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名沿用偏旁(或字头)取名是指兄弟之间的名字单名的偏旁或字头相同。早在东汉有荀淑之的儿子荀昱、荀昙,都是“日”字头。三国有刘表的儿子刘琦、刘琮,都以带“王”字偏旁的字起名。五代宋初的窦仪五兄弟分别为窦仪、窦俨、窦侃、窦俘、窦僖,均为“亻”字旁。宋代以后,此类名数不胜数。著名的有名列唐宋八大家之内的苏轼、苏辙兄弟。还有《红楼梦》里的贾敬、贾赦、贾政、贾珍、贾琏、贾环等。当今此类名字也屡见不鲜,如某中学王氏三兄弟,分别起名为:王祖仁、王祖仕、王祖任。
4.单名用合文相同的字起名
汉字里合体字不多,如炎、众、森等,所以用做兄弟排行的名字甚少,但却颇具匠心,有名的如宋代洪氏四兄弟:洪朋、洪刍、洪炎、洪羽。现代有兄弟以金木水火土的合体字取名,也很美,很有趣,其名为:鑫、森、淼、焱、垚。有一曹姓兄妹,兄名为曹磊,妹名为曹卉,易记好听,男女也分得清楚。可用合体字取名的字主要有:林、吕、冰、从、双、出、比、圭、炎、羽、朋、多、众、鑫、森、淼、磊、卉、矗、聂、品、兢、品、回、赫、荔、竹等字。
(五)按字辈起名法
标示辈分,就是按家族世系牒谱规定的辈分起名。排行字辈的起名习俗直接受宗法制思想的影响,其要点就是维持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制(正妻所生长子有合法继承权)。一般家族,特别是名门大族,为了使“人不忘本”,“知统系来处”,都要撰修家谱。人的名字要明确标示出他在家族世系中所属的辈分字。如同族兄弟采用同一字或同一汉字偏旁,同族不同辈分用不同的字表示。这种方法,称排行或排字辈。排行字辈的起名习俗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大、范围广。虽然今人因时代生活变化不兴修家谱,但这种方法至今仍继续沿用。
用字辈的方法起名,最常见的是字义的不同。用于排辈分的字大都由吉祥庆颂的字眼儿组合成文来表达某种意思,如常用的有紫气东来、龙凤呈祥、五世其昌、光耀门庭、诗礼传家、忠厚继世等。或是顺口韵文,有的本身就是一首诗。排行字辈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被后代封建皇室奉为圣人的孔子家族。如1774年乾隆皇帝确认的孔子后裔的三十字辈:
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希字是孔子家族的第五十六代。1920年,第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在这三十字后续了二十字,并经北洋军阀政府内务部批准咨行各省县遵照执行: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根据以上排列辈次,如果我们看到孔子的后裔的姓名中间的字,就可推算出其辈分。如全国政协委员中有孔祥祯、孔令明、孔德懋,看其族谱辈次就可以知道前二人属75、76代孙,后一人是77代孙子。
辈次取名传人皇室,最严格的恐怕要数明、清王朝。明代朱元璋规定,朱姓子孙必须由礼部起名。未得礼部命名者,则不能享受皇族待遇,凡皇族有人生子都报礼部请求取名。清朝王室自康熙开始,按字辈命名,不仅规定了必用字,而且规定了第二字的偏旁,如雍正这一辈皇子,第一字皆用“胤”字,第二字皆用“示”旁,如胤祖、胤祺、胤扴、胤祯等。雍正皇帝是第四子,正名胤杅。乾隆这一辈皇子,第一字皆用弘字,第二字皆用“日”旁(乾隆皇帝名弘历)。乾隆年间,皇六子永熔绘了“岁朝图”进呈孝圣后,乾隆就在上面题了一首诗,有“永绵奕载奉慈娱”句,以后乾隆就在弘以下,选字“永、绵、奕、载”四字,作为取名辈字,道光又在“载”之后亲选“溥、毓、恒、启”四字。咸丰皇帝又在“启”字辈下选定“焘、屹、增、棋”四字。因此清朝皇室从雍正辈起,取名用字的顺序是: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屹、增、祺。到了末代皇帝溥仪的“溥”字辈,清王朝就被推翻了,以后取名是否使用这些辈字,就不得而知了。
