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职场哲学
2880000000012

第12章 同事相处——同事关系同样需要经营(2)

在这个大千世界里,任何生灵都可以让你感受到它的真、善、美,生命中最明快的乐章莫过于真诚。有人说,人与人之间真诚难觅。其实,最常见的真诚便是在和朋友们相处的日子里。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甚至是一张小小的字条,都可以让人无比欣喜,因为那里面包含了太多的坦诚与希望。如果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作一堵厚墙的话,真诚便是打开窗户的钥匙,耀眼而珍贵。

在美国的内华达州,有一个名叫麦尔滨的年轻人驾车兜风,碰到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他满脸疲惫,艰难地向前挪动着双腿。他停下车,关切地问了老人要去的地方。

麦尔滨把老人送到了目的地后,又掏出25美分,让老人坐公交车。老人接受了硬币,并向麦尔滨要了名片。几年后,有人找到他,告诉他亿万富翁哈维德·修斯把他财产的十六分之一送给了他,那是一亿美元的馈赠。

麦尔滨惊呆了,他没有想到,自己付出25美分,却得到如此丰厚的回报。

在美国费城,一天下午下起了暴雨,一位浑身湿透的老妇人蹒跚着走进费城百货商店。她衣着简朴,显得很狼狈,所有的人都对她视而不见。只有一位年轻人给了她关照,还给她一把椅子坐下,妇人很感激,临走时要了他的名片。

几个月后,费城百货商店接到一单生意——装潢一整座城堡,并点名要那位青年去。原来这位老妇人就是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母亲。几年后,他凭着踏实和真诚,成为卡内基的左膀右臂,事业飞黄腾达。

或许有人要说他们是机遇的宠儿,无疑,他们是幸运的,但更不能忽略的是他们灵魂深处闪耀着人性火花的特质,是他们用真诚唤起了别人的尊重,用善良创造了人生的奇迹,这是发自心灵深处的人性温柔的闪光,是人的内心美好情感的自然流露。它给了别人关心和帮助,让别人感受到了人情的温暖,也让我们知道了真诚的价值是无法用数字来衡量的。

真诚待人是我们工作和生活的重中之重,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只有彼此之间以诚相待,大家才能互相信任。

不可否认,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具有互异性,融洽的感情是心的交流。肝胆相照,赤诚相见,才会心心相印。真诚是一个真实内心的自然涌现,能直接感动对方,和对方内心的真实情感产生共鸣和交流,而且超越了现实利益的层次。

“伸手不打笑脸人”“见面三分情”,这是人都有的一种感情。我们的真心诚意除了可解除对方的武装之外,更可在对方的感动中激起他的同情心,因而松懈自己的立场——“看他那么真心诚意,就接受他的要求吧!”因为如果拒绝,自己多少也会自责,认为自己太无情了。所以我们要牢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八个字,相信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真诚来解决。

当你真诚地对待自己时,你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当你真诚地对待别人时,你会赢得别人同样的信赖。而当你将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交到别人手上时,你的手中也会因此而握住一份真诚的回报和一颗闪光的心。

所以说,在真诚的人面前无须设防。要想得到别人的亲近与尊重,诚恳老实是最可靠的办法,这是一种心灵的开放。真诚是相互的,要得到别人的真诚,首先自己要付出真诚。

真诚是触及心灵的感动,而不是等价的交换。不可否认,真诚有时候会让我们自己的情感和利益受损,因为我们是在毫无戒备的情况下去与人为善的。我们要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去看待事物,真诚也许让我们吃亏上当,虚伪也许会让我们占到便宜,但是从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用今天的吃亏上当换回明天的辉煌,比鼠目寸光要强百倍不止。

在工作中与同事相处,应当真诚。当他需要你的意见时,不要一味地给他戴高帽;当他遇上疑难问题时,你要尽心尽力予以援助,而不是冷眼旁观,甚至落井下石;当他无意中冒犯了你,又忘记跟你说抱歉时,你要抱着“大人不记小人过”的心情原谅他……

也许你会问:“为什么我要对他这么好?”答案很简单,因为他是你的同事,你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跟他在一起,你能否从工作中获得快乐与满足,能否投入工作,敬业乐业,同事们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试想:当你在办公室里,发觉人人对你视若无睹,没有人愿意跟你讲话,也没有人愿意向你倾吐工作中的苦与乐时,你还会开心工作吗?

