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中国未解之谜(上)
28692300000003

第3章 龙的崇拜之谜

龙,是中华民族自上古以来所一直崇拜的神异动物。在中国传统的习俗中。龙是吉祥的象征。在辽阔的神州大地上。以龙为名的山川城池不计其数:龙岗、龙城、龙泉……:因龙而号的亭台楼阁举不胜举:龙祠、龙壁、龙门、龙塔……:与龙有关的民俗也是比比皆是:龙舟、龙灯、龙笛……。以至于人们将中华文化称为“龙的文化”。将中华儿女称为“龙的传人”。龙是神灵和权威的象征。但龙的真相。却是中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最大的疑谜之一。

龙的崇拜由来已久。它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氏族的图腾崇拜。“图腾”,是印地安语toten的音译,意为“他的亲族”。原始人认为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有着亲族关系,此物即被该氏族视作保护者或象征,这就是图腾。该氏族往往便会以此图腾命名。图腾崇拜曾经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中国原始时代也有过图腾崇拜。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有陶壶龙纹;江苏吴县良渚文化出土的器物上,刻有一种似蛇非蛇的勾连花纹,即是古越人的龙图腾崇拜的象征;而远隔千里之外的内蒙古。与良渚文化一样同属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遗址中,也出土了墨绿色的工艺品玉龙。这说明,至少在五千年前,龙已成为中华民族先民心中神圣的图腾。换言之,中华民族的龙崇拜至少已有五千年的文化渊源。

那么,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它是确有其物,还是人们想象出来的?

《管子·水地篇》云:“龙,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欲小则化如蚕躅,欲大则藏于天下。欲上,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深渊。”

许慎《说文解字》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天而潜渊”。

罗愿《尔雅翼》中也称:“龙者,鳞虫之长。…: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嘎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

由此可见,到了汉代,“龙”已经开始脱离现实生活及自然界中的具体动物形象,而成为一个集诸种动物灵性与特长于一身的特殊动物。它“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且“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似乎已无所不能。这时的“龙”,与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各种龙的艺术形象大致相符。正因为此,大多数学者认为,龙是我国古代先民的图腾,是一种虚无的想象的动物。

那么,龙最早期的原形是什么呢?许多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的龙的现象源于鱼或者蛇。据考古发现,最原始的龙的形象当推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壶龙纹,它的造型与后世的龙有很大的差别,是蛇身鱼形,它们是仰韶文化氏族居民的图腾形象。在山西襄汾夏墟遗址也曾发现与半坡相似的龙纹。据此,有学者指出,后世所见的龙的形象与造型,是由半坡长鱼纹演变而来的。从半坡到夏墟的原始龙纹看,龙起初是一种生活于水中的蛇状长鱼,夏人和仰韶文化古人之所以把它作为图腾族徽,反映了他们常常面临洪水灾害,企望人类能像龙鱼那样在水中生活,于是把龙鱼当作民族保护神来崇拜。

何新在其《诸神的起源》一书中,曾怀疑过龙真实存在的可能性,并假定龙的真相和实体实际上是云。但他在其后出版的《龙:神话与真相》一书中却认为,“龙”在古代确实是存在的;它就是现代生物分类学中称作crocodilus Porosus的一种巨型鳄——蛟鳄,或者说,它是古人眼中鳄类、蝾螈类以及蜥蜴类动物的共名。他指出,从动物学的角度言之,鳄类的寿命极长,可达百年甚至数百年以上。而且,有些鳄类动物确也有一种奇异的功能,即可以敏锐地感受气压变化从而预知晴雨。每当下雨前,鳄类常作怒吼,“其声如雷,闻之可占雨”。这是鳄类动物成为古人心目中的雷神、雨神和鼓神的重要原因。在远古人类所面对的各种猛兽中,巨型蛟鳄无疑是最神秘和最具有威胁性的,远古人类既恐惧之,又崇拜之,故而常把鳄看作地神、水神和战神。还需注意的是,不仅在中国,在古代巴比伦、印度和玛雅文化中,均发现了蛟鳄(鳄龙)崇拜的遗迹。

龙的崇拜意识的影响波及中国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中国自古就有“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之说。神龙的九个儿子,性格和爱好各不相同。我们今天常常会在一些具有中国古代风格的建筑物上,看到各种不同姿态的龙的形象:

螭吻:喜欢远望,通常被装饰在建筑物的屋脊上,传说它能喷浪降雨,所以用它来防止火灾。

蒲牢:爱吼叫,也爱好音乐,所以常被用来装饰大钟,做顶上的钟钮。古代乐器编钟顶上就用它来装饰。

狴犴:像老虎,有威力,所以把它产在监狱门上,用来威吓罪犯。

饕餮:平生贪吃,所以人们把它的造型装饰在与食物有关的器物上。

金猊:样子像狮子,喜欢烟火,所以被装饰在香炉上。

椒图:样子像螺蚌,传说它不喜欢别人随便打扰,平时善于封闭和保护自身,人们便把它装饰在大门上,用来守门,借它告诉外人不要乱闯。有时它还被装饰在门前的石墩上。

睚眦:传说中性情凶残,爱争斗厮杀,所以被装饰在刀、剑上。

虫八 虫夏:平生最喜欢水,所以大都被装饰在桥头柱、桥洞、桥栏等处。

赑屃:有力貌,今碑趺象之。碑趺是碑下的石座,习惯相沿雕作赑屃的形状,就是取其力大能负重的意思。