旅行1号”机车,在斯托克顿-达灵顿铁路上试车。许多人都替斯蒂芬逊担忧,怕他这次的试车再遭失败,但更多的人在等着看他的笑话。

只见斯蒂芬逊操纵着机车,蒸汽引擎吸入大量气体,又放出部分蒸汽,呼呼作响,人们纷纷避闪。老人、妇女和儿童惊恐万分,都认为机车即将爆炸。观察了一会儿,见没有什么动静,才又走近观看。紧随这辆火车之后的是四节由马匹牵引的车厢,上面也坐满了工人,使众人清楚地看到了两者力量的优劣。

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条公用铁路,而奔驰在它上面的火车,也就是当时轰动了英国和欧美的“怪兽”。这次试车的成功,使铁路运输登上了历史舞台。

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是个不思进取的人,那么就只能停留于现状,甚至会倒退到最差的程度。而如果你是个积极奋斗的人,那你就能超越现状,越来越好。

只要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努力改进自己,驱策自己不断前进,就会使自己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成功的人都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在他们的生涯中,才能不停地做出更新和改进。他们害怕退步,恐惧落伍,因此,总是自强不息地力求让自己每天的工作都有所进步。

有两个年轻人同时受聘于一家公司。一个是名牌大学管理专业毕业的杰森,另一个是普通大学毕业的吉姆。

开始时,二人的工作起点都是一样的。一段时间过后,经理发现,杰森虽然在大学里很优秀,也能按部就班地执行工作任务,但是好像过于自信,不喜欢征询别人的建议。而吉姆似乎是觉得自己的学历背景很一般,很有压力,所以每天都仔细地观察别人如何完成工作,并征求领导的建议。

有一次,经理加班到晚上10点,正要离开办公室,看到吉姆还在,就问他这么晚怎么还没走。吉姆告诉经理,他觉得自己完成工作有些吃力,所以就每天晚上在国外网查找些学习资料,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经理点了点头,给他推荐了两个不错的专业网站,就离开了公司。

一年过后,这两个年轻人在工作能力上的差别逐渐显露出来:杰森和刚入公司时一样,没有太多的提高。而交给吉姆的任务,他总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令人惊奇的是,吉姆还提出了很多改进公司、创造效益的好点子,其中有一些被采用之后效果很好。

经过上下部门的一致认同,吉姆被提拔为部门的负责人。

所以说,不管自己以前怎样,都要记得勤奋、努力向上,安于现状只能像杰森一样停留在最初的水平,跟不上发展的脚步。

人在职场中,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每天保持着积极进步的心,每天都努力上进,才会有更多的希望。

适当做点分外事,争取“机会空间”

有人认为,只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就行了,对于老板安排的额外工作,总是充满了抱怨,从来不主动去做。事实上,多做一些分外的工作,不仅可以让你在工作中不断地锻炼、充实自己,而且会让你拥有更多的表现机会,让自己的才华充分地表现出来。从功利一点的角度想,如果我们总是能让上司领略到喜出望外的感觉,他将会对我们建立起更高的信任与依赖,产生赏识之心,从而在有限的资源分配中向我们倾斜。对于有积极心态和主动做事的人来说,“机会空间”的大门从来都是敞开的。

积极主动的人都善于跳出工作合同上所界定的条条框框,并主动去填补其中的模糊空间。他们力求在行动中逐渐完善自我,行动起来,哪怕很小的事,哪怕只做了五分钟,在他们看来也是一个好的开端,因为这样能带动他们着手做好更多的事。

只做自己的分内事,意味着对工作的热爱还是不够,不肯多思考一下工作中的问题,没有完全投入自己的热情与智慧,只是一味机械地应付工作。虽然遵守纪律、循规蹈矩,却缺乏责任感,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而没有创造性地、主动地工作。如果一直是这样的心态,那么渐渐的,会连老板交代的任务也完成不了。

在工作中,只要认定那是要做的事,就立刻采取行动,而不必等老板作出交代。员工只有积极主动,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和潜力。

在现代职场,过去那种听命形式的工作作风已不再受到重视,个人主动工作的员工将备受青睐。因为,工作是自己的事业,参加工作是为了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做好老板交代的分内事是完成了任务,但如果在这之外还能积极主动,就会更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充分提高自己的能力,并最终获得成功。

彼特是一家公司的秘书。他的工作就是整理、撰写、打印一些材料。很多人都认为这样的工作单调而乏味,但彼特不这样想,他觉得自己的工作很好。他说:“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就是你做得好不好,不是别的。”

彼特整天做着这些工作,做久了,他发现公司的文件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甚至公司的一些经营运作方面也存在着问题。

于是,彼特除了每天必做的工作之外,还细心地搜集一些资料,甚至是过期的资料。他把这些资料整理分类,然后进行分析,写出建议。为此,他还查询了很多有关管理方面的书籍。

最后,他把打印好的分析结果和有关证明资料一并交给了老板。老板起初并没有在意,一个偶然的机会,老板读到了彼特的这份建议。这让老板非常吃惊,这个年轻的秘书,居然有这样缜密的心思,而且他的分析井井有条,细致入微。后来,彼特的建议中很多条都被采纳了。

老板很欣慰,他觉得有这样的员工是他的骄傲。

当然,彼特也被老板委以重任。

做些分外事,可以让领导看见自己的工作能力,也是自己敬业的表现。一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工作细致程度以及工作态度。

一位学者一次到某个商场买东西时,顺便拜访了一下在商场工作的两位朋友。两年前,这两位朋友同时进入这家大商场做销售员。而今,一位是商场的业务主管,另一位还是销售员。叙谈后,学者要走,商场的两个朋友就一起送她到电梯口。这时,做业务主管的朋友发现墙上贴着的商场通知单没有粘牢,快要掉了。做销售员的朋友说,掉就掉吧,也不关你的事。但是那位做主管的朋友还是把通知单先揭了下来,说,一会儿我再粘好。

通过这件小事,你可以明白,为什么一位得以晋升,另一位还是原地踏步。那位业务主管的一个动作,反映出他对商场的责任意识和敬业态度。做这件事,可能就是举手之劳,但首先,这位业务主管想到的是这对公司有利,我应该做,而不是归不归我管、关不关我的事。

做好分内事,是一个人立足的基础,但仅仅是只能立足而已。做好分外事,才能向外发展,更广泛地触及各种知识和资源。同样两个人,一个人只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另一个人除了做好自己的事外,还能帮公司解决一些难题,如果你是老板,会喜欢哪一个?你又会提拔哪一个?答案不言自明。即使不作比较,也应该知道,职场更青睐那些能承担更多、抵挡多面的人。

只要是自己可以办到的事情,其实都是我们的分内事。主动地去接受一些没人做的事情或者是一些能举手之劳的分外事,这往往会让老板看到更多的惊喜。而且,积极主动的人实际完成的工作,往往比他原来承诺的要多,质量要高。所以,主动的人从来不缺乏加薪和升迁的机会。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比你聪明,比你有能力的人比比皆是,怎样才能让自己在职场中节节高升,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快乐心态一直保持?那就是多做事情,在保持自己业绩的同时,多做分外事,这样,实力才会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