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依法受理,查明事实后认定,"仪"并不是"信"简化字,被告误将"仪"字当作"信",造成原告刘信社存款被冒领,应负全部赔偿责任。由此,法院一审判决被告赔偿原告刘信社存款9500元。
纹身简称即为"文"
《水浒传》一百单八将中,有个叫史进的,绰号"九文龙",因他的胸、背、手臂上文了九条翻云覆雨的龙,故此得名。史进身上的图案是用针在皮肤上刺出花纹后加以染色的,叫做"文身"。
文身的习惯起源于原始时代。那时,原始部落的成员往往在身上文出本部族的图腾标志,有些民族在进入阶级社会后,还用文身的办法表示等级身份。古人便是根据这种风俗习惯创造了"文"字。
后来,"文"字又不断引申出其他的含义。例如,"文"字与花纹有关,花纹是有纹理的,所以,"文"字被用来表示文章的"文";又因为花纹是赏心悦目的,于是就引申出了文采的"文",因为文字文辞或文章都承载着一定的文明成果和文化内涵,所以,"文"又指文明和文化。
"休"--从人依木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古时候,田间劳动非常辛苦,能够自由自在地背靠大树休息一下,对于古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美好的享受了。古人正是出于这种生活体验创造了"休"字。
《说文解字·人部》:"休,息止也,从人依木。""休"由"休息"之义可以引申出"停止"的意思,例如"喋喋不休""休学"等词。紧张工作后休息一下,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因此,"休"字又有"美好""吉利"、"喜乐"等义。例如"休戚相关",指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
关于"休"字,有这样一个故事:清朝乾隆年间,刘墉被派到南京主持破获"一枝花"的"谋逆造反"大案。为了办案方便,他乔装成一个算命先生,在市井中给人测字算卦。一天,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来找他测字。刘墉对他有一定了解,知道他是"一枝花"集团中的一员干将,武艺高强,虽入迷途,但他心地善良,刘墉很想让他迷途知返。这青年随手写了一个"休"字,递给刘墉道:"请先生测测我的生平。"刘墉郑重其事地说:"按这个"休"字来看,其意吉凶参半。"休"乃一人依木之象,草木属阴,看来先生幼年早孤,你家中只有老母与你相依为命,可是否?"青年不禁一惊,钦佩地点了点头。刘墉接着说:"木乃东方青龙之象,一人依木原是开发之象,只是木属阴,属静,令堂贞静贤惠,只是口齿不便利。"青年听罢,想到自己聋哑的母亲为了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艰辛,不禁潸然泪下:"先生说得都对,请继续说。""请莫怪我直言,这"休"字不成"体",恐怕你小时候不成体统,是个浪荡儿。但"休"有"止"的意思。何时而止?"休"可拆十八成人。十八岁以后,你才立志改过,浪子回头。可惜此时令堂人已就木了。"那个青年此时已是泪流满面。刘墉看他如此,说:"你不必难过,将来必有后福,可报先慈于地下。"
"何以见得?"青年问。刘墉把纸递过去道:"请看纸的背面。"青年把写着字的纸翻过来,横着端详,竟然是一个"兵"字。刘墉说:""兵"字原是立人之象,你既不在行伍,则是个谙熟兵刃的好汉,必定身有武功。你再看:这"兵"字实系横倒之"木",人卧倒木之上,虽树倒,而先生自可无恙。后半生的事业恐在其中了。"
后来,青年投降了朝廷,在刘墉手下办差,成为一名得力干将。
"见"是"现"的古字
据说,有一位青年,英语学得很好,单位领导就叫他陪同外宾,兼做翻译。在参观访问时,他对答如流,受到外宾的赞赏。有一次,他陪同外宾来到一家医院,仰面看见门额上挂着一匾,上面黑底金字,写着"华佗再见"。一位外宾问这位青年:"请问,这块匾上的字是什么意思?"
他说:"再见,华佗!"外宾感到迷惑不解:"怎么把我们叫"华佗"呢?这是尊重还是蔑视?"外宾虽有这样的想法,也只好藏在心里,继续参观了。其实,"华佗再见"的"见"同"现",是说这家医院的医生医术高明,如同华佗再世。
《说文解字·见部》:"见,视也。从儿,从目。"段玉裁注:"用目之人也,会意。"
"见"的本义是"看见",由于上古没有"现"字,因而"现"字的意义"显露、表现、现成"等全由"见"兼起来。不过当"见"作"现"时,其读音不是"jiàn",而是读"xiàn"。"现"是后起字,因此可说"见"是"现"的古字。
"笑"--最原始的交流技巧
现代心理学家们研究发现:笑是人类与他人交流的最古老的方式之一,每一个人早在学会说话之前就掌握了这门技巧。那么,"笑"字是怎么产生的呢?
