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普列姆·昌德
《舞台》是印度作家普列姆·昌德的名著之一,写于1930年。
它所表现的故事发生在20年代的贝拿勒斯近郊,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苏尔达斯,手中有祖传的几十亩荒地。依靠英国殖民政府而发迹的资本家约翰·西瓦克想高价收买这些荒地,准备在那里开办烟厂。但苏尔达斯宁愿无偿地让村民们自由放牧,也不愿出卖。约翰·西瓦克便通过土邦王公贡鄂尔的女婿、市政委员会主席莫罕德拉·古玛尔王公的权势强行征购。苏尔达斯不畏强暴,坚持用歌声诉说自己的冤屈和愤懑,得到广大群众的同情,于是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抗议运动。抗议运动被英国殖民政府镇压了,苏尔达斯惨遭杀害,荒地上办起了烟厂;但群众的不满仍然存在,他们为了纪念苏尔达斯,为他立了一座塑像。迫害苏尔达斯的古玛尔王公,在被迫辞去市政委员会主席职务之后,为发泄私愤,竟在夜间偷偷地去捣毁苏尔达斯的塑像,反被倒下的塑像砸死。
作品通过这样一个复杂的故事,再现了20年代印度社会的生活图景,揭示了英国资本主义入侵后,印度农村那种自给自足经济的崩溃和农民破产的历史。印度著名评论家古普塔在《论普列姆·昌德》一书中,在阐述小说的这一深刻意义时写道:
普列姆·昌德对工业经济在印度的迅速增长忧心忡忡,他认为,工业网在印度日益扩大的结果无疑是农民丧失自己的土地,普通劳动者受到残酷的剥削,社会生活和文化畸形发展,捣乱分子滋生猖獗。
普列姆·昌德的小说大都用印地语写成。他是印地语的“第一位符合现代意义的小说家”。他使由泰戈尔等伟大作家所开创的现代小说的形式得以不断完善。他以干净利落的艺术笔调和鲜明的感情色彩,真实而熟练地描绘了印度社会,特别是农村的生活面貌。他笔下的故事富有戏剧色彩,曲折而流畅。他善于刻画人物,特别善于描绘农民的心理活动。他的小说中的许多农民典型,几乎都是栩栩如生、真实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