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二十世纪十大经典战役——海湾战争中的地面作战
28731000000029

第29章 海湾地面战斗爆发(2)

多国部队第一路进攻部队美第18空降军所属第24机械化步兵师,也在西线向伊拉克境内展开了进攻。该师的战斗任务是,在发起进攻之后突破当面伊军防御,直插幼发拉底河,然后掉头向东推进,歼灭在科威特战区陷入包围的共和国卫队。

美军第24机械化步兵师在进攻之前曾经派出临时配属给它的第197旅一支战斗侦察巡逻队去北部侦察。

侦察队在伊拉克军队第一道防线西端驾车巡逻了20英里,竟然没有发现伊拉克军队的影子,以至巡逻队决定留下一部分人员,作为24日197旅进攻行动的尖刀侦察分队。

第24机械化步兵师(含197旅)于24日下午3点发起进攻,3个旅并列展开进攻,以师属骑兵营在前方实施侦察和掩护作战,以每小时25—30英里的进攻速度向伊拉克境内推进。到24日半夜,第24机械化师已经深入伊拉克境内75公里。

由于没有遇到伊军的抵抗,美第24机械化步兵师的进攻是相当轻松的,一位美军随24机械化师的战地记者写道:

我不知道这是否就是战争,但我感觉到我们就像是趋车前进到某一地方兜风一样,一路上只管前进、前进。即使有伊拉克士兵,但他们只是来向我们投降的,而不是向我们进攻的,以至每隔30公里,就得建立一个临时战俘收容所。战争开始时那种紧张感没有了,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一个士兵讲了一个关于萨达姆的笑话,惹得一车人哄堂大笑。当然危险也不是没有,那就是害怕萨达姆向我们发射他的生化武器炮弹,因此我们随时备着防毒面具,以防不测。

在地面战斗第一天里,第一路多国部队俘虏伊拉克军人3200名,本部仅1人受伤。

第二路部队进攻态势

多国部队第二路进攻部队由美国第7军,下辖第1装甲师、第二装甲师(前方梯队)、第3装甲师、第1骑兵师、第1机械化步兵师、美第2装甲骑兵团和第7军的4个野战炮兵旅:第210、第79、第42和第142野战炮兵旅组成。配属第11航空旅和英国第1装甲师。第二路进攻部队共有1300辆坦克,是世界作战史上最强大的装甲集群。

属于美国第7军下辖的第1机械化步兵师是美军有名的战斗主力部队。组建于1917年,当时名字为第1远征师,组建之后立即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作战158天,伤亡22320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该师返回美国本土,驻扎在纽约地区。接着又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于1941年8月派往英国,然后又被派往北非。

在此后的4年战争中,作战443天,参加大小战役几十次,伤亡20659人。该师以敢打敢拼敢伤亡而获得“大红1师”美称。1955年,该师从欧洲返回美国堪萨斯赖利堡驻地。1959年改为训练师。1961年又改为战备值班师,1962年改编为机械化师。1964年该师参加了越南战争,一战5年,伤亡20770人。该师从未退出过现役。参加海湾战争时编制为:下辖3个旅部、5个坦克营和5个机械化步兵营以及师属支援分队。全师配备坦克290辆、步兵装甲战斗车370辆、其它装甲车692辆、“陶”式导弹发射架60个、“龙”式导弹发射架180个、火炮141门、各种直升飞机127架。

属美第7军的另外一个主力师是第1装甲师,驻地在德国的安斯巴赫。也是美军装甲兵组建较早的部队,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和北非地区同德军作战。没参加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1971年该师部分部队同第4装甲师合并组成新的第1装甲师,驻防欧洲。该师下辖3个旅部、6个坦克营、4个机械化步兵营以及师属支援分队。全师编制17000人,装备坦克348辆,其中部分是美军先进的M1A1型坦克。步兵战斗车316辆、其它装甲车682辆,“陶”式导弹发射架48个、“龙”式导弹发射架144个、火炮141门,各种直升飞机127架。

第3装甲师原来隶属驻欧洲的美军第5军,驻德国的法兰克福。该师成立于1941年,是美军比较年轻的装甲部队。但成立之后就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且参加了著名的诺曼底登陆战役,伤亡9200人,英勇善战,有“矛头之师”之称。二战之后该师在西德解散。

1947年又恢复为国内训练师。1955年改为作战师,当年调西德驻防。全师下辖3个旅部、6个坦克营、4个机械化步兵营以及师属支援分队,17000人。装备M1坦克348辆,也有一部分美军先进的MIAl坦克,步兵战斗车316辆、其它装甲车682辆、“陶”式导弹发射架48个、“龙”式导弹发射架144个、火炮141门、各种直升飞机127架。

配属美第7军的第2装甲骑兵团是美军4个独立团之一,驻德国纽伦堡。下辖3个装甲营、1个炮兵营,约3300人。该团组建于1836年,最初名为第2骑兵团,参加过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51年改名为第2装甲骑兵团。

