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处世故事
28709800000014

第14章 坐山观虎斗(3)

王献之曾经与哥哥王徽之、王操之一起去拜访谢安(字安石,东晋孝武帝时任宰相)。谈话中,两个哥哥说的大多是生活俗事,而王献之对谢安仅表问候而已。他们走后,客人问谢安,王氏兄弟哪个优秀,而哪个稍微差一些。谢安说:“那个小弟弟好。”客人忙问为什么,谢安说:“贤人一般都不太爱说话。我看王献之很少说话,所以认为他是一个贤人。”一次王献之曾与哥哥王徽之同时呆在一间屋内,突然室内失火了,王徽之急忙跑出室外,连鞋子都顾不得穿上。而王献之则神情镇定,从容不迫地叫来仆人,扶着他走出室外。又有一天夜里,王献之躺在书斋中,有一些小偷潜入他的房间偷窃,想把所有的东西都偷走。等到小偷把东西都拿到手后,王献之从容不迫地说:“小偷们,青毡是我家先人留传下来的遗物,给我放下吧!”这些小偷一听,吓得慌忙逃走了。

轻裘缓带“轻裘缓带”指穿着轻暖的皮衣,系着宽大的带子。形容仪态闲适从容。

此典出自《晋书·羊祜传》:“(祜)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之下,侍卫者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

羊祜,字叔子,晋朝泰山南城人。曹魏末年,任相国从事中郎。晋王朝建立后,羊祜被封为巨平侯,都督荆州诸军事,为征南大将军。

羊祜在军中经常身穿轻暖的皮衣,系着宽大的带子,身上不穿甲胄,仪态优雅从容。在他的将帅居住地,一共只有侍卫十几人,他经常因为打猎、捕鱼而耽搁了政务。

有一次,他想在夜间外出,军吏徐胤手执带有缯衣的戟(官吏出行的仪仗之一)挡着营门,对羊祜说:“将军统管万里地界,怎么可以擅自离开岗位!将军的安危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危。我誓死也不让您出去,除非我徐胤今天死了,这个营门才可打开。”听了这番话,羊祜马上向徐胤赔笑道歉。从那以后,羊祜便很少外出了。

琼楼玉宇“琼楼玉宇”形容晶莹瑰丽的高楼;也可用它形容仙境。

此典出自晋代王嘉《拾遗记》:“翟乾祐于江岸玩月,或问:‘此中何有?’翟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琼楼玉宇烂然。”

唐代有一个道士叫翟乾祐,相貌古怪,懂得一些法术。一次,他与数十名弟子在江岸游玩赏月,有弟子问他:“月亮里到底有什么东西呢?”翟乾祐笑道:“你们可以顺着我手指的方向观看。”那一瞬间,弟子们便看见月亮里矗立着晶莹瑰丽的高楼,格外金碧辉煌。天涯海角“天涯海角”比喻极其边远的地方。也作“天涯地角”。

此典出自南朝代陈徐陵《徐孝穆集四·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天涯藐藐,地角悠悠。言而无由,但以情及。”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亦有:“天涯海角无禁利,熙熙同似昆明春”的诗句。

据说宋代的大文豪苏轼(别号东坡居士)和这句成语有很大的关系。苏东坡在五十九岁那年,因被诬陷说他所写的诏令(皇帝对下属或对百姓所出的告示)中有斥责先朝的话,被贬到海南岛的昌化。他在昌化时,常到“角岭”一带去游览。这一天,他正在海边欣赏水天相接的景色,忽然狂风暴雨,波涛汹涌。

这种情形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致,便在避风雨的那块大石上题了“天涯”和“海阔天空”六个大字。后来,石匠便把这几个字刻在石上。久而久之,这个地方就被人们称作“天涯”,又因为这个地方本是“角岭”的一部分,所以后来的人便把“天涯”和“角岭”结合成“天涯海角”这个名词。铜驼荆棘“铜驼荆棘”的意思是说,铜驼埋没在荆棘丛中。用来形容亡国的惨败景象。

此典出自《晋书·索靖传》:“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索靖(公元244~303年),字幼安,晋代敦煌人。他的家族世代为官,父亲索湛,任北地太守。索靖年少时就有超群的器量,与同乡人汜衷、索永等人一起在太学学习,驰名天下,索靖长期钻研研究,学识渊博。他曾官至驸马都尉,出任西域戊己校尉长史。晋武帝提拔他为尚书郎,又相继任雁门太守、酒泉太守。晋惠帝(司马衷)即位后,赐给他关内侯的爵位。他死后,被封为安乐亭侯。

索靖有远见卓识,曾预料时局不稳,天下即将发生动乱,便指着洛阳宫门旁的铜驼,感叹地说:“铜驼,有一天我会看到你倒卧在荆棘丛中的景象了!”

