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
28694100000052

第52章 全面整顿(2)

仿佛是九年一梦,一梦醒来,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生产力迅速提高,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就是原来一些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也获得了让人刮目相看的进步。我们身边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起我们来,已经遥遥领先。看到这些,怎能让人平静,怎能让人泰然处之?有人说,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是对的,但是进行得太急了。是的,邓小平急啊,他怎么能不急呢?在苦苦等待了六年后,才获得了复出。在经过艰难险恶的斗争后,才获得进行整顿的权力和机会。他自己已是七十一岁高龄,而且,政治斗争仍然艰险如斯,政治前景中仍然充满了太多令人不安的变数。时间、机会,对于他来说,都太珍贵了。他要挽狂澜于既倒,他要报效国家和人民,只有抓住这一难得的、也许是最后的机会。他必须做到坚决、果断、彻底,而且义无反顾。他完全知道,这样做会触怒“文革”势力,而且也极有可能令毛泽东产生不满。但是,这是他经过多年的思考下定决心所选择的道路。他既然走上这条道路,就已别无选择,早已将个人的政治前途甚至生命置之度外。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信奉的就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全面整顿,就必须对军队进行整顿。6月24日至7月15日,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解放军各总部、各军兵种、军事院校负责人共七十余人。会议重点讨论改正不正之风和压缩军队定额、调整编制体制、安排超编干部等等问题。叶剑英、邓小平、徐向前、聂荣臻等在会上讲了话。叶剑英在讲话中,痛责“四人帮”煽动派性,把全国搞得乌烟瘴气。他气愤地揭露江青插手军队,妄图把军队搞乱的阴谋,对与会者大声疾呼:“你们要抵制!”7月14日,邓小平在会上作了题为《军队整顿的任务》的讲话。在讲话中,他尖锐指出,由于林彪一伙的破坏,军队存在“肿、散、骄、奢、惰”等严重问题。他说:“军队整顿什么?就是整上面讲的那五个字。”他讲到军队要坚决反对派性,要恢复优良传统。军委的工作是两件,第一件是“军队要整顿”,第二件是“要准备打仗”。军队要抓编制,抓装备,还要抓战略。要自上而下地调整好各级领导班子。领导班子要有威信,要敢字当头。他说:“现在确实有些值得注意的现象,我们都担忧啊!”他说:“现在军队一些不好的现象能不能克服,几十年的优良传统能不能继承和发扬,主要靠我们这些老同志的传帮带。只要大家带头努力,做到毛泽东同志说的八个字,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我看,军队的问题是不难解决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可以贯彻好的。”会议后期,叶帅亲自与军队的高级干部一一谈话,一一打招呼,向他们传达毛泽东对“四人帮”的批评。叶帅对他们说,毛主席说现在有个“上海帮”,你们要注意警惕,稳定部队,把部队掌握好。7月15日,叶剑英向毛泽东汇报了会议情况。19日,经毛泽东批准,中央转发了这次会议的有关文件和叶剑英、邓小平在会上的讲话。这次会议的精神,受到全军指战员的热烈拥护。这次会后,由叶剑英亲自拟定,调整了全军各大单位的领导班子,有效地阻止了“四人帮”夺取军权的阴谋。

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在林彪倒台后,一直觊觎军队大权,却一直未能攫取到手,心中十分不满。对于军队正在进行的整顿,对于此次会议的召开,他们更是看在眼里,恨在心里。会议刚刚开过不久,王洪文、张春桥就诬蔑和攻击军委扩大会议“问题多着呢”。对叶剑英和邓小平的讲话,他们阴险地说:“要批判的不只是这两个讲话。”的确是这样的,他们虽然一时不能阻止邓小平进行的全面整顿,但决不会善罢甘休,“好戏”还在后头呢。

在对经济领域和军队进行整顿的同时,邓小平在教育和文化两个领域,也着手进行整顿。

自5月起,教育部长周荣鑫在周恩来、邓小平支持下,按照周恩来和邓小平多次讲话精神,积极着手整顿教育工作。他多次召开部内外干部、讲师会议,听取意见和了解情况,针对林彪、江青一伙对教育事业的破坏,重新提出教育要与经济基础相适应,要重新为知识分子和教育工作者恢复名誉,要重新恢复被严重破坏了的教育系统的各项工作。他多次在教育系统召开的各种会议上发表讲话,贯彻周恩来和邓小平的批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并严厉地驳斥“四人帮”一伙破坏教育事业的谬论。周荣鑫的这些讲话和整顿措施,受到深受“文革”其害的教育界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教育系统按照这些讲话精神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和评论,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整顿教育工作,像一股暖人的春风,吹遍了在“文革”中最先受到冲击的教育界。

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全面整顿的工作任务是艰巨而庞大的,需要建立一个具有战斗力的理论写作班子。经过深思熟虑,6月中旬,邓小平向中央提出,成立国务院政治研究室。不久,国务院政研室正式成立,负责人为胡乔木,成员有吴冷西、胡绳、熊复、于光远、邓力群等。从成员名单即可知道,这是一支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和很强的战斗力的“笔杆子”队伍。国务院政研室一经成立,就在邓小平亲自领导下,为全面整顿工作起草文件,并与“四人帮”那伙造反派刀笔吏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激烈斗争。

