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华古代兵法精典
2872300000003

第3章 孙子兵法(3)

奇正之变:奇正之间的相互依存和转化的关系。

如循环之无端:就像顺着圆环旋转一样,无止无休。何延锡注:"奇正生而转相为变,如循历其环,求首尾之莫穷也。"

孰能穷之哉:谁能探索尽奇正的变化莫测呢?

激水之疾:激,湍急。疾,迅猛。意为湍急的流水飞速奔泻。杜佑注:"水性柔弱,石性刚重,至于漂转大石,投之洿下皆由急疾之流,激得其势。"

漂石:漂,使动用法。意为使石漂起。

鸷鸟之疾:鸷鸟,凶猛的飞禽。猛禽迅飞搏击。

毁折:这里指鸷鸟捕杀鸟兽。

节:指好的时机。

纷纷纭纭:这里指旌旗杂乱的情形。

斗乱而不可乱:斗乱,在乱中作战。在混乱的状态中作战却要做到有序不乱。杜佑注:"视之若散,扰之若乱,然其法令素定,度帜分明,各有分数,扰而不乱者也。"

浑浑沌沌:混乱迷蒙不清的样子。

形圆而不可败:阵势部署首尾呼应,能应付各方面的攻击。梅尧臣注:"形无首尾,应无前后,阳旋阴转,欲败而不能败。"

乱生于治:乱,混乱。治,治理。引申为严格有序的管理。本句意为,能够示敌以乱是来源于严格有序的军事训练和军事管理。贾林注:"恃治则乱生。"

怯生于勇:怯,怯弱,畏怯。勇,勇敢。这里的意思是说,能够示敌以怯来源于将士们有勇敢顽强的素质。杜牧注:"欲伪为怯形以伺敌人,先须至勇,然后能为伪怯也。"

弱生于强:弱,懦弱。强,强大。本句意为能够示敌以弱,是来源于军队有强大的实力。张预注:"能示敌以羸弱,必己之强也。"

数也:王皙注:"治乱者数之变。数,谓法制。"

势也:态势。

形也:显示,示形。

敌必从之:敌人就会跟着走。

敌必取之:敌人就会来取。

以利动之,以卒待之:动,调动。卒,这里意为伏兵。本句意为用小利去调动敌人,用伏兵伺机破敌。何延锡注:"敌贪我利,则失行列,利既能动,则以所待之卒击之,无不胜也。"

择人而任势:择,选择,挑选。任势,利用或创造形势。本句意为选择适宜的人才,充分驾驭形势。李筌注:"得势而战,人怯者能勇。故能择其所能任之。夫勇者可战,谨慎者可守,智者可说,无弃物也。"

战人:指挥军队与敌人作战。

木石之性:性质。安,安稳。本句意为有木、石之特性。

安则静,危则动:静,平静、静止。危,危险、陡峭,此处指险峻的地势。本句意为在地势平坦之处则静止,在地势陡峭之地则滚动。梅尧臣注:"木石,重物也,易以势动,难以力移。三军,至众也,可以势战,不可以力使。自然之道也。"

【译文】

孙子说:管理人数众多的军队,能够像管理人数少的军队那样应付自如,这是由于军队的编制和组织合理。指挥大部队作战能够像指挥小部队作战那样得心应手,这是由于旗帜鲜明,号令严肃。能使整个部队受敌而不会慌乱溃败,这是由于善于运用奇正结合的战术,对敌军进攻能够像以石击卵那样一触即溃,这是因正确运用了虚实的策略。

大凡用兵作战,都是以正兵迎敌,用奇兵取胜。所以善于用奇兵的人,其战法的变化有如天地运行一样,永不止息。也像江河水一样,永不枯竭。终而复始,这是日月运行的规律,死而复生,这是四时更迭的法则。音调不过是宫、商、角、徵、羽五种。但用这五音编的音乐的变化却是无穷尽的,让人听不够。世上的颜色不过只有青、黄、赤、白、黑五种,但用这五色调配成的各种色彩却是看不尽的。滋味不过就酸、甜、苦、辣、咸五种,可用之五味调和而成的各种佳肴却是尝不尽的。战争的态势不过奇正两种,但这奇正的变化却莫测无穷的。奇与正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就像沿着圆环绕行一样,无始无终,谁又能穷尽它呢?

