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华古代兵法精典
2872300000037

第37章 百战奇略(9)

④慕容超:慕容德之侄。晋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即帝位。他不恤政事,信用奸佞,丧失民心。义熙六年(公元410年)二月,被东晋大将刘裕军所俘获,送至建康(今南京)斩首。在位仅六年。

⑤公孙五楼:南燕将领,官至征虏将军。

⑥大岘:即大岘山,位于今山东临朐东南。此山险峻路狭,其上有穆陵关,被称为"齐南天险"。

⑦芟除:谓铲除,除掉。芟,除草为芟。

⑧五州:南燕分其地为幽、并、青、徐、兖五州。

⑨慕容镇:南燕将领。曾任车骑将军。慕容超称帝后,加任其为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令。

⑩昔成安君不守井陉之险:即汉高帝三年(公元前204年)赵军主帅成安君陈余因弃守井陉之险,而遭兵败被杀之祸。

诸葛瞻不守马阁之险:此战例详见本书《奇战》篇。马阁山,位于今四川平武县东南,据《资治通鉴》卷七十八胡三省注云:此山"峻峭岐,极为艰险。邓艾军行至此,路不得通,乃悬车束马,造作栈阁,始通江油,因名马阁。"

莒、梁父:均为地名。莒,今山东莒县;梁父,位于今山东泰安东南。

隍:无水的护城壕为隍。

东莞:地名,今山东沂水。

俄而:不久,旋即。

广固:南燕都城,位于今山东淄博东。

本篇史例出自《晋书·慕容超记》。

【译文】

凡是对敌作战,必须占据有利地形条件,这样就可以用较少的兵力抗击兵力众多的敌人,用力量弱小的部队战胜力量强大的敌人。人们通常所说的,知道了敌人可以打,也知道了自己部队能够打,但不知道利用有利地形条件,胜利的可能性只有一半。此话也就是说,既知道了敌方情况,又知道了己方情况,但不知道借助于有利地形条件,那么,也就不能取得全胜的战果。就如兵法所说:"天候气象虽然有利,但不如地形条件有利。"

东晋安帝派遣大将刘裕率军进讨南燕。南燕皇帝慕容超召集群臣研究抵抗晋军之策,征虏将军公孙五楼献计说:"晋军强劲果断,利于速战速决,他们初来锋锐气盛,不可以立即迎击它。应当据守大岘山之天险,阻截晋军使其不得深入我境,以旷日持久的拖疲战法,来消磨晋军的锐气。我们可以从容不迫地选拔精锐骑兵二千人,沿着海边南下,切断晋军的运粮道路;再派左将军段晖率领大军,顺大岘山东进,从而对晋军形成前后夹击之势,这才是上策。命令各地将吏凭险固守,盘点军资仓储而留足所需物资之外,其余的一律焚毁,铲除田间禾苗,使敌人来了得不到可以利用的东西,以坚壁清野的办法,来等待敌人可能出现的破绽,这是中策。放纵敌人越过大岘山,我们再出城迎战,这是下策。"慕容超听后说:"我们京都地区繁荣昌盛,人口众多,不可能一下子都把他们迁入城内固守;青苗已布满田野,也不可能全都铲除,假如说采用此种铲苗守城的办法,可以保全性命的话,我不能同意这样做。我们现在是据有五州地盘的强国,山河环绕而地形险固,战车万辆,战马万群,即便让敌人越过大岘山而进到平原地区,再从容不迫地用精锐部队袭击它,敌人则必为我们所擒获。"尚书令慕容镇则建议说:"倘若依照陛下的旨意去做,也必须是在平原地区每十里处驻扎一支部队,构筑好工事,以便利于使用骑兵为条件,因此,我们应当越出大岘山去迎战敌人,而一旦迎战不胜,还可以退守大岘山。不应当放纵敌人进入大岘山以里,而给自己造成被动挨打的困难局面。从前成安君陈余不坚守井陉之险关,终于被韩信所打败;诸葛瞻放弃马阁山险不守,最后为邓艾所擒杀。我认为天时不如地利,扼守大岘山以阻截敌人,是诸种对策中最好的对策。"慕容超听后还是不予采纳,只是命令驻莒、梁父二地的部队,整修护城墙,选练兵马,养精蓄锐以等待晋军的到来。这年夏天,晋军已进至东莞,慕容超派遣左将军段晖等率领步骑兵五万人,进据临朐。不久,晋军顺利越过大岘山。慕容超这时才害怕起来,于是急忙率兵四万奔赴临朐与段晖等合兵一处。晋军来攻,燕军一战大败,慕容超逃回京都广固。数日后,广固也被攻克,南燕土地全部沦陷。