文化领域,自“文革”以来,一直被“四人帮”视为他们的“势力范围”,被他们控制得最严。要在文化领域进行整顿,难度是相当大的。7月9日,邓小平指示国务院政治研究室收集整理文化教育领域的有关情况。邓小平说,除百花齐放外,还有一个百家争鸣的问题。要防止僵化,现在的文章是千篇一律,是新八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没有贯彻执行,文学、艺术不是更活泼、更繁荣。根据邓小平的这一指示,国务院政研室开始整理文艺领域的问题,并将有关情况整理材料上报邓小平参阅。

对于文艺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毛泽东也有所醒悟和察觉。7月初,他在同邓小平谈话时曾指出:“样板戏太少,而且稍微有点错就挨批。百花齐放都没有了。别人不能提意见,不好。”7月14日,毛泽东就调整文艺政策作出了书面谈话。毛泽东指出:“党的文艺政策应调整一下,一年、两年、三年,逐步扩大文艺节目。缺少诗歌,缺少小说,缺少散文,缺少文艺评论。对于作家,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他还说:“文艺问题是思想问题,但是不能急,人民不看到材料,就无法评论。”“处分人要注意,动不动就要撤职,动不动就要关起来,表现是神经衰弱症。”毛泽东如此明确的表态,对整顿文艺给予了有力的支持。

文艺整顿,与其他部门整顿的方式大不相同。别的部门,是通过制定政策、召开会议、发动群众、调整干部、恢复和建立规章制度等措施进行整顿。而文艺部门的整顿,却是在与“四人帮”进行的一次次坚决而又艰难的斗争中进行的。

7月18日,江青肆意诬蔑一部反映大庆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电影《创业》有严重问题,下令停演,并叫嚣要抓“黑后台”。该片导演、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张天民致信毛泽东、邓小平,直言不讳地对江青和文化部核心小组批判《创业》提出不同看法,建议重新上映该片。邓小平将张天民的信转呈毛泽东。7月25日,毛泽东即在张天民的信上作了批示。批示说:“此片无大错,建议通过发行。不要求全责备,而且罪名有十条之多,太过分了,不利调整党的文艺政策。此信增发文化部及来信人所在单位。”毛泽东的批示下发后,江青竭力抵赖,推脱责任,否认给该片强加的十条罪名是他们搞的,并恶狠狠地说:“张天民告了我的刁状。”她诬蔑说:“张天民这个年轻人给主席写信,后面总有人支持,可能有坏人。”还说:“有人逼着主席批。”意指邓小平就是“黑后台”。针对已经开始进行的文艺整顿,江青凶相毕露地说:“目前有人攻击文化部,给文化部施加压力,说文化部是大行帮,我替他们顶着,老子不怕。”

不管江青怎样地撒泼耍赖,根据毛泽东的批示精神,中央开始调整一些文艺方面的政策。由中央批准,《人民文学》、《诗刊》等杂志恢复出版,举行了聂耳、冼星海纪念演出,并将一小批被江青等诬为“毒草”的影片解禁放映。

关于电影《创业》的一场风波就这样过去了。但是,文艺整顿的斗争还在继续,而且更加尖锐。

下面一场斗争,是围绕着电影《海霞》展开的。

电影《海霞》于1975年初拍摄完成后,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人先后审看,肯定了该片,并建议上演。而在“四人帮”的授意下,文化部查封了该片的全部底片和样片,还给该片妄加罪名,称该片是“黑线回潮的代表作”。该片编导谢铁骊、钱江就此事上书毛泽东进行抗争。谢、钱二人的信,经国务院政研室的胡乔木和邓力群送交邓小平,邓小平将此信转呈毛泽东。7月29日,毛泽东在谢、钱的来信上批示:“印发政治局全体同志。”毛泽东批示的次日,根据毛泽东的意见,邓小平与在京政治局委员,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审看《海霞》。电影放映时,编导谢铁骊坐在邓小平与李先念之间,与他们边看边讲。“四人帮”的干将、文化部长于会泳坐在一旁,监视着场内的一举一动,之后,马上去向江青作了报告。邓小平、李先念和其他政治局委员认为《海霞》一片没有问题,中央旋即作出决定,此片可以在全国上映。《海霞》上映后,江青对此怀恨在心,等到再次批判邓小平时,她翻出此“案”进行反攻倒算,说《海霞》是邓小平支持的片子,叫嚷着“要算账”,还企图逮捕该影片的创作人员。

许多著述在评述这段历史时都说,1975年,好戏连台。指的是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后,和同志们一起,以惊人的胆略和魄力,大刀阔斧地进行全面整顿,使在“文革”中遭受严重破坏的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军队等等各个领域,得到了一个整顿和恢复的机会,并取得了巨大成果。这次整顿的成果,使经历了九年“文化大革命”的全国人民,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了生产的恢复、政治稳定的恢复和安定生活的恢复。从整顿的实践中,人们看到了意志,看到了信心,看到了正义,看到了希望。

1975年的这一段全面整顿,的确是好戏连台。但是,在这戏文之中,从始至终,一直充满了尖锐的斗争,充满了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充满了诸多变幻不定的因素。好戏连台,戏是好戏,唱得精彩,唱出了声色,但却唱得并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