湍急的流水冲击力之强,足以漂走石头,那是由于水势迅猛造成的;猛禽从高空往下猛烈搏击,以至能捕杀鸟雀,那是由于抓住了时机。所以说,善于作战的人,他们造成的态势总是十分险峻,他们抓住的时机总是非常短促。他们造成的态势就像已经张开的弓弩一样,险恶异常;他们抓住的时机就像正要用手扳动机纽一样,瞬间即发。

在战旗纷乱的混杂状态中作战,要做到队伍严整不乱。在浑沌迷蒙的情况下,要部署阵势首尾呼应,对各方面的攻击应付自如。军队要示敌以混乱,是出自本军队有严密的军事管理;示敌以怯懦,必须具备勇敢的素质。示敌以弱小,必须拥有强大的实力。军队建设的严整或混乱,取决于组织纪律是否严明。军队建设的勇敢或怯懦,取决于作战态势的优劣。军队的强大或弱小,取决于双方的实力。所以,善于"调动"敌人的指挥者,就会以假象迷惑欺骗敌人,敌人就会上当。只要伪装给予敌人以利,敌人就会受骗。用小利去调动敌人,同时以伏兵伺机攻击它。所以善于用兵作战的人,总是致力于创造有利的作战态势,而不去苛求下属,因此他能够选择适宜的人才以充分驾驭形势。善于利用军事态势的将领指挥作战,就像滚动木石一样。木石的特性是放在安稳平坦的地方就静止,放在险峻陡峭的地方就滚动。方形的东西静止不动,圆形的东西容易滚动。所以,一个真正会用兵作战的将领造成的有利态势,就如同把圆石从千丈高峰滚落下来一样,这就是所谓的"势"。

虚实第六

【原文】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①,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②。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③。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④;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⑤。故敌佚能劳之⑥,饱能饥之⑦,安能动之⑧。

出其所必趋⑨,趋其所不意⑩。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之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注释】

①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处,占据、占领。佚,通逸,从容之意。张预注:"形势之地,我先据之,以待敌人之来。则士马闲逸,而力有余。"本句意为凡先到达战地等待敌人前来的就从容主动。

②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趋,急走,这里有仓促之意。趋战,即仓促应战。劳,疲惫。孟氏注:"若敌已处便势之地,已方赴利,士马劳倦,则不利矣。"本句意在战争中如有利地形和时机被敌人占据而仓促之间应战,则易陷于被动。

③致人而不致于人:致,招致。杜佑注:"言两军相远,强弱俱敌,彼可使历险而来,我不可历险而往。必能引致敌人,己不往从也。"本句意为可以调动对方而不被对方所左右。

④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自至:自动前来。利之,诱之以利。本句意为以利益诱使敌人前来。

⑤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害之,阻挠。杜佑注:"出其所必趋,攻其所必救,能守其险害之要路,敌不得自至。"意为使敌人无法到达战地,是由于己方的一些行为扰乱它。

⑥故敌佚能劳之:劳,疲惫。本句意为使敌人由安逸变为疲惫。

⑦饱能饥之:饥之,使它饥饿匮乏。本句意为使敌人由供应充足而变为供给匮乏。曹操注:"绝粮道以饥之。"

⑧安能动之:设法扰乱敌人,使之不得安宁。李筌注:"出其所必趋,击其所不意,攻其所必爱,使不得不救也。"

⑨出其所必趋:趋,奔赴。指进军。此句意为进军要指向敌人不及救援的地方。曹操注:"使敌不得不相往而救之也。"

⑩趋其所不意:进攻敌人意料不到的地方。

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无人之地,指敌人没防备的地方。意为虽行军千里而不感到疲惫是因为到了敌人没防备的地方。杜牧注:"言不劳者,空虚之地,无敌人之虞,行止在我,故不劳也。"

攻其所不守也:本句意为进攻而必定取得胜利,是由于进攻的是敌人防守不严的地方。张预注:"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使敌人莫之能备,则吾之所攻者,乃敌之所不守也。

守其所必攻也:坚守敌人一定会攻击的地方。杜牧注:"不攻尚守,何况其所攻乎。"

微乎其微,至于无形:微,微妙。张预注:"攻守之术,微妙神秘,至于无形之可睹。"

神乎神乎,至于无声:神,神奇。杜佑注:"言变化之形倏忽若神,故能料敌死生,若天之司命也。"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御,抵御。冲,冲击,攻击。虚,空虚。意为进攻而令敌人无法抵御,是因为攻击它最薄弱的地方。张预注:"对垒相持之际,见彼之虚隙,则急进而捣之,敌岂能御我也。"

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及,追上。撤退而不能让敌人追上的原因是速度快。杜牧注:"既攻其虚,敌必败。败丧之后,安能追我,我故得以疾退也。"

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本句意为使敌人必须与我方作战是因为我们攻击它的必救之地。

乖其所之:乖,违背。这里有改变、诱导之意。李筌注:"乖,异也。设奇异而疑之,是以敌不可得与我战。"意为令敌改变其进攻的方向。

故形人而我无形:形,此处为动词,使之暴露。第二个形是名词,意为形迹。本句意为让敌人显露其兵力部署情况,而却不让对方看到我方的行迹。

则我专而敌分:专,集中。分,分散。意为我方兵力集中而敌人的兵力分散。梅尧臣注:"他人有形,我形不见,故敌分兵以备我。"