山战

【原文】

凡与敌战,或居山林,或在平陆,须居高阜,恃于形势,顺于击刺,便于奔冲,以战则胜。法曰:"山陵之战,不仰其高。"①战国秦伐韩,〔军于阏与〕。韩求救于赵,王②召廉颇③而问曰:"可救否?"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④而问曰:"可救否?"乐乘对如颇言。又召赵奢⑤问,奢曰:"道远路狭,譬如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奢将,救之。兵去赵国都三十里,垒不进,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武安⑥〔西〕。有一人谏,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非赵地也。"赵奢既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入谏,赵奢内之⑦。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奢曰:"请受教。"历曰:"请受刑。"奢曰:"须后令⑧至邯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者胜,后至者败。"赵奢曰:"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遂解其围。⑨

【注释】

①山陵之战,不仰其高:语出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军第九》。

②王:指赵惠文王。

③廉颇:赵国名将。赵惠文王拜其为上卿。作战勇敢,屡败齐、魏等国。赵孝成王时,任相国,封信平君。

④乐乘:战国赵将。本燕国将领乐毅之后,因燕王不听其计,出兵攻赵失败被俘而留于赵国,封为武襄君。

⑤赵奢:战国赵将。初任田部吏,主治国赋;后任将军,善于用兵,因率军救韩大破秦军有功,被封为马服君。

⑥武安:赵国城邑。位于今河北武安西南。

⑦内之:内,同"纳",使进入;之,指许历。本句意即请许历进来。

⑧须后令:须者,待也。须后令,谓待后令。"后令"是对前令"有以军事谏者死"而言。赵奢率军离开邯郸三十里后止军不进,乃是用以麻痹秦军的一种计谋,因恐人谏而破坏此谋,故出前令。现在即将交战,须得新谋策,不能再用前令,故云"须后令"。赵奢采纳军士许历"先据北山"的建议打败秦军,回到都城邯郸后,不但未治其罪,相反,赵惠文王还授任许历为国尉(执掌全国军政的长官)。

⑨本篇史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凡是对敌作战,无论是在山林地带,还是在平原旷野,都必须占据制高点,凭借此种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势,便于兵器击刺杀敌,利于部队奔冲陷阵,以此对敌作战就能取得胜利。兵法说:"在山陵地带作战,不要仰攻居高临下之敌。"

战国时期,秦国进攻韩国而驻军于阏与,韩国向赵国求援。

赵惠文王召见大将廉颇,问道:"可不可以前去援救?"廉颇回答说:"因为道路遥远险狭,难以去救。"赵王又召见乐乘来问:"可不可以前去援救?"乐乘所答与廉颇一样。赵王又召见赵奢询问,赵奢回答说:"虽然道路遥远险狭,(但在这种地方作战)恰似两只老鼠争斗在洞穴中,将是勇敢者取胜。"赵惠文王于是任命赵奢为将前往援救阏与。赵奢率军离开赵国都城邯郸三十里时,就构筑营垒不再前进了,并且命令部队说:"有谁敢为军事问题进谏的就处以死刑。"秦国军队进驻武安西。军中有一人建议火速去救武安,赵奢立即把他杀掉了。赵奢率军坚守营垒二十八天不行动,而且再次增筑营垒。秦军派遣间谍进入赵军驻地侦察,赵奢以好饭食招待后把他放走。间谍把赵军的情况报告给秦军将领,秦将非常高兴,说道:"赵军离开国都三十里就停止不再前进,并且一再增修营垒。这样看来,阏与将不是赵国的土地了。"赵奢在送走秦军间谍以后,下令部队收拾盔甲而快速前进,两天一夜赶到了前线,命令优秀射手到距阏与五十里的地方驻扎下来。营垒筑成后,秦军听到这个消息,全军立即赶来迎战。这时,军士许历为军事问题请求进言,赵奢让他进入帐中。许历说:"秦军意想不到赵军会一下子来到这里,但他们迎战的来势很猛,将军您必须集中兵力加强阵地以等待他们进攻。不然的话,一定要失败的。"赵奢说:"我愿意接受你的赐教。"许历说:"我请求接受您的刑罚。"赵奢说:"等回到邯郸后再听候命令吧。"许历于是进一步献策说:"谁先占领北山谁就胜利,谁后到达那里谁就失败。"赵奢听后采纳说:"那好吧。"随即发兵一万迅速占领了北山制高点。秦军后到,企图争夺北山,却又攻不上去;赵奢乘势挥军反攻,把秦军打得大败而逃,从而解除了阏与之围。