"笑"为会意字。关于"笑"字,有这样一个故事:王安石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一天,苏东坡来看望他,他拿出自己新著的一部《字说》,向苏东坡请教。苏东坡翻了几页,就看出毛病来了。王安石的书上解释"笃"字说:""笃"就是用竹竿赶马的意思。"苏东坡不禁发笑,于是就用开玩笑的口吻说:"照你这样解释,那么"笑"(古字"咲")就是用竹竿打犬的意思了。"王安石知道自己搞错了,于是接着问道:"那么"鸠"字是"九""鸟"的会意,有没有根据呢?"苏东坡又故意说:"有啊,《诗经》上说"鸬鸠在桑",有小鸟七只,加上它们的爹娘,不正好是九鸟吗?"苏东坡说完后哈哈大笑。后来过了好久,王安石才知道苏东坡又跟他开了个大玩笑。
有肉就是"有"
什么是"有"?"有"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能像象形字那样用具体的形象表示出来。古人是怎么表示"有"字的呢?远古时期,生产力低下,物质产品匮乏,先民们茹毛饮血,动物的肉是先民们最主要的食物,手中有块肉就能解决温饱,有肉就是"有"。
许慎对"有"字作了不同的解释。《说文解字·有部》:"有,不宜有也。
《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声。"许慎认为"有"为形声字。所谓"不宜有"是不该有而有之的意思,即不该有月食却出现了月食。
在山西、陕西及浙江等地流行着这样一种习俗。春节时,将红纸剪成菱形,并在上面写上由一个正"有"字和一个倒"有"字组成的符号,俗称"倒有有",当地人将这种符号写好后贴在水缸或粮囤上,取"一年四季常常有"的意思。
关于"有"字有这样一个故事:"杨乃武与小白菜"之案是清代四大冤案之一,曾经震惊全国。鲜为人知的是,诉状中改动一个"有"字影响了整个案件的走向。
杨乃武是余杭(今杭州)人,为人正直,文笔犀利,好打抱不平,得罪了余杭知县刘锡彤、杭州知府陈鲁和其他劣绅恶棍,因而被诬为与小白菜通奸,谋妻杀夫,沉冤长达三年之久。
杨乃武之姐杨淑英、杨乃武之续妻詹彩凤到京城上告都察院时,从运河坐船经过扬州杨乃武世交李耿堂老先生处,李老看了杨乃武在狱中所写的诉状,其中有"江南无日月,神州无青天"一句话,李老认为第二个"无"字用得欠妥,这样触及官场太大,反而于事不利。他提笔改成"江南无日月,神州有青天"。也正是这一字之差,杨乃武的诉状唤起了有关官吏心中的正义感,从而使其打赢了官司。
负荷前进是为"重"
相传,河南邓州的庞振坤是清朝乾隆年间著名的才子,为人正直而诙谐。在他所住的村子里有个财主,贪婪吝啬,搜刮成性。有一次,他老婆生了第八胎,他令家丁通知各个佃户,为表庆贺,12天后他请客,佃户送礼越重越好,不送的不能种田。依照当地习俗,不是第一胎不兴请客,财主却屡屡破戒。佃户们又气又愁,于是找庞振坤想办法。
请客的日子到了,庞振坤领着身背石头的佃户们来到财主家。财主十分气愤,大加斥责。庞振坤笑道:"你不是说送礼越重越好吗?"说完,与佃户们吃酒席去了。财主气得哑口无言。
"重"字有很多意思,在上面这个故事中,财主所理解的"重"的意思是"价格高",而庞振坤却故意理解成"分量大"的意思,背了对财主毫无用处的石头,自然令财主哑口无言。
其实,从字源上分析,"重"字的本义是人负荷着分量较大的东西感到沉重。
在"重"字的甲骨文形状中,"重"的构形是一个弯着腰的人正吃力地用背驮着一个上下捆扎着袋口如包裹状的东西,看起来所背的东西很沉重,这表现的就是"重"的本义,非常形象,充分体现了先民造字的聪明智慧和细密心思。
金文中此重物与人组合成一体,又省去人足,并在足下平添一横表示地面。隶文中"重"竟有点像"千""里"两字的组合了。"重"在表示"重复"或"再"的意思时,要读"chóng",这已经是"重"的后起之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