是以十攻其一也:杜佑注:"以我之专,击彼之散是为十共击一也。"

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约,少。意为和我方作战的敌人兵力少。张预注:"夫势聚则强,兵散则弱。以众强之势,击寡弱之兵,则用力少而成功多矣。"

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让敌人无法预知我们要在什么地方与其交战。

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因为敌人不了解情况就要处处设防。

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敌人兵力分散,则便于我军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曹操注:"形藏敌疑,则分离其众备我也。言少而易击也。"

则无所不寡:杜佑注:"言敌人所备者多,则士卒无不分散而少。"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本句意为了解了战场,战时,那么千里之外的仗也可以去打。张预注:"凡举兵伐敌,所战之地,必先知之。师至之日,能使人人如期而来,以与我战。"

以吾度之:以我推测来看。度,推测。

越人之兵虽多:当时吴国正和越国交战。孙子是吴王阖闾的参谋。

亦奚益于胜哉:奚,何。益,帮助。本句意为那对胜利有什么好处呢?

可使无斗:没有机会来作战。贾林注:"敌虽众多,不知己之兵情,常使急自备,不暇谋斗。"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策,筹算。得失之计,作战计划的得失利害。本句意为谋算得当就能知道作战的得与失。杜佑注:"策度敌情,观其所施,计数可知。"梅尧臣注:"彼得失之计,我以算策而知。"

作之而知动静之理:作,此处指诱使、挑动。本句意有意挑动敌人,以了解敌人的行动规律。也就是使对方示形。

形之而知死生之地:形,以假象示敌。本句意示敌人以假的军事行动而知敌人的兵力部署。张预注:"形之以弱,则彼必进。形之以强,旨彼必退。因其进退之际,则知彼所据之地死与生也。"

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角,较量。本句意以试探性的进攻来侦察敌人的虚实强弱。张预注:"有余,强也;不足弱也。角量敌形,知彼强弱之所。"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形兵,军队部署有意表现的假象。本句意为部署兵力造成假象但却不让敌人看出来。杜牧注:"此言用兵之道,至于臻极,不过于无形。"

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深间,隐藏很深的间谍。窥,窥测。本句意为即使隐藏很深的间谍也不会窥测到,而再聪明的敌人也算计不到。

因形而措胜于众:因形,凭借敌情变化而应变。本句意为因为对敌人形迹判断而让大家看到胜利。

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形,形态。意为人们都看到了我军取得胜利的情况。

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人们并不知道我军获胜的原因。

故其战胜不复:获胜的方法不重复。李筌注:"不复前谋以取胜,随宜制变也。"

应形于无穷:应形,依据敌情。张预注:"但随敌之形而应之,出奇无穷也。"意为根据敌情而制定作战计划。

兵形象水:兵形,用兵作战的规律。孟氏注:"兵之形势如水流,迟速之势无常也。"本句意为用兵作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应像水一样随势而走。

因敌而制胜:根据敌情而制定胜利的方案。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本句意为用兵没有固定不变的程式,就像水流没有固定不变的形态一样。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神,神奇。曹操注:"势盛必衰,形露必败,故能因敌变化,取胜若神。本句意为能根据敌情变化运用谋略而取得胜利的人可谓是用兵如神。

故五行无常胜:五行,金、木、水、火、土。本句意为金木水火土没有哪一样是永远占优势的。

四时无常位:没有哪一季是常驻不动的。

日有短长,月有死生:白昼的时间因季节而有长有短,月亮有盈有亏。杜佑注:"兵无常势,盈缩随敢。日月盛衰,犹兵之形势,或弱或强也。"

【译文】

孙子说:用兵打仗的一般规律是,先进入战地等待敌人,就会显得安逸从容,而后进战地仓促应战,就会非常被动而疲劳。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表现出的特点之一,便是能调动敌人而不会被敌人所左右。他们之所以能使敌军自己到来,是因为诱之以利;之所以使敌军不敢前来,是因为设法阻挠它。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安逸的敌军可以使它变得很疲劳,如果敌军粮饷供应充足,就设法使它变得匮乏。如果敌人守备安稳就要设法调动它。

我军出击之处应是敌军无法支援的地方,这样我军发起奔袭应能出于敌方意料之外。行军千里而不致劳累,是因为行进在敌军没有设防的地区。我军进攻必能成功,是因为攻打的是敌军防守空虚的区城,防守使阵地稳固,是因为防守的是敌人无法攻破的地方。所以善于进攻的人,让敌人不知道如何防守。善于防守的人,让敌人不知如何进攻。隐藏的是如此微妙以至敌人察觉不到一点形迹。谋划的是如此神妙,以至敌军听不到一丝声音,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敌军命运的主宰。

我军发起进攻所以不可抗御,是因为所攻之处是敌军防守空虚的地方。我军撤退之所以不会被追击,是因为行动迅速,敌军无法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