谷战

【原文】

凡行军越过山险而阵,必依附山谷,一则利水草,一则附险固,以战则胜。法曰:"绝山依谷。①"后汉②将马援③为陇西太守,三降羌④与塞外诸种为寇,杀长吏。援将四千余人击之,至氐道县⑤。羌在山上,援军据便地⑥,夺其水草,不与战,羌遂穷困,豪帅数十万户亡出塞外,诸种万余人悉降。羌不知依谷之利,而取败焉。⑦

【注释】

①绝山依谷:语出《孙子兵法·行军篇》。绝,横渡,穿越;依,依傍,凭借。意思是:沿着山地行进,依傍溪谷设阵。

②后汉:即东汉。

③马援:东汉名将。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字文渊。本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后裔,其先世因奢封号"马服君"而改赵姓为马姓。王莽执政时期,曾任新城太尹(太守),莽败,依附于割据陇西的隗嚣,后归刘秀。他在东汉朝廷任将二十二年,曾参加北击匈奴、乌桓,西平隗嚣、先零羌,南定交趾、武陵等战争,累官至伏波将军,封新息侯。

④三降羌:史载原作"参狼羌",《百战奇法》原作者因避讳宋太祖赵匡胤始祖嫌名("玄朗"之"朗"),援引时而改"狼"为"降"。参,同"三"。参狼羌,即汉代时羌族的一种,主要分布于武都郡(今甘肃武都地区),故又称武都羌。

⑤氏道县:西汉置。故址在今甘肃礼县西北。

⑥便地:便利之地,即有利地形。

⑦本篇史例出自《后汉书·马援传》。

【译文】

大凡行军穿越险峻山岭地带而安营布阵时,一定要依托山涧谷地,一者可得水草之利,二者可以凭险固守。这样,对敌作战就能取胜。就如兵法所说:"部队在山地行军作战,必须沿着山谷行进,依托谷地设阵。"

东汉将领马援出任陇西太守期间,居于武都境内的参狼羌人与塞外的其他部族虏掠边民,杀害地方官吏。马援亲率四千余人马进行反击,抵达氏道县境。当时,羌兵驻扎在山上,马援率军占据山下有利地形,夺取了羌兵的水源草地,采取围而不打的战法,迫使羌兵陷于穷困境地,其首领被迫率领数十万户羌人逃往塞外,而其他部族万余人全部归降马援。羌兵由于不懂得依托山谷安营布阵的好处,所以遭到了失败。

攻战

【原文】

凡战,所谓攻者,知彼者也。知彼有可破之理,则出兵以攻之,无有不胜。法曰:"可胜者,攻也。"①三国魏曹公②遣朱光为庐江太守,屯皖③,大开稻田,又令间人④招诱鄱阳⑤贼帅,使作内应。吴将吕蒙曰:"野田肥美,若一收熟,彼众必增,如是数岁,操态见矣,宜早除之。"乃具陈其状。于是,孙权亲征〔皖〕,一朝夜至⑥,问诸将计策,诸将皆劝作高垒。蒙曰:"治垒必历日乃成,彼城备已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且乘雨水以入,若淹留经日⑦,水必向尽⑧,还道艰难,蒙窃⑨危之。今观此城,不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攻之,不移时可拔,及水以归,全胜之术也。"吴主权从之。蒙乃荐甘宁⑩为升城都督,率兵攻其前,蒙以精锐继之。侵晨进攻,蒙手执枹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既而张辽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权嘉蒙功,即拜庐江太守。

