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二十世纪十大经典战役——海湾战争中的地面作战
28731000000019

第19章 “沙漠风暴”前夕(5)

在决议通过的第二天,美国最有影响的报纸《纽约时报》以“点燃导火线”为题发表评论说:“安理会作出规定可以开始对伊拉克使用武力的日期的决定,实际是在波斯湾危机中起到了点燃导火线的作用。使海湾危机很难在没有解决办法的情况下无限期地持续下去。对伊拉克的萨达姆总统来说,他现在有47天的时间来考虑选择什么对策。

“此间的许多外交家估计,今后的47天将展开另一轮外交活动。其间,未来的调停者、鼓吹和平者和严肃的外交官将纷纷前往巴格达,并可能从那位伊拉克领导人那里带回将被某些人视为不会打仗的根据的新信号。

“美国政府官员已经告诉他们的西方盟友,他们将全面行动,劝说更多的国家派出至少是象征性的军队加入在沙漠中的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军队,来反击伊拉克的侵略活动。

“在萨达姆的各种选择中,此间的外交官几乎没人估计他将以无条件撤出他的军队的行动响应安理会的新决议。然而,如果在伊拉克领导人还没有真正许诺全部撤出科威特之前,以任何方式同他谈判,那将违背安理会在华盛顿敦促下通过的所有决议的不妥协原则。

“这里的一些外交官相信,萨达姆既已走到这一步,他可能会设法诱使布什摊牌。萨达姆今天在巴格达电台说,如果美国以为联合国最近一次投票会使他‘怕得发抖’,那它就错了。这位伊拉克领导人现在可能这么估计,无论他是否留在科威特,美国都不会放过他。所以,发动战争实际比单方面不体面地撤军更能给他生存的机会。”

11月30日上午,布什在电视台就海湾政策发表了讲话。他说:“为了和平,我愿再向前走一步。我愿在华盛顿接见伊拉克外长阿齐兹,此外,我还要求国务卿贝克在12月15门至明年1月15日之间对双方都方便的某个时间去巴格达会见萨达姆。”

“如果战争在中东爆发,”他强调说:“决不会出现任何黑暗的结局。”尽管他对贝克的使命是否会取得“重大成果”不抱乐观态度,但是,这个主动表示表明了他愿意为和平解决这场危机“作出额外的努力”。

布什的声明受到联合国领导人和外交官的欢迎。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说,布什的和平行动“正朝着和平的正确方向前进:我相信,如果华盛顿和巴格达之间真的进行了接触,这将真的为和平解决开辟道路”。

也门驻联合国大使对记者说:“这是很久以来我所听到的最好的消息,这是非常有希望的。”

只有沙特驻华盛顿大使班达尔亲王对布什的声明“感到难以置信和惊讶”。当他从电视上听到这一讲话时,几乎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他认为这是一个愚蠢的举动,美国人永远理解不了阿拉伯人。在美国在联合国获得胜利24小时之后提出讲和的建议,将会给萨达姆一个错误的信息:示弱的信息。

“为什么你们不同我们商量一下?”他问斯考克罗夫特:“这个时机选得再糟糕不过了。会见时间截止1月15日这个最后期限的建议,无异于诱使萨达姆采取拖延战术。”

“对于你们来说,派贝克去是善意。而对萨达姆来说,这表明你们是胆小鬼。”

斯考克罗夫特说,他并不热衷于同伊拉克人谈判,选择这个时机宣布没有进行充分的考虑,只是最后一分钟做出的决定,是对国会和公众证明总统愿意在战争爆发前竭尽全力进行一切外交努力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它表明美国是认真地对待“善意的暂停”。

班达尔认为,这也许是对美国国内传递的一个正确的信息,但却是发给萨达姆的一个错误信号。他断定,在这样一个伊拉克人极端苦恼的时刻,美国人给了萨达姆一个很大的安慰。

其实,出访巴格达是贝克提出的建议。他为此已经考虑了很长时间。他从未去过伊拉克,也从未见过萨达姆。据说,“萨达姆是个心理变态者,谁给他带去坏消息,他真的要把谁打死。”苏联人曾告诉贝克:“把信息送给这个家伙的惟一办法是坐在他面前给他讲。”

国内政治上的考虑和外交上的可能性是贝克决定出访的重要因素。公众对政府政策的支持正在下降,人们对联合国授权动武感到惶恐不安,总统不得不制止政治流血。《华盛顿邮报》发表的民意测验表明,90%的美国人赞成贝克去巴格达。布什认为,现在兵临城下,又有联合国的上方宝剑在手,派贝克去巴格达要伊拉克无条件投降,可能使美国不战而胜;即使劝降不成,再开始动武,也算做到了仁至义尽,那时再打伊拉克,美国和国际舆论也就无话可说了。

切尼认为,贝克的出访没有坏处,值得一试。但切尼手下的一些人看法却相反:“贝克不惜一切代价做交易,最终将在萨达姆的赌博中输个精光。”

美国提出让贝克出访的消息传来,伊拉克的传媒大声欢呼:“布什的提议是对伊拉克已坚持并仍在坚持的要求的一种屈服,也就是说需要进行地区问题的严肃对话。这是因为海湾危机实际上是巴勒斯坦慢性危机的一种反映。”