如果你觉得与同事相处很困难,请仔细阅读以下意见,相信你能从中获得所需要的启示:当对方有意无意表示自己有多能干,怎样获得上司的信任时,不要妒忌他,而要诚心诚意欣赏对方的长处;当大家聚在一起聊天时,你应该暂时放下工作,去跟他们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让同事感觉你是他们的一分子。同时,不要随便把同事告诉你的话告诉你的上司。

从某种程度上说,办公室其实就是社会的缩影。在这个小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很复杂,也可以很单纯,这完全要看你如何表现自己。所以,要想和同事处理好关系,首先要从真诚待人开始。

凡事给别人留点余地

着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颗完全理智的心,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刀,会割伤使用它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绝对的事情。所以,我们做人做事都要给自己和他人留有余地。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句话:“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意思是说当人们风光时,凡事要留下余地。否则,一旦身陷困境,想回头就难了。为他人留余地,也是为自己留余地。

曾国藩主张为人处世要“举止端庄,言不安发”,在待人接物的时候多为对方留出一点儿余地。对于身处庙堂高位的曾国藩来说,其周围趋炎附势之徒一定不会少,也不乏有热衷于宦途却又故作清高的所谓“大儒”。然而曾国藩却依然将他们接纳,倍加礼遇。当时,许多人都对曾国藩的举动感到不理解,其中便有一个叫李鸿裔的年轻人。虽然他多次向曾国藩谏言,曾国藩却依然如故,并不多加解释。

一天,李鸿裔在曾国藩的文案上看到一名大儒写的一篇文章《不动心说》。文中为了标榜自己的清高,写了这么两句:“将吾置于二八佳人之侧,问吾动好色之心否乎?曰:不动;又使吾置于红蓝大顶之旁,问吾动高爵利禄之心否乎?曰:不动。”李鸿裔为了讥讽这个言不由衷的大儒,信笔在文章的后面题道:“二八佳人侧,红蓝大顶旁,知心都不动,只想见中堂。”然后便离开了。

当晚,曾国藩看到了这篇文章和李鸿裔所题的字,立刻命人将李鸿裔叫来,说:“虽然这些人多为欺世盗名之徒,言行不能坦白如一,但他们之所以还能够获得丰厚的待遇,凭借的正是这些虚名。可是你一定要揭露他们,使他们失去衣食的来源,那么他们对你的仇恨绝不是言语之间就可以化解的,这不是自取祸端吗?”李鸿裔听到之后,明白了曾国藩这样做的意图,从此之后便开始注重“内敛”,凡事给人留有余地。

智慧有很多种,不管是哪一种都能使人顺利地完成相应的目的。在这些智慧中,凡事学会给别人留有余地就是其中很隐蔽的一种。适当地留有余地不但能使自己容易把事办成,还可以使对方心存感激,甚至可以化敌为友。可见,不把事情做绝是一种很高的智慧。

三国时期,蜀军大举南征,孔明问马谡怎样才能平定南蛮造反。马谡说蛮人反复无常,必须令其心服才行。孔明觉得这话很有道理。于是,诸葛亮七次生擒孟获,最后却又放了他。仔细想想,诸葛亮不仅给自己留下了余地,同时也给了孟获一条退路。

深谙用人之道的孔明知道,要想让一个人才心甘情愿地为国效力,就要让他心悦诚服地降服。果然,在第八次擒住孟获后,他终于甘心归降。这样一来,不但南中叛乱被很快平定,而且诸葛亮不留一兵一卒,南中社会仍能保持安定。更有意思的是,孟获在后来也担任了蜀汉的御史中丞,他手下的一些将领还参加了诸葛亮领导的北伐。诸葛亮也留下了一段传世的佳话。

在通常情况下,留有余地,就是给事情出现偏差后留有回旋的空间。俗话说,利不可赚尽,福不可享尽,势不可用尽,指的是在做事的时候要给自己和他人留点余地,以备不时之需。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只狼发现了一个山洞,各种动物皆由此经过。为了捕获各种动物,狼把这个洞里除洞口外的所有通道都封死了,却不料将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成了老虎口中的美食。

当我们对事情无法全面预料时,给自己留一条后路,还是较为妥当的做法。在职场中,许多人为了谋求个人利益,在同事背后放暗箭,中伤同事,甚至在同事处于逆境时落井下石,这都是在破坏自己的人脉。一个人无论多么成功,都不能担保自己没有倒霉的时候,那时,还有谁会向你伸出援助之手?所以,留条活路给同事,也是在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曾经有位留美归国的硕士应聘到一家贸易公司上班,他不但学历高,而且口才极佳,业务能力也强,在公司逐渐崭露头角。可每当他听到其他同事提出一些较不成熟的企划案或是某些时候得罪他时,他总会毫不客气地破口大骂。在他的观念里,这样做并没有什么不妥。因为这一切都是“师出有名”,如果不是别人有误在先,也轮不到自己发话。

然而,他的态度却让他在同事中成了只孤鸟。没过多久,他就选择离开了公司。当然,并不是因为他的能力欠佳,而是因为人际的压力。一直到他离职前,他仍在不断地问自己:“难道我的观点错了吗?难道我发的脾气是没有道理的吗?”

待人宽厚是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博大的胸怀,一种不拘小节的潇洒。凡事给自己和别人留有余地,也给自己和别人一条退路,何乐而不为呢?