以字辈起名,名字结构上有像孔子家族那样同辈第一字不变的,也有取后一字的;有的一代字在前,一代字在后。如某家族万、民两代,万字辈,万明、万全、万方等;民字辈,维民、海民、兴民等。还有的一代双名,一代单名,单名以偏旁相连。循环反复,延续下去。
字辈起名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俗现象,上自皇室家族,下至黎民百姓,甚至和尚、道士都喜用。它所固定的取名用字,具有相当稳定的因素,可以世世代代秩序井然地延续下去,而不同于有些方法变化无常。特别是它的传承性,可帮助人们推行世系序列,对于那些侨居海外的侨胞及台湾、香港、澳门同胞寻根认祖、分清乡亲邻里、长幼辈次等有重要作用。但是,它又具有因袭性、保守性,它把人的名字局限在一个框定的范围内,某种程度上扼杀了人的意志与独立人格,不利于个性的发展,同时它也含有浓重的封建家族观念,不利于人际往来和团结。
目前,绝大多数的姓氏家族,都还有自己的排行字辈,例如广西合浦县公馆陈族的字辈:仕、国、明、其、德、道、英、才、克、振、继、绪、联、芳、科、第、永、锡、家、世、荣、昌。但是不像明清时代,一定要严格按字辈起名,而是有的按,有的不按。
(六)按属相起名
中国人是非常讲究属相之说的,利用十二属相给孩子命名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按照孩子的属相,因时制宜地给他们起个好名字,不失为一个起名的好方法。
众所周知,鼠在人们心目中并不是一个非常好的属相,但它的机智、灵活、聪明、幽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属“鼠”的人最好选择带有草、米、禾偏旁或单人旁的字才好,因为按传统说法,这些字可以很好地保护它。如:云程、嘉谷、家稷、保仓、茵云、佳宇、促盈、伏泽、宗英、谷容、慰荣、健茜、围莲。
牛被认为是一种诚实、朴素、自尊、积极、任劳任怨的好动物。牛需要人们的衷心爱护和喜欢照料,并且牛离不开水。所以属牛的人,名字最好是有以竖心旁和三点水为部首的字。例如:恒清、怀济、润慷、海情、渭慨、愉涛、慢洁、浔忱、怡澜、潜惟、抒沛等。
虎被认为是强壮的、勇猛的、独立自主的,但美中不足的是带有一种傲气。人们都知道“一山不容二虎”或是“深山出猛虎”这句话。所以属虎的人名字最好带有“山”字。如:岚岭、嵩凌、岩峰、巍然、岸清、崎辉、峙轩、嶂仪、天峦等名字都不错。
兔在人们心目中是柔顺、善良、聪明、活泼的象征。给属相为兔的孩子命名最好名中要有“月”字。如:钦育、育英、育华、鹏飞、鹏展、知鹏、朝辉、朝霞、明辉、辰朝、昭明、欣明、朋泰、泽朋、愉媛、愉美、月清、月祺、胜鉴、胜彩等。
龙被认为是所有动物中最尊贵、最有能量的动物,它代表着财富和权威。带有三点水的字是最受欢迎的。如:深、澜、江、池、潮、萍、沛、潜、鸿、汉等。
蛇喜欢在草丛里出来进去,所以属蛇的孩子最好给起带草字头的名字。如:蔼霖、芬迪、芸生、叶萱、燕敏、茂伟、芫倩、荣俊、葆华、慕伦等。
马被认为是一种心胸开阔、友好相处、勇于拼搏、前途远大的动物。马喜欢吃草和谷物,所以可以用带草字头和“禾”的字给孩子命名。如:英、艺、芸、穗、颖、秋、茂、荣、穆等。
羊也以和平、耐心、善良、温顺为世人称道,草是羊的命根子,天下似乎还没有不吃禾苗的羊。所以命名时这些字是好的。如:科、秦、莲、英、芝、芹等。