配属多国部队第二路进攻部队的英国第1装甲师是在海湾危机中临时组建的装甲部队。其前身是英国第7装甲旅。英军第7装甲旅绰号为“沙漠之鼠”,它的前身是第7装甲师,该师由第7旅和第4旅组成,其队徽为白底衬托一个红圈。第7装甲旅是英国军队最精锐的地面部队之一,组建于1938年,其下属的英国皇家爱尔兰轻骑卫队等均有近百年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7装甲师被调往北非与德国的一个师作战。当时,这个师的一位指挥官在一次激烈的大战中,无意发现了善于在沙漠中生存的红色跳鼠,深有感触,便要求他的部队“必须像这种老鼠那样,学会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和作战”。从此该旅上下同心协力,以这种“老鼠精神”生活和作战。这位指挥官还认为这支部队的队徽过于单调,于是,便委托其妻子重新为部队设计一个队徽。他的妻子便以当地的一种宠物——跳鼠设计了新的徽章。全师指战员佩带着这种新的徽章,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一举打败了纳粹非洲军团,从此,“沙漠之鼠”便成了这支部队的代号,名扬天下。至今全旅官兵人人佩戴着红色的“沙漠老鼠”徽章,并以此为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第7装甲师统辖的第7旅和第4旅解散。到了60年代,英国重组莱茵兵团,第7装甲师被降为第7装甲旅,随后被派到德国。第7装甲旅除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外,还参加了英阿马岛战争,并多次参加北约组织的例行军事演习。英军实行的是募兵制,和平时期只保持有限的正规军,一般部队编制均不满员,惟有“沙漠老鼠”例外,不仅一直保持满额并可随时投入战斗。而且武器装备也精良,一些新式武器一问世,首先装备该旅,如经过改进的“挑战者”型主战坦克和最新型的装甲车等。

第7装甲旅原为6000余人,参加海湾“沙漠盾牌”行动时的英国第7装甲旅有官兵9500名,两个配备有120辆“挑战者”式坦克的装甲团,一个配备有“勇士”号装甲车的装甲步兵团,一个配备有“曲剑”式战斗车辆的装甲侦察中队和一个配备有自行火炮的炮兵团。此外,它还有一个配备“标枪”式肩上发射导弹、“山猫”式反坦克直升机和“小羚羊”式侦察直升机的防空连。

为更好地完成海湾作战任务,英军专为第7装甲旅配备了一些通讯、运输、军械、修理和医疗救护等后勤支援部队。时任旅长是帕特里克?科丁准将。

第7装甲旅在“沙漠盾牌”行动中部署完毕之后,英国驻海湾部队司令彼得?德拉比利埃尔将军在11月要求英国政府增加在海湾的装甲部队,从一个旅的规模增加到一个装甲师,以同美国要求增加兵力的部署相适应。英国政府同意了德拉比利埃尔将军的要求,又派由克里斯?哈默贝克准将率领的英军第4装甲旅抵达海湾地区,这个旅得到了大量的炮兵、后勤工程兵的加强,与已经先期到达海湾的第7装甲旅汇合,重新组成英军驻海湾地区第1装甲师,共同完成对伊拉克的作战任务。

起初,多国部队将英军第1装甲师部署在东线,配属美国海军远征师进行地面战争中的助攻任务。后来,英军驻海湾部队司令彼得?德拉比利埃尔将军主动要求将该师调到西线,配属美第7军担任地面战争中的主攻任务。

彼得?德拉比利埃尔将军在他的回忆录中记录了这次换防的经过:

当我得知施瓦茨科普夫将军倾向于把南面进攻做为佯攻。而将主力放在左翼宽大的正面上,从伊拉克西部的沙漠地北上,直接打击伊拉克的精锐兵团——共和国卫队后,我和我的幕僚们提出了一个应将英军布置在何处的新主张。我发现诺曼?施瓦茨科普夫最初利用英军的“挑战者”坦克的机动力和火力支援海军陆战队的计划有两个缺陷。其一,科威特的地形不便于发挥我装甲兵机动速度快,远战能力强的优势。科威特境内有大量障碍物,主要是油管和其它设施妨碍坦克自由行动。伊拉克西部开阔平坦的沙漠地是装甲部队最好的战场。我所以这样看,从我们自己来讲,这样可以对盟军做更大的贡献,我们能够利用一切机会干我们应该干的事情。

其二,是关于伤亡问题。美军海军陆战队的进攻地带是伊拉克军队的坚固防御地区,美军的分析人员预测美军在这里的作战死亡率为17%。这是个很高的比例,然而如果将其与其它地带的阵地阵亡预测数混在一起,美军地面部队的平均阵亡率约为5%,这个比例是可以接受的。这里的问题是如果英军地面部队全部集中用在美海军陆战队的进攻地带,那么阵亡率仍然是17%,就是说一支1万人的作战部队在战斗中可能阵亡1700人。这是个我未曾想过的比例。如果牺牲对达成多国部队的作战目标是重要的,而且其比例与我们投入的部队规模相称的话,我们准备作出牺牲。但我们不能接受的是让英军在东线作战的理由。最后,英军做为多国部队中兵力规模占第二位的盟军应当在主攻方向上起重大作用。