万紫千红“万紫千红”原来形容春色艳丽。现常用以比喻事物丰富多彩或是景象繁荣兴旺。

此典出自南宋代朱熹《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是南宋时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

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寓健阳(今属福建)。他曾任秘阁修撰等职,积极主张抗金。朱熹广注典籍,对经学、文学、史学、乐律甚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的贡献。他的理学一直成为后来封建地主阶级统治人民的理论工具,在明清两代被提到儒学正宗的地位。他的博览和精密分析的学风,对后世学者影响很深。

有一天,朱熹到郊外去游玩。这一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朱熹所到之处,百花盛开。无限春光引得朱熹诗兴大发,回家后,他便把这次郊游的感受写成了一首题为《春日》的诗:“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一鳞半爪

“一鳞半爪”比喻事物零星片断,不够完整。

此典出自清代赵执信《谈龙录》:“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

清代有一个诗人,名叫王士祯,他写诗非常注重神韵。有一次,他和学生洪界谈论,讲到神韵时他说:“诗如神龙,只见其首,不见其尾,或是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意思是:神韵这个东西与神龙相似,它在云雾之中,只露出一个头,而见不到尾,有时则这里露出一只脚爪,那里露出几片鳞甲,时隐时现,不可捉摸。

万金之患

“万金之患”讽谕了患得患失者的失败。

此典出自《苻子》。

夏王想叫后羿对准一块一平方尺大小的兽皮箭靶和直径一寸的靶心射箭,就对后羿说:“你射这个靶心,射中了,就赏给你一万金的货币;射不中,就减你一千邑的封地。”后羿听了夏王的话,神情不安,非常紧张,于是拉开弓去射靶心,第一箭没有射中;再射一箭,又没有射中。

夏王便对保傅弥仁说:“这个后羿呀,平日射箭,百发百中,可是这次跟他定了赏罚,就射不中了,这是什么原因?”

保傅弥仁回答说:“他呀,高兴与恐惧的心理成为他的灾害,万金的赏赐成了他的祸患了。如果一个人能够排除欢喜和恐惧的矛盾心理,去除万金赏赐的私心杂念,那么,普天下的人们便都能够成为像后羿那样的射手了!”

亡戟得矛

后人用“亡戟得矛”比喻得失相当。

此典出自《吕氏春秋·离俗》:“平阿之余子,亡戟得矛,却而去,不自快。”

古代时,齐国和晋国发生了战争。有个来自平阿(今安徽怀远县西南)的小兵在两军混战中弄丢了手中武器戟,但他捡了一枝矛。虽然是这样,他心里还是不安,到底要不要这枝矛也拿不定主意。这时,迎面走来一个人。他问道:“我丢失了一枝戟,但又捡回来一枝矛,您认为我能归队吗?”这个人说:“戟是兵器,矛也是兵器,丢失了一件兵器,又捡回来一件兵器,为什么不能归队呢?”

亡赖附鬼

“亡赖附鬼”尖刻地嘲讽了卖身投靠、为虎作伥的无赖汉及其丑恶嘴脸。

此典出自《伯牙琴》。

有一个楚地恶鬼降到齐地来,说道:“天帝派人来统治这块土地,我能够为你们降祸赐福!”人们非常畏惧他,只得唯命是从,并将鬼供奉在庙里,天天杀牲祭祀,拿着钱物去献给它。

街市上一些流氓无赖纷纷依附恶鬼,把自己的身躯当做奴婢贱妾一样,还不满足,又让他们的妻子和女儿供它使唤。鬼气侵入,他们的言语举动都和恶鬼一模一样。于是,他们便依附鬼势,加倍危害齐地的百姓。凡是不肯依附鬼势的人们必定会遭到灾祸。齐地的老百姓因此陷入了沉重的灾难之中。

天神听说了这件事,从天而降,气愤而讽笑地说道:“这样的妖魔鬼怪,竟然被供在庙里,享受着人们的奉祭,还在这里作威作福不止!”说罢就发出霹雳,劈倒了庙宇,震死了所有的流氓无赖,从此楚地来的鬼祸便被平息了。

这些家伙以为恶鬼的气势是可以永远依靠的吗!

