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谁是你心中的唯一
28709600000046

第46章 分西南地区[34](4)

设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针灸推拿、成人教育、管理和国际教育7个二级学院,12个本科专业(含方向),7个专科专业;另有6个研究所、37个研究室和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四川省中药筛选评价中心。还有附属医院2所、教学医院8所、实习医院23所。

有博士点6个,硕士点18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课程16门、重点实验室3个。

有教职工2018人,专业技术人员1237人,教授级97人,副教授级29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4人,硕士生导师139人,享受国家政府津贴专家53人。全日制在校生3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276余人,留学生40余人。

成都体育学院:直属国家体育总局,是中国目前本科和研究生专业设置最多的体育院校。代表教师有中医骨伤科和武术专家、原中国武术协会主席、成都体育医院院长怀贤教授;体育史专家、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生导师、原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体育组召集人)、原学院院长周西宽教授;中国武术协会科研委员会副主任、武术专家习云太教授等。该院近几年来在武术、艺术体操、跆拳道、软式网球、蓝球等项目成绩较佳,共获得全国性比赛30余枚金牌。40余人次参加国际性比赛,获得奖牌10余枚。获1999年世界武术锦标赛散手52.5公斤级金牌。在中国功夫对美国拳击对抗赛中勇胜美国选手。艺术体操在第七届、第八届全国运动会上分获金、银牌。

[联接]占地25万平方米。藏书约36万余册。

设体育系、运动系、运动医学系、武术系、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系、研究生部、成人教育部、中国蓝球协会成都蓝球学校等;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中医学(中医骨伤科方向)、运动人体科学、新闻学、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有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优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骨伤科6个硕士点,体育人文社会学1个博士点。

体育史学、中医骨伤科学、武术、运动生理学为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学科;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为四川省重点学科;体操、田径、蓝球、排球、足球、运动生物力学、体育理论、运动解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9个四川省重点建设课程。

有教职工680人,其中专任教师381人,正副高级职称120人,中级职称208人,助教和实验员53人;国际、国家级裁判60余人。在籍学生5000余人,其中研究生近百人,全日制本专科学生3000余人。

成都理工大学:始建于1956年,前身是成都地质学院;1993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与原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成都有色金属地质职工大学合并组建成都理工大。校训为“穷究于理,成就于工”,颇有韵味。该校在基础理论方面以沉积学、青藏高原地学、稀有与贵金属矿床的成因、成矿地球化学为特色;能源方面以复杂油气藏地质与勘探、油气藏工程为特色;工程应用方面以工程地质、环境工程、大型水电站的坝基和边坡稳定性、地质灾害防治与治理为特色;技术方法方面以金属物探、石油物探、深部地球物理、地学核技术、“3S”(RS-遥感、GPS-卫星定位、GIS-地理信息)技术为特色;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以核技术开发、应用化学、旅游地学为特色。它有中国西部最大的以恐龙、古生物化石为特色的自然博物馆(合川马门溪龙论长度与体积居世界第二,及重庆大竹鱼化石、隆昌铁陨石等),已被确立为全国高校首批教学博物馆,并获得从中央到省市所有级别青少年科普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该校档案馆是四川省高校规模最大、馆藏最多、门类最齐的少数综合档案馆之一。校园内还有片小巧漂亮的月亮湖。它还在“天下独秀”的峨眉山、风景奇特的川西坝子等地辟有多个实习基地。

[联接]占地面积近3000亩。藏书135万余册。

有地球科学、能源、环境与土木工程、信息工程、应用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材料与生物工程、信息管理、文法、商学、传播科学与艺术、体育教育、继续教育、网络教育等15个学院和教学单位。有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理学(地质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点(地球物理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构造地质学等),39个硕士点,9个工程硕士招生领域,53个本科专业。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地质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地质灾害防治与工程地质环境保护),8个省部重点学科(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岩土工程,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古生物与地层学、信号与信息处理、构造地质学)、6个省部重点实验室、35个研究所。并有成都理工大工程技术学院、成都理工大广播影视学院等独立学院、联合办学点多个。

在编教职工2021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63人,教授139人、副教授25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7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2个。各类在校生25000多人,其中硕士生1076人,博士生418人。

凉山大学:位于四川西南角,靠近云南,一所地方性普通学校,规模小、力量弱、无名气。它的特色在于位置与风景,毗邻我国第一大航天城——西昌,又在四季如春、美丽迷人的高原湖泊邛海之滨,并靠近神奇圣洁、一派天然的香格里拉(前不久其附近的云南中甸县申请改名香格里拉县已获国家批准,据专家推测光这个名字就值500个亿)。由民盟四川省委和凉山彝族自治州政府创办,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职工合同制。任课教师主要来自重大、川大、重庆建筑大、西南交大、西南政法、西南财大、昆明理工等名校,包括硕导和博导,另外还有不少海内外访问学者。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的65%以上。