由于这些考虑,加上伊拉克西部沙漠地带适于英军装甲部队活动这一事实,我请求诺曼?施瓦茨科普夫将军将英军装甲师调到西线,编入他的主攻部队。他开始死活不肯答应,理由是这一变动与他的计划精神不符,而且需要做重大的组织调整。此外,英军与美国海军陆战队已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英国人欣赏美国人的素质和干劲,而美国人则乐意得到有比他们的装备优越的“挑战者”坦克部队的支援……诺曼?施瓦茨科普夫好几个星期迟迟不作出决定,但最后他终于同意将英国装甲师配属给第7军军长弗雷德?弗兰克斯将军,参加主攻。

后来证明这个调动是正确的,英国第1装甲师在主攻中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路进攻部队是多国部队在地面战中的主力。

第二路进攻部队的进攻地带宽约110公里,任务纵深约200公里。战略任务是担任主攻,与左翼第,8空降军一起推进,在伊拉克—沙特边界中立区正面展开进攻。到达伊拉克境内纵深处之后,调头挥师东进,来一个“左勾拳”,同第18空降军协同,歼灭以装甲部队为主的伊拉克共和国卫队。

美第7军原定计划2月25日发动进攻,比其它几路进攻部队晚一天。当时这样决定的主要意图有两个:一是等待在第7军西侧的第18空降军完成第一天的战斗任务,切断驻科威特守军同伊拉克国内的联系,形成西侧掩护线之后再发动进攻;二是在地面战斗开始之后对伊拉克军队继续实施战略欺骗意图,直至最后一刻再暴露多国部队地面战中的主攻方向和主力部队,保证地面战斗的突然性。

但是,由于其他几路进攻部队进展比原来预想的顺利,突进伊拉克境内以及科威特境内速度较快,如果做为第二路进攻部队的美第7军不及时跟进,就容易在整个战线的西侧和东侧中间形成“脱离带”;而且,也因为多国部队在24日接近中午的时侯接到了科威特地下抵抗组织的一个情报:伊拉克军队已经开始炸毁科威特市的海水淡化厂。由于科威特市没有别的水源,这个情报说明,伊拉克军队在多国部队发动地面战斗之后已经想撤出科威特了。

多国部队不想失去消灭伊拉克军事力量的机会。所以,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上将临时决定地面战的主攻部队美第7军提前行动。施瓦茨科普夫同第7军军长弗雷德?弗兰克斯以及阿拉伯联军司令哈立德将军通了电话,在征得他们同意之后,正式命令美第7军及其所属部队比原计划提前15个小时,于24日下午4点向伊拉克境内发起攻击。

进攻时间提前15个小时,这就打乱了原来的计划与部署,一下子使许多问题出现了,因为按照规定在发起进攻之前要有一些实际步骤:派出侦察巡逻队、核实食物燃料和弹药的补给等等。进攻时间提前,就意味着这些准备工作必须提前。为此,多国部队司令施瓦茨科普夫不得不同第7军军长弗雷德,弗兰克斯研究商量,采取具体措施进行补救。好在第7军在这个时间之前,已经将发动进攻的一切准备工作准备完毕了,提前15小时发动进攻影响不是很大。

就这样,提前发动进攻的多国部队第二路大军在沙特、科威特和伊拉克三国交界处向北发动进攻,然后折兵向西,以强大的MIAl型和“挑战者”式重型坦克纵队,向伊——科边界的北面实施突击,目标是伊拉克南部重镇、伊拉克军队南部战区指挥部所在地——巴士拉市。

第7军进攻之前,号称“铁军”的美第2装甲骑兵团首先迅速机动到伊军障碍物的西侧,越过边境进入伊拉克。同时,AH—64武装直升飞机和野战炮兵对第7军正面的伊军展开了猛烈的轰炸。第7军下辖的第1装甲师和第3装甲师沿第2装甲骑兵团开辟的轴线,一左一右地跟在第2装甲骑兵团之后越过边境线,向北进击。

第1机械化步兵师在发动进攻时几乎没有遇到伊拉克军队顽强的抵抗,但是,却遇到了布满铁丝网和地雷等复杂障碍物的阻碍,该师立即使用装甲推土机在雷场中开辟通路,用了几个小时在天黑的时侯才突破障碍地带一半,抓获了500名伊军战俘。

配属多国部队第二路进攻部队的英军第1装甲师在进攻中表现的也很出色。英军第l装甲师在地面战斗中的任务是,通过第1机械化步兵师打开的缺口,攻击其对面的伊拉克军队一个装甲帅,掩护美军第7军的右翼——即东翼,保证第7军主力顺利地实施对伊拉克军队进行致命打击的“左勾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