一张一弛

“一张一弛”比喻合理安排工作,做到有松有紧,劳逸结合。

此典出自《礼记·杂记下》:“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春秋时代,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一年年底去观看群众性的祭神活动,回来后,孔子问子贡道:“你看,那些人高兴么?”子贡回答说:“那些人欣喜若狂,又是叫,又是跳,又是喝酒,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那样高兴?”孔子说:“老百姓一年到头都在干活,只有这么一天的娱乐,这里头的道理还不清楚吗?叫老百姓只干活不休息,周文王和周武王是不会那样做的;叫老百姓只休息而不干活,周文王和周武王也不会干的。‘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意思是:叫老百姓有劳有逸这才是周文王和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根本办法)”

妄自尊大

“妄自尊大”讽刺自己狂妄地抬高自己的行为;也常用它形容狂妄自大的人。

此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

公元25年,刘秀称皇帝(东汉光武帝)。不久,占据西南益州的豪强公孙述也在蜀地自称皇帝。占据西方天水等郡的豪强隗嚣想知道公孙述的动向和实力,就派自己手下的绥德将军马援前去打探情况。马援奉命到益州去求见公孙述。他想,自己与公孙述是同乡好友,见面之后,握手言欢,叙谈友谊,这是情理之中的事。谁知公孙述警卫森严。履行一套繁琐的礼仪,让马援像觐见皇帝那样觐见他。最后,公孙述要拜马援为大将军,并封以侯位。

听到这个消息,马援的宾客都劝他留下来。马援向他们解释道:“现在天下胜负未定,公孙述不像周公那样招揽天下的贤士,唯恐失去天下士人之心。与他谈论天下成败大事,他却修饰衣服的边幅,把自己打扮得像个木偶一样,空有躯壳,没有灵魂。这个人怎能留住天下的能人呢?”于是马援辞别公孙述,回到天水,对隗嚣说:“公孙述如井底之蛙,没有见过大世面,却狂妄地自以为是。这个人靠不住,不如全心投靠刘秀为好。”隗嚣没有听从马援的劝告,发兵攻打东汉军。结果,他一败涂地。

五斗解酲

“五斗解酲”本来的意思是,用五斗酒解酒病。后来,人们用“五斗解酲”形容纵情饮酒,放浪不羁。

此典出自《晋书·刘伶传》。

晋代名士刘伶狂放不羁,喜欢饮酒。有一次,他感到口渴难忍,就可怜巴巴地向妻子要酒喝。妻子很生气,反而将酒倒掉,毁掉酒器,痛哭流涕地劝丈夫说:“你喝酒太多,这不是养生之道,一定要戒掉。”刘伶说:“好!可是我自己没有能力戒掉,只有祈求鬼神,我亲自在鬼神面前赌咒发誓才行。你快去准备酒肉,我马上就要祈祷了。”妻子依照他的吩咐去做了。刘伶跪着祈祷说:“老天生我刘伶,爱喝美酒出名。一次喝上一斛,五斗才解酒病。妇人说的话,千万不要听从。”于是饮酒吃肉,又喝得酩酊大醉了。

望尘而拜

“望尘而拜”用以讥讽阿谀奉承、趋炎附势的人。

此典出自《晋书·潘岳传》:“岳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

潘岳(公元247~300年,晋代文学家),字安仁,晋代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祖父潘瑾,曾任安平太守。父亲潘芘(pí),曾任琅琊内史,潘岳自幼聪颖有才华,父老乡亲们把他称为“神童”。他年纪很轻时就被征召到司空太尉府任职,成为优秀的秀才。西晋泰始(公元265~274年)年间,晋武帝(司马炎)带着皇后妃子亲自耕田,潘岳作赋极力称赞这件事,因此名气更大,受到一些人的嫉妒,潘岳在十年之内未能升迁。后来,他被派任河阳县令,觉得郁郁不得志。当时,尚书仆射山涛和吏部官员王济、裴楷等人都得到皇帝的重视,他心里非常不满。不久,潘岳转任怀县令。他在治理河阳、怀县期间,政绩卓著,被任做尚书度支郎,后任太傅主簿,又任给事黄门侍郎。

潘岳性情轻狂浮躁,追名逐利,与石崇等人奉承权贵贾谧。每当贾谧出门时,潘岳与石崇二人总是早早就等在门外,贾谧的车马走远了,他们还向着贾谧车马扬起的尘土下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