[联接]占地227亩。图书12万余册。

设土木工程系、电气工程、工商管理系、政法系、旅游系、民族预科部、凉山彝族文化艺术研究所。近年主要招生专业及方向有:房屋建筑工程、建筑装饰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电气系统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彝族文化资源管理、旅游与饭店管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法律等。

各类在校生共1000余人。

云南省[6]

云南大学:这是“春城”昆明里一颗异样明珠。城市气候温和,四季如春,滇池荡漾,绿草萋萋;校园古色古香,花团锦簇,林木葱郁,环境优美。看龙门仰止、崇楼眺翠、至公闻吼、钟铎接晖、海棠映日、银杏飘金、旧院读松,何妨触景生情,让云大之魂跃动于身。

1922年云大创建时就有东陆大学之名,而不像现在各地学校不管实力大小一窝蜂将学院晋升为大学。而云大女生吴澄1921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早党员之一。回首沧桑,熊庆来、楚图南、陈省身、冯友兰、吴晗、吕淑湘、顾颉刚、严济慈、华罗庚、闻一多、朱自清、茅盾、李公朴、白寿彝、田汉、冯至、费孝通等名师风采依然。抗战时期,它与著名的西南联大(北大、清华、南开)唇齿相依,互为股肱。1946年,云大被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列为中国15所著名大学之一,有“小清华”美誉。云大历史上烈士数目之多,在全国高校之林中仅次于北大。

云大是云南省唯一国家重点综合大学。1978年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1997年首批61所“211工程”大学之一。综合实力列中国高校前70强左右。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生态学等专业在全国数一数二。2000年底云大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少数民族基因库,曾给出“汉藏同源”的遗传学证据。云大的学术期刊《思想战线》是仅有的8家荣获全国期刊奖的高校学报(社科类)之一。云大是为数不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科技上市公司(“云大科技”)的高校。云大自1998年起启动体现学校师生精神风貌的“UIS形象工程”,并实施“校园无裸士”计划。近些年云大又开展著名的“东陆春秋”系列讲座,被社会上美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

[联接]占地面积640亩。收藏图书140多万册及一批全国善本和珍贵文献。

有24个学院(经济、成人教育、人文、生命科学与化学、信息、理学、发展研究、职业技术、法学、公共管理、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外国语、国际现代设计艺术、药学、国际文化等)、2个研究院、3个公共课教学部,72个本科专业;16个开发研究中心、25个研究所、10个研究室。

有民族学、生态学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6个省级重点学科,在东南亚、南亚、西亚地区社会与经济研究上也有较大优势;有36个博士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后企业工作站、102个硕士点;MBA、MPA、法律、工程4个专业硕士点,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基地,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历史学、生物学、数理科学等);1个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微生物资源)、1个国家级新产品研究开发中心、1个国家级计量认证单位、2个省级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有教职工2372人,其中教授222人,副教授409余人,博士生导师56人,“国突”和“省突”专家25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683人。在校学生19872人,其中全日制学生9919人,博、硕士研究生2853人。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1年,2003年更名云南民大。校本部坐落在商山之麓、莲花池畔,并与著名风景名胜圆通山、翠湖等浑然一体。该校已形成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多学科交叉融合,结构较为合理,能适应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与学校办学宗旨和发展方向相一致的学科专业体系。它在民族考古、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文学、民族经济、民族文化、民族宗教等领域研究成果丰硕,在国内外学术界有较大影响。该校是云南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是云南省最早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之一。因该校地处闹市,新生入学竟然要先学交通法规。

[联接]占地503亩。图书馆藏书72万册。

设17个学院(民族文化、人文、法学与公共管理、文学与新闻传播、经济与工商管理、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物理与电子电气信息工程、化学与生物技术、外国语言文学、东南亚语言文化、民族艺术、体育、预科教育、人民武装、职业技术、成人教育、国际文化),2个教学部(研究生部、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部)。有32个本科专业,20个硕士点(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会计学、企业管理、宗教学、社会学、专门史、中国近现代史、经济法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行政管理、人类学、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有机化学、民俗学、基础数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亚非语言文学)。有6个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族古籍、国民经济学、民族学、社会学、行政管理),1个省级重点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5个院级重点专业,5门省级重点课程(民族学概论、有机化学、云南民族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有1个省级研究所(云南省民族研究所),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特色突出、藏品丰富的校属民族博物馆,及32个院(部)属研究所和研究中心。

现有教职工864人,其中专任教师464人;教授40人、副教授158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级优秀教师7人,获得国家级省级特殊津贴专家19人次,23名校级学科带头人,74名骨干教师;50多位名誉、客座教授。全日制在校学生678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96人、本科生5869人、专科生335人、预科生284人,在校生中少数民族学生占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