萨达姆表示愿意同美国进行“认真而深入的对话”。伊拉克政府试图利用谈判来拖延时间,避免同美国一战,同时争取美国公众和国会议员,做欧洲国家的工作和争取阿拉伯世界的同情,达到分化、瓦解反伊拉克国际联盟的目的。

为此,伊拉克政府对美国的建议采取了两手对策。一方面,萨达姆表示不怕美国的战争威胁,决不放弃科威特一寸领土“,决不放弃对科威特的”管辖权力“,并坚持海湾危机必须同阿以冲突一起解决。另一方面,通过把美国拖入漫长的谈判过程,争取世界舆论,不给美国以动手的口实,或增加美国动手的困难。

德国总理科尔曾明确表示:“任何想要和平解决、排除军事冲突的人都必须知道,解决人质问题是首要的问题。如果释放了人质,谈判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于是,伊拉克释放了人质,企图以此作筹码,分化国际反伊联盟,争取从欧洲寻找突破口。

与此同时,伊拉克为了争取阿拉伯世界的同情,还提出了海湾危机要同阿以冲突问题一起解决的主张;针对美国要求销毁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说法,伊拉克提出其化学生物武器不是威胁邻国的,而是针对以色列的,如果解决了阿以冲突,伊拉克将自动销毁这些武器。伊拉克的这些说法,在当时的阿拉伯世界产生了“一定的诱惑力”。

根据萨达姆的上述表态和图谋,布什政策采取了强硬的“四不政策”:

一是不谈判。贝克去巴格达是“会谈”,而不是“谈判”。美国同伊拉克“对话”、“接触”,是告诉伊拉克必须“百分之百地”、“无条件执行联合国决议”。

二是不让步。有消息说伊拉克准备撒出科威特的大部分地区,以换取科威特同意割让北部的鲁迈拉油田和租让布比延和沃尔拜岛,布什对此表示“决不考虑”。

三是不同任何其他问题相联系。伊拉克提出解决海湾问题要同解决阿以冲突联系起来,布什政府表示坚决反对。

四是不给予“任何奖励”。对于伊释放人质的行动表示欢迎,但决不动摇或“改变美国的决心”,“决不能因此给他们什么奖励”,决不能给侵略者“任何一点面子”。

在国内,布什指示五角大楼抓紧制定进攻方案。在鲍威尔的领导下,建立了一个特别计划小组,负责与施瓦茨科夫的作战计划人员密切协调。

“美军总的任务是把伊军队赶出科威特,摧毁伊拉克的军事力量。”鲍威尔对其参谋人员说:“如同在巴拿马一样,对那里的巴拿马国防军必须全部摧垮,对伊拉克的军事能力也必须予以摧毁或使之丧失战斗力。与巴拿马作战相比,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在制定进攻作战计划时,鲍威尔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为三个空袭阶段制定伊拉克境内关键战略目标的清单。对这些目标进行分类,然后确定每类目标的优先顺序。攻击开始后,首批打击的目标主要是伊拉克的指挥、控制与通讯系统,防空系统和雷达,萨达姆的800架战斗机使用的机场,30个主要的飞毛腿导弹发射场,伊拉克的核反应堆,以及化学和生物武器的生产和储存设施等。

第四阶段的地面战役取决于空袭的破坏程度,并应设法在有利于多国部队的条件下,与伊拉克陆军交战。

进攻计划已拟就,箭在弦上,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都在以忐忑不安的心情注视着美伊外长会谈的情况。

三、战争一触即发

联合国安理会规定伊拉克撤军的期限——1991年1月15日一天天逼近了。往来海湾地区的外交活动和美伊军事准备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授权动武的678号决议后,美国和伊拉克都作出了一些外交上的姿态。布什宣布派国务卿贝克去巴格达会见萨达姆,并邀请伊拉克外长阿齐兹访问华盛顿。伊拉克接受了布什的建议,双方随即开始就互访日期进行接触。紧接着,伊拉克宣布释放所有的外国人质。这些缓和的迹象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使人们对海湾危机的和平解决产生了一线希望。

但是,事态并没有朝着人们所希望的方向发展。会谈从一开始就充满荆棘,预示着会谈不可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美伊两国首先在贝克访伊的日期上发生了分歧和争执。美国提出贝克可在1990年12月20日至1991年1月3日之间的任何一个时期去伊,而伊拉克则坚持只能在1月12日接待贝克。

关于会谈的内容,双方也是各执一词。美国方面一再强调,贝克去巴格达不是为了同萨达姆谈判,而是要敦促他接受联合国的决议,在1月15日前撤出科威特,否则将会有“灾难性的危险”。伊拉克则一再表示,会谈不仅要讨论如何解决海湾冲突,而且要把海湾冲突与整个中东问题,特别是同巴勒斯坦问题联系起来。萨达姆称,如果美伊最终能举行会谈,巴勒斯坦问题将是需要讨论的“首要问题”。他还再次表明,科威特已是“伊拉克的一部分”,“伊拉克宁愿陷入血泊之中也不会从这一原则立场后退”。