猴年出生的人看起来似乎活泼好动,富有创造力,并且其中有不少喜欢侃侃而谈。猴子喜欢在树上跳来跳去,寻找食物,所以给属猴子的孩子应该以“木”字旁的字命名。如:福林、稳权、望棣、朴平、松涛、枫玲、桦珍、极岩、海棠、振荣、柄昆等。
属鸡给人以热心、好客、生活规律的好印象,虽然个别鸡属“大嗓门”之列。鸡喜欢吃米或豆子,所以命名时它们也必不可少。如:登、精、粹、鼓、迷等。
狗是一种忠诚的动物,它与人关系良好,所以命名时,记得用带“亻”字旁的字。如:华、仁、伦、俊、仿、伟、伯、任、仕、健。
猪被认为是柔顺、踏实、真诚、执著的,虽然有时也许会有点儿自私。猪年出生的人要记着跟草字头或“土”打交道,所以这些字很适合。如:埔茵、垦殷、增盛、佳兰、培文、鸿基、桂春等。
(七)五行起名
五行,指的是五种物质元素,即:水、火、木、金、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五行学说是最重要的,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从理论上看来,人禀赋的五行之气决定着他的天赋高低和命运好坏。在命名中,采用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加在名字中,借以补救“生辰八字”的欠缺,是许多父母给子女起名时的常见现象。阴阳五行学说的盛行,使人们把一生中的荣辱祸福系于五行生克上去,所以在起名时,借求得到阴阳盈虚的调和,刚柔的相济,认为这样可以在一生中逢凶化吉、一帆风顺。运用五行学说来命名,不但隐含生生不息、子孙绵延的意图,而且给受儒家思想支配行事的中国人在命名上提供了一个理论依据。古人取名,大至帝王将相,小到黎民百姓,都非常注重五行理论的运用。几个人的名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五行运转的模式,既解决了后人子孙生生不息的生存理念需求,又为今生、来生、后世等宿命观念、轮回因果观念创立开辟了一条通道。
以五行理论取名始于周秦时代。当时,主要是把商殷的干支命名法与五行观点配合而取名。在周秦时代,人们除了有“名”外,还要取“字”,因此主要是以天干配五行,取出“名”和“字”来。如楚公子名壬夫,字子辛,即以水配金,则水生于金,刚柔相济。到了宋代,以五行理论取名更为风行,然而,那时却不重视八字的欠缺,只取五行相生之义用来序辈。
宋代应用五行相生取名方法如下:
木生火:父名属木,则子名应属火;
火生土:父名属火,则子名应属土;
土生金:父名属土,则子名应属金;
金生水:父名属金,则子名应属水;
水生木:父名属水,则子名应属木。
宋徽宗时宰相张浚,名属水,所以要给儿子取一个木的字,故其子名张栻,张栻名属木,其子应以火名,故张栻之子名叫张焯。即使千古罪人,杀害岳飞的秦桧也以五行序辈。秦桧名属木,其子取属火的字,为秦焙,秦焙名属火,故子名以土,为秦埙、秦堪。
另外,明太祖朱元璋的子孙就是按五行相生关系而取名的,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成祖——朱棣(木)→仁宗——朱高炽(火)→宣宗——朱瞻基(土)→英宗——朱祁镇(金)→宪宗——朱见深(水)→孝宗——朱祐樘(木)→武宗——朱厚照(火)→穆宗——朱载垕(土)→神宗——朱翊钧(金)→光宗——朱常洛(水)→思宗——朱由检(木)
以后历代,人们多以“生辰八字”的欠缺,配以五行而起名,因此称作“五行四柱起名法”。当算出生辰八字后,根据其缺欠,取五行中水、火、木、金、土中相应的一个属性的字或是用缺行做偏旁的字来补救,否则孩子就命途多舛。如:“八字”中欠金,可用“鑫”字;“八字”中欠水,可用“淼”字。民国前主席林森,因其八字中欠木,故以木属的“森”字为名。又如,鲁迅小说《故乡》中的闰土的取名,是因为他是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给他取名为闰土。还有一些名字如:方有海(缺水)、高森泉(缺木水)、张鑫(缺金)等人名,都是以五行命名的。