【注释】

①可胜者,攻也:语出《孙子兵法·形篇》。意思是如果知道敌人可以战胜,那就进攻他。

②曹公:即曹操。

③皖:即皖县,庐江郡治,位于今安徽潜山。

④间人:即间谍。

⑤鄱阳:郡名。三国吴置。治所在今江西波阳。

⑥一朝夜至:犹言一昼夜至。

⑦淹留经日:谓停留数日。经日,一日或数日之谓,这里指数日。

⑧水必向尽:意为上涨的江水必然退尽。

⑨窃:窃,犹私,这里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⑩甘宁:巴郡临江(今四川忠县)人,字兴霸。初附刘表,后归孙权。作战勇敢,为孙权所推重,官至西陵太守、折冲将军。

升城都督:作战临时任命的统兵攻城的长官。

侵晨:天刚亮。

枹鼓:谓以槌击鼓。枹,同"桴",鼓槌,这里作动词。

夹石:地名,位于今安徽桐城北。

本篇史例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及裴松之注引《吴书》。

【译文】

凡是战争中所说的进攻,是指在了解了敌情之后所采取的作战行动。是指掌握了敌人确有被打败的可能时,就要果断出兵进攻,这样作战便没有不胜利的。就如兵法所说:"若有把握战胜敌军的时候,就要适时发起进攻。"

三国时期,魏公曹操派遣朱光为庐江太守,朱光率兵驻屯在皖县,大力开田种稻,同时又派间谍到吴地鄱阳联络起义首领,让他们充当内应。东吴大将吕蒙说:"皖县田地肥美,如果稻禾一旦成熟收割,魏军必定扩充兵员,像这样发展上几年,曹操强大的势力一旦形成便难以控制了。因此,应当尽早消灭朱光这一危险。"进而他又详细地说明了该地的情况。于是,孙权亲自出征皖县、一昼夜就到达这里。孙权接见众将,征询攻城之策,大家都建议采取构筑攻城土山高垒之法,只有吕蒙提出不同看法,说:"构筑土山高垒必须经过好多天才能完成,等到那时,敌人的城防已经整修加固,外部的救兵也已经赶到,该城就无法攻破了。况且我军是乘着雨季从水道而来,倘若在此停留而耽搁时日,上涨的江水必将退尽,返回时道路就会非常艰难,我觉得这是很危险的。据我观察,如今该城并不很坚固,凭借我军锐不可当的士气,从四面实施围攻,不用多久就可破城,然后乘着水位高涨而还军,这才是全胜无损之策啊。"孙权听后采纳了他的意见。吕蒙就推荐甘宁担任登城都督,率兵进攻在前,吕蒙率领精锐主力随后跟进。天刚亮时吴军发起进攻,吕蒙手持鼓槌擂鼓督战,士兵们个个生龙活虎,奋勇攻城,仅到吃早饭时候就攻克了该城。接着不久,魏将张辽率领援兵进至夹石时,听说皖城已被攻破,不得不率兵退回。孙权为了奖赏吕蒙此战所建功勋,当即任命他为庐江太守。

守战

【原文】

凡战,所谓守者,知己者也。知己有未可胜之理,则我且固守,待敌有可胜之理,则出兵以击之,无有不胜。法曰:"知不可胜,则守。"①

汉景帝时,吴、楚七国反②,以周亚夫③为太尉,东击吴、楚七国。因自请于上曰:"楚兵剽轻④,难与争锋,愿以梁⑤委之、绝其食道,乃可制也。"上许之。

亚夫率兵既会兵荥阳⑥,吴方攻梁,梁急,请救于亚夫。亚夫率兵东北走昌邑⑦,坚壁而守。梁王使使请亚夫,亚夫守便宜,不往救。梁上书于景帝,帝诏亚夫救梁。亚夫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弓高侯⑧等将轻骑绝吴、楚兵后食道。吴、楚兵乏粮,饥,欲退,数挑战,终不出。夜,亚夫军中惊乱,自相攻击至于帐下。亚夫坚卧不起,顷之,自定。后吴奔壁东南陬⑨,亚夫使备西北。已而,吴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楚兵饥,乃引兵退。亚夫出精兵追击,大破之。吴王濞弃其军,与壮士数千人亡走,保于江南丹徒⑩。汉兵因乘胜追击,尽虏之,降其郡县。亚夫下令曰:"有得吴王者,赏千金。"月余,越人斩〔吴王〕首以告。凡相攻守三月,而吴、楚悉平。

【注释】

①知不可胜,则守:语出《孙子兵法·形篇》,原文是:"不可胜者,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