汉代公孙弘年轻时家贫,后来成为丞相,但生活依然十分俭朴,吃的饭只有一个荤菜,睡觉盖的仍是普通棉被。大臣汲黯因为他这样,就向汉武帝参了一本,批评公孙弘位列三公,有相当可观的俸禄,却只盖普通棉被,实质上是装模作样、沽名钓誉,目的就是为了骗取俭朴清廉的美名。

汉武帝便问公孙弘:“汲黯所说的都是真的吗?”公孙弘回答道:“汲黯说得一点没错。满朝大臣中,他与我交情最好,也最了解我。今天他当着众人的面指责我,正是切中了我的要害。我位列三公而只盖棉被,生活水准和普通百姓一样,确实是故意装得清廉以沽名钓誉。如果不是汲黯忠心耿耿,陛下怎么会听到这种对我的批评呢?”汉武帝听了公孙弘的这一番话,反倒觉得他为人谦让,就更加尊重他了。

公孙弘面对汲黯的指责和汉武帝的询问,一句也不辩解,并全都承认,这是一种智慧。其实,这是表明自己至少“现在没有使诈”。由于“现在没有使诈”,被指责者及旁观者都认可了,也就减轻了罪名的分量。公孙弘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对指责自己的人大加赞扬,认为他是“忠心耿耿”。这样一来,便给皇帝及同僚们这样的印象:公孙弘确实是“宰相肚里能撑船”。既然众人有了这样的心态,那么公孙弘就用不着去辩解是不是沽名钓誉了,因为自己的行为并不代表有什么政治野心,对皇帝构不成威胁,对同僚构不成伤害,只是个人对清名的一种癖好,无伤大雅。可见,说话办事给他人留有余地对人对己都是有好处的。

总之,气球留有空间,就不会爆炸;杯子留有空间,就不会因为加进其他液体而溢出来;人在说话,办事时留有余地,就不会因为“意外”而下不了台。凡事总有意外,留有余地,就是为了容纳这些意外。所以,我们凡事都要留有余地,使自己行不至于绝处,言不至于极端,有进有退,收放自如,这样才能在日后机智灵活地处理事务,解决复杂多变的问题。

帮人有分寸,不要热心过头

有位哲人说过:“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永远到不了人生的大海。”人们学习知识进入社会,了解自我,获得新生和爱情,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发生的。没有与别人的交往,人类就无法生存。因此,对每一个人来说,人际交往都是非常重要的。

任何事情都需要付出才会有回报。同样,人际交往也需要“投资”。但这并非是无限制投资,也是要有一定分寸的。过犹不及,这个道理早在千百年前就为圣人所认同。

颛孙师、卜商君和子贡都是孔子的学生。颛孙师和卜商君是子贡平时最敬重的人,有时竟分不出哪个更令自己敬佩一些。有一天,子贡向孔子求教:“颛孙师和卜商君哪个更好些呢?”

孔子说:“颛孙师做事好过分,卜商君做事常常达不到本来的要求。”

子贡说:“您这么说,是颛孙师好些了?”

孔子说:“过分和达不到是一样的。做事恰到好处,才是最好。”

帮助别人也是同样的道理,需要掌握好分寸,如果热心过头,反而会产生负面的效果,得不偿失。

早在1974年,心理学家霍曼斯就曾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交换,这种交换同市场上的商品交换所遵循的原则是一样的,即人们都希望在交往中得到的不少于付出的。同样,如果得到的大于付出的,也会令人们的心理失去平衡。

而初入社交圈中的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好事一次做尽”。以为自己全心全意为对方做事会令双方关系融洽、密切,而事实上并非如此。

大学刚毕业的小斌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设计,刚到公司的他对谁都百般热心,无论是谁在任何时候有困难,他都会非常热心地帮助。而看到有人情绪不佳,他也会想尽方法去关心。小斌几乎做尽了所有的好事,可结果却不如人意。他发现大家都开始疏远他,不爱理他了。他每次热心地帮助人家,大家好像并不乐意接受。小斌很困惑,难道乐于助人也是错误吗?

像小斌这样“好事一次做尽”,热心过头的做法,其实是进入了一个误区。因为通常来说,只有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助其一臂之力,才能达到较好的人际效果。毕竟,人的心灵都需要一点空间。如果你想帮助别人,而且想和别人维持长久的关系,那么不妨适当地给别人一个机会,让别人有所回报。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也是为了使关系平衡的一种做法。如把好事一次做尽,不讲究做事的分寸,使人感到无法回报或没有机会回报的时候,愧疚感就会让受惠的一方选择疏远。留有余地,好事不一次做尽,这也是平衡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世上早有“为人处世和说话办事要讲分寸”的劝勉,而对于“分寸”到底在哪里,大多数人却未必能够说得清。能够说清楚“分寸”这两个字的人,也正是凭着对人事的明达、老成与世故,才使得他们跻身于成功者的队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