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中国未解之谜(上)
28692300000059

第59章 徐福东渡之谜

中国人历来有希望长寿的心态,古代的帝王尤其如此。传说秦始皇曾派人去寻长生不老之药,唐太宗也曾让人炼长生不老之丹,遗憾的是并没有人能够长生不老,但是徐福为寻找长生不老之术而东渡日本的传说还是被世人广泛流传。

最早记载徐福东渡的古籍是司马迁的《史记》。《史记·秦始皇本纪》说:齐人徐福等上书秦始皇,称海中有名为蓬莱、方丈、瀛州的三座神山。仙人住在那里,那里有长生不老的神药,要求带童男童女去求神药。于是秦始皇派徐福带童男童女数千人,人海求仙。但徐福等人海多年,花费巨资,仍未求得神药,怕受责备,就欺骗秦始皇说,蓬莱神药可以得到,只是常有大鲛鱼出没骚扰,所以才没能到达。请让我带上优秀的射手,用连弩射死鲛鱼,就能取回神药。秦始皇又让徐福带上射手及捕鱼的工具出发了。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却又有这样的记载:秦始皇派徐福人海求仙药,徐福回来时用,假话蒙骗秦始皇,说他见到了海神,告诉他自己受秦始皇之命前来求取延年益寿的仙药。海神回答说,秦王的礼物太少了,这次只能让你看看,还不能让你带走,下次送童男童女和各种工具来,才能把神药给你带回。秦始皇听后非常高兴,派童男童女三千人,“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史记》没有记载徐福所到的“平原广泽”究竟是什么地方。但五代后周时的古籍《义楚六帖》对此有所披露,它记载了公元927年渡海到中国洛阳的日本僧侣弘顺大师所谈的情况:“日本国亦名倭国,在东海中,秦时徐福率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于此国。”他还说,日本有座富士山,又称蓬莱山。徐福定居于此,其子孙至今皆称秦氏。所谓徐福东渡所到之地是日本,即由此记载而来。

1982年6月,在江苏省赣榆县地名普查工作中,发现有个徐阜村原名为徐福村,并从现有的嘉庆元年《赣榆县志》和几种乾隆年间的宗谱中都证实原名为徐福村,据调查这里的群众,他们中间还流传着有关徐福的事,说他是个会医药和针灸的名医,救活过许多乡亲,后来被秦始皇派到海外寻求神药,一去不复返,乡人为了寄托思念之情,便在村上建了这座徐福庙。这一发现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江苏的很多学者通过实地调查和引证文献,探讨了徐福是否确有其人、徐福从哪里启航以及东渡日本的路线等问题。他们认为,战国时赣榆属齐地,秦时属琅琊郡,这与《史记》所载徐福是齐地、琅琊人相吻合。秦始皇为长生不老,出巡到琅琊,命方土求仙取药,促使徐福等人利用这个机会,躲避秦的暴政而浮海东渡。徐福出海的启航点,第一次可能在今胶南县徐山,第二次可能在海州湾沿岸的岚山头或连云港附近,也有的认为可能在秦时的“东门阀”即今海州孔望山。第二次东渡成功,航线可能是横穿黄海至朝鲜半岛南端,从半岛与济州岛之间的济州海峡穿过,最后抵达九州半岛登陆。所以日本九州半岛的佐贺县有“徐福上陆地纪念碑”,还有徐福的石冢和祠堂。佐贺县金立山神社供奉的主神就是徐福,他被当地人尊为司农耕、蚕桑和医药的大神。

另外,台湾、香港以及日本国内的一些学者,认为徐福与日本传说中的开国神武天皇是同一个人。这种观点于1950年提出后在日本引起了很大反响。日本学者于当年便自发组成“日本民族头骨指数测定会”,文部省补助经费,由全国各地大学的解剖学教授对各大学的男女学生的头骨进行测量,五年后集中了代表全国280个县市居民的六七万人的测定结果,由日本最着名的体质人类学权威长谷部言人博土整理分析,与日本周围民族头骨指数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现代日本人的头骨指数大多数与中国浙江、江苏、安徽、福建等各省人的头骨指数完全相同,与上述省分外的部分相异,由此得出了“日本史前时代的祖先,曾经留住在中国的东海沿岸”的结论。据常扬所着的《港台的徐福研究及其在日本的影响》一文说,昭和天皇之第三笠宫就表示过赞同“徐福即神武天皇”的观点。1975年,“香港徐福会”成立时,他在贺词中肯定“徐福是我们日本人的国父”。1980年4月29日,九州岛佐贺县在日本的“天皇诞生日”举行了极其隆重的“徐福大祭”,祭歌中有这样的歌词:“二千年悠久的历史啊!欢欣庆祝神社的祭典,奉到秦皇的命令,率领童男童女,徐福一行在明海的寺井湾登陆,劈开茂密的芦苇向前迈进。”

当然徐福东渡日本,可能也只是一个传说。因为当时中国的汉字并没有随徐福的东渡而传到日本,而是到了公元二世纪才传人日本的。甚至有人传说徐福把造纸术传到了日本,可是中国当时还在使用竹简书写文字呢。

至于徐福东渡是事实还是传说,并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但它表明中日交流古已有之,并渊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