也有在同一辈中每人取五行中的一个,共同构成了五行相生的名字,比如:一家有兄妹共五人,姓名依次排为张维村、张维灿、张维基、张维钧、张维清,从他们的名字中可以看出这一家人金木水火土五行都有了。
一般人五行都有缺或偏,古代通过中医诊断法、人相观察法、命理推算法了解人的五行情况后,就通过“五行”进行取名,以此来平衡五行,使之不偏不衰。
(八)奇、怪、丑起名
中国姓氏众多,奇姓怪姓屡见,如日、月、风、云、雷等天体气象,山、河、田、江、池等地形地貌姓甚为平常,植物花卉、家禽动物姓亦属常见,还有数字用具等姓。姓是传承下来的,不好更改;而名是后起的,但奇名、怪名史不绝笔,民间地方丑名、怪名依然相传。
从历史上看,战国时有嫪毒;汉初有被汉高祖封为海阳侯的摇毋余;汉武帝时著有解释贵族礼制的《后氏曲名记》的博士近君,以及丁外人、室中同等。后汉有食子公,晋有刁凿齿,宋有姓名皆异,与秦桧一起制造岳飞冤狱的奸臣万俟呙。清朝雍正皇帝谋取皇位后,把其兄弟胤禩、胤瑭等拘禁,改胤瑭的名字为塞思黑,改胤禩为阿是那,意为猪狗,以示憎恨。清乾隆年间的学者杭世骏,归隐杭州,制一舫游西湖,取名“杭杭杭”。第一个杭字意为杭州,第二个杭字意为自己的姓,第三个杭字意为方舟(《诗》有“一苇杭之”),合起来说就是杭州杭姓的游航,可以说很怪异了。清代还有骚达子、粘克升、要问政,等等。
还有因怕同名而造字,从而起一些怪异的名字的。唐代武则天为自己取名为曌(音“照”),企图说明她是兼有日月之光辉,永远挂在天上,让万民共仰,万代同瞻。孙中山先生在从事反清民主革命时,清廷对他又恨又怕,把他与郑弼臣、陆皓东、尤列称为“四大寇”,而把孙文的“文”字加三点水成“汶”,意为蒙受尘垢的意思。
民间有些地方则以数字、出生重量为名或以丑为名。如湖南湘潭,有些人的小名是按数字称呼,如“五十伢子”、“四十伢子”、“三十阿公”之类,这些有的是按出生时父亲的年龄,有的是按祖父的年龄起名。
江浙有的地方按出生时的重量起名,如鲁迅小说:《风波》里九斤老太的儿子七斤,七斤的女儿六斤等。
另外,山西人起名,许多人爱用反义词,特别是在农村。当父亲的总希望孩子长得俊俏,但起名偏要带上一个“丑”字,如大丑、二丑、小丑、丑蛋、丑女;看孩子长得活泼可爱,却起名赖狗、二赖、小赖、憨憨、小傻、傻蛋;对孩子越喜欢,有时起名反而越难听,如扁头、和尚、秃子、臭蛋等。
南方不少地方也有起丑名的习俗,如给孩子起名果狸七、风柜十、尿桶八、三斤狗等等。
历史记载的奇名、怪名多出自标新立异的心理,一般人是显示自己与众不同或表示某种主张,而皇帝和贵族则多为炫耀自己高人一等的地位和气派。至于地域性的数字名、重量名和丑名则属于当地的习俗。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步,愚昧落后状况的改变,人们心理习惯的变化,这种以数字、重量和以“丑”字为名的现象会逐渐消失。
偷名和撞名据说也是江南命名习俗的一种形式。偷名其行,必须冒一定风险。旧人追求多子多福,谁家人丁兴旺,邻里亲戚定然仰慕不已,景仰之余,不免亦作多口之思,那么怎样才能赶上别人的“人口密度”呢?偷名是为其法之一。孩子立名之初,请人到那位人丁兴旺的家中偷来一副筷子和饭碗,并给孩子取名“碗儿”或“筷儿”,偷名者便大功告成。凯旋而归时,孩子的母亲要怀抱小儿,站在门口接客。偷名者一见孩子,即张口叫日“筷儿”!或日“碗儿”!孩子的母亲则要代不会说话的孩子答日“哎!哎!”他们以为偷名之后,孩子可无疾无灾了。不过,此法可苦了那些多口之家,本来碗筷就不够用,如此张家来偷,李家来偷,多口之家的吃饭就成了问题。然而,此风一起,人丁兴旺者偷不禁偷,盛行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