1月5日,布什向全国发表了一篇措施强硬的讲话,他说,如果伊拉克不在1月15日前撤军,将面临“可怕的后果”,美国“准备使用武力来捍卫世界各国间正在出现的新秩序”。

萨达姆不甘示弱。1月6日,是伊拉克军队建军70周年纪念日,萨达姆发表广播讲话,重申科威特并入伊拉克是一个“不可逆转的事实”。他说:“科威特作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既不是伊拉克的一个企望,也不是伊拉克的口头命名,而是伊拉克地理政治结构中的一部分,这是现在和将来存在的一个事实。”他还说:“伊拉克将不惜一切代价去保卫它所占领的科威特并解放巴勒斯坦,海湾问题必须同巴勒斯坦问题联系起来解决。”他声称:“真主号召伊拉克军队投身反对美国压迫和霸权主义的伟大战争,这将不会是一场短暂的战争。”

随后,萨达姆又在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高级会议上说:“侵略者企图将伊拉克变成手术台,但战争一旦爆发,伊拉克绝不会是惟一的战场,战争可能会蔓延到所有阿拉伯国家,也有可能扩展到全世界。这将是一场解放巴勒斯坦的战争,也是一场全面的战争。”

为了寻求和平解决海湾危机,有关各国在1月15日期限到来之前加紧外交活动。

在各方的斡旋下,美伊外长决定于1991年1月9日在日内瓦

举行最后一次会谈。这时,距离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的最后期限只剩下6天,成败在此一举,战和系于一谈,全世界都在密切关注这一天的会谈,来自各国的上千名记者云集日内瓦。

就在举行谈判的这一天,萨达姆在巴格达发表“严重警告”说,如果美国人发动战争,就让他们“血流成河”。伊拉克军民已做好打败侵略者的一切准备,“我们绝不屈从威胁,你们将看到美国如何落入陷阱”。

当天上午11时,贝克与阿齐兹各自带领8名助手,从不同的通道进入会场。双方坐定,表情冷漠。在记者们的要求下,贝克与阿齐兹才各自伸出双手,象征性地握在一起,让记者们拍照。

会谈进行得十分艰难。双方都坚守各自的立场,展开了寸步不让的对话。贝克强调:“我今天与阿齐兹外长的会晤并非谈判,因为谈判有违联合国的决议。我们今天和他会谈是进行沟通,沟通是听取和说明彼此的立场。”

“我向阿齐兹传达了来自布什总统和盟国的讯息。假如伊拉克不遵从国际社会的意愿,和平撤离科威特,它就将遭到武力驱逐。”贝克警告说:“倘若伊拉克继续侵占科威特,它就是打一场它

赢不了的战争,而这场战争将会给伊拉克带来毁灭性的后果。希望伊拉克领导人不要再做悲惨的错误估计。”

贝克所指的伊拉克估计错误,意思是说伊拉克的算盘打错了,以为美国没有开战的决心,或以为国会会对总统开战权有争议而对布什形成掣肘,以为多国部队除英国坚定支持美国外,其他国家都在竭力避免战争,伊拉克分裂盟国有机可乘。

伊拉克外长反驳说:“我们从未有过错误的估计。我们对目前形势十分清楚,从一开始就非常清楚。我们知道你们的军队部署在该地区意在何为,也知道你们要安理会通过的决议案意所何指。我们更清楚目前形势的所有真相:政治的情势、军事的情势和其他情势。所以说什么判断错误是不存在的。”

“我们对讨论的议题有严重的歧见,贝克先生再次重申众所周知的美国立场,他只对一个问题感兴趣,亦即波斯湾局势,以及安理会对该局势的决议案。贝克说,他不相信8月2日以及之后所发生的事,是因巴勒斯坦问题而起。我向他解释说,伊拉克向来关切巴勒斯坦问题,巴勒斯坦问题关系到伊拉克的国家安危,巴勒斯坦问题未获解决,则我国不会有安全感。”阿齐兹重申:“伊拉克一开始就表明了立场,我们绝不向压力屈服。”

贝克:“绝不能让侵略者得逞,巴勒斯坦问题与科威特无联系。”

阿齐兹:“问题是中东整个地区出现了危机,必须要谈巴勒斯坦问题。”

贝克:“要坚决执行联合国的庄严决议。”

阿齐兹:“以色列没有执行联合国的决议,但不见西方有所行动。”

贝克:“阿齐兹没有任何新提议。”

阿齐兹:“贝克的话没有新意。”

在长达6个小时的紧张、激烈的辩论中。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各自的立场水火不容。

会谈结束之前,贝克说:“部长先生,我已说了我来这里要说的一切,我认为没有任何理由再谈下去了。如果你有不同的想法,我很高兴留下来,但如果没有,我建议我们休会。”

阿齐兹深有同感:“没有,我同意休会,我已没有更多的可说。”

至此,美伊外长最后一次会谈不欢而散,宣告破裂了。

当面对记者时,阿齐兹画带微笑,而贝克面无表情、记者感到奇怪,阿齐兹答